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dyc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这也将进一步推动各类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改革探索。本文将结合相关课程设置研究理论与实践,对某民办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设置进行改革实践与进一步的探索。
  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实践探索一、引言
  《大学英语》是国内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正式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明确指出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性质和目标,细化了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而对课程设置却仅仅提出了原则性要求:“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并没有列出具体课程。可见,“这一做法有助于各校在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时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王守仁2008),但同时新的问题应运而生:如何设置课程和建立切实可行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大学英语的学分在压缩,课程设置在呈多样化,学校的英语自主学习环境在改善”(蔡基刚,2010)。而此次新一轮改革将是“一场更激进的教学改革,它将引发整个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教师队伍,乃至目前的考试体系和教材编写的改革,引发的是根深蒂固的整个教学理念的改革。”(蔡基刚,2010)因而,在目前新的形势下,结合本校特色建立有效可行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仍是各个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
  二、理论基础和研究综述
  1.理论基础
  如果要设置系统有效的英语课程,首先要明确课程的含义,并进行科学的课程分析和课程规划。现代课程理论把课程视作一种目的,认为课程结构应遵循泰勒原理(Tyler Rationale)——20世纪美国课程研究的一大范式,这“是一种基于行为科学的课程理论”(钟启泉,2008)。它强调规划课程时应该按照以下顺序:首先,调查社会生活、学科知识和学习者以确定教育目标;其次,根据学校种类和不同学科的目标决定教育内容;再次,明确具体化的课程;最后,建立有效科学的评价体系以检测该课程的有效性并确定推广策略。而后现代课程理论则认为课程是在满足社会种种需求的过程中生成的,是不确定的,并认为课程规划应遵循多尔(W.Doll)原理,从而“实现课程的丰富性(rich)、回归性(recursive)、关联性(relational)和严密性(rigorous)”(钟启泉,2008)。
  2.国内外研究综述
  近20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夏纪梅,2002;束定芳,2004;吴鼎民,2005;王守仁,2009;文秋芳,2010;蔡基刚,2012等)开始对此做本土化研究。研究者根据各自具体教学内部和外部环境,将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和后续课程有机结合起来,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如:双语教学模式,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及学术类英语延伸教学模式等。夏纪梅(2002)从理论上提出大学英语后续教学的必要性和教学原则;王斌华、刘辉(2003),郑玉琪(2006),杨玉兰(2010)等学者从实证调查的角度对学习者需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和师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吴鼎民(2010)提出通识教育视界下的大学英语“三套车”框架构建。因此,民办高校有必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的探讨如何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三、民办高校特点及其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问题及对策
  1.某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定位
  目前,国内大多数民办高校基本属于应用型大学。笔者所在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搭建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体系,面向行业和地方经济,培养有道德,会思考,能表达,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可见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词是“应用型”非“学术研究性”。其服务面向定位为:立足陕西,面向全国,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和城市建设,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因此,其主要服务于地区经济的发展。
  2.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问题
  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校英语学习大多为两年时间,基本上以课本或定制教材为中心,虽然基本都使用了多媒体教学,但学生的语言实际输出仍很差。高校英语学习仍以基础英语为中心,仍然是“为学英语(拿学分)而学英语”;另外,在英语课程设置上还表现在重课堂教学,轻视第二课堂教学,许多学生不常参加或不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这一点在笔者所在民办院校尤为突出。总之,英语学习耗时多效果差,学生学习很被动。
  3.目前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实践与探索
  第一,建立英语俱乐部制度,并每学期以俱乐部为单位开展各种英语类活动,如演讲比赛,英文歌曲欣赏等。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同时,走访各二级分院,根据其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减少课堂教学的学分(从每周4学分变为3学分),其目的是想给学生更多时间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将面授与第二课堂活动有机结合。
  第二,依据《课程要求》里提到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开发各类延伸课程共达9门供学生(大二学生)去选修,如:语言类《标准韩国语》《法语》;兴趣类《世界女性》《英文影视赏析》《西方文化入门》等。随后,会从行业或专业角度,继续探索和开发好的有效的ESP课程,如:《会计英语》《科技英语阅读》等,以供部分有需求的专业的学生选择。
  第三,根据课程设置理论,课程的变化必须有一套与之适应评价体系相匹配,改革评估体系,将过程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并且加大过程性评估所占比例。学生过程中的学籍管理制度要严格。
  4.后续改革思路
  大一减少基础英语面授课时量,加大听说课时,并且我们将把学生听说课在自主学习室(需配备自主学习设备)行进,其自主学习的成绩将占其期末考试的40%;读写课程仍以面授形式进行,辅助以俱乐部活动和选修课。
  大二进行分模块分级教学,依据不同专业对英语的不同需求和学生具体的英语水平自主选择模块和级别;评介将依据不同行业对英语的具体要求来制定,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
  四、结论
  新的形势下,课程设置改革必须以《课程要求》为依据,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目的。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不同,其课程设置模式及内容也应有所区别,因此,课程设置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多元化的、内涵式的。笔者本文所分析的仅仅是某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及后续思路。从研究层面而言,这些改革还有待评估性研究,特别是课程设置改革对人才教育与培养的影响程度还需要进行更多的跟踪性定量和定性研究。
  参考文献:
  [1]Nunan D.Syllabus Desig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2]Posner G.Analyzing the Curriculum[M].New York:McGraw-Hill,Inc,1992.
  [3]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选编,人民出版社,2010.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依据与对策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0,(3).
  本文为西安欧亚学院院级科研课题(项目编号:13-SK-12)。
  
其他文献
没有惩戒,教学秩序和教师权威必然逐渐被消解——没有了紧箍咒的孙悟空将永远是泼猴;不加修剪的小树很可能长成歪脖子树。“犯了错没人敢管”是学生的悲哀,请把惩戒权还给老师  学生犯了错,老师当然得管,否则就是失职。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教师该不该有惩戒权,却成了莎士比亚式难题,反复被提及,却一直无解。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邢台学院文学院教授陈凤珍建议,为了使学生少犯错误健康成长,让教师摆脱管与
微弱小信号采集在电子设计和数据采集中尤为重要,要有效处理小信号必须进行放大,但放大小信号的同时会将干扰放大并引起误差。为有效解决小信号放大中干扰和失调误差,文中在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个性张扬的“90后”入校,学生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瓶颈。构建以人为本的高职学生管理体系是高职学生管理的迫切需求,即以人为本
大学生作为青年代表能否在理想信念上与中国共产党保持一致性,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党校教育责无旁贷,无论组织上入党还是思想上入党,都需要在常态化的教育过程中实现,党
我国近年来,特别是加入WT0以后,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加上廉价的劳动力和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全世界的跨国公司,他们看好中国市场,纷纷把制造基地移向中国,“中国制造”已经成
写作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学生写作水品的高低也体现出他们语文方面的综合素养。因此,提高写作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写作素养,提升学生写作能是语文教学重点之一。然而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可以发现教师和学生受到考场作文的影响,写作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限制了学生写作思维,不利于提高高中生作文写作素养,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  1.作文要求过于局限。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有些教师自以为布置题目时,要求越详细,学生
随着短柄草基因组测序基本完成,短柄草其因生长周期短、植株矮小、基因组较小及在进化上比水稻与小麦的亲缘关系更为接近等特点,成为继水稻之后,加速获取遗传信息相对缺少的小麦
近些年来,随着"低碳生活"、"绿色能源"等概念的提出,人们对于节能环保、降低能耗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在建筑领域也兴起了节能型建筑的概念,而节能型高分子材料在相关领域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