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4年2月开始,新疆在全区开展各级干部深入基层“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中国石化西北石油局作为驻疆中央企业的代表,积极投身到“访惠聚”驻村工作中,深入基层,融入群众,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发挥国有企业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主动践行国有企业在保障民生、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上的主体责任,为新疆的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重要贡献,为“访惠聚”驻村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驻村工作队;维护稳定;基层组织建设;扶贫攻坚
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必须从战略全局高度,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新疆工作的长远之策、固本之举就是要到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去,到基层去,到人民群众中去,与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在服务人民群众的过程中宣传、教育、引导和发动人民群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决定,从2014年起组织各级干部深入基层持续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简称“访惠聚”活动),对确保新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战略意义。
一、驻村工作队基本情况
西北石油局、西北油田分公司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的分公司,同时也是驻疆中央企业的典型代表,从2014年开始先后派出处、科两级百余名党员干部,奔赴阿克苏地区柯坪县8个村,莎车县4个村开展驻村工作。建立“队员当代表、单位做后盾、一把手总负责”的驻村工作机制。
二、驻村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
虽然国有企业干部职工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素养和真抓实干的精神作风,但在社会治理、防恐维稳、改善民生、脱贫攻坚、双语沟通等工作上存在经验和能力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险五难”上:“两险”指,一是防恐防暴危险。二是人身安全危险。“五难”指,一是工作开展难。主要是部分乡镇、农村基层干部业务能力不强,工作效率低、依赖思想严重、基础工作不扎实,基层党组织涣散等。二是矛盾解决难。村两委话语权不足、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村民群众之间的矛盾冲突、利益纠纷解决起来十分困难。三是交流沟通难。语言不通成为企业汉族驻村干部的第一道障碍,“没有翻译,寸步难行”。四是脱贫致富难。驻村所在地是“三区三州”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地区,水、土等自然资源匮乏、村民普遍文化水平低、思想保守落后,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不足。五是群众教育难。不少村民群众被宗教极端思想感染影响,抵触现代健康文明风尚,纪律意识观念等淡薄。
三、驻村工作队基本工作思路和目标
驻村工作队确立了在“顶层设计”的指引下,不断进行实践、总结、创新、再实践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企业的干部、市场、智力、资源、组织、机制等“六大优势”,完成驻村工作任务目标。
一是发挥干部优势。选派精兵强将,确保将最优秀的企业党员干部和职工推荐、挑选出来,组建高素质、强能力、优作风的驻村工作队,为驻村工作提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力量引领。二是发挥市场优势。依托自身的消费市场,建立实施“柯枰羊肉上职工餐桌”合作社、劳保工装服装企业等合作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实现保障农民收入和增加当地就业的目标。三是发挥智力优势。在精准脱贫攻坚上,企业后方与一线驻村工作队员共同谋划组织,因人施策,精准施策,创新方法,扶智与扶志相结合,将精准典型成功脱贫案例继续扩展延伸,提升推广应用。四是发挥资源优势。在对口援建上加大农业灌溉、安全住房、学校广场等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保障化肥、原油等石化产品的对口稳定供应,提升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增加就业人数。五是发挥组织优势。将企业基层组织建设中的融合共建、党建可视化、党建信息化等优秀成熟经验借鉴应用到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中,发挥企业、地方党支部联建共建优势,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六是发挥机制优势。发挥企业工会、团委工作机制优势,联合地方及驻村工作队,建立结对结亲帮扶等长效活动机制,充分调动凝聚企业后方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爱心和力量,为驻村当地的和谐稳定、发展建设提供最广阔的援助与支持。
四、驻村工作的具体做法和成效经验
(一)打好“组合拳”,提升维护社会稳定的战斗力
1.统一整合力量,保持反恐高压态势。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形成工作合力。驻村工作队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会同村“两委”、警务室、驻村干部、教育转化工作队等力量成立联合党支部,统一推动严打活动,确保组织有阵地、有堡垒、有旗帜、有骨干。
二是走村入户,完善村情档案。整合维稳力量,按照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坚持常态化走村入户,做到常住人口清、流动人口清、重点人员清、安全隐患清、异常情况清。
2.运用信息技术,增强整体防控能力。
一是配套视频监控,提升物防水平。实现村中的主要道路、清真寺等关键场所24小时高清视频监控全覆盖,极大提升预警防控水平。
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管控技术。依托企业与第三方软件公司联合,开发农村信息化管理软件系统,系统包含手机APP功能端。实现走访记录、村情人员查询分析的实时化、电子化、信息化。初步实现大数据管理和智慧化农村管理目标。
3.管好宗教事務,占领意识形态高地。
一是抓好宗教事务管理,引领信教群众。坚持召开宗教人士座谈会,宣传党的宗教政策;配合乡村两级政府做好“五好宗教人士”创建工作,发挥出爱国宗教人士的引领导向作用;配合基层组织抓好宗教事务管理,规范清真寺的日常活动管理;积极协助基层化解信教群众的内部矛盾,解决信教群众的生活困难。
二是深入开展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丰富宣传方式和内容,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疆精神等优秀文化内容;工作队员亲自深入农户,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和民族宗教政策、国家法律法规;注重在青少年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互帮互助的感人典型事迹。 三是现代文化引领,增进民族团结。工作队立足乡村实际,结合自身优势,积极配合村委丰富和完善年度活动计划,发挥“三支队伍”作用,利用节庆时点,组织开展文艺演出、知识竞赛、农民运动会、乡村技能大赛等特色文体活动,不断扩大群众参与度和覆盖面,让村民“走出来、跳起来、唱起来、笑起来”。
(二)构筑战斗堡垒,提升基层组织建设的引领力
1.加强班子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组织执政能力。
一是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首先,统领村级各支队伍成立联合党支部,驻村工作队长兼任联合党支部书记,对支部工作指导、检查、监督和帮助,做到指导不领导,到位不越位,帮助不代替。其次,做好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换届工作,优选配强村党组织班子,真正把“党性好、能力好、人品好”的“三好”村干部选出来。再次,以“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为支点,建好、管好、用好其他队伍力量,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
二是提升两委班子工作能力。首先,工作队成员与村“两委”成员按照职责分工“结对子”,通过教思路、教方法、教汉语,结友谊的“三教一结”方法促进村干部提升工作能力。其次,开展“两委”班子成员制度执行力、政策理解力、思考创新力、统筹协调力的“四种能力”提升工程,促进村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帮助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扬威立信。
三是加强村级骨干队伍的培养。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引领作用,在村中培养、推荐、发现优秀人才,按照“正一副二”的后备培养帮带标准,积极为村委培养年轻、会双语、有学历的后备村干部,同时培养年轻团员加入党员后备队伍,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人才梯度。
2.完善党员发展与组织生活制度,规范夯实基层基础。
一是严格发展标准,壮大党员队伍。动员有知识、有技能、有作为的年轻村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从致富能手、大学生村官、青年教师、十户长中发展党员。加强对新入党员的教育管理和传帮带,推进“四个一带一”工作法:老带青、青带青、工带青、干带青,促进他们在严格的组织生活和党性锻炼中不断成长,成熟。
二是规范组织生活,管好党员队伍。首先,抓好学习教育,严格每周党员学习日活动。进一步强化村干部和党员的双语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的双语水平和综合能力。其次,严格“三会一课”制度,规范组织生活,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和战斗性。
(三)办好实事好事,提升群众工作的凝聚力
1.做好宣讲教育工作,增强群众的思想认同感
一是坚持大水漫灌讲。每月组织村民大会,把党的政策讲好,把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疆各族人民的关怀讲清,把援疆各省市的无私支援与帮助讲深,把爱祖国、跟党走、崇尚科学、远离极端的道理讲透,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二是坚持精准滴灌讲。对重点人员一对一宣讲,用朴实的道理、身边的故事去感化鼓励,促进他们远离极端思想,消除思想隔阂。
三是坚持草根上台讲。积极开展村民草根宣讲活动,推出种植能手、养殖能手、庭院经济能手、好媳妇、好孩子上讲台,鼓励村民勤劳致富、崇尚文明、积极向上。
四是坚持专家辅导讲。聘请法律专家、农林科技专家、医学专家及分公司专家进行专题辅导讲授,提升村民群众的现代科学文明意识。
2.坚持用心用情用爱用诚,拉近与群众心灵的距离。
一是用“心”访民情。驻村工作队按照“访村情、访困因、访思想、全覆盖”的原则,深入农家、田间地头,与村民零距离接触、心贴心交流;自觉做到真心访、细心访、耐心访,努力使访民情成为宣传引导群众、团结凝聚群众的过程。
二是用“情”结对子。首先,持续开展企业后方单位100名党员志愿者与100个贫困家庭结对子,100名团员志愿者与100名贫困学生手拉手的“两个一百”活动。
三是用“爱”结亲戚。开展好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牵手村民认亲戚,分公司200名党员干部与驻村点进行了200户村民的结对认亲,其中贫困户占比90%以上。通过开展互相学习语言、同唱一首国歌、同打一场篮球、同吃一锅抓饭等活动,交流思想,增进感情。帮助亲戚出点子、拓销路、找市场、解难题,共同促进结对亲戚脱贫致富。
四是用“诚”获人心。驻村工作队创新“一杯热茶、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个答复”的“九步法”接访制度,用真情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诉求,积极主动排查矛盾纠纷,尽力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切实让群众充分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
3.探索建立“三站式”体系,增强为民服务工作水平。
一是建立“爱心衣站”,衣暖人心。在驻村工作点成立“爱心衣站”,深化“衣暖人心”活动。“爱心衣站”衣服的来源主要是西北石油局和中石化兄弟单位企业职工自发组织捐赠的旧衣服及部分社会面的爱心捐赠。结合贫困群众遵守村规民约的积分高低,运用好站点定期开放、流动巴扎,暖心送衣入户等多种形式发放爱心衣物。
二是建立“便民帮扶+电子商务”工作站,解群众之忧。驻村工作队据实际成立“便民帮扶+电子商务”工作站,驻村工作队整合村级志愿者服务队力量,帮助村民解决就医就业就学困难、处理矛盾纠纷、帮助农业生产生活和解决各种其他困难诉求等。电子商务工作站在降低外购产品成本、提高外销产品价附加值上起到很好地推动提升作用。
(四)精準帮扶施策,提升脱贫攻坚战役的推动力
1.精准聚焦,建档一户一策,助力精准脱贫
一是依规识别,实事求是。驻村工作队严格识别标准、方法、程序、步骤,对农村无户籍新落户人口、农村“特殊”人员家庭、档案外遗漏贫困人口、返贫人口和自然增减人口这五类对象再次进行摸底调查、贫困识别,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奠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坚实基础。
二是公开透明,群众参与。驻村工作队统领村“两委”班子、村民小队长、村警务室等各支人员力量,明确职责任务,组织群众参与本村贫困人口摸底、识别、评议和确认全过程,确保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做到贫困识别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三是精准识别,精准管理。扎实推进建档立卡工作,逐项核实扶贫对象的信息,确保扶贫对象精准、信息数据真实,不留“死角”、“盲区”。做到一户不漏、一人不落、一个不错,实行动态管理和常态化化管理。
2.全面覆盖,推进四项举措,创新扶贫方式
一是发展生产扶贫,夯实经济基础。依托石油化工企业的集团资源优势,捐赠化肥、种子等农资,保障当地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为地方石油公司稳定连续供应优质原油,实现工业值增加并促进就业,有效促进当地农业、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产业落地扶贫,项目转移就业。援建红枣示范园区,带动一产做大做强;进行标准化畜牧养殖合作社试点工作,有力推动畜牧养殖及合作经济的发展;利用南疆地区大力发展纺织产业的优惠政策机遇和企业自身劳保工装需求,成功引进武汉天鸣服饰公司在柯坪县开办兴科服饰,解决就近就地就业。实施消费扶贫项目,将柯坪县农牧民、贫困户养殖的优质羊肉送到油田企业的职工餐桌上,促进农牧民增收。
三是基础建设扶贫,大力改善民生。深度贫困县基础设施匮乏,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驻村工作队发挥企业资金优势,先后筹措资金、设备助力灌溉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成功解决数千亩耕地灌溉用水难的问题。建设抗震安居房,改善农牧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建设标准化县级农贸市场,使商品流通场地更加规范有序。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完善“硬件”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的同时,开展医疗下乡、科技下乡、培训下乡等活动,传播科技文化知识,解决部分村民看病难等问题,从“软件”上惠及民生。
四是发展教育扶贫,激发内生动力。首先,坚持扶贫与扶智结合,关注教育脱贫,助孩子成长成才。驻村工作队成员通过电话答疑、走访辅导、暑期“红领巾”学习课堂等多途径激发贫困地区的孩子对学习热情。搭建送科技、送知识教育平台,聘请农植院、农科院、畜科院专家送技术下乡,有力促进农牧民接收健康文化教育,提高科学种植、发展合作经济的能力。其次,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通过农牧民夜校、每日一学、走访入户各种形式进行宣教,转变观念,激發贫困村民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增添群众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力量,破除“懒等靠要”思想;同时开展感恩教育,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开办汉语培训、妇女维权法律知识讲座、刺绣手工技能培训等特色课程,通过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拓宽致富门路,实现闲散人员就业。再次,坚持“输血”+“造血”相结合。主动帮助村民发展庭院养殖、手工艺制作、豆制品加工作坊、烧烤小商业等手段,增强“造血”功能,尽快脱贫致富确保约束跟踪机制到位,确保脱贫后不返贫。
五、结语
从驻疆到驻村,基于自身的“经济——社会”的双重性质,始终把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访惠聚”驻村工作中主动履行承担维护稳定、脱贫攻坚、建强组织、保障民生、稳疆兴疆的重大责任,充分体现出驻疆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关键词:国有企业;驻村工作队;维护稳定;基层组织建设;扶贫攻坚
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必须从战略全局高度,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新疆工作的长远之策、固本之举就是要到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去,到基层去,到人民群众中去,与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在服务人民群众的过程中宣传、教育、引导和发动人民群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决定,从2014年起组织各级干部深入基层持续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简称“访惠聚”活动),对确保新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战略意义。
一、驻村工作队基本情况
西北石油局、西北油田分公司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的分公司,同时也是驻疆中央企业的典型代表,从2014年开始先后派出处、科两级百余名党员干部,奔赴阿克苏地区柯坪县8个村,莎车县4个村开展驻村工作。建立“队员当代表、单位做后盾、一把手总负责”的驻村工作机制。
二、驻村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
虽然国有企业干部职工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素养和真抓实干的精神作风,但在社会治理、防恐维稳、改善民生、脱贫攻坚、双语沟通等工作上存在经验和能力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险五难”上:“两险”指,一是防恐防暴危险。二是人身安全危险。“五难”指,一是工作开展难。主要是部分乡镇、农村基层干部业务能力不强,工作效率低、依赖思想严重、基础工作不扎实,基层党组织涣散等。二是矛盾解决难。村两委话语权不足、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村民群众之间的矛盾冲突、利益纠纷解决起来十分困难。三是交流沟通难。语言不通成为企业汉族驻村干部的第一道障碍,“没有翻译,寸步难行”。四是脱贫致富难。驻村所在地是“三区三州”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地区,水、土等自然资源匮乏、村民普遍文化水平低、思想保守落后,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不足。五是群众教育难。不少村民群众被宗教极端思想感染影响,抵触现代健康文明风尚,纪律意识观念等淡薄。
三、驻村工作队基本工作思路和目标
驻村工作队确立了在“顶层设计”的指引下,不断进行实践、总结、创新、再实践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企业的干部、市场、智力、资源、组织、机制等“六大优势”,完成驻村工作任务目标。
一是发挥干部优势。选派精兵强将,确保将最优秀的企业党员干部和职工推荐、挑选出来,组建高素质、强能力、优作风的驻村工作队,为驻村工作提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力量引领。二是发挥市场优势。依托自身的消费市场,建立实施“柯枰羊肉上职工餐桌”合作社、劳保工装服装企业等合作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实现保障农民收入和增加当地就业的目标。三是发挥智力优势。在精准脱贫攻坚上,企业后方与一线驻村工作队员共同谋划组织,因人施策,精准施策,创新方法,扶智与扶志相结合,将精准典型成功脱贫案例继续扩展延伸,提升推广应用。四是发挥资源优势。在对口援建上加大农业灌溉、安全住房、学校广场等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保障化肥、原油等石化产品的对口稳定供应,提升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增加就业人数。五是发挥组织优势。将企业基层组织建设中的融合共建、党建可视化、党建信息化等优秀成熟经验借鉴应用到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中,发挥企业、地方党支部联建共建优势,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六是发挥机制优势。发挥企业工会、团委工作机制优势,联合地方及驻村工作队,建立结对结亲帮扶等长效活动机制,充分调动凝聚企业后方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爱心和力量,为驻村当地的和谐稳定、发展建设提供最广阔的援助与支持。
四、驻村工作的具体做法和成效经验
(一)打好“组合拳”,提升维护社会稳定的战斗力
1.统一整合力量,保持反恐高压态势。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形成工作合力。驻村工作队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会同村“两委”、警务室、驻村干部、教育转化工作队等力量成立联合党支部,统一推动严打活动,确保组织有阵地、有堡垒、有旗帜、有骨干。
二是走村入户,完善村情档案。整合维稳力量,按照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坚持常态化走村入户,做到常住人口清、流动人口清、重点人员清、安全隐患清、异常情况清。
2.运用信息技术,增强整体防控能力。
一是配套视频监控,提升物防水平。实现村中的主要道路、清真寺等关键场所24小时高清视频监控全覆盖,极大提升预警防控水平。
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管控技术。依托企业与第三方软件公司联合,开发农村信息化管理软件系统,系统包含手机APP功能端。实现走访记录、村情人员查询分析的实时化、电子化、信息化。初步实现大数据管理和智慧化农村管理目标。
3.管好宗教事務,占领意识形态高地。
一是抓好宗教事务管理,引领信教群众。坚持召开宗教人士座谈会,宣传党的宗教政策;配合乡村两级政府做好“五好宗教人士”创建工作,发挥出爱国宗教人士的引领导向作用;配合基层组织抓好宗教事务管理,规范清真寺的日常活动管理;积极协助基层化解信教群众的内部矛盾,解决信教群众的生活困难。
二是深入开展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丰富宣传方式和内容,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疆精神等优秀文化内容;工作队员亲自深入农户,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和民族宗教政策、国家法律法规;注重在青少年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互帮互助的感人典型事迹。 三是现代文化引领,增进民族团结。工作队立足乡村实际,结合自身优势,积极配合村委丰富和完善年度活动计划,发挥“三支队伍”作用,利用节庆时点,组织开展文艺演出、知识竞赛、农民运动会、乡村技能大赛等特色文体活动,不断扩大群众参与度和覆盖面,让村民“走出来、跳起来、唱起来、笑起来”。
(二)构筑战斗堡垒,提升基层组织建设的引领力
1.加强班子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组织执政能力。
一是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首先,统领村级各支队伍成立联合党支部,驻村工作队长兼任联合党支部书记,对支部工作指导、检查、监督和帮助,做到指导不领导,到位不越位,帮助不代替。其次,做好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换届工作,优选配强村党组织班子,真正把“党性好、能力好、人品好”的“三好”村干部选出来。再次,以“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为支点,建好、管好、用好其他队伍力量,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
二是提升两委班子工作能力。首先,工作队成员与村“两委”成员按照职责分工“结对子”,通过教思路、教方法、教汉语,结友谊的“三教一结”方法促进村干部提升工作能力。其次,开展“两委”班子成员制度执行力、政策理解力、思考创新力、统筹协调力的“四种能力”提升工程,促进村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帮助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扬威立信。
三是加强村级骨干队伍的培养。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引领作用,在村中培养、推荐、发现优秀人才,按照“正一副二”的后备培养帮带标准,积极为村委培养年轻、会双语、有学历的后备村干部,同时培养年轻团员加入党员后备队伍,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人才梯度。
2.完善党员发展与组织生活制度,规范夯实基层基础。
一是严格发展标准,壮大党员队伍。动员有知识、有技能、有作为的年轻村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从致富能手、大学生村官、青年教师、十户长中发展党员。加强对新入党员的教育管理和传帮带,推进“四个一带一”工作法:老带青、青带青、工带青、干带青,促进他们在严格的组织生活和党性锻炼中不断成长,成熟。
二是规范组织生活,管好党员队伍。首先,抓好学习教育,严格每周党员学习日活动。进一步强化村干部和党员的双语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的双语水平和综合能力。其次,严格“三会一课”制度,规范组织生活,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和战斗性。
(三)办好实事好事,提升群众工作的凝聚力
1.做好宣讲教育工作,增强群众的思想认同感
一是坚持大水漫灌讲。每月组织村民大会,把党的政策讲好,把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疆各族人民的关怀讲清,把援疆各省市的无私支援与帮助讲深,把爱祖国、跟党走、崇尚科学、远离极端的道理讲透,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二是坚持精准滴灌讲。对重点人员一对一宣讲,用朴实的道理、身边的故事去感化鼓励,促进他们远离极端思想,消除思想隔阂。
三是坚持草根上台讲。积极开展村民草根宣讲活动,推出种植能手、养殖能手、庭院经济能手、好媳妇、好孩子上讲台,鼓励村民勤劳致富、崇尚文明、积极向上。
四是坚持专家辅导讲。聘请法律专家、农林科技专家、医学专家及分公司专家进行专题辅导讲授,提升村民群众的现代科学文明意识。
2.坚持用心用情用爱用诚,拉近与群众心灵的距离。
一是用“心”访民情。驻村工作队按照“访村情、访困因、访思想、全覆盖”的原则,深入农家、田间地头,与村民零距离接触、心贴心交流;自觉做到真心访、细心访、耐心访,努力使访民情成为宣传引导群众、团结凝聚群众的过程。
二是用“情”结对子。首先,持续开展企业后方单位100名党员志愿者与100个贫困家庭结对子,100名团员志愿者与100名贫困学生手拉手的“两个一百”活动。
三是用“爱”结亲戚。开展好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牵手村民认亲戚,分公司200名党员干部与驻村点进行了200户村民的结对认亲,其中贫困户占比90%以上。通过开展互相学习语言、同唱一首国歌、同打一场篮球、同吃一锅抓饭等活动,交流思想,增进感情。帮助亲戚出点子、拓销路、找市场、解难题,共同促进结对亲戚脱贫致富。
四是用“诚”获人心。驻村工作队创新“一杯热茶、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个答复”的“九步法”接访制度,用真情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诉求,积极主动排查矛盾纠纷,尽力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切实让群众充分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
3.探索建立“三站式”体系,增强为民服务工作水平。
一是建立“爱心衣站”,衣暖人心。在驻村工作点成立“爱心衣站”,深化“衣暖人心”活动。“爱心衣站”衣服的来源主要是西北石油局和中石化兄弟单位企业职工自发组织捐赠的旧衣服及部分社会面的爱心捐赠。结合贫困群众遵守村规民约的积分高低,运用好站点定期开放、流动巴扎,暖心送衣入户等多种形式发放爱心衣物。
二是建立“便民帮扶+电子商务”工作站,解群众之忧。驻村工作队据实际成立“便民帮扶+电子商务”工作站,驻村工作队整合村级志愿者服务队力量,帮助村民解决就医就业就学困难、处理矛盾纠纷、帮助农业生产生活和解决各种其他困难诉求等。电子商务工作站在降低外购产品成本、提高外销产品价附加值上起到很好地推动提升作用。
(四)精準帮扶施策,提升脱贫攻坚战役的推动力
1.精准聚焦,建档一户一策,助力精准脱贫
一是依规识别,实事求是。驻村工作队严格识别标准、方法、程序、步骤,对农村无户籍新落户人口、农村“特殊”人员家庭、档案外遗漏贫困人口、返贫人口和自然增减人口这五类对象再次进行摸底调查、贫困识别,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奠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坚实基础。
二是公开透明,群众参与。驻村工作队统领村“两委”班子、村民小队长、村警务室等各支人员力量,明确职责任务,组织群众参与本村贫困人口摸底、识别、评议和确认全过程,确保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做到贫困识别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三是精准识别,精准管理。扎实推进建档立卡工作,逐项核实扶贫对象的信息,确保扶贫对象精准、信息数据真实,不留“死角”、“盲区”。做到一户不漏、一人不落、一个不错,实行动态管理和常态化化管理。
2.全面覆盖,推进四项举措,创新扶贫方式
一是发展生产扶贫,夯实经济基础。依托石油化工企业的集团资源优势,捐赠化肥、种子等农资,保障当地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为地方石油公司稳定连续供应优质原油,实现工业值增加并促进就业,有效促进当地农业、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产业落地扶贫,项目转移就业。援建红枣示范园区,带动一产做大做强;进行标准化畜牧养殖合作社试点工作,有力推动畜牧养殖及合作经济的发展;利用南疆地区大力发展纺织产业的优惠政策机遇和企业自身劳保工装需求,成功引进武汉天鸣服饰公司在柯坪县开办兴科服饰,解决就近就地就业。实施消费扶贫项目,将柯坪县农牧民、贫困户养殖的优质羊肉送到油田企业的职工餐桌上,促进农牧民增收。
三是基础建设扶贫,大力改善民生。深度贫困县基础设施匮乏,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驻村工作队发挥企业资金优势,先后筹措资金、设备助力灌溉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成功解决数千亩耕地灌溉用水难的问题。建设抗震安居房,改善农牧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建设标准化县级农贸市场,使商品流通场地更加规范有序。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完善“硬件”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的同时,开展医疗下乡、科技下乡、培训下乡等活动,传播科技文化知识,解决部分村民看病难等问题,从“软件”上惠及民生。
四是发展教育扶贫,激发内生动力。首先,坚持扶贫与扶智结合,关注教育脱贫,助孩子成长成才。驻村工作队成员通过电话答疑、走访辅导、暑期“红领巾”学习课堂等多途径激发贫困地区的孩子对学习热情。搭建送科技、送知识教育平台,聘请农植院、农科院、畜科院专家送技术下乡,有力促进农牧民接收健康文化教育,提高科学种植、发展合作经济的能力。其次,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通过农牧民夜校、每日一学、走访入户各种形式进行宣教,转变观念,激發贫困村民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增添群众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力量,破除“懒等靠要”思想;同时开展感恩教育,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开办汉语培训、妇女维权法律知识讲座、刺绣手工技能培训等特色课程,通过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拓宽致富门路,实现闲散人员就业。再次,坚持“输血”+“造血”相结合。主动帮助村民发展庭院养殖、手工艺制作、豆制品加工作坊、烧烤小商业等手段,增强“造血”功能,尽快脱贫致富确保约束跟踪机制到位,确保脱贫后不返贫。
五、结语
从驻疆到驻村,基于自身的“经济——社会”的双重性质,始终把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访惠聚”驻村工作中主动履行承担维护稳定、脱贫攻坚、建强组织、保障民生、稳疆兴疆的重大责任,充分体现出驻疆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