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是学校教育计划和其他各项管理的实施者,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以及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使这种作用发挥的更充分呢?我大致总结如下:
一、带着“思考”去管班
班主任,官不大,事不少。早上查早操,晚上查宿舍,中间还得上课、坐班,有时还要查上课的情况,真可谓“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确,很辛苦,很累。可如何使我们查的不那么辛苦呢?那就得想着干,巧着干。即:带着“思考”去管班。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想原因,找根源,抓关键,于无声无息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考”,任何时候都要思考。刚开始接一个班的时候就得思考,思考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理念去管班。管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效果,起到什么作用,要有自己的打算,要有自己的计划,做到心中有数;教育学生的时候,我们也要思考,要沉着,要冷静,想我们该如何教育,分几儿步来教育,教育到什么地步,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效果。我们不能一刀切,一棒子把学生打死。我们也可不能通过简单的一次检查,一次批评,一次家长做保证,就把这个学生完全改变过来,而是要通过很多次耐心、细致的教育,一步一個脚印,使学生慢慢有所改变,有所进步。想着干,是要巧着干,而不是急着干;想着干,是要有计划的去干,而不是盲目的去干;带着“思考”去干,我们才会有更多收获。
二、带着“德”去管班
这里的“德”不是指老师的“德”,而是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德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一切行为,无论其对错、美丑、高雅还是卑劣,都是通过主题的认识和选择而付出实践的!因此,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直接影响着他的行为,影响着一个班的班风。所以,我们要抓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能只是简单的说教,即:“我们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最好是发挥各种教育渠道的作用,比如,找一个恰当的时机,开一堂班会,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读好书、唱好歌、看优秀影片、讲故事和收集名言句等活动,这样,我们就会看到学生在成长,在进步,我们也就会有更多的期待。
三、做好及时提醒,及时总结
提醒指的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他们有做的不好或不对的地方,及时说明,及时纠正。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老师平时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的总结,要勤观察,勤发现,及时更正学生的小毛病,小错误,使学生以后的路更好走。
总结指的是学校的每次活动之后,例如:军训、歌咏比赛,还有每次考试之后,我们都要进行总结。总结时,首先指出整个班级的优点和闪光点;其次,表扬个别同学的努力和进步;最后,指出问题和提出要求。这样,学生就会有任务、有目标、有方向、有动力。
四、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
带好一个班,对班主任素质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例如:树立威信;威信的树立不是靠打,也不是靠骂,而是要求我们说话算话,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即有布置,有安排,就要有检查,有总结,做到有始有终,言而有信。不要轻易给学生许诺,一旦许下,必须想办法实现。我们若这样做,就会给学生树立榜样,教会他们每干一件事,不能半途而废,要有头有尾。这样,我们在学生心中就树立了成信,自身也就有了一种气势,一种驾驭一个班,掌控一个班的气势,当然,我们也就可以做到有张有弛,游刃有余。
加强学习。《大学》中有这样一句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意思是说我们要不断学习,这样才能诚意、止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我们谈不上,但管理班级,我们也要学习。
五、走进学生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别让任何一次心灵振荡不知不觉从您身边掠过,要成为学生雪中送炭的帮助者,心灵创伤的医治者。”作为班主任,要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改变传统的观念,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个性发展,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真诚,班级的温暖,才能与学生的心灵保持零距离。前段时间看了一个让我深受启发的小故事。某学校有个班级的学生,不懂什么是美,什么是丑,骂街现象非常严重,刚接班的班主任不是喋喋不休地讲道理,而是开展了一个活动。这位班主任在讲台上摆了一个鲜艳的、没有一点伤痕的苹果,说:“从今天开始,每当有人说脏话时,就在这苹果上刻一刀。”第一天,苹果上刻了一刀又一刀,第二天,第三天……苹果上伤痕累累。班主任捧着苹果痛心地说:“它原来可是一个鲜艳得没有一点伤痕的苹果啊!可如今就伤害成这个样子。我们每个同学就是一个苹果,一个鲜艳的苹果,我们不应该彼此伤害。”过了一周,老师在讲台上又放上一个鲜艳的、没有一点伤痕的苹果,第一天过去了,第二天过去……这个苹果始终鲜艳、没有一点伤痕。同学们开始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了。这个老师借用了一个苹果,而非苍白的说教,巧妙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他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没有直接地指责和批评,“一个鲜艳的苹果最后却变得伤痕累累”,他用形象例子告诉学生,每一个学生都不应当彼此受到伤害,这打动了学生,使学生树立起了正确的审美观。
由此可见,班主任必须从学生的“心”着眼,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导。很多时候,一味地说教、指责、批评,甚至采取镇压,短期内或许会取得成效,但并不能成为长久之计,因为长此以往,学生会在思想上产生麻痹,甚至抵触。要让学生自然地认识到自身的缺点,接受他人的建议,教师必须从他们能够理解、接受的角度出发,将“心”比“心”,如上述那位教师采用的巧妙的方法那样,让“实例”触动人的内心,让教育在“无痕”中进行。
总之,管理班级的方法很多,但什么方法才是好方法?我想只要我们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那就是之有效的好方法。
一、带着“思考”去管班
班主任,官不大,事不少。早上查早操,晚上查宿舍,中间还得上课、坐班,有时还要查上课的情况,真可谓“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确,很辛苦,很累。可如何使我们查的不那么辛苦呢?那就得想着干,巧着干。即:带着“思考”去管班。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想原因,找根源,抓关键,于无声无息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考”,任何时候都要思考。刚开始接一个班的时候就得思考,思考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理念去管班。管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效果,起到什么作用,要有自己的打算,要有自己的计划,做到心中有数;教育学生的时候,我们也要思考,要沉着,要冷静,想我们该如何教育,分几儿步来教育,教育到什么地步,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效果。我们不能一刀切,一棒子把学生打死。我们也可不能通过简单的一次检查,一次批评,一次家长做保证,就把这个学生完全改变过来,而是要通过很多次耐心、细致的教育,一步一個脚印,使学生慢慢有所改变,有所进步。想着干,是要巧着干,而不是急着干;想着干,是要有计划的去干,而不是盲目的去干;带着“思考”去干,我们才会有更多收获。
二、带着“德”去管班
这里的“德”不是指老师的“德”,而是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德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一切行为,无论其对错、美丑、高雅还是卑劣,都是通过主题的认识和选择而付出实践的!因此,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直接影响着他的行为,影响着一个班的班风。所以,我们要抓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能只是简单的说教,即:“我们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最好是发挥各种教育渠道的作用,比如,找一个恰当的时机,开一堂班会,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读好书、唱好歌、看优秀影片、讲故事和收集名言句等活动,这样,我们就会看到学生在成长,在进步,我们也就会有更多的期待。
三、做好及时提醒,及时总结
提醒指的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他们有做的不好或不对的地方,及时说明,及时纠正。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老师平时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的总结,要勤观察,勤发现,及时更正学生的小毛病,小错误,使学生以后的路更好走。
总结指的是学校的每次活动之后,例如:军训、歌咏比赛,还有每次考试之后,我们都要进行总结。总结时,首先指出整个班级的优点和闪光点;其次,表扬个别同学的努力和进步;最后,指出问题和提出要求。这样,学生就会有任务、有目标、有方向、有动力。
四、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
带好一个班,对班主任素质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例如:树立威信;威信的树立不是靠打,也不是靠骂,而是要求我们说话算话,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即有布置,有安排,就要有检查,有总结,做到有始有终,言而有信。不要轻易给学生许诺,一旦许下,必须想办法实现。我们若这样做,就会给学生树立榜样,教会他们每干一件事,不能半途而废,要有头有尾。这样,我们在学生心中就树立了成信,自身也就有了一种气势,一种驾驭一个班,掌控一个班的气势,当然,我们也就可以做到有张有弛,游刃有余。
加强学习。《大学》中有这样一句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意思是说我们要不断学习,这样才能诚意、止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我们谈不上,但管理班级,我们也要学习。
五、走进学生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别让任何一次心灵振荡不知不觉从您身边掠过,要成为学生雪中送炭的帮助者,心灵创伤的医治者。”作为班主任,要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改变传统的观念,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个性发展,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真诚,班级的温暖,才能与学生的心灵保持零距离。前段时间看了一个让我深受启发的小故事。某学校有个班级的学生,不懂什么是美,什么是丑,骂街现象非常严重,刚接班的班主任不是喋喋不休地讲道理,而是开展了一个活动。这位班主任在讲台上摆了一个鲜艳的、没有一点伤痕的苹果,说:“从今天开始,每当有人说脏话时,就在这苹果上刻一刀。”第一天,苹果上刻了一刀又一刀,第二天,第三天……苹果上伤痕累累。班主任捧着苹果痛心地说:“它原来可是一个鲜艳得没有一点伤痕的苹果啊!可如今就伤害成这个样子。我们每个同学就是一个苹果,一个鲜艳的苹果,我们不应该彼此伤害。”过了一周,老师在讲台上又放上一个鲜艳的、没有一点伤痕的苹果,第一天过去了,第二天过去……这个苹果始终鲜艳、没有一点伤痕。同学们开始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了。这个老师借用了一个苹果,而非苍白的说教,巧妙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他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没有直接地指责和批评,“一个鲜艳的苹果最后却变得伤痕累累”,他用形象例子告诉学生,每一个学生都不应当彼此受到伤害,这打动了学生,使学生树立起了正确的审美观。
由此可见,班主任必须从学生的“心”着眼,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导。很多时候,一味地说教、指责、批评,甚至采取镇压,短期内或许会取得成效,但并不能成为长久之计,因为长此以往,学生会在思想上产生麻痹,甚至抵触。要让学生自然地认识到自身的缺点,接受他人的建议,教师必须从他们能够理解、接受的角度出发,将“心”比“心”,如上述那位教师采用的巧妙的方法那样,让“实例”触动人的内心,让教育在“无痕”中进行。
总之,管理班级的方法很多,但什么方法才是好方法?我想只要我们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那就是之有效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