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沈阳市积极探索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途径,以发展服务业和建设服务业体系为载体,认真开展农民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劳务经济发展成绩明显,劳动力转移规模稳步扩大,劳务收入明显增多,服务业的发展为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目前农民增收难度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新形势下,大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对沈阳市来说更具有战略意义。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对沈阳市各县区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希望能够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合理依据。
【关键词】 农民增收 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
近些年我市服务业的发展后劲增强,对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明显。以2007年、2008年两年间我市农民收入构成变化为例,2008年,农民从事交通运输邮电业获得的收入人均达到205.8元,比2007年增加37.7元,增长22.5%;从事批零贸易业和饮食业获得的收入人均达到274.9元,比2007年增加96.4元,增长54%;从事社会服务业获得的收入人均为174.3元,比2007年增加43.1元,增长32.9%;从事文教卫生业获得的收入人均为53元,比2007年增加10.9元,增长25.9%。这些显著性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沈阳市区县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农村服务业迅速崛起,农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收益匪浅。郊区县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商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逐渐完善,广大农村商业、饮食业、社会服务业等产业快速发展,农民商品意识日渐增强,不再守着几亩地过日子,农户经商步伐加快,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
以上认识是《辽宁县域经济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经过十个月的充分调研(2008年9月—2009年6月)并运用政府统计部门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对沈阳市县域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后获得的。同时,我们对各区县发展县域现代服务业的经验进行了分析、归纳,认为下列经验值得借鉴。
一、合理规划,发展现代服务业总体思路清晰,发展重点突出
沈阳市各县政府充分认识到发展县域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加强舆论导向,营造发展氛围;加强政策引导,搞好协调服务,制定了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形成了清晰的发展思路,突出了发展重点。以新民市、于洪区和东陵区为例,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1、新民市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新民市发展大商贸、大物流、大文化,培育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房地产业,发展交通事业,完善提升城市功能,打造东北亚物流区。
其一,重点发展胡台包装印刷产业物流中心、林浆纸一体化物流中心、农机销售商贸中心、大民屯现代农业示范区配送中心、梁山两瓜专业配送中心及胡台新城汽配城。
其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完善九年义务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强化高中教育,重点打造新民市高级中学这个名牌,提升教育拉动力;建设完善2所万人职业技术学校,26个结构合理、教学设备齐全的成人教育中心校。形成遍布城乡的职业与成人教育培训网络。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12万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2万人,为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其三,文化建设要以提升城市文体服务功能为宗旨,以文体设施建设、提高服务功能为重点,重点建设“新民市大剧院”、“新民市体育中心”、“新民市文化大厦”三大文体建设项目,积极引导和鼓励发展以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美术、设计、戏剧与游乐,计算机网络为主要内容的创意产业,积极发展民俗文化及各种协会,创建沈阳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市,网络光纤接入局点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广播电视用户全面普及,不断满足全市人民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
其四,加速推进城乡公共交通运输网建设。重点建设新胡轻轨、兴胡快速干道等一批项目,形成以新民城区为中心,以铁路(轻轨)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村公路为支线交织成网的交通运输网络格局。到2012年,国省干线达到一级标准。县、乡级路分别达到二、三级标准。
2、于洪区明确了服务业发展原则
其一,坚持加快发展的原则。第三产业的发展要快于一、二产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行业发展要快于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
其二,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在迅速扩大服务业总量、巩固提高结构产业、提升经营业态的同时,以新兴产业和市场化体系建设和发展为主线,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使内部结构不断优化。
其三,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的原则。要在大力发展高起点,高效益服务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投资少,见效快,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分流安置和再就业,创造必要条件。
其四,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的原则。继续深化流通体制、服务体制、科技教育体制,加速建设市场体系,城乡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第三产业部的产权制度改革和经营方式转变、鼓励和支持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发展第三产业。
其五,坚持产业化原则。加快教育培训、科研、设计、文化、医疗、城市公用事业、社会福利,农业服务等行业的产业化进程,加快推进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培育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适应国际竞争的第三产业主体。
明确了发展重点,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其一,打造两大市场群,即以沈阳东北机动车配件市场为龙头的北陵地区市场群和以沈阳东北皮革交易中心为龙头的杨士地区市场群。
其二,打造三大市场板块,即以张士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的西南部综合市场板块、以西窑钢材市场为龙头的北部建材市场板块和以沈阳农业生产资料中心批发市场为龙头的中部农资市场板块。
其三,建设三个物流产业带,即西部物流产业带、西南部物流产业带和北部物流产业带。
其四,构建两大现代化商业区,即于洪南里现代化商业区和于洪新城现代化商业区。
其五,开发四个区域性商贸中心,到2010年,将至少建成4个区域性商贸中心——北塔商贸中心、大兴商贸中心、沙岭商贸中心和大潘商贸中心。
其六,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的生鲜超市、24小时便利店,积极推进连锁经营向餐饮、美容美发、医药、维修、家政等领域发展,并使之逐步成为社区商业的主导业态。到2010年底,社区商业普及率达到70%以上,到2020年,社区商业普及率达90%以上。
3、根据沈阳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的总体定位
东陵区被确定为服务业发展提升区,承接城区服务业外延发展,重点发展物流业、专业市场、生态休闲旅游业、科技信息等产业,与城区错位互补发展。
东陵区将按照全市服务业工作的总体部署,以规划为统领,以三大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全力推进服务业发展。
其一,突出重点,着力打造南塔商贸集聚区。东陵区充分发挥南塔地区大型专业市场汇集的优势,以中国鞋城为依托,以鞋业销售行业为中心,不断向周边行业延伸,形成产业链,将南塔商贸中心打造成北方地区最大的鞋类、皮革类商品集散地。
其二,东陵区将进一步改造和提升前进、马官桥、东陵和英达地区的生产资料市场集群,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发展各类大型生产资料专业市场,加快传统市场向现代市场转变,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机结合。
其三,强化招商,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步伐。加强招商引资,加快桃仙航空产业物流园区、东陵奥园动漫产业基地等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结合沈阳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以推进沈阳空港物流园区为重点,吸引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进驻,形成以航空运输为主导的物流园区,同时积极引进与航空相关的研发、服务企业,推进集聚区发展。
二、做大做强农村专业市场,发挥集聚效应带动经济增长
以辽中县、新民市、法库县和康平县为代表,各县区专业市场建设对县域经济增长、农民增收拉动作用明显,以大商贸、大流通和现代化为特征的农村专业市场体系逐渐形成。
2008年,辽中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亿元,同比增长22.2%;市场成交额实现370.8亿元,比上年增长28%。成立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加快商品布局与经营模式调整。商业大厦、三元、服装城及连锁超市、专卖店、区域性配送中心构建了辽中县多层次、高档次、布局合理、高效便捷的现代化商贸流通体系。随着物流产业的迅速崛起,农村专业市场不断壮大,“万村千乡”工程深入开展,大商贸、大流通的格局正在形成。榆次坨市场、养士堡蔬菜交易市场、朱家房肉牛交易市场的规模和经营模式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农村连锁、加盟商店发展到上百家,经纪人、商业协会等经营形式得到广泛认可和有效推广。
新民市已建成的集聚区中,公主屯鲜蛋物流交易中心、前当堡淡水鱼批发市场、大民屯蔬菜批发市场等农村专业市场,不仅利用了当地产业发展的优势逐渐发展壮大起来,而且进一步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公主屯鲜蛋交易市场是依托新民市鲜蛋产业经济区建立起来的,它以公主屯、新农、东蛇山子3个乡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大柳、高台子、陶屯等7个乡镇,该市场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鲜蛋交易市场规模及交易量仅次于广州东旺、河北馆陶两大批发市场,北京、广州、福建等20多家鲜蛋经销公司、站、点在该市场设经销处,市场辐射铁岭、开源、辽中、彰武等周边地区,鲜蛋通过火车、汽车、轮船等交通方式销往全国各地,成为鲜蛋销售集散地。2008年,实现交易量达16.5万吨,年交易额近101亿元。由于该市场的交易量不断扩大,仅公主屯镇蛋鸡饲养量就达400万只,饲养户近2000户,日产鲜蛋130吨,年收入达1.45亿元,占农民总收入的65.9%;人均蛋品收入2807元,占人均收入的54.7%;从业人员5000多人,有300余辆农用车,从事蛋鸡产业的饲养、运输、销售,形成了从纸箱加工、蛋托加工、包装、销售、鸡粪处理一条龙服务,拉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
2008年,法库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城乡消费品市场活跃,商品流通环境不断改善,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累计新建和改造农家店469个,覆盖法库县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初步形成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框架。完成大东北陶瓷城、沈北建材农资物流中心、四家子蔬菜批发市场和丁家房葡萄辣椒批发市场续建工程。实施了辽北牲畜交易中心扩建和老农贸市场改建工程。物流产业不断壮大,物流总部大厦组团开发项目进展顺利,鱼梁商城、仓储物流等项目积极推进。中远物流、营口港物流在法库设立了办事处。
康平县在开展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中,完成了80家农家店改造,各类专业市场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2008年康平县引进3家大型粮食收购企业,进一步活跃了粮食流通领域,深入开展文化、食品、药品等市场专项整治,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围绕大流通体系建设,初步规划了4平方公里的陆港经济区,编制了北方塑编、重点中心镇农产品等专业市场规划。
三、充分利用县域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布局突出辐射效应与创意特色
以苏家屯区、沈北新区、法库县、东陵区和新民市为代表,各县区根据旅游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县域特色的旅游经济。同时,各区县运用现代旅游业管理理念和规划手段进行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已经取得积极效果。
2008年,苏家屯区旅游业快速发展。成功举办了中国马业协会速度赛马大奖赛、冰雪旅游节、沈阳国际旅游节原生态采摘和花车巡游展等多项高规格的重大活动。佟沟、白清、大沟、姚千4个乡镇被评为省级旅游特色镇,马耳山、杨城寨等5个村被评为省级旅游专业村,苏家屯区被市政府批准为沈阳市唯一的农业旅游示范区,农事体验旅游已成为省内知名的特色品牌。总投资2900万美元的陨石山森林公园项目正式运营,并与白清滑雪场同时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年累计接待游客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6亿元。
沈北新区按照“开放、生态、人文、现代”的理念,与上海同济大学、中科景园设计院等设计单位联系,启动了沈北新区旅游总体规划设计工作。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投资5000万元的怪坡滑雪场项目已经签约,成功举办了第十二届怪坡槐花节暨招商引资说明会,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历时7天,参加活动游客约2300人,大大提高了沈北新区的知名度,带动了旅游业的大发展;沈北新区旅游直接收入2800万元,同比增长14%,其中怪坡风景区实现收入650万元,同比增长18%;乡村旅游直接收入2150万元,同比增长16%。沈北新区累计接待中外游客46万人次,同比增长11%。
法库县旅游产业不断推进。财湖生态旅游度假区被评为国家AA级景区,开通了沈阳—财湖—五龙山旅游专线,规划了中国运动马驯养基地等特色旅游项目。2008年实现旅游收入5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1%。
东陵区的东南生态旅游区轮廓显现。围绕李相新城开发,改进了东南生态旅游区规划,陨石山风景区通过专家初审,中华寺通过国家3A级景区验收。2008年景点接待游客达35万人次。
新民市以打造生态旅游城市为目标,高标准规划建设旅游观光业,初步建成“一城三区”,集“食、住、行、游、购、娱”配套完善的旅游休闲生态城。三区:一是东南部辽蒲生态农业及休闲度假区——挖掘和利用旅游资源,对前当堡镇的仙子湖、小西湖、团结水库、马家套村、赵家套等六个村、兴隆堡镇的地热、胡台新城的栖鹤湖与“国家湿地公园”、大民屯镇的现代农业科技园等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包装,重点建设和完善沈阳仙子湖、沈阳兴隆温泉度假城、马家套温泉度假村、胡台新城栖鹤湖、“国家湿地公园”等旅游项目,全力打造东南部生态农业及旅游区。二是东北部辽河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游览区——依托辽滨塔旅游景区,将区域内的辽代古塔、古寺、古城、古渡码头、辽滨塔满族村、公主屯后山遗址(新乐文化)、高台山文化遗址等旅游资源整合包装。重点开发建设辽州古城历史文化园、辽滨塔满族民俗风情街、辽滨塔法王寺院、辽滨塔文化园、辽代皇帝“捺钵”大营影视拍摄基地、辽河古道植物园、辽河水上游乐园、秀水河自然农园、中心服务区及辽滨塔外围旅游景点项目。全力打造东北部辽河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游览区。三是西部柳绕生态农业及休闲度假区——依托沈阳三农博览园旅游景区,将雁沙湖、森林公园、梁山万亩西瓜、周坨子万亩葡萄、柳河沟无公害瓜果等自然资源、生态农业资源整合包装,发展生态农业旅游。
四、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不断取得新突破,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2008年,于洪区多次组织境内外招商,分别赴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招商,洽谈和推进了华润集团丁香湖地区开发、碧桂园荷兰村启动及于洪新城开发、佳宝佳丁香湖地块开发、多摩物流、斗山机床、盛邦沙岭辅城建设、阳光一百商业广场及于洪新城污水处理场、沿海集团城市综合体、台湾高新技术产业创业城、北方科工贸集团精品蔬菜生产加工等一批重点外资项目。2008年,于洪区直接利用外资303亿美元,同比增长22%;首次突破3亿美元;实现外贸出口2.2亿美元,同比增长9%,首次突破2亿美元。于洪区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2家,投资总额0.5亿美元,注册资本0.3亿美元,合同外资额0.2亿美元,增加注册资本1.2亿美元,增加合同外资额1.1亿美元,外资在谈在建项目达到50多个。
2008年,东陵区项目引进取得突破。全年共有资产3000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90项。引进了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投资2亿元的安吉物流、投资1.6亿元的沈东枢纽物流等大型物流项目相继落地,投资50亿元的陆港钢铁物流正在办理征地手续。
五、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及全程代理人,积极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建立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技术协会,领办、创办科技示范基地及各类经济实体。2008年沈阳市投入资金306万用于农村经纪人体系建设,目前沈阳市农村专业合作社达到84个,各类农业行业协会535个,农民经纪人4万个,帮助农民实现销售收入8亿。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建议2009年继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农民增收助力。
大力推广辽中经验,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为进一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落实党的十六大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精神,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完善我县农村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共辽中县委、辽中县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农民科技工作站建设的实施意见》和《辽中县农民科技工作站细则(试行)》,并把符合条件的11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认定为农民科技工作站。农民科技工作站上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业专家教授紧密对接,横与农技推广部门、专业合作组织、科技工作者紧密连接,下与专业小区、专业大户、个体农户紧密衔接,着力解决制约我县农来生产与发展的科技传播难问题,逐步建立一支适应需求、服务灵活、手段先进、运转高效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新型农村科技经纪人队伍,形成政府引导、科技部门指导、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型农来科技服务体制和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成为有效链接政府、专家、科技工作者、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及农民的基点,点连线、线成面,形成新型科技服务网络。最终实现农产品科技含量增加、市场竞争力增强、农来增效、农民增收。
(注:本文系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县域经济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L08BJY049 一般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服务产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09A529)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吕瑶:论沈阳服务业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对策思路[J].企业经济,2006(11).
[2] 李庆杨、吕瑶:论现代服务业的作用及发展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6(7).
[3] 郑吉昌: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服务业的发展[J].现代管理科学,2004(6).
【关键词】 农民增收 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
近些年我市服务业的发展后劲增强,对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明显。以2007年、2008年两年间我市农民收入构成变化为例,2008年,农民从事交通运输邮电业获得的收入人均达到205.8元,比2007年增加37.7元,增长22.5%;从事批零贸易业和饮食业获得的收入人均达到274.9元,比2007年增加96.4元,增长54%;从事社会服务业获得的收入人均为174.3元,比2007年增加43.1元,增长32.9%;从事文教卫生业获得的收入人均为53元,比2007年增加10.9元,增长25.9%。这些显著性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沈阳市区县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农村服务业迅速崛起,农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收益匪浅。郊区县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商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逐渐完善,广大农村商业、饮食业、社会服务业等产业快速发展,农民商品意识日渐增强,不再守着几亩地过日子,农户经商步伐加快,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
以上认识是《辽宁县域经济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经过十个月的充分调研(2008年9月—2009年6月)并运用政府统计部门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对沈阳市县域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后获得的。同时,我们对各区县发展县域现代服务业的经验进行了分析、归纳,认为下列经验值得借鉴。
一、合理规划,发展现代服务业总体思路清晰,发展重点突出
沈阳市各县政府充分认识到发展县域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加强舆论导向,营造发展氛围;加强政策引导,搞好协调服务,制定了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形成了清晰的发展思路,突出了发展重点。以新民市、于洪区和东陵区为例,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1、新民市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新民市发展大商贸、大物流、大文化,培育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房地产业,发展交通事业,完善提升城市功能,打造东北亚物流区。
其一,重点发展胡台包装印刷产业物流中心、林浆纸一体化物流中心、农机销售商贸中心、大民屯现代农业示范区配送中心、梁山两瓜专业配送中心及胡台新城汽配城。
其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完善九年义务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强化高中教育,重点打造新民市高级中学这个名牌,提升教育拉动力;建设完善2所万人职业技术学校,26个结构合理、教学设备齐全的成人教育中心校。形成遍布城乡的职业与成人教育培训网络。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12万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2万人,为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其三,文化建设要以提升城市文体服务功能为宗旨,以文体设施建设、提高服务功能为重点,重点建设“新民市大剧院”、“新民市体育中心”、“新民市文化大厦”三大文体建设项目,积极引导和鼓励发展以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美术、设计、戏剧与游乐,计算机网络为主要内容的创意产业,积极发展民俗文化及各种协会,创建沈阳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市,网络光纤接入局点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广播电视用户全面普及,不断满足全市人民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
其四,加速推进城乡公共交通运输网建设。重点建设新胡轻轨、兴胡快速干道等一批项目,形成以新民城区为中心,以铁路(轻轨)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为骨架,县、乡、村公路为支线交织成网的交通运输网络格局。到2012年,国省干线达到一级标准。县、乡级路分别达到二、三级标准。
2、于洪区明确了服务业发展原则
其一,坚持加快发展的原则。第三产业的发展要快于一、二产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行业发展要快于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
其二,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在迅速扩大服务业总量、巩固提高结构产业、提升经营业态的同时,以新兴产业和市场化体系建设和发展为主线,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使内部结构不断优化。
其三,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的原则。要在大力发展高起点,高效益服务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投资少,见效快,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分流安置和再就业,创造必要条件。
其四,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的原则。继续深化流通体制、服务体制、科技教育体制,加速建设市场体系,城乡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第三产业部的产权制度改革和经营方式转变、鼓励和支持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发展第三产业。
其五,坚持产业化原则。加快教育培训、科研、设计、文化、医疗、城市公用事业、社会福利,农业服务等行业的产业化进程,加快推进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培育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适应国际竞争的第三产业主体。
明确了发展重点,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其一,打造两大市场群,即以沈阳东北机动车配件市场为龙头的北陵地区市场群和以沈阳东北皮革交易中心为龙头的杨士地区市场群。
其二,打造三大市场板块,即以张士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的西南部综合市场板块、以西窑钢材市场为龙头的北部建材市场板块和以沈阳农业生产资料中心批发市场为龙头的中部农资市场板块。
其三,建设三个物流产业带,即西部物流产业带、西南部物流产业带和北部物流产业带。
其四,构建两大现代化商业区,即于洪南里现代化商业区和于洪新城现代化商业区。
其五,开发四个区域性商贸中心,到2010年,将至少建成4个区域性商贸中心——北塔商贸中心、大兴商贸中心、沙岭商贸中心和大潘商贸中心。
其六,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的生鲜超市、24小时便利店,积极推进连锁经营向餐饮、美容美发、医药、维修、家政等领域发展,并使之逐步成为社区商业的主导业态。到2010年底,社区商业普及率达到70%以上,到2020年,社区商业普及率达90%以上。
3、根据沈阳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的总体定位
东陵区被确定为服务业发展提升区,承接城区服务业外延发展,重点发展物流业、专业市场、生态休闲旅游业、科技信息等产业,与城区错位互补发展。
东陵区将按照全市服务业工作的总体部署,以规划为统领,以三大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全力推进服务业发展。
其一,突出重点,着力打造南塔商贸集聚区。东陵区充分发挥南塔地区大型专业市场汇集的优势,以中国鞋城为依托,以鞋业销售行业为中心,不断向周边行业延伸,形成产业链,将南塔商贸中心打造成北方地区最大的鞋类、皮革类商品集散地。
其二,东陵区将进一步改造和提升前进、马官桥、东陵和英达地区的生产资料市场集群,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发展各类大型生产资料专业市场,加快传统市场向现代市场转变,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机结合。
其三,强化招商,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步伐。加强招商引资,加快桃仙航空产业物流园区、东陵奥园动漫产业基地等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结合沈阳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以推进沈阳空港物流园区为重点,吸引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进驻,形成以航空运输为主导的物流园区,同时积极引进与航空相关的研发、服务企业,推进集聚区发展。
二、做大做强农村专业市场,发挥集聚效应带动经济增长
以辽中县、新民市、法库县和康平县为代表,各县区专业市场建设对县域经济增长、农民增收拉动作用明显,以大商贸、大流通和现代化为特征的农村专业市场体系逐渐形成。
2008年,辽中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亿元,同比增长22.2%;市场成交额实现370.8亿元,比上年增长28%。成立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加快商品布局与经营模式调整。商业大厦、三元、服装城及连锁超市、专卖店、区域性配送中心构建了辽中县多层次、高档次、布局合理、高效便捷的现代化商贸流通体系。随着物流产业的迅速崛起,农村专业市场不断壮大,“万村千乡”工程深入开展,大商贸、大流通的格局正在形成。榆次坨市场、养士堡蔬菜交易市场、朱家房肉牛交易市场的规模和经营模式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农村连锁、加盟商店发展到上百家,经纪人、商业协会等经营形式得到广泛认可和有效推广。
新民市已建成的集聚区中,公主屯鲜蛋物流交易中心、前当堡淡水鱼批发市场、大民屯蔬菜批发市场等农村专业市场,不仅利用了当地产业发展的优势逐渐发展壮大起来,而且进一步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公主屯鲜蛋交易市场是依托新民市鲜蛋产业经济区建立起来的,它以公主屯、新农、东蛇山子3个乡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大柳、高台子、陶屯等7个乡镇,该市场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鲜蛋交易市场规模及交易量仅次于广州东旺、河北馆陶两大批发市场,北京、广州、福建等20多家鲜蛋经销公司、站、点在该市场设经销处,市场辐射铁岭、开源、辽中、彰武等周边地区,鲜蛋通过火车、汽车、轮船等交通方式销往全国各地,成为鲜蛋销售集散地。2008年,实现交易量达16.5万吨,年交易额近101亿元。由于该市场的交易量不断扩大,仅公主屯镇蛋鸡饲养量就达400万只,饲养户近2000户,日产鲜蛋130吨,年收入达1.45亿元,占农民总收入的65.9%;人均蛋品收入2807元,占人均收入的54.7%;从业人员5000多人,有300余辆农用车,从事蛋鸡产业的饲养、运输、销售,形成了从纸箱加工、蛋托加工、包装、销售、鸡粪处理一条龙服务,拉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
2008年,法库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城乡消费品市场活跃,商品流通环境不断改善,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累计新建和改造农家店469个,覆盖法库县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初步形成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框架。完成大东北陶瓷城、沈北建材农资物流中心、四家子蔬菜批发市场和丁家房葡萄辣椒批发市场续建工程。实施了辽北牲畜交易中心扩建和老农贸市场改建工程。物流产业不断壮大,物流总部大厦组团开发项目进展顺利,鱼梁商城、仓储物流等项目积极推进。中远物流、营口港物流在法库设立了办事处。
康平县在开展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中,完成了80家农家店改造,各类专业市场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2008年康平县引进3家大型粮食收购企业,进一步活跃了粮食流通领域,深入开展文化、食品、药品等市场专项整治,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围绕大流通体系建设,初步规划了4平方公里的陆港经济区,编制了北方塑编、重点中心镇农产品等专业市场规划。
三、充分利用县域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布局突出辐射效应与创意特色
以苏家屯区、沈北新区、法库县、东陵区和新民市为代表,各县区根据旅游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县域特色的旅游经济。同时,各区县运用现代旅游业管理理念和规划手段进行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已经取得积极效果。
2008年,苏家屯区旅游业快速发展。成功举办了中国马业协会速度赛马大奖赛、冰雪旅游节、沈阳国际旅游节原生态采摘和花车巡游展等多项高规格的重大活动。佟沟、白清、大沟、姚千4个乡镇被评为省级旅游特色镇,马耳山、杨城寨等5个村被评为省级旅游专业村,苏家屯区被市政府批准为沈阳市唯一的农业旅游示范区,农事体验旅游已成为省内知名的特色品牌。总投资2900万美元的陨石山森林公园项目正式运营,并与白清滑雪场同时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年累计接待游客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6亿元。
沈北新区按照“开放、生态、人文、现代”的理念,与上海同济大学、中科景园设计院等设计单位联系,启动了沈北新区旅游总体规划设计工作。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投资5000万元的怪坡滑雪场项目已经签约,成功举办了第十二届怪坡槐花节暨招商引资说明会,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历时7天,参加活动游客约2300人,大大提高了沈北新区的知名度,带动了旅游业的大发展;沈北新区旅游直接收入2800万元,同比增长14%,其中怪坡风景区实现收入650万元,同比增长18%;乡村旅游直接收入2150万元,同比增长16%。沈北新区累计接待中外游客46万人次,同比增长11%。
法库县旅游产业不断推进。财湖生态旅游度假区被评为国家AA级景区,开通了沈阳—财湖—五龙山旅游专线,规划了中国运动马驯养基地等特色旅游项目。2008年实现旅游收入5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1%。
东陵区的东南生态旅游区轮廓显现。围绕李相新城开发,改进了东南生态旅游区规划,陨石山风景区通过专家初审,中华寺通过国家3A级景区验收。2008年景点接待游客达35万人次。
新民市以打造生态旅游城市为目标,高标准规划建设旅游观光业,初步建成“一城三区”,集“食、住、行、游、购、娱”配套完善的旅游休闲生态城。三区:一是东南部辽蒲生态农业及休闲度假区——挖掘和利用旅游资源,对前当堡镇的仙子湖、小西湖、团结水库、马家套村、赵家套等六个村、兴隆堡镇的地热、胡台新城的栖鹤湖与“国家湿地公园”、大民屯镇的现代农业科技园等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包装,重点建设和完善沈阳仙子湖、沈阳兴隆温泉度假城、马家套温泉度假村、胡台新城栖鹤湖、“国家湿地公园”等旅游项目,全力打造东南部生态农业及旅游区。二是东北部辽河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游览区——依托辽滨塔旅游景区,将区域内的辽代古塔、古寺、古城、古渡码头、辽滨塔满族村、公主屯后山遗址(新乐文化)、高台山文化遗址等旅游资源整合包装。重点开发建设辽州古城历史文化园、辽滨塔满族民俗风情街、辽滨塔法王寺院、辽滨塔文化园、辽代皇帝“捺钵”大营影视拍摄基地、辽河古道植物园、辽河水上游乐园、秀水河自然农园、中心服务区及辽滨塔外围旅游景点项目。全力打造东北部辽河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游览区。三是西部柳绕生态农业及休闲度假区——依托沈阳三农博览园旅游景区,将雁沙湖、森林公园、梁山万亩西瓜、周坨子万亩葡萄、柳河沟无公害瓜果等自然资源、生态农业资源整合包装,发展生态农业旅游。
四、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不断取得新突破,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2008年,于洪区多次组织境内外招商,分别赴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招商,洽谈和推进了华润集团丁香湖地区开发、碧桂园荷兰村启动及于洪新城开发、佳宝佳丁香湖地块开发、多摩物流、斗山机床、盛邦沙岭辅城建设、阳光一百商业广场及于洪新城污水处理场、沿海集团城市综合体、台湾高新技术产业创业城、北方科工贸集团精品蔬菜生产加工等一批重点外资项目。2008年,于洪区直接利用外资303亿美元,同比增长22%;首次突破3亿美元;实现外贸出口2.2亿美元,同比增长9%,首次突破2亿美元。于洪区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2家,投资总额0.5亿美元,注册资本0.3亿美元,合同外资额0.2亿美元,增加注册资本1.2亿美元,增加合同外资额1.1亿美元,外资在谈在建项目达到50多个。
2008年,东陵区项目引进取得突破。全年共有资产3000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90项。引进了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投资2亿元的安吉物流、投资1.6亿元的沈东枢纽物流等大型物流项目相继落地,投资50亿元的陆港钢铁物流正在办理征地手续。
五、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及全程代理人,积极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建立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技术协会,领办、创办科技示范基地及各类经济实体。2008年沈阳市投入资金306万用于农村经纪人体系建设,目前沈阳市农村专业合作社达到84个,各类农业行业协会535个,农民经纪人4万个,帮助农民实现销售收入8亿。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建议2009年继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农民增收助力。
大力推广辽中经验,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为进一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落实党的十六大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精神,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完善我县农村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共辽中县委、辽中县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农民科技工作站建设的实施意见》和《辽中县农民科技工作站细则(试行)》,并把符合条件的11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认定为农民科技工作站。农民科技工作站上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业专家教授紧密对接,横与农技推广部门、专业合作组织、科技工作者紧密连接,下与专业小区、专业大户、个体农户紧密衔接,着力解决制约我县农来生产与发展的科技传播难问题,逐步建立一支适应需求、服务灵活、手段先进、运转高效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新型农村科技经纪人队伍,形成政府引导、科技部门指导、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型农来科技服务体制和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成为有效链接政府、专家、科技工作者、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及农民的基点,点连线、线成面,形成新型科技服务网络。最终实现农产品科技含量增加、市场竞争力增强、农来增效、农民增收。
(注:本文系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县域经济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L08BJY049 一般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服务产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09A529)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吕瑶:论沈阳服务业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的对策思路[J].企业经济,2006(11).
[2] 李庆杨、吕瑶:论现代服务业的作用及发展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6(7).
[3] 郑吉昌: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服务业的发展[J].现代管理科学,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