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奠基工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与心愿,现在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因此,新形势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青少年;如何教育青少年正确认识我国国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传统,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如何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何培养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为此,我们应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完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
1、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以校长、班主任、政治课教师及行政系统为主的德育领导小组为中心,把德育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以上,同时积极开展各种培训工作,提高德育工作者队伍素质。
2、要建立德育工作的评估制度,并把德育工作作为评价每个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3、要建立表彰制度,增强德育队伍的事业心和使命感。
二、按照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同德育课程的有机结合
1、把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中心内容。
学校政治理论课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要重点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要向学生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要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久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回答学生普通关心的问题;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评价各种社会思潮,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根据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发展以及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体系;同时要改进考试方法,注重考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序和实际接受情况。
2、将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纳入德育教育中去。
(1)要进一步落实音、体、美课程,并开设艺术选修课,以陶冶学生情操,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欣赏水平。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艺术和娱乐活动,形成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氛围。
(2)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3)要把组织学生适当参加一定的物质生产劳动作为一门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统筹安排。
三、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要以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为依托,形成由浅入深的稳定的教育序列,并开设时事政策课或讲座,以国内外形势及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动、现实的国情教育。
2、要对学生进行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深入进行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逐步确立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
3、要对学生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要教育学生明确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发扬对国家和人民的奉献精神,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消极现象,培养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4、要把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和在人民革命及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道德典范结合起来,并吸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先进文明成果,提出有中华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溶入教育中,反复教育,长期熏陶。
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体系
学校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联系,并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学校做好德育工作。
五、充分发挥党、团、学生会等组织的作用
党、团、学生会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任务,开展健康有益的教育活动,把广大学生吸引到自已周围,成为党联系、团结、教育青少年一代的重要纽带,并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要求,举办业余党校、团校,积极发展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骨干入党、入团。
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学校德育工作应继续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加大改进工作力度,完善教育体系,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新形势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青少年;如何教育青少年正确认识我国国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传统,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如何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何培养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为此,我们应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完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
1、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以校长、班主任、政治课教师及行政系统为主的德育领导小组为中心,把德育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以上,同时积极开展各种培训工作,提高德育工作者队伍素质。
2、要建立德育工作的评估制度,并把德育工作作为评价每个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3、要建立表彰制度,增强德育队伍的事业心和使命感。
二、按照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同德育课程的有机结合
1、把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中心内容。
学校政治理论课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要重点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要向学生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要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久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回答学生普通关心的问题;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评价各种社会思潮,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根据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发展以及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体系;同时要改进考试方法,注重考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序和实际接受情况。
2、将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纳入德育教育中去。
(1)要进一步落实音、体、美课程,并开设艺术选修课,以陶冶学生情操,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欣赏水平。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艺术和娱乐活动,形成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氛围。
(2)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3)要把组织学生适当参加一定的物质生产劳动作为一门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统筹安排。
三、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要以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为依托,形成由浅入深的稳定的教育序列,并开设时事政策课或讲座,以国内外形势及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动、现实的国情教育。
2、要对学生进行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深入进行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逐步确立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
3、要对学生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要教育学生明确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发扬对国家和人民的奉献精神,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消极现象,培养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4、要把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和在人民革命及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道德典范结合起来,并吸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先进文明成果,提出有中华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溶入教育中,反复教育,长期熏陶。
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体系
学校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联系,并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学校做好德育工作。
五、充分发挥党、团、学生会等组织的作用
党、团、学生会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任务,开展健康有益的教育活动,把广大学生吸引到自已周围,成为党联系、团结、教育青少年一代的重要纽带,并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要求,举办业余党校、团校,积极发展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骨干入党、入团。
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学校德育工作应继续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加大改进工作力度,完善教育体系,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