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燕赵文化;要素;影响
燕赵文化历史久远,虽经历史的不断演进,但核心内核却始终未曾遗失。古代的燕国和赵国是两个独立的国家,而且疆域广阔,基本包含着中国现有北方的大部分地区,主要是北起阴山南麓,西至太行山,南至古黄河,东临大海。在这样一个大的范围内,包括今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内蒙古中南部和山西省北部地区。因此,燕赵不仅作为一个地理名词,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也就逐渐显示出多种文化亦或多民族文化的不断交融,呈现出一种共同的文化内涵,也富含着地方文化的烙印,基本上可以把其构成要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古迹众多
从古建筑来说,商祖乙曾迁都邢(今河北邢台市),是燕赵大地上第一个都城。西周时,蓟城(今北京市)成为燕国都城。都城作为一个国家的象征,不同于一般的城邑建设,基本上都是气势宏伟、布局严密,以国家君主朝堂和居住的地方为中心,向外辐射。燕国在战国时成为七雄之一,在易水旁边建造了武阳城,作为下都,其位于河北省易县城东南,介于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遗址呈不规则的长方形。赵都邯郸作为商纣王时就已经存在,在春秋时期成为晋国东部地区的大城市。邯郸城分为两部分:王宫区和居民区,王宫城区分为西城、东城和北城三部分,呈“品”字形分布。中山国故都灵寿城在太行山东麓,北依东林山、牛山,南临浮沱河。
长城作为古代庞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其历史价值受到人们的普遍认识,历史上主要的长城都在北方,形成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的分界线,也是各民族不断融合的纽带。战国时燕赵的长城修筑的规模最大,燕国修筑南北两道长城,赵国也修筑了南、西北和北界三道长城。秦朝利用燕赵秦的长城旧址,来北方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在燕赵范围内修筑的长城长度最长,建筑形式最为复杂,地形地貌也最为险要,至今仍保留着燕、赵长城,秦汉、北魏、北齐、隋、金等各代的长城遗址,而保存最为完整的就是明长城,成为燕赵文化的瑰宝。
2 民居文化突出
燕赵大地具有国内最大量和最大范围的传统民居,这些普通的乡土院落源自于悠久的文化脉络,经历着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更迭。在燕赵的广大地域内,居民的居住空间呈现多层分布形式:集中式、串联式和并联式;农村院落可分为四合院、三合院、窑洞院和囫囵院等;院落的组合方式也有纵向組合、横向组合与连环院等。在其中的两甩袖和布袋院独居特色,建筑布局呈现“凹”字型,左右对称,两边出“袖”,正房两侧各突出一间或是半间偏房,就像甩出的两只袖子。布袋院则是临街店铺有两个门,一个是可以进入店铺的拱券门,另一个是可以进入院子的门,进入院子可分为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四进院,呈现长方形布局,一般比较宽阔。除此之外还有坝下独院、连环套院、多进院落,冀南地区的九门相照院、冀东沿海地区的沿海穿堂套院等,各具特色。
3 方言文化多样
河北方言承载着燕赵文化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处于文化的最前端,是百姓日用的文化符号。2005年的《河北省志·方言志》中对于河北省内的晋语区和冀鲁官话重新进行了划分:晋语三分为张宣片、鹿元片和邯邢片,冀鲁官话分为秦唐片、保霸片、沧州片和石衡片。河北方言各具特色,体现出形象感较强、直接来源于日常生活,可以看出河北人古朴直爽、热情奔放的气质特点。
4 民俗文化多彩
由于历史文化悠久,因此河北在婚礼、祭祀、寿诞、育儿、开业等方面,有着更多、更复杂的程序和习俗,体现出了河北重视传统、民俗沿袭的民俗传承。其中形成地方多彩文化遗产的就有:赵县的龙牌会、昌黎的秧歌、武强的年画、赞皇原村的土布纺织工艺、井陉县窦王醋酿造技艺、磁县的坠子、冀东段派评书、胜芳花会演奏等。河北民俗文化反映出燕赵地域浓厚的民族风情、人民风貌,是一个地区文化认同的主要载体,是深深融入每个人血脉中的文化深层积淀。
5 饮食文化独立
燕赵饮食文化源自古代多民族不断融合,形成了典型的地域饮食文化,具备了多元文化特点而有不断发展创新,卓然而独立,散发出浓郁的地域芳香。由于河北地域辽阔,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以塞外宫廷菜、直隶官府菜、冀中南平原菜、冀东沿海菜为主流的四大风味融合而成的冀菜。除此之外,河北各地的民间菜、特色小吃更是种类繁多,不胜枚举:驴肉火烧、烙糕、槐茂酱菜、白肉罩火烧、御土荷叶鸡、煎碗坨、羊肠汤、荞面饸饹、马家卤煮鸡等。
参考文献
[1]张翼.社会整合与文化整合——社会学者的“整合观”[J].兰州商学院学报,1994.1:18-20.
[2]宋丽娜.旅游资源整合与品牌打造问题研究——以辽宁中南部城市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6(459).198.
[3]刘永涛.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4):54.
燕赵文化历史久远,虽经历史的不断演进,但核心内核却始终未曾遗失。古代的燕国和赵国是两个独立的国家,而且疆域广阔,基本包含着中国现有北方的大部分地区,主要是北起阴山南麓,西至太行山,南至古黄河,东临大海。在这样一个大的范围内,包括今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内蒙古中南部和山西省北部地区。因此,燕赵不仅作为一个地理名词,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也就逐渐显示出多种文化亦或多民族文化的不断交融,呈现出一种共同的文化内涵,也富含着地方文化的烙印,基本上可以把其构成要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古迹众多
从古建筑来说,商祖乙曾迁都邢(今河北邢台市),是燕赵大地上第一个都城。西周时,蓟城(今北京市)成为燕国都城。都城作为一个国家的象征,不同于一般的城邑建设,基本上都是气势宏伟、布局严密,以国家君主朝堂和居住的地方为中心,向外辐射。燕国在战国时成为七雄之一,在易水旁边建造了武阳城,作为下都,其位于河北省易县城东南,介于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遗址呈不规则的长方形。赵都邯郸作为商纣王时就已经存在,在春秋时期成为晋国东部地区的大城市。邯郸城分为两部分:王宫区和居民区,王宫城区分为西城、东城和北城三部分,呈“品”字形分布。中山国故都灵寿城在太行山东麓,北依东林山、牛山,南临浮沱河。
长城作为古代庞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其历史价值受到人们的普遍认识,历史上主要的长城都在北方,形成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的分界线,也是各民族不断融合的纽带。战国时燕赵的长城修筑的规模最大,燕国修筑南北两道长城,赵国也修筑了南、西北和北界三道长城。秦朝利用燕赵秦的长城旧址,来北方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在燕赵范围内修筑的长城长度最长,建筑形式最为复杂,地形地貌也最为险要,至今仍保留着燕、赵长城,秦汉、北魏、北齐、隋、金等各代的长城遗址,而保存最为完整的就是明长城,成为燕赵文化的瑰宝。
2 民居文化突出
燕赵大地具有国内最大量和最大范围的传统民居,这些普通的乡土院落源自于悠久的文化脉络,经历着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更迭。在燕赵的广大地域内,居民的居住空间呈现多层分布形式:集中式、串联式和并联式;农村院落可分为四合院、三合院、窑洞院和囫囵院等;院落的组合方式也有纵向組合、横向组合与连环院等。在其中的两甩袖和布袋院独居特色,建筑布局呈现“凹”字型,左右对称,两边出“袖”,正房两侧各突出一间或是半间偏房,就像甩出的两只袖子。布袋院则是临街店铺有两个门,一个是可以进入店铺的拱券门,另一个是可以进入院子的门,进入院子可分为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四进院,呈现长方形布局,一般比较宽阔。除此之外还有坝下独院、连环套院、多进院落,冀南地区的九门相照院、冀东沿海地区的沿海穿堂套院等,各具特色。
3 方言文化多样
河北方言承载着燕赵文化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处于文化的最前端,是百姓日用的文化符号。2005年的《河北省志·方言志》中对于河北省内的晋语区和冀鲁官话重新进行了划分:晋语三分为张宣片、鹿元片和邯邢片,冀鲁官话分为秦唐片、保霸片、沧州片和石衡片。河北方言各具特色,体现出形象感较强、直接来源于日常生活,可以看出河北人古朴直爽、热情奔放的气质特点。
4 民俗文化多彩
由于历史文化悠久,因此河北在婚礼、祭祀、寿诞、育儿、开业等方面,有着更多、更复杂的程序和习俗,体现出了河北重视传统、民俗沿袭的民俗传承。其中形成地方多彩文化遗产的就有:赵县的龙牌会、昌黎的秧歌、武强的年画、赞皇原村的土布纺织工艺、井陉县窦王醋酿造技艺、磁县的坠子、冀东段派评书、胜芳花会演奏等。河北民俗文化反映出燕赵地域浓厚的民族风情、人民风貌,是一个地区文化认同的主要载体,是深深融入每个人血脉中的文化深层积淀。
5 饮食文化独立
燕赵饮食文化源自古代多民族不断融合,形成了典型的地域饮食文化,具备了多元文化特点而有不断发展创新,卓然而独立,散发出浓郁的地域芳香。由于河北地域辽阔,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以塞外宫廷菜、直隶官府菜、冀中南平原菜、冀东沿海菜为主流的四大风味融合而成的冀菜。除此之外,河北各地的民间菜、特色小吃更是种类繁多,不胜枚举:驴肉火烧、烙糕、槐茂酱菜、白肉罩火烧、御土荷叶鸡、煎碗坨、羊肠汤、荞面饸饹、马家卤煮鸡等。
参考文献
[1]张翼.社会整合与文化整合——社会学者的“整合观”[J].兰州商学院学报,1994.1:18-20.
[2]宋丽娜.旅游资源整合与品牌打造问题研究——以辽宁中南部城市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6(459).198.
[3]刘永涛.河北省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