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课堂教学中劳动教育的开展策略

来源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h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科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落实劳动教育主阵地。因此,各学科执教教师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以思想政治课为例,教师在课堂中融入劳动教育可以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着手:科学利用书本知识,形成劳动认知;合理运用乡土资源,培养劳动情感;巧妙设计学习议题,锤炼劳动意志;精心建构活动课程,强化劳动实践。
  关键词:劳动教育;思想政治课;劳动认知;劳动意志;劳动情感;劳动实践
  中图分类号:G40-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0)12-0019-03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劳动教育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未得到应有的关注,面临着被边缘化、弱化、淡化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3月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1]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中学生必修的学科课程,承担着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劳动精神的重要使命。因此,结合当前劳动教育的现状,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知识、技能,为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角度、多元化的劳动教育格局的形成贡献力量。本文从劳动知识、劳动情感、劳动意志和劳动实践四个方面来阐述劳动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开展策略,希望为教育同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科学利用书本知识,形成劳动认知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劳动认知与理念是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中学思想政治课十分重视德育,教材中有大量与劳动相关的知识。例如,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提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都是在劳动、斗争和探索中进行的”,必修二教材《经济与社会》中提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都是在劳动、斗争和探索中进行的”,必修三教材《政治与法治》中提到“广大党员要不图名利、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树立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必修四教材《哲学与文化》中提到“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中起决定性作用”等。这些知识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与依据。教师通过对教材中与劳动相关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与科学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劳动的内涵,理解劳动的意义与价值,知晓劳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有助于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劳动观,形成科学的劳动认知。
   帮助学生理解与内化劳动知识,形成科学的劳动认知,教师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教师应注重从宏观上进行把握,突破课题与框题的局限,建构大单元教学策略。大单元教学是在打破原有思维与教材限制基础上,以主题为统領,对知识进行重新优化组合的教学模式,是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和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重要支撑。例如,在讲授统编版高中政治教材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时,教师可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的话:“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引导学生打破单一与固有思维,从辩证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对与劳动相关的哲学知识进行思考。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知识目标,培养高阶思维,还有利于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深化对劳动的全方位理解与深层次认知。第二,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通过构建思维导图让知识脉络清晰化,帮助学生清晰明了地知晓所学劳动知识及其来龙去脉,进而加深对劳动的理解。
  二、合理运用乡土资源,培养劳动情感
  培育学生良好的劳动情感是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目标。劳动情感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某一事物的态度体验,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即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情感倾向及行为倾向。乡土资源是指师生成长、生活或者学校所在地的自然风貌、文物古迹、风俗习惯等,是当地自然、社会、人文等多方面景观的集中体现。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乡土资源具有其他教学资源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和说服力。教师运用乡土资源开展劳动教育,可以拉近学生与抽象知识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升华情感,帮助学生对知识背后价值意义的思考、体验和把握。可以说,乡土资源是教师培育学生劳动情感的重要抓手。
   教师运用乡土资源,培育学生劳动情感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在乡土资源的选择上要兼顾思想政治课与劳动教育的双重属性与目的。具体来说,教师选取乡土资源既要满足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又要合乎劳动教育目标,应力求统筹优化,不可顾此失彼,不应盲目追求劳动教育而忽略了“本”与“根”。第二,在乡土资源运用上,教师还要注重挖掘劳动情感因素。乡土资源的运用不是材料的单一呈现,而是通过递进式设问和对材料的“本原性”“创新性”“民族性”等的挖掘,放大和提升劳动情感因素,并将其内化于学生心、外化于学生行。 例如,在讲授统编版高中政治教材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中“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直观地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师可以“山西面食美名扬”为教学主题,设计“山西面食的‘前世今生’”“山西面食的‘别样味道’”“山西面食的‘当代价值’”“山西面食要‘传向四方’”四个教学环节的探究活动。通过这一探究活动,教师不仅通过面食文化让学生知晓了面食文化的特点、历史演变和当代价值,还从知识层面到实践层面培育了学生的劳动情感。特别在第四环节,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在全面了解面食文化的基础上,带着浓厚的劳动情感进行面食制作。这一环节有利于学生真正地体验劳动,增强劳动情感,体验劳动快乐,进而发自内心地热爱劳动。乡土资源的开发与设计,不仅有利于教师实现思想政治课的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劳动认知,丰富劳动体验,强化劳动情感,进而推动劳动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及德育、智育、劳育三者的有机统一。   三、巧妙设计学习议题,锤炼劳动意志
   培养学生劳动意志是劳动教育的关键。劳动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劳动目的,并根据劳动目的调节、支配自身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劳动目标的心理倾向。學生的劳动意志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不轻言放弃,越挫越勇的意志品质;二是在遇到与劳动相关的“价值两难”问题上,培养学生能明辨是非,透过现象看本质,最终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意志品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指出:“议题既包含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具有开放性和引领性。围绕议题,组织生动形象的活动,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各种现实问题,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判断和劳动认知。”[2]由此可见,巧妙设计学习议题,组织生动形象的活动,是教师在课堂中落实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锤炼学生劳动意志的有效手段。
   议题的设计首先要注重情境的选择。笔者认为,教师选择的劳动教育情境应既蕴含知识因素又蕴含价值因素,同时也应注重活动开展的“完整性”和价值选择的“两难性”。此外,议题的设计应层层深入,逻辑清晰,有所指向。例如,在讲授统编版高中政治教材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中“价值的创造和实现”一课时,教师可以选取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位护士不惧风险与现实困难,挺身而出的事迹,在“如何创造和实现自身价值”总议题的统领下,设计“一个护士的独白——如何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的子议题,并通过精选议学材料,科学设置问题,展开议学探究,引导学生体悟到其中的意志品质。具体内容如下:
   议题:一个护士的独白——如何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
   议学情境材料:汪玲是一名1992年出生的骨科护士,2020年初,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她主动请缨去金银潭医院看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病人。汪玲将这个决定告诉了自己的哥哥而选择隐瞒父母,而在当时连哥哥都无法理解妹妹的这个选择。直到除夕夜前夜,父母在电视新闻里看到了正在接受采访的汪玲,看到那一张被口罩勒出了红印子的脸,才知道那个从小坚强、倔强的小女儿上了“抗疫”前线。父母一边担心女儿,一边自责多日来对女儿的不理解与责备。
   议学探究问题:
   (1)如果你身处汪玲的处境中,在家人的不解甚至不赞同之下,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为什么?
   (2)汪玲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如何评价其劳动价值的大小?
   (3)汪玲的做法有什么积极意义?可以从个人和社会两个角度或其他角度讨论。
   (4)一个只想着自己吃好、喝好、玩好的人会幸福吗?你认为怎样的人才是幸福的?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生活?
   通过开展议题探究的方式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式的。“贴近生活”“有深度”“有两难性”的情境探究材料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度思考与建构知识,还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坚定劳动意志,树立正确的劳动思想;“有指向”“有针对性”“有意义”的问题有利于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处,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其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坚定其理想信念。
  四、精心建构活动课程,强化劳动实践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指出:“本课程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学科内容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即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3]由此可见,活动课程的有效设计为课堂中教师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抓手。
   笔者认为,教师构建基于强化学生劳动实践能力的活动课程要做到“三突破”:第一,教师应突破场域的限制,既可以在教室中开展基于真实情景的模拟活动,也可以将课堂设在校门外的“田间地头”。第二,教师应突破教学内容的限制,建构大单元教学,实现活动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新构建与整合。第三,教师应突破评价方式的限制,实现多元一体。评价方式既可以是习题测试,也可以是实践或劳动后的评估;既可以是过程性的,也可以是终结性的。例如,在讲授统编版高中政治教材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六课“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前,教师调查学情发现,学生对“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党支部”等概念理解不清,缺少这些概念的生活体验与感悟。上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将课堂设在学校就近的社区,通过整合基层党组织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等知识构建大单元教学,开展“双师”授课和“今天社区我当家”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学中活动,帮助学生打开接触社会的“大门”,解决学生的疑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在“今天社区我当家”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帮助社区居民解决现实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劳动感悟,让学生体会劳动的快乐;还有利于落实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张成尧,丹东市第二中学,辽宁 丹东 118009)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2020-03-26.
  [2][3] 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3,2.
  (责任编辑:谢先成)
其他文献
摘 要 传统初中化学课堂仅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进入互联网时代,泛在学习环境日益成熟。基于泛在学习的教学模式,能较好融合传统教学与互联网教学的优势,顺利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教师基于泛在学习进行教学设计时可分三个阶段:在准备阶段,以自主预学真正突出学习的泛在性;在实施阶段,以合作探究着力提升化学核心素养;在巩固阶段,以变式训练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 泛在学习;化学教学;核心素养 
期刊
崔世峰,高级教师,安徽省合肥市琥珀名城小學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总校长,教育部长三角名校长,2018年度“中国好校长”,合肥市崔世峰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合肥市小学德育崔世峰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合肥市瑶海区崔世峰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曾获合肥市“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合肥市“星星火炬奖章”等荣誉。  【编者按】  崔世峰是一位从大别山走出来的校长。“儿童立场,本真育人”是他一直以来坚持的教育理念。近年来
期刊
摘 要 教科研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教科研的质量。武汉市新洲区从区域管理层面建构了区—街—校三级管理系统,并运用评价手段去判断成效。具体来说,一是根据教科研部门的主要职能确定目标,并根据区域二元结构特点确定价值定位;二是在目标的指引下确定教科研管理的内容,以及相应的评价点和参考点;三是以教科研管理内容及涵盖的系列要素为评价内容,实施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评价。  关键词 教科研管理;部门职能;价值取向
期刊
摘 要 以CNKI中北大核心与CSSCI收录的文献数据为来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其进行多视角的分析归纳与量化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近十年基础教育评价研究已经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但研究者和研究机构独立研究占据多数,存在学术交流不频繁、合作程度不深入的现象,不利于基础教育评价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与信息共享。同时,目前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四大块,即关注基础教育领域的信息化评价研究、比较借鉴与启
期刊
杨明生,1963年出生,安徽霍邱人。1984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2006年获得安徽师范大学化学教学论教育硕士学位。先后担任霍邱县第三中学教师、霍邱县第二中学副校长、校长以及霍邱县第一中学校长等职。受聘担任华中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和淮南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安徽省特级教师,安徽省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编者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期刊
摘 要 为帮助新教师扣好职业生涯“第一粒扣子”,适应教师岗位要求,“一体两翼五步”培训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尝试探索新教师入职培训机制,改变乡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短缺、培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局面,整合优质资源,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 乡村新教师;入职培训;一体两翼五步;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1)06-0079-02  新教
期刊
摘 要 农村中小教师队伍建设是关系农村教育质量提升与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核心问题。通过在湖南省14个市州的调研发现,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结构性失衡与教师教育生存环境恶化、薪酬外部公平感低与身心压力过大的问题,在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稳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湖南省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
期刊
摘 要 加强生命教育是国家教育改革的战略决策,中小学教师作为引领学生发展、承担一线教学职责的群体,在提升学校生命教育水平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基于武汉市4560名中小学教师的调研,发现教师对生命教育的知晓度和认同度较高,但在实践方面有所欠缺,教学任务繁重、相关知识欠缺等因素是影响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面临的主要因素。教育部门和学校可通过拓宽生命教育开展途径、加强教师理论与技能培训等措施来提升生命教育实施水
期刊
摘 要:从教育传播学的视域观照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可以将其视为一个传播系统,这一系统由四要素构成: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和受教育者。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也催生了中小学语文教学在内涵与外延两方面的变革。在此背景下,教师优化中小学语文教学传播效果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探索“线上+线下”的OMO(Online-Merge-Offline)教学模式;二是主动谋求自身专业素养进阶
期刊
摘 要:小学生情感的发展是一个由基础性情感逐步发展为社会性情感的过程,低学段小学生对情感的认知还处于一个模糊认知的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也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教师可以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维度入手,创设沉浸式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然人文情怀。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语文;情景创设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