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人格教育端赖于6岁前的培养。”一个人只有小时候养成文明礼貌的好行为,将来才能整个社会中塑造高贵的品行。文明礼貌是一个人心灵程度的反映,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在幼教工作中我也始终将文明礼貌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而在人们对知识、对学习、对教育重新进行思考的今天,一些实际问题又不免令人深思,请看发生在幼儿园小朋友中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一次,一位老师在街上遇到媛媛小朋友和她的家长,媛媛小朋友正专心的玩着玩具。此时家长马上提醒小朋友:“遇到老师要怎么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媛媛小朋友马上醒悟过来,打了声招呼,而眼睛看着玩具,手里玩着玩具,极不情愿的叫了声:“老师好”。
反思:文明是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但是,是不是要发自内心?幼儿年龄尚小固然需要长辈的教育与提醒,但是像有的小朋友手里玩着玩具或醒悟过来说了声“老师好”,是为了听长辈的话呢?还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这种做法对其本身的成长究竟有多大的意义?
镜头二:在一次晨间谈话活动中老师问:“小朋友,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吗? ”幼儿答道:“有礼貌的孩子老师才喜欢。”有的小朋友说:“有礼貌的孩子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得到小红花。”
反思: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能给老师问好,说几句礼貌用语老师就给予红花表扬,这就是孩子眼中的所谓礼貌。当然表扬鼓励孩子固然重要,但做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是否应该剖析“文明礼貌教育更深层的含義?”
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这一品德教育呢?它的核心应该是‘爱心教育’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欣赏爱,理解爱。所以文明礼貌教育不只是教幼儿口头上的一些礼貌用语,而是发自幼儿内心的。而它的本质是幼儿的社会化过程中学会人与人的相处。因此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 通过与同伴交往的亲身体验去感受文明礼貌用语
幼儿的认识是较漫长的过程,它需要亲身体验才能真正认识。平时我们口头传授的他们可能记了,但不容易理解。所以不易与行为联系在一起。正如前面的例子或许平时幼儿会说;“对不起、没关系。”等,但真正运用并自觉使用,实非易事。因此,应该注意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增加道德认识的情感体验。
2 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让幼儿发自内心地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在日常学习、生活、交往过程中,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让幼儿发自内心地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请”、“您好”、 “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在教学活动中,我通过《美丽的大公鸡》、《孔融让梨》、《小熊请客》等角色游戏,幼儿感受到友爱同伴,礼貌待人的好处,通过《好朋友》、《对不起、没关系》等歌曲的表演,巩固文明礼貌用语。爱心教育要从幼儿生活的环境开始,由近到远、由浅到深、逐步升华。为了使教学活动不流于形式,运用多种主题活动,生动活泼地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通过对文学作品“谁是好娃娃”、“小红花找朋友”、“我来帮助你”等的欣赏,让孩子感受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带来的好处和快乐,进一步巩固幼儿文明习惯的形成。
3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
幼儿的行为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为此,幼儿园应该为幼儿创设符合教育任务和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讲文明、懂礼貌的环境。
首先,要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榜样来自教师、家长、同伴和他经常接触到的人。幼儿的特点是爱模仿,尤其喜欢模仿他尊敬的人。他们常常观察老师,并自觉不自觉地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可运用故事歌曲中的榜样,加深幼儿的印象,便于幼儿记忆,但仅凭感性的认识还不足以形成习惯,还必须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进行行为练习,从而避免只是机械的模仿所造成的做与说的不一致。
其次,让幼儿有实践练习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我不仅利用各种各样的机会让幼儿练习,还注重为幼儿创设一些条件使幼儿有更多的练习机会。当我发现幼儿不太会使用协商的办法来处理与同伴的关系时,我就创设一些条件促使幼儿与他人协商。如:幼儿每次上下楼梯出现拥挤的现象,我就有意识地站在楼道里,开始时孩子们宁肯从空隙挤过去,也不请我给他们让道。后来我就有意识地问站在我后边的小朋友:“你要走过去,该怎样请我让开呢?”孩子开始和我商量了:“老师,请您让一下我要过去。”我立刻表扬他:“你说的多好呀!本来我站在这是有事的,但是你这么有礼貌地和我商量,我应该让你先过去。”有时我也有意识地为小朋友主动让道,并使孩子明白我的意图向我致谢。多次的练习使孩子学会了如何与同伴商理着解决问题,楼道拥挤的现象减少了,而且常常会听到“你先走吧!我等一会儿。”、“谢谢你”、“不客气”等文明礼貌用语。
4 倡导家园共育,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
我们要求家园教育保持一致性、持续性。要求家长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给孩子提供一个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热情大方、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在家里,要求家长适当带孩子进入自己的社交圈,如:外出作客时,让孩子观察成人的交往,家里来了客人,让孩子参与接待、让座、倒茶、谈话等,通过“我是小主人”、“学做小客人”和“我是服务员”等主题活动,使幼儿身临其境,在真实自然的氛围中学会了简单的社交礼仪,养成了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
由此可见,良好的文明礼貌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也不是单靠幼儿园教学就能成功地,它应该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和日常生活之中。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家长长期、不懈地引导与教育。
收稿日期:2011-09-17
镜头一:一次,一位老师在街上遇到媛媛小朋友和她的家长,媛媛小朋友正专心的玩着玩具。此时家长马上提醒小朋友:“遇到老师要怎么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媛媛小朋友马上醒悟过来,打了声招呼,而眼睛看着玩具,手里玩着玩具,极不情愿的叫了声:“老师好”。
反思:文明是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但是,是不是要发自内心?幼儿年龄尚小固然需要长辈的教育与提醒,但是像有的小朋友手里玩着玩具或醒悟过来说了声“老师好”,是为了听长辈的话呢?还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这种做法对其本身的成长究竟有多大的意义?
镜头二:在一次晨间谈话活动中老师问:“小朋友,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吗? ”幼儿答道:“有礼貌的孩子老师才喜欢。”有的小朋友说:“有礼貌的孩子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得到小红花。”
反思: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能给老师问好,说几句礼貌用语老师就给予红花表扬,这就是孩子眼中的所谓礼貌。当然表扬鼓励孩子固然重要,但做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是否应该剖析“文明礼貌教育更深层的含義?”
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这一品德教育呢?它的核心应该是‘爱心教育’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欣赏爱,理解爱。所以文明礼貌教育不只是教幼儿口头上的一些礼貌用语,而是发自幼儿内心的。而它的本质是幼儿的社会化过程中学会人与人的相处。因此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 通过与同伴交往的亲身体验去感受文明礼貌用语
幼儿的认识是较漫长的过程,它需要亲身体验才能真正认识。平时我们口头传授的他们可能记了,但不容易理解。所以不易与行为联系在一起。正如前面的例子或许平时幼儿会说;“对不起、没关系。”等,但真正运用并自觉使用,实非易事。因此,应该注意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增加道德认识的情感体验。
2 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让幼儿发自内心地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在日常学习、生活、交往过程中,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让幼儿发自内心地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请”、“您好”、 “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在教学活动中,我通过《美丽的大公鸡》、《孔融让梨》、《小熊请客》等角色游戏,幼儿感受到友爱同伴,礼貌待人的好处,通过《好朋友》、《对不起、没关系》等歌曲的表演,巩固文明礼貌用语。爱心教育要从幼儿生活的环境开始,由近到远、由浅到深、逐步升华。为了使教学活动不流于形式,运用多种主题活动,生动活泼地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通过对文学作品“谁是好娃娃”、“小红花找朋友”、“我来帮助你”等的欣赏,让孩子感受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带来的好处和快乐,进一步巩固幼儿文明习惯的形成。
3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
幼儿的行为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为此,幼儿园应该为幼儿创设符合教育任务和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讲文明、懂礼貌的环境。
首先,要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榜样来自教师、家长、同伴和他经常接触到的人。幼儿的特点是爱模仿,尤其喜欢模仿他尊敬的人。他们常常观察老师,并自觉不自觉地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可运用故事歌曲中的榜样,加深幼儿的印象,便于幼儿记忆,但仅凭感性的认识还不足以形成习惯,还必须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进行行为练习,从而避免只是机械的模仿所造成的做与说的不一致。
其次,让幼儿有实践练习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我不仅利用各种各样的机会让幼儿练习,还注重为幼儿创设一些条件使幼儿有更多的练习机会。当我发现幼儿不太会使用协商的办法来处理与同伴的关系时,我就创设一些条件促使幼儿与他人协商。如:幼儿每次上下楼梯出现拥挤的现象,我就有意识地站在楼道里,开始时孩子们宁肯从空隙挤过去,也不请我给他们让道。后来我就有意识地问站在我后边的小朋友:“你要走过去,该怎样请我让开呢?”孩子开始和我商量了:“老师,请您让一下我要过去。”我立刻表扬他:“你说的多好呀!本来我站在这是有事的,但是你这么有礼貌地和我商量,我应该让你先过去。”有时我也有意识地为小朋友主动让道,并使孩子明白我的意图向我致谢。多次的练习使孩子学会了如何与同伴商理着解决问题,楼道拥挤的现象减少了,而且常常会听到“你先走吧!我等一会儿。”、“谢谢你”、“不客气”等文明礼貌用语。
4 倡导家园共育,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
我们要求家园教育保持一致性、持续性。要求家长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给孩子提供一个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热情大方、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在家里,要求家长适当带孩子进入自己的社交圈,如:外出作客时,让孩子观察成人的交往,家里来了客人,让孩子参与接待、让座、倒茶、谈话等,通过“我是小主人”、“学做小客人”和“我是服务员”等主题活动,使幼儿身临其境,在真实自然的氛围中学会了简单的社交礼仪,养成了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
由此可见,良好的文明礼貌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也不是单靠幼儿园教学就能成功地,它应该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和日常生活之中。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家长长期、不懈地引导与教育。
收稿日期:2011-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