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琵琶是民族乐器中极具代表性的乐器。在唐代音乐大融合时期,琵琶作为外来乐器中的一员,在中华大地上大放异彩,成为了当时非常风靡的乐器,并且涌现了很多的演奏家。唐代之后,宫廷音乐趋向衰落。明清时期,民间音乐盛行,琵琶乐器表现力丰富拓展,高手云林,学派林立,使这相对古老的乐器再放光辉。
一、盛唐时期的琵琶音乐
“琵琶”这个名词最初是见于汉代刘熙所下的定义:“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见《释名》卷七)。最初这个名词范指这一演奏方式的所有弹拨乐器,比如弦鼗,秦汉子,直项琵琶,阮咸琵琶等。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导致的人民的迁徙,与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汉民族文化与外族文化交流频繁。这是古代音乐交流的重要途径,而曲项琵琶恰巧就是这个时期传入的。隋唐时期,政治稳定,国家统一,经济高度繁荣发展。同时宫廷音乐繁荣发展,这给琵琶音乐的崛起早就了良好的条件。也只是在此时,唐代琵琶音乐开始风靡一时,成为雅俗共赏的时髦乐器。
(一)众多的专业演奏家
唐代琵琶名手辈出,宫廷琵琶演奏家,就有曹妙达、贺怀智、雷海青、段善本、李管儿、曹保、曹善才、曹刚、裴兴奴等一大批人。他们无懈可击的精湛技巧和表达感情的酣畅淋漓将琵琶艺术推进到前所未有的高超境界,创造了我国琵琶艺术的第一个高峰时期。这一高度也在唐诗中有所遗存,如“拨拨弦弦意不同,胡啼番语两玲珑”,这是形容曹刚拨弦有丰富的音色层次和力度变化,还善于演奏优美柔和富于异乡情调的乐曲。再如“曹刚有右手,兴奴有左手”,这是形容曹刚善于右手技巧,音乐力度层次大,而兴奴善左手按弦技巧,说明兴奴善演奏优美的乐曲。从侧面可以看出,这是已有文武曲区别一说。
(二)演奏形式的多样化
关于演奏方式,众所周知,我国历史上琵琶的弹奏有横抱、拨弹和竖抱、手弹两种不同形态,它应是属于两个有不同质的区别的阶段。前者是琵琶传入中国后依然保持的原始演奏形态,带有外来乐器的主要演奏特点,或者从本质上说,它依然是一种外来乐器,而后者却运用我国固有的弹奏手法,即吸取琴筝手弹的技法用之于琵琶,使之汉化,将其改造成为具有民旅音乐特点和色彩的演奏形式。一是唐代还属琵琶名称尚不规范的时期,裴神符为五弦名手,五弦琵琶当时亦称琵琶,那么他这一改革是用之于五弦琵琶亦未可知。如是此,则与曲项琵琶无关。在敦煌石窟中,有手弹五弦阮(阮,亦称琵琶)的唐壁画,可作佐证。一是裴神符确在琵琶上作了改革尝试,但因未被当时社会及多数乐手接受、承认,终于昙花一现、半途夭折。在弹奏形态上是一脉相承的,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用拨子弹奏。如唐代的文献和诗篇中记载的仅是反映了唐代琵琶音乐的情况,那么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绘画和壁画却以更为广阔的历史视野和更为具体的形象画面为我们提供了琵琶艺术发展的确凿根据。
唐代是我国拨弹琵琶的艺术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琵琶名曲,如《霓裳羽衣曲》、《凉州大曲》、《六幺》、《关山思》、《雨霖铃》等,至今已全部失传。
二、明清时期的琵琶艺术
唐代以后,我国宫廷音乐趋向衰落。明、清时期,民间音乐蓬勃兴起。令人瞩目的是,在唐代曾作为宫廷燕乐支柱之一的琵琶艺术,到了明、清却以民间音乐的形式再度崛起,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琵琶艺术的第二个高峰时期,而且它的深远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一)乐器形制的完善
琵琶在长期的进行过程中,吸取了阮咸的两大优点:一是“指弹”:二是“多柱(即品)位”。在明清时期特别是进入清代中后期,琵琶指弹艺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左右手各种技巧就有二、三十种之多。持琴方式也由唐时的多横抱完全改变为竖抱。乐器本身发展至四相十品或十二品等,音域大大增加,高、中、低各音區的色彩得到了充分运用。无疑,指弹之灵巧,手法之丰富,乐器音域音色之扩充给琵琶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二)众多的演奏家与独奏曲
己知这一时期的琵琶演奏家有张雄、李近楼、汤应曾(号称汤琵琶)、钟山、查鼎、陈牧夫、王君锡、一素子、鞠士林、华秋萍、李芳园等等。继明末清初的南派(又称浙江派)、北派(又称直隶派)之后又有崇明派、无锡派、浦东派、平湖派等等琵琶流派。各流派的创启人不但以自家鲜明的艺术风格,擅长曲目积极传授、推广琵琶技艺,同时也注重琵琶谱的收辑整理、规范记载和乐谱撰集,甚至出版。现存清代手抄或出版的琵琶谱很多。不少书谱中详细地整理订正出左右手的各种技法及演奏符号,并从艺术总风格将乐曲分为“文曲”与“武曲”两大类。这些珍贵的琵琶谱不但有利于依谱传授,更重要的是传承了一批古代琵琶名曲和大量当时创编的优秀琵琶作品。从而使得我们今天能够直接欣赏到那些优美动听的琵琶古曲,这比起从诗句中揣摸和联想自然有本质的不同。这两个琵琶艺术发展之高峰交相辉映,形成了一中华历史上异彩纷呈的琵琶文化。第二个高峰是对第一个高峰的再次突破,同时也为当代琵琶艺术的发展直接输入了极其丰富的养料。
琵琶,是我国各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乐器,它在我国流传的一千多年间而形成了两次艺术发展的高潮,这在我国器乐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由外来乐器而演化成我国民族乐器,也表明了中华民族善于吸收世界各民族优秀音乐文化来丰富自己的宽阔胸襟。探讨琵琶艺术在历史上取得的高度成就,将有助于我们为今后取得更高的成就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郑聪.唐代琵琶艺术探研—以洛阳唐代文物中的琵琶图像为例[J].四川文物,2012,03:48-54.
[2]安璐.论琵琶发展的两次高峰[J].科技视界,2012,20:113-114.
一、盛唐时期的琵琶音乐
“琵琶”这个名词最初是见于汉代刘熙所下的定义:“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见《释名》卷七)。最初这个名词范指这一演奏方式的所有弹拨乐器,比如弦鼗,秦汉子,直项琵琶,阮咸琵琶等。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导致的人民的迁徙,与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汉民族文化与外族文化交流频繁。这是古代音乐交流的重要途径,而曲项琵琶恰巧就是这个时期传入的。隋唐时期,政治稳定,国家统一,经济高度繁荣发展。同时宫廷音乐繁荣发展,这给琵琶音乐的崛起早就了良好的条件。也只是在此时,唐代琵琶音乐开始风靡一时,成为雅俗共赏的时髦乐器。
(一)众多的专业演奏家
唐代琵琶名手辈出,宫廷琵琶演奏家,就有曹妙达、贺怀智、雷海青、段善本、李管儿、曹保、曹善才、曹刚、裴兴奴等一大批人。他们无懈可击的精湛技巧和表达感情的酣畅淋漓将琵琶艺术推进到前所未有的高超境界,创造了我国琵琶艺术的第一个高峰时期。这一高度也在唐诗中有所遗存,如“拨拨弦弦意不同,胡啼番语两玲珑”,这是形容曹刚拨弦有丰富的音色层次和力度变化,还善于演奏优美柔和富于异乡情调的乐曲。再如“曹刚有右手,兴奴有左手”,这是形容曹刚善于右手技巧,音乐力度层次大,而兴奴善左手按弦技巧,说明兴奴善演奏优美的乐曲。从侧面可以看出,这是已有文武曲区别一说。
(二)演奏形式的多样化
关于演奏方式,众所周知,我国历史上琵琶的弹奏有横抱、拨弹和竖抱、手弹两种不同形态,它应是属于两个有不同质的区别的阶段。前者是琵琶传入中国后依然保持的原始演奏形态,带有外来乐器的主要演奏特点,或者从本质上说,它依然是一种外来乐器,而后者却运用我国固有的弹奏手法,即吸取琴筝手弹的技法用之于琵琶,使之汉化,将其改造成为具有民旅音乐特点和色彩的演奏形式。一是唐代还属琵琶名称尚不规范的时期,裴神符为五弦名手,五弦琵琶当时亦称琵琶,那么他这一改革是用之于五弦琵琶亦未可知。如是此,则与曲项琵琶无关。在敦煌石窟中,有手弹五弦阮(阮,亦称琵琶)的唐壁画,可作佐证。一是裴神符确在琵琶上作了改革尝试,但因未被当时社会及多数乐手接受、承认,终于昙花一现、半途夭折。在弹奏形态上是一脉相承的,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用拨子弹奏。如唐代的文献和诗篇中记载的仅是反映了唐代琵琶音乐的情况,那么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绘画和壁画却以更为广阔的历史视野和更为具体的形象画面为我们提供了琵琶艺术发展的确凿根据。
唐代是我国拨弹琵琶的艺术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琵琶名曲,如《霓裳羽衣曲》、《凉州大曲》、《六幺》、《关山思》、《雨霖铃》等,至今已全部失传。
二、明清时期的琵琶艺术
唐代以后,我国宫廷音乐趋向衰落。明、清时期,民间音乐蓬勃兴起。令人瞩目的是,在唐代曾作为宫廷燕乐支柱之一的琵琶艺术,到了明、清却以民间音乐的形式再度崛起,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琵琶艺术的第二个高峰时期,而且它的深远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一)乐器形制的完善
琵琶在长期的进行过程中,吸取了阮咸的两大优点:一是“指弹”:二是“多柱(即品)位”。在明清时期特别是进入清代中后期,琵琶指弹艺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左右手各种技巧就有二、三十种之多。持琴方式也由唐时的多横抱完全改变为竖抱。乐器本身发展至四相十品或十二品等,音域大大增加,高、中、低各音區的色彩得到了充分运用。无疑,指弹之灵巧,手法之丰富,乐器音域音色之扩充给琵琶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二)众多的演奏家与独奏曲
己知这一时期的琵琶演奏家有张雄、李近楼、汤应曾(号称汤琵琶)、钟山、查鼎、陈牧夫、王君锡、一素子、鞠士林、华秋萍、李芳园等等。继明末清初的南派(又称浙江派)、北派(又称直隶派)之后又有崇明派、无锡派、浦东派、平湖派等等琵琶流派。各流派的创启人不但以自家鲜明的艺术风格,擅长曲目积极传授、推广琵琶技艺,同时也注重琵琶谱的收辑整理、规范记载和乐谱撰集,甚至出版。现存清代手抄或出版的琵琶谱很多。不少书谱中详细地整理订正出左右手的各种技法及演奏符号,并从艺术总风格将乐曲分为“文曲”与“武曲”两大类。这些珍贵的琵琶谱不但有利于依谱传授,更重要的是传承了一批古代琵琶名曲和大量当时创编的优秀琵琶作品。从而使得我们今天能够直接欣赏到那些优美动听的琵琶古曲,这比起从诗句中揣摸和联想自然有本质的不同。这两个琵琶艺术发展之高峰交相辉映,形成了一中华历史上异彩纷呈的琵琶文化。第二个高峰是对第一个高峰的再次突破,同时也为当代琵琶艺术的发展直接输入了极其丰富的养料。
琵琶,是我国各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乐器,它在我国流传的一千多年间而形成了两次艺术发展的高潮,这在我国器乐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由外来乐器而演化成我国民族乐器,也表明了中华民族善于吸收世界各民族优秀音乐文化来丰富自己的宽阔胸襟。探讨琵琶艺术在历史上取得的高度成就,将有助于我们为今后取得更高的成就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郑聪.唐代琵琶艺术探研—以洛阳唐代文物中的琵琶图像为例[J].四川文物,2012,03:48-54.
[2]安璐.论琵琶发展的两次高峰[J].科技视界,2012,20: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