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企文化融合,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51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校企文化融合,构建以职业为特征的特色校园文化,推进校企合作,是提高学生职业人文素质,促进学生就业,构建中职学校特色文化的必然需要。中职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职校必须积极引进企业文化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之间的联系,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化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开展在各类课程中全面渗透企业文化的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同时在加强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将新的理念、企业文化精神、行业要求等带进了课堂和管理中,形成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
  一、在文化课中充分展现企业文化
  培养中职生的企业文化素养,是构建学生职业素养的需要,也是培养就业创业能力的需要。文化课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增长学生的专业知识及继续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等。
  在文化课教学中要以企业需求导向调整教学内容,整合企业文化、知识与能力,丰富企业文化教育内涵,凸显中职教育亮点。要让学生多了解优秀企业的发展史、团队精神,感悟企业文化,培养创业意识,形成职业品质。
  二、在专业课中不断融入企业文化
  在专业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能使学生理解企业文化与专业技术之间的重要关系,还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和竞争,强调速度和灵活。企业要求员工具有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有全局意识、竞争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而这些正是现在学生缺少的,所以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传授技术、训练技能,还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企业具体经营运作模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要基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将企业文化有关内容渗透到教学中,将企业真实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要求融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以企业真实项目和产品为导向设计课程,采用案例教学、仿真训练、现场教学等方法和手段,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不断感受、熟悉和认同真实岗位要求和企业文化。
  在引入和吸收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强调针对性,要注重对企业文化的整合,找准专业课和企业文化的结合点、切入点,结合学校的专业特点并根据行业、企业的具体情况共同制订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教学的整体规划,提炼具有特色的专业理念,吸纳职业特征中核心内容,通过专业理念引领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在实训课真正体验企业文化
  实训课应突出企业文化环境氛围,注重灌输企业文化基本理念。实训课衔接车间、连接市场,设计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情境,建立企业文化鲜明、专业特色浓厚的企业生产第一线,综合运用标语、图板、学生作品等形式布置实训场,宣扬企业精神。实训过程中可实施企业程序化管理,按照企业项目小组的功能对学生进行角色分工轮换,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专业岗位要求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明确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并用企业的管理制度管理和考核学生。要经常开展一系列职业实践、科技作品制作和社会服务等活动,比如可推行“天天练、周周比、月月赛、一学期一次大型的技能比赛”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同时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职业道德感。
  四、加强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教师的专业化必须始终保持与同行先进水平同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已成为迫切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吸收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优秀的企业文化,了解现代企业生产流程,掌握现代企业先进技术,熟悉新工艺、新设备,实现资源共享。要在教学上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借鉴,更好地将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带到学校广大师生中,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更好地按照企业的综合需求,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学生。
  五、以校企文化融合为指引加强学校教学管理
  学校教学管理要引入企业管理的精髓,通过吸纳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将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企业文化教育要纳入教学计划,并从课堂扩展到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不断感受、熟悉真实岗位要求和企业文化。学校教学计划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充分體现职业岗位的特点,把相应行业、企业需要的不同素质要求贯彻于教育教学环节中,使培养出的学生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符合企业的目标要求。
  学校要建立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推动校企文化互动与融合,定期选派教职员工到优秀企业挂职锻炼,顶岗实践,在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同时切身感受企业文化。要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以座谈会、主题讲座等形式,向在校学生分享就业和创业感受,让学生确立努力方向,增强职业信心。
  总之,校企文化的融合不但要求学校按照企业的人才需求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而且要注重校园文化制度创新,丰富学校精神文化内涵,打造校园品牌精神文化,实现校企文化的有机融合与对接,从而提高师生素质,促进文化建设良性发展,不断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创新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春海,房玉东.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构建以“职业”为特征的特色校园文化山东教育校园院报,2005(05).
  [2]张旭曦.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07(7).
  [3]颜莉芝,雷久相.推进校企文化对接 培养优秀技能人才[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3).
其他文献
霉菌毒素是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污染广泛,危害重大。黄曲霉毒素B1(AFB1)是危害最为严重的霉菌毒素之一,具有很强的致癌、致突变和致畸性,严重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安全。目前广为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要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在现实中,中职学校德育的功能却被弱化了,甚至出现缺失现象。要想改变现状,必须考察造成缺失的原因,而后才能够对症下药,找出解决中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的途径。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但对中职生的未来全面发展有利,而且能够为国家社会培养真正德才兼备的人才。  关键词: 中职学校 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性缺失 原因 提升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涵养道德
摘 要: “概论课”这门课程自改革以来,国家、社会和学校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质量提出很高要求,对讲授“概论课”的青年教师提出更高要求。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案不断深入课堂,增强“概论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但青年教师在讲授“概论课”时从总体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概论课”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及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激励机制运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概论课”青年教师
摘 要: 上好对口本科生的生物化学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是关键;教学手段的改进和教学方法的组合是保障;加强考核体系建设是重要手段。有针对性地根据对口本科生的基本情况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每一教学环节,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 对口本科生物化学课 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考核体系  生物化学课是我校生命科技学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以有机
摘 要: 近年来,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片面强调灌输知识,忽视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不仅如此,升学、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压力给青少年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偏差,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为贯彻新课标要求,作者对此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和研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力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 青少年 人格塑造  对学生而言,中学阶段是树立理想、形成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学校应紧抓这一阶段,
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结核病是21世纪一种重要的传染病。耐药性结核杆菌的出现对有效预防及控制全球范围内的结核疫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处于潜伏感染
反刍动物蓝舌病(bluetongue, BT)是由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 BTV)引起的一种非接触传播的虫媒病毒病,广泛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尽管BTV一共有26个血清型,但病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