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科技进步 ,教育成为影响一个民族兴衰的重要事业。教学方法的创新在现代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中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现状却是不容乐观,改进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学生全面发展了,新课程的价值才真正体现出来。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教学提倡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进。
【关键字】中学思想品德;现状;改进;教学方法
中学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课程,它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中学思想品德课就好比火车头,控制着前进的方向!如果人生偏离正确方向,如果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极其败坏,那么他知识越渊博,对社会的危害性就越大。我们只有学好思想品德课,将来才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1 面对中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现状,改进教学方法乃形势所趋
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初显成效的同时,教学方法过于死板。迄今为止,经过几代前辈老师的共同努力,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使大部分中学生受益匪浅。他们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质,丰富了精神世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育了新时代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他们懂得了怎样做到明辨是非,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他们增强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感情,同学之间能够做到相互团结与帮助;他们能够做到见义勇为,尊老爱幼;他们培养了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可以说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据有关的调查显示,思想品德课这门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课程,竟有59.35%的中学生表示不太喜欢或很不喜欢思想品德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笔者经过分析,认为中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方法过于死板就是其一。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中学思想品德教师没有适宜的教学方法,他们过于死板地采用注入式灌输,忽视启发诱导,他们使本来就比较枯燥的思想品德课变得更加单调无味,还有课堂上只强调课堂教育,忽视联系实际的实践训练,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习气氛调动不起来,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这样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学生进入死胡同,根本不可能燃起对学习思想品德的欲望。
2 提高教师素质是改进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首要条件
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因此,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若想使自己教授的课程为学生所“钟爱”,就要改变陈旧的,死板的教学方法,以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吸引学生,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江泽民同志曾经明确指出:“创新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责任在教师。”可见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中学生学好思想品德课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常以坚定的信念、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深厚的理论修养以及精湛的讲课艺术征服学生。也就是说教师想要并不断的对教学进行研究探索,创造出好的教学方法,必须具备以下方面的素质:
2.1政治素质。政治教师在塑造学生灵魂的过程中担负着特殊的角色,他们是马列主义理论的教导员、党政方针的宣传员、学生政治思想辅导员及学生学习督促员。思想品德教师本人的理想信念,思想觉悟、政治立场、道德人品和行为作风上的示范性,无不给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2.2 业务素质。中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特殊的德育课程,这就要求承担这一课程的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文化科学素质。主要包括有:一,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关于社会认知的学科,马克思主义常识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内容。作为政治老师必须掌握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其在新时期应用发展所形成的新理论。此外还包括党的建设和党的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这是政治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政治老师只有使自己具备扎实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知识,才能卓有成效的搞好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如果仅仅满足本学科的知识,那只会成为井底之蛙,对于一些问题不能触类旁通,给学生讲解时就会显得枯燥无趣,学生不但不能理解,反而产生厌倦的心理,同时还认为老师也不过如此,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大大减低,这是很不利于教师的教学的。只有了解和掌握同思想品德教育相关的的学科知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旁征博引,应用自如,得心应手,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产生敬重感,并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指导。三,精通教育、教学规律。教学活动并不是随心所欲、漫无边际的作为,而是遵循一定的原则而进行创新的活动。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熟练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并在一般教育,教学规律的指导下,很好地把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规律性和方法,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的统一;做到懂、信、用的统一。
2.3 教育能力素质。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增强创新意识,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力或素质结构,具备能够分析、讨论、评估和改变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能力,从而来思考各种教育行为的社会与个人后果以及伦理背景,给教育以终极关怀。要有分析、组织教学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
3 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可以多种多样,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的创造出新颖的教学方法。但无论有多少种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笔者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改进总是具有以下诸种。
3.1 调动学习主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工作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体。其中,教是主导、学是主体,教是为了学。教师只有通
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知、情、意和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地发挥。为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让学生“动”起来,以调动和发挥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让学生的脑动起来,“多思”。即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校、抽象、概括。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
其次,让学生的口动起来,“多说”。即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学习中的问题敢于陈述己见,展开讨论,以开拓思路、活跃气氛。实际上,学生准备发言的过程,也就是思考、运用、巩固、拓宽教材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及时组织讨论。这样,既启发了学生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再者,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多做”。即鼓励学生勤做学习笔记,勤做练习题,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3.2 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科的实践性。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本身实践性很强,时代气息浓。只有理论结合实际,学生才能通过对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的分析,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因此,恰当的联系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其主要途径有: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在课堂教学外,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如鼓励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从关心国内外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情入手,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观察分析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真正“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时事,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地取材,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工矿企业、机关参观,进行社会调查,请企业家、人大代表、模范人物讲课等,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可以感觉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既深化了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政治敏感能力,使政治学科的知识、教育功能得到有机地结合。
3.3 课堂生动活泼,加强教学的情趣性。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授课的艺术。
首先,语言表达要生动幽默。教师在讲授概念、阐述理论观点时,语言表达切忌平铺直叙,“风平浪静”,而应有抑扬顿挫,要生动形象。教师可选择幽默故事和绘画等内容,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接受政治观点,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理论分析可借助例证名言。教师讲授理论观点时,可从有趣的例证讲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加深对理性概念的理解和扩展。汉语中的许多成语、谚语、格言、诗词名句,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活生生的事例等,都包含着或直接表现着精深的哲理。通过例证名言的分析,能将学生带入到一种理论情境之中。
再者,教学手段应多样化。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兴趣,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采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通过看图解意,图表分析、实物实验、小品表演等方法,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让学生在听、看、思、说、演多种器官的并用中,学懂、记牢、运用政治知识。
总之,政治课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只要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就一定能从根本上改进政治课教学的方法,使它的德育和智育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参考文献:
[1] 石蕾.浅析素质教育 [J].北京: 人文学院,2004.
[2] 周金才.《成功.教育》[J] 第11期,2007.
[3] 曲宗琴.构建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J].教育科学版,2006年3月.
[4] 伍先平. 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与改革对策初探 [J].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字】中学思想品德;现状;改进;教学方法
中学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课程,它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中学思想品德课就好比火车头,控制着前进的方向!如果人生偏离正确方向,如果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极其败坏,那么他知识越渊博,对社会的危害性就越大。我们只有学好思想品德课,将来才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1 面对中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现状,改进教学方法乃形势所趋
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初显成效的同时,教学方法过于死板。迄今为止,经过几代前辈老师的共同努力,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使大部分中学生受益匪浅。他们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质,丰富了精神世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育了新时代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他们懂得了怎样做到明辨是非,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他们增强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感情,同学之间能够做到相互团结与帮助;他们能够做到见义勇为,尊老爱幼;他们培养了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可以说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据有关的调查显示,思想品德课这门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课程,竟有59.35%的中学生表示不太喜欢或很不喜欢思想品德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笔者经过分析,认为中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方法过于死板就是其一。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中学思想品德教师没有适宜的教学方法,他们过于死板地采用注入式灌输,忽视启发诱导,他们使本来就比较枯燥的思想品德课变得更加单调无味,还有课堂上只强调课堂教育,忽视联系实际的实践训练,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习气氛调动不起来,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这样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学生进入死胡同,根本不可能燃起对学习思想品德的欲望。
2 提高教师素质是改进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首要条件
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因此,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若想使自己教授的课程为学生所“钟爱”,就要改变陈旧的,死板的教学方法,以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吸引学生,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江泽民同志曾经明确指出:“创新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责任在教师。”可见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中学生学好思想品德课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常以坚定的信念、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深厚的理论修养以及精湛的讲课艺术征服学生。也就是说教师想要并不断的对教学进行研究探索,创造出好的教学方法,必须具备以下方面的素质:
2.1政治素质。政治教师在塑造学生灵魂的过程中担负着特殊的角色,他们是马列主义理论的教导员、党政方针的宣传员、学生政治思想辅导员及学生学习督促员。思想品德教师本人的理想信念,思想觉悟、政治立场、道德人品和行为作风上的示范性,无不给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2.2 业务素质。中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特殊的德育课程,这就要求承担这一课程的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文化科学素质。主要包括有:一,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关于社会认知的学科,马克思主义常识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内容。作为政治老师必须掌握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其在新时期应用发展所形成的新理论。此外还包括党的建设和党的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这是政治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政治老师只有使自己具备扎实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知识,才能卓有成效的搞好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如果仅仅满足本学科的知识,那只会成为井底之蛙,对于一些问题不能触类旁通,给学生讲解时就会显得枯燥无趣,学生不但不能理解,反而产生厌倦的心理,同时还认为老师也不过如此,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大大减低,这是很不利于教师的教学的。只有了解和掌握同思想品德教育相关的的学科知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旁征博引,应用自如,得心应手,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产生敬重感,并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指导。三,精通教育、教学规律。教学活动并不是随心所欲、漫无边际的作为,而是遵循一定的原则而进行创新的活动。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熟练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并在一般教育,教学规律的指导下,很好地把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规律性和方法,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的统一;做到懂、信、用的统一。
2.3 教育能力素质。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增强创新意识,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力或素质结构,具备能够分析、讨论、评估和改变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能力,从而来思考各种教育行为的社会与个人后果以及伦理背景,给教育以终极关怀。要有分析、组织教学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
3 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可以多种多样,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的创造出新颖的教学方法。但无论有多少种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笔者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改进总是具有以下诸种。
3.1 调动学习主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工作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体。其中,教是主导、学是主体,教是为了学。教师只有通
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知、情、意和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地发挥。为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让学生“动”起来,以调动和发挥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让学生的脑动起来,“多思”。即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校、抽象、概括。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
其次,让学生的口动起来,“多说”。即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学习中的问题敢于陈述己见,展开讨论,以开拓思路、活跃气氛。实际上,学生准备发言的过程,也就是思考、运用、巩固、拓宽教材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及时组织讨论。这样,既启发了学生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再者,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多做”。即鼓励学生勤做学习笔记,勤做练习题,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3.2 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科的实践性。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本身实践性很强,时代气息浓。只有理论结合实际,学生才能通过对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的分析,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因此,恰当的联系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其主要途径有: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在课堂教学外,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如鼓励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从关心国内外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情入手,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观察分析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真正“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时事,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地取材,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工矿企业、机关参观,进行社会调查,请企业家、人大代表、模范人物讲课等,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可以感觉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既深化了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政治敏感能力,使政治学科的知识、教育功能得到有机地结合。
3.3 课堂生动活泼,加强教学的情趣性。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授课的艺术。
首先,语言表达要生动幽默。教师在讲授概念、阐述理论观点时,语言表达切忌平铺直叙,“风平浪静”,而应有抑扬顿挫,要生动形象。教师可选择幽默故事和绘画等内容,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接受政治观点,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理论分析可借助例证名言。教师讲授理论观点时,可从有趣的例证讲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加深对理性概念的理解和扩展。汉语中的许多成语、谚语、格言、诗词名句,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活生生的事例等,都包含着或直接表现着精深的哲理。通过例证名言的分析,能将学生带入到一种理论情境之中。
再者,教学手段应多样化。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兴趣,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采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通过看图解意,图表分析、实物实验、小品表演等方法,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让学生在听、看、思、说、演多种器官的并用中,学懂、记牢、运用政治知识。
总之,政治课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只要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就一定能从根本上改进政治课教学的方法,使它的德育和智育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参考文献:
[1] 石蕾.浅析素质教育 [J].北京: 人文学院,2004.
[2] 周金才.《成功.教育》[J] 第11期,2007.
[3] 曲宗琴.构建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J].教育科学版,2006年3月.
[4] 伍先平. 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与改革对策初探 [J].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