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武夷山竹荪大面积暴发粘菌-褐发网菌Stemonitis fusca Roth(李玉教授鉴定,以下称褐发网菌),造成严重损失。褐发网菌已成为竹荪栽培的一种严重新病害,但由于褐发网菌是近三四年刚发生的一种新病害,许多菇农对它认识尚不全面,叫法不一,用药也不一。菇农有叫黑孢菌、灰毛菌、黄毛菌,也有叫黑炭菌等。
关键词:褐发网菌;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30-0159-02
竹荪人工栽培中发生的病虫害类群主要有: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线虫类病害、昆虫类虫害;另外一些小动物如老鼠等的咬吃亦可造成危害。[1]近年来,武夷山竹荪大面积暴发粘菌-褐发网菌Stemonitis fusca Roth(李玉教授鉴定,以下称褐发网菌),[2]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使竹荪人工栽培成为一项高风险产业。褐发网菌已成为竹荪栽培的一种严重新病害,但由于褐发网菌是近三四年刚发生的一种新病害,许多菇农对它认识尚不全面,叫法不一,用药也不一。菇农有叫黑孢菌、灰毛菌、黄毛菌,也有叫黑炭菌等;是病是虫弄不清楚,用药五花八门,如有用柴油浇喷、碳氨撒打、农药喷雾、用地膜包裹,也有用明火燃烧等。现作者将其特征、特性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竹荪褐发网菌特征、特性
1.1 形太特征
褐发网菌孢囊细圆柱形,密丛生,常成大群,着生在褐色的膜质的基质上,全高5~20 mm,钝头,深暗紫褐色至暗红色,孢子散出后色浅;柄黑色发亮,较长,在短小孢囊中的接近全高的一半,在高大孢囊中接近全高的1/4;囊轴暗褐色或近黑色,接近囊顶;孢丝从囊轴全长伸出,分枝并联结,暗褐色,分叉处有些扩大膜质片,末端连接表面网;表面网较密,网孔小,多角形,孔径一般在20 μm以下,表面平整、光滑或有短剌;孢子成堆时暗褐色,镜下呈紫褐色,有小疣组成细密网纹,或仅小疣或小剌,直径6~10 μm,原生质团白色。[1]
1.2 为害症状
褐发网菌发生在畦面裸露土或覆盖在畦面的稻草上,蔓延迅速,甚至蔓延爬上种植在畦床上的大豆、玉米等遮阴作物,抑制遮阴作物生长。受褐发网菌为害的竹荪畦床里的培养料潮湿腐烂,菌丝生长受抑制或逐步消亡,培养料存在大量细菌和线虫,不再生长竹荪;竹荪菌蕾受危害呈水渍状、霉烂。
2 竹荪褐发网菌病发生的条件
发病原因:①高温高湿环境条件。褐发网菌适宜生长在有机质丰富、环境潮湿的地方。尤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孢子的萌发与生长迅速,菌落扩展很快,最多1 d可达20 cm,几天内就可覆盖大片畦床。②培养料感染细菌。褐发网菌以细菌、有机质、食用菌的菌丝片断和孢子等为营养源,尤以细菌为最好的营养源。竹荪培养料或竹荪菌蕾被细菌感染,极易引发褐发网菌爆发。③土壤或水源、空气带有褐发网菌孢子。
3 竹荪褐发网菌病的防治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3.1 场地选择
注意田块选择和提前翻晒、杀菌。选择向阳、通风、土壤肥沃和易排水的田块作栽培地,提前20~30 d清除田块的稻草根,翻犁成畦暴晒。畦田四周的排水沟要清、宽、深,不淤积雨水。栽培前的7~10 d用敌敌畏和多菌灵1∶500倍喷洒及每亩撒施25 kg石灰。在整畦播料的前1 d,取上述药物按要求再重复做一次。
3.2 培养料处理
改生料栽培为发酵料栽培,木屑、竹屑、菌草、废菌料等必须充分晒干。在下料栽培时,把原料放入水池,加入2%~3%漂白粉浸泡24~36 h,之后捞出堆沤发酵5~7 d,浸泡或堆沤时在水中或料中加入0.3%~0.5%的石灰、1∶500倍的多菌灵杀菌。经过发酵的培养料利于竹荪菌丝的分解,可以促进菌丝体养分的积累,进而提高产量。同时发酵过程还可以杀灭培养料中的螨类等各种害虫,保障菌丝的正常生长,特别是添加禽畜粪、尿素的培养料,发酵为必经程序,否则,培养料中氨气含量过高,会导致菌丝生长稀弱,甚至死亡。发酵方法可参照蘑菇料发酵工艺进行,一般发酵40 d,其中翻3次堆(每10 d翻堆1次)。发酵结束后要确认培养料无氨味后方可下料播种:第一,原料上畦前要充分发酵,含水量充足,即手握原料时,手指有水珠渗出,手松开时原料不散开;第二,竹荪喜欢在弱酸环境中生长,控制原料的pH值为5~6为宜。
3.3 菌种选择
使用无污染、生活力强的高质量菌种。有异味或太干、太湿、太老的菌种都不宜使用。
3.4 加强畦床管理
选晴天下料播种,播种覆土后畦面撒些竹叶或铺盖稻草,并插上拱型竹片,遮盖薄膜保温、保湿、防雨;菇棚四周遮阳物不宜围得过厚、过密,要便于通风;畦沟不留淤积雨水,畦土湿度保持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光照在600~800 Lux。
3.5 发病后的处理
畦床一旦发生褐发网菌病(见图1)立即停止喷水,加大菇棚光照和通风。同时清掉发病处的培养料和壤土,并撒石灰、喷洒杀菌剂。
方法一:波尔多液杀菌消毒。选择波尔多液300倍液、500倍液对褐发网菌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波尔多液300倍液对褐发网菌孢子的破坏力极强,效果最好。施药后褐发网菌孢子严重变形,孢壁大量破裂,孢子活性丧失。
方法二:在发病初期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硫酸铜1∶500倍和100~200国际单位链霉素或含有效氯150 mg/L的漂白粉连续喷洒3~4次。[3]
参考文献
1 连宾.红托竹荪栽培中害虫诱杀法[J].中国食用菌,2004(4)
2 刘叶高、肖胜刚等.竹荪褐发网菌及其防治试验[J].食用菌,2007(4)
3 三明市食用菌技术推广站承担的三明市科技项目《茶薪菇、竹荪粘菌病与灵芝木霉病的综合防治研究》
On the Disease Control of Dictyophora Stemonitis Fusca Roth
Bao Xinglu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large outbreaks of Wuyishan Dictyophora slime mold-brown Portal bacteria Stemonitis fusca Roth(Professor Li Yu identificat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brown Portal bacteria), causing serious damage. Portal brown fungus growing has become a serious Dictyophora new disease, but because bacteria are brown Portal just happened nearly four years, a new disease, many Gunong know it is not comprehensive, it is called mixed medication is not one. Gunong have called black sp, Hui Mao bacteria, Rattus bacteria, also called black carbon monocytogenes.
Key words: Stemonitis fusca Roth; disease control
关键词:褐发网菌;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30-0159-02
竹荪人工栽培中发生的病虫害类群主要有: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线虫类病害、昆虫类虫害;另外一些小动物如老鼠等的咬吃亦可造成危害。[1]近年来,武夷山竹荪大面积暴发粘菌-褐发网菌Stemonitis fusca Roth(李玉教授鉴定,以下称褐发网菌),[2]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使竹荪人工栽培成为一项高风险产业。褐发网菌已成为竹荪栽培的一种严重新病害,但由于褐发网菌是近三四年刚发生的一种新病害,许多菇农对它认识尚不全面,叫法不一,用药也不一。菇农有叫黑孢菌、灰毛菌、黄毛菌,也有叫黑炭菌等;是病是虫弄不清楚,用药五花八门,如有用柴油浇喷、碳氨撒打、农药喷雾、用地膜包裹,也有用明火燃烧等。现作者将其特征、特性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竹荪褐发网菌特征、特性
1.1 形太特征
褐发网菌孢囊细圆柱形,密丛生,常成大群,着生在褐色的膜质的基质上,全高5~20 mm,钝头,深暗紫褐色至暗红色,孢子散出后色浅;柄黑色发亮,较长,在短小孢囊中的接近全高的一半,在高大孢囊中接近全高的1/4;囊轴暗褐色或近黑色,接近囊顶;孢丝从囊轴全长伸出,分枝并联结,暗褐色,分叉处有些扩大膜质片,末端连接表面网;表面网较密,网孔小,多角形,孔径一般在20 μm以下,表面平整、光滑或有短剌;孢子成堆时暗褐色,镜下呈紫褐色,有小疣组成细密网纹,或仅小疣或小剌,直径6~10 μm,原生质团白色。[1]
1.2 为害症状
褐发网菌发生在畦面裸露土或覆盖在畦面的稻草上,蔓延迅速,甚至蔓延爬上种植在畦床上的大豆、玉米等遮阴作物,抑制遮阴作物生长。受褐发网菌为害的竹荪畦床里的培养料潮湿腐烂,菌丝生长受抑制或逐步消亡,培养料存在大量细菌和线虫,不再生长竹荪;竹荪菌蕾受危害呈水渍状、霉烂。
2 竹荪褐发网菌病发生的条件
发病原因:①高温高湿环境条件。褐发网菌适宜生长在有机质丰富、环境潮湿的地方。尤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孢子的萌发与生长迅速,菌落扩展很快,最多1 d可达20 cm,几天内就可覆盖大片畦床。②培养料感染细菌。褐发网菌以细菌、有机质、食用菌的菌丝片断和孢子等为营养源,尤以细菌为最好的营养源。竹荪培养料或竹荪菌蕾被细菌感染,极易引发褐发网菌爆发。③土壤或水源、空气带有褐发网菌孢子。
3 竹荪褐发网菌病的防治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3.1 场地选择
注意田块选择和提前翻晒、杀菌。选择向阳、通风、土壤肥沃和易排水的田块作栽培地,提前20~30 d清除田块的稻草根,翻犁成畦暴晒。畦田四周的排水沟要清、宽、深,不淤积雨水。栽培前的7~10 d用敌敌畏和多菌灵1∶500倍喷洒及每亩撒施25 kg石灰。在整畦播料的前1 d,取上述药物按要求再重复做一次。
3.2 培养料处理
改生料栽培为发酵料栽培,木屑、竹屑、菌草、废菌料等必须充分晒干。在下料栽培时,把原料放入水池,加入2%~3%漂白粉浸泡24~36 h,之后捞出堆沤发酵5~7 d,浸泡或堆沤时在水中或料中加入0.3%~0.5%的石灰、1∶500倍的多菌灵杀菌。经过发酵的培养料利于竹荪菌丝的分解,可以促进菌丝体养分的积累,进而提高产量。同时发酵过程还可以杀灭培养料中的螨类等各种害虫,保障菌丝的正常生长,特别是添加禽畜粪、尿素的培养料,发酵为必经程序,否则,培养料中氨气含量过高,会导致菌丝生长稀弱,甚至死亡。发酵方法可参照蘑菇料发酵工艺进行,一般发酵40 d,其中翻3次堆(每10 d翻堆1次)。发酵结束后要确认培养料无氨味后方可下料播种:第一,原料上畦前要充分发酵,含水量充足,即手握原料时,手指有水珠渗出,手松开时原料不散开;第二,竹荪喜欢在弱酸环境中生长,控制原料的pH值为5~6为宜。
3.3 菌种选择
使用无污染、生活力强的高质量菌种。有异味或太干、太湿、太老的菌种都不宜使用。
3.4 加强畦床管理
选晴天下料播种,播种覆土后畦面撒些竹叶或铺盖稻草,并插上拱型竹片,遮盖薄膜保温、保湿、防雨;菇棚四周遮阳物不宜围得过厚、过密,要便于通风;畦沟不留淤积雨水,畦土湿度保持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光照在600~800 Lux。
3.5 发病后的处理
畦床一旦发生褐发网菌病(见图1)立即停止喷水,加大菇棚光照和通风。同时清掉发病处的培养料和壤土,并撒石灰、喷洒杀菌剂。
方法一:波尔多液杀菌消毒。选择波尔多液300倍液、500倍液对褐发网菌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波尔多液300倍液对褐发网菌孢子的破坏力极强,效果最好。施药后褐发网菌孢子严重变形,孢壁大量破裂,孢子活性丧失。
方法二:在发病初期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硫酸铜1∶500倍和100~200国际单位链霉素或含有效氯150 mg/L的漂白粉连续喷洒3~4次。[3]
参考文献
1 连宾.红托竹荪栽培中害虫诱杀法[J].中国食用菌,2004(4)
2 刘叶高、肖胜刚等.竹荪褐发网菌及其防治试验[J].食用菌,2007(4)
3 三明市食用菌技术推广站承担的三明市科技项目《茶薪菇、竹荪粘菌病与灵芝木霉病的综合防治研究》
On the Disease Control of Dictyophora Stemonitis Fusca Roth
Bao Xinglu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large outbreaks of Wuyishan Dictyophora slime mold-brown Portal bacteria Stemonitis fusca Roth(Professor Li Yu identificat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brown Portal bacteria), causing serious damage. Portal brown fungus growing has become a serious Dictyophora new disease, but because bacteria are brown Portal just happened nearly four years, a new disease, many Gunong know it is not comprehensive, it is called mixed medication is not one. Gunong have called black sp, Hui Mao bacteria, Rattus bacteria, also called black carbon monocytogenes.
Key words: Stemonitis fusca Roth; disease cont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