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近年来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相关文献回顾分析,从企业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介入模式以及相关其他研究三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指出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研究中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研究、探讨的几方面问题。
[关键词]企业社会工作;研究综述
一、关于企业社会工作介入方法的研究
(一)直接的介入方法
1.个案工作t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的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这种针对不同员工的个别化问题,特别是在心理疏导、家庭生活、工作环境等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用个案工作的方法为个人和家庭减轻压力,解决问题。个案工作强调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个人或家庭)进行一对一的互动;协助案主发挥自身潜力,帮助案主有效处理问题,以增进其社会适应功能。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也建立了信任合作的关系,在共同讨论,研究案主的问题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所拥有的资源状况时,社会工作者帮助案主达到了共同成长的目标。
2.小组工作。小组工作通过小组成员相互之间的支持以达到成员的态度、人际关系以及环境适应能力的改善,它强调通过小组过程和小组动力来影响组员的态度和行为。在企业中,员工们往往面对同一问题或经历着相似的经历,员工可以在团体中通过团体互动与方案活动去思考问题、分享感受与经验,并共同计划、相互协调,用团体的力量来共同解决问题。它可提升小组中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个人的行为和态度在群体互动中发生转变;在小组过程中,员工也可以学习到适应社会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小组工作这一工作手法在企业中也培养了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增强了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在员工中创造出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气氛。
3.社区工作。所有的企业都处于一定的社区之中,企业的正常生产、员工的工作与生活都与社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社区工作以企业所在社区与社区居民为工作对象,通过组织社区居民参加社区活动,了解并解决社区所面临的问题和社区需求,积极调动社区内外资源,调整和改善社区关系,培养社区居民自助、互助以及自决精神,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民主参与社区事务的意识与能力以达到社区福利水平的提高。社会工作者在解决企业和员工所面临的问题时并不是仅仅将目光注视在企业内部当中,而是必须联接、调动企业所在的社区内外资源和力量并将之加以整合,这样可以有效的解决企业与员工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二)间接的介入方法
1.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行政是一种间接社会工作,其中,政府福利部门或社会服务机构根据社会福利的政策、立法或决策,按照一定程序将之转化为实际服务。通过执行与实施社会福利政策,对企业员工提供服务和帮助,这是一个将社会福利政策转化为具体的助人服务。企业中的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对国家社会政策的了解协助企业积极了解国家的劳工政策,监督并帮助企业良好的贯彻国家针对员工的相关福利政策。
2.社会工作研究。社会工作研究包括三个主要部分;需要评估、方案开发和方案评估。在企业中运用社会工作研究可以了解员工的信息、对员工的需要、问题以及个人与其所处的环境有所把握;结合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与方法设计行之有效的服务模式或服务计划;在具体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和实施后针对方案对解决员工问题或需求有效性进行评估,了解具体方案的实施效果。企业社会工作研究既可以在服务过程中验证已有的服务方案和社会工作理论,又可以在实践中发展出新的社会工作理论以及新的服务方法与技术,这对于推动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社会工作督导。企业社会工作面临的服务对象比较多,不仅包括企业员工,还包括企业和企业所在的社区等。企业社会工作者在服务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在服务过程中产生一些焦虑或紧张,这就需要经验丰富、资深的社会工作者对其给予帮助,以便更好的为企业和员工服务。
二、关于企业社会工作介入模式的研究
第一种观点认为:模式有三“(1)企业组织聘用专任的社会工作者,在其企业组织内设立服务部门,此称公司模式或厂内模式。(2)企业组织与一般的社会服务机构订立契约,由该机构提供社会工作的服务给员工,此称为契约模式。(3)工会聘用专职的社会工作者为工会会员服务,此称为工会模式。n该观点认为,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企业社会工作的刚刚起步由此带来的是大多企业都采取的是厂内模式,故企业社会工作者是企业招聘来的员工,这样容易被员工认为是资方派来的监视员。鉴于这种情况厂外的契约模式是较好的补充选择。
第二种观点认为:目前我国不具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的、普遍适用的企业社会工作模式。该观点我国企业应该建立多元化的企业社会工作模式,针对不同类别的企业建立不同的企业社会工作模式。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对于中小型私营企业,建立企业服务外包模式,这是在中小企业集中的区域建立社会工作机构,企业向机构购买所需服务的费用,当企业或员工需要服务时,机构向其提供服务。(2)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会模式。我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会组织比较发达,在其中社会工作者依靠工会的力量开展专业服务。(3)对于大型、实力雄厚的企业或知名企业,建立企业内模式。因为这类企业比较关注员工的福利,重视员工在企业中的发展,设立社会工作服务部门可以很好的满足企业内员工的需要,使企业与员工沟通渠道顺畅,协调双方关系,降低劳资冲突,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
第三种观点认为:开展企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模式有两种:即以企业为本的合作模式与以社区为本的支持模式。“社会工作者在公司人力资源或工会等部门任职,为员工提供专业服务”。这是前者的主要内涵,后者被分为更为具体的两部分,一个是社区支持系统,另一个是家庭支持系统。企业社会工作应从社区层面帮助企业员工建立并支持这种支持网络,这是在一个更广泛的层面上对员工及其家庭进行的服务。
三、企业社会工作中的其他研究
1.对企业主负责还是对员工负责?2009年4月在苏州举办的中国首届“企业社会工作与企业社会责任学术研讨会_上,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关讨论。他们认为,虽然双方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但是这种对利益的追求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双方要在企业正常发展的基础上达成共识以求双赢,保障员工权益、福利有利于提高员工生产的积极性并促进企业效率的提升,对员工负责(忠诚)即是对业主负责(忠诚)。二者有着内在的统一。
2.中国企业社工的主要任务。我国企业绝大多数员工的文化水平的比较低,低程度的受教育水平势必造成企业员工不了解自己有哪些合法权益,怎么去维护其合法权益。切实维护 企业员工的利益,就要充实与增加他们的权能。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在业余队他们进行职业与文化的再教育,对此,很多青年员工是认同的,此观点认为目前我国企业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员工进行业余教育。
3.企业社会工作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企业在生产、创造价值时,除了对企业主负责之外,也要对员工、消费者、社区以及环境负责,企业落实这些责任有助于企业长期良性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职责需要相关人员加以落实,企业社会工作者实际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者,企业社会责任职责的几大领域都属于企业社会工作的实际工作范围。企业社会工作者对企业管理者进行教育可以使其扭转长期科层制所带来的忽视人性所带来的各种弊端,使管理者在实践中自觉的履行企业社会工作责任。
4.企业社会工作介入私营企业农民工问题的研究。马亚静、潘素芳、刘梦认为,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在私营企业工作的农民工所受到的工资克扣、拖欠问题严重,劳动时间过长、强度大,劳动条件差、工资低,劳动福利保障水平差,在城市中工作适应性与生活适应性问题也成为农民工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企业社会工作者利用其专业特长,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方法为农民工提供有别于政府行政手段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化服务,帮助农民工解决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应对困难的潜能和生活质量。其具体开展涉及五个方面:(1)维护、争取农民工的基本权益。(2)为农民工开展就业和教育培训。(3)对农民工进行心理辅导。(4)开展康乐活动,丰富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5)策动社区资源,给农民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5.关于企业社会工作本土化开展的因素分析研究。朱贵平,李正东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了SPS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类型、工作岗位与职务身份等因素都影响着企业社会工作的开展:一方面企业员工以及企业内部及对其有所需要,另~方面也受到了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许多体制上关于科层制、市场化、文化等因素的排斥。制度体制的制约性体现在企业员工目前在解决其问题时更加依附于党政手段,也表现在企业管理层对工会更有兴趣。文化体制制约性则与我国国民文化及对于企业社会工作的认同与倡导度相关。
四、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研究将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D企业社会工作理论研究。虽然企业社会工作理论来源于社会工作理论,但毕竟有所不同,它关注的是企业,应该将结合实际情况将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及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与社会工作理论进行融合,发展出特色鲜明的企业社会工作理论。我国学界应在这一领域加强研究,创造出合乎我国实际的企业社会工作理论,以便于更好的指导实践。(2)拓展实务方法。目前对于企业社会工作的研究还主要围绕社会工作几大传统方法进行,如个案、小组等方法,对于其他的工作方法探索较少,积极探索其他工作方法空间较大。(3)加强实务研究。当前我国企业社会工作实务研究还比较少,案例和实务研究资料还显得不足,补充、扩展这一方面有利于在此领域中进行更好的教学,使学生对其有更好的理解。(4)加强定量研究。关于企业社会工作的定量研究目前很少,运用这一方法分析有利于很好的描述我国企业社会功能工作所处的状况,不但能为相关研究及其政策制定提供充分的依据,也保证了研究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许莉亚,贾存福,童敏,个案工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
[2]周慧,企业社会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管理科学文摘,2008(1)
[3]李林风,论工业社会工作方法在我国企业工会工作中的运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
[4]王思斌,熊跃根,社会工作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01
[5]王瑞华,国外的企业社会工作模式[J],中国社会导刊,2008(27)
[关键词]企业社会工作;研究综述
一、关于企业社会工作介入方法的研究
(一)直接的介入方法
1.个案工作t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的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这种针对不同员工的个别化问题,特别是在心理疏导、家庭生活、工作环境等方面,社会工作者可以用个案工作的方法为个人和家庭减轻压力,解决问题。个案工作强调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个人或家庭)进行一对一的互动;协助案主发挥自身潜力,帮助案主有效处理问题,以增进其社会适应功能。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也建立了信任合作的关系,在共同讨论,研究案主的问题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所拥有的资源状况时,社会工作者帮助案主达到了共同成长的目标。
2.小组工作。小组工作通过小组成员相互之间的支持以达到成员的态度、人际关系以及环境适应能力的改善,它强调通过小组过程和小组动力来影响组员的态度和行为。在企业中,员工们往往面对同一问题或经历着相似的经历,员工可以在团体中通过团体互动与方案活动去思考问题、分享感受与经验,并共同计划、相互协调,用团体的力量来共同解决问题。它可提升小组中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个人的行为和态度在群体互动中发生转变;在小组过程中,员工也可以学习到适应社会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小组工作这一工作手法在企业中也培养了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增强了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在员工中创造出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气氛。
3.社区工作。所有的企业都处于一定的社区之中,企业的正常生产、员工的工作与生活都与社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社区工作以企业所在社区与社区居民为工作对象,通过组织社区居民参加社区活动,了解并解决社区所面临的问题和社区需求,积极调动社区内外资源,调整和改善社区关系,培养社区居民自助、互助以及自决精神,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民主参与社区事务的意识与能力以达到社区福利水平的提高。社会工作者在解决企业和员工所面临的问题时并不是仅仅将目光注视在企业内部当中,而是必须联接、调动企业所在的社区内外资源和力量并将之加以整合,这样可以有效的解决企业与员工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二)间接的介入方法
1.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行政是一种间接社会工作,其中,政府福利部门或社会服务机构根据社会福利的政策、立法或决策,按照一定程序将之转化为实际服务。通过执行与实施社会福利政策,对企业员工提供服务和帮助,这是一个将社会福利政策转化为具体的助人服务。企业中的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对国家社会政策的了解协助企业积极了解国家的劳工政策,监督并帮助企业良好的贯彻国家针对员工的相关福利政策。
2.社会工作研究。社会工作研究包括三个主要部分;需要评估、方案开发和方案评估。在企业中运用社会工作研究可以了解员工的信息、对员工的需要、问题以及个人与其所处的环境有所把握;结合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与方法设计行之有效的服务模式或服务计划;在具体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和实施后针对方案对解决员工问题或需求有效性进行评估,了解具体方案的实施效果。企业社会工作研究既可以在服务过程中验证已有的服务方案和社会工作理论,又可以在实践中发展出新的社会工作理论以及新的服务方法与技术,这对于推动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社会工作督导。企业社会工作面临的服务对象比较多,不仅包括企业员工,还包括企业和企业所在的社区等。企业社会工作者在服务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在服务过程中产生一些焦虑或紧张,这就需要经验丰富、资深的社会工作者对其给予帮助,以便更好的为企业和员工服务。
二、关于企业社会工作介入模式的研究
第一种观点认为:模式有三“(1)企业组织聘用专任的社会工作者,在其企业组织内设立服务部门,此称公司模式或厂内模式。(2)企业组织与一般的社会服务机构订立契约,由该机构提供社会工作的服务给员工,此称为契约模式。(3)工会聘用专职的社会工作者为工会会员服务,此称为工会模式。n该观点认为,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企业社会工作的刚刚起步由此带来的是大多企业都采取的是厂内模式,故企业社会工作者是企业招聘来的员工,这样容易被员工认为是资方派来的监视员。鉴于这种情况厂外的契约模式是较好的补充选择。
第二种观点认为:目前我国不具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的、普遍适用的企业社会工作模式。该观点我国企业应该建立多元化的企业社会工作模式,针对不同类别的企业建立不同的企业社会工作模式。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对于中小型私营企业,建立企业服务外包模式,这是在中小企业集中的区域建立社会工作机构,企业向机构购买所需服务的费用,当企业或员工需要服务时,机构向其提供服务。(2)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会模式。我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会组织比较发达,在其中社会工作者依靠工会的力量开展专业服务。(3)对于大型、实力雄厚的企业或知名企业,建立企业内模式。因为这类企业比较关注员工的福利,重视员工在企业中的发展,设立社会工作服务部门可以很好的满足企业内员工的需要,使企业与员工沟通渠道顺畅,协调双方关系,降低劳资冲突,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
第三种观点认为:开展企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模式有两种:即以企业为本的合作模式与以社区为本的支持模式。“社会工作者在公司人力资源或工会等部门任职,为员工提供专业服务”。这是前者的主要内涵,后者被分为更为具体的两部分,一个是社区支持系统,另一个是家庭支持系统。企业社会工作应从社区层面帮助企业员工建立并支持这种支持网络,这是在一个更广泛的层面上对员工及其家庭进行的服务。
三、企业社会工作中的其他研究
1.对企业主负责还是对员工负责?2009年4月在苏州举办的中国首届“企业社会工作与企业社会责任学术研讨会_上,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关讨论。他们认为,虽然双方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但是这种对利益的追求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双方要在企业正常发展的基础上达成共识以求双赢,保障员工权益、福利有利于提高员工生产的积极性并促进企业效率的提升,对员工负责(忠诚)即是对业主负责(忠诚)。二者有着内在的统一。
2.中国企业社工的主要任务。我国企业绝大多数员工的文化水平的比较低,低程度的受教育水平势必造成企业员工不了解自己有哪些合法权益,怎么去维护其合法权益。切实维护 企业员工的利益,就要充实与增加他们的权能。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在业余队他们进行职业与文化的再教育,对此,很多青年员工是认同的,此观点认为目前我国企业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员工进行业余教育。
3.企业社会工作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企业在生产、创造价值时,除了对企业主负责之外,也要对员工、消费者、社区以及环境负责,企业落实这些责任有助于企业长期良性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职责需要相关人员加以落实,企业社会工作者实际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者,企业社会责任职责的几大领域都属于企业社会工作的实际工作范围。企业社会工作者对企业管理者进行教育可以使其扭转长期科层制所带来的忽视人性所带来的各种弊端,使管理者在实践中自觉的履行企业社会工作责任。
4.企业社会工作介入私营企业农民工问题的研究。马亚静、潘素芳、刘梦认为,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在私营企业工作的农民工所受到的工资克扣、拖欠问题严重,劳动时间过长、强度大,劳动条件差、工资低,劳动福利保障水平差,在城市中工作适应性与生活适应性问题也成为农民工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企业社会工作者利用其专业特长,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方法为农民工提供有别于政府行政手段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化服务,帮助农民工解决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应对困难的潜能和生活质量。其具体开展涉及五个方面:(1)维护、争取农民工的基本权益。(2)为农民工开展就业和教育培训。(3)对农民工进行心理辅导。(4)开展康乐活动,丰富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5)策动社区资源,给农民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5.关于企业社会工作本土化开展的因素分析研究。朱贵平,李正东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了SPS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类型、工作岗位与职务身份等因素都影响着企业社会工作的开展:一方面企业员工以及企业内部及对其有所需要,另~方面也受到了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许多体制上关于科层制、市场化、文化等因素的排斥。制度体制的制约性体现在企业员工目前在解决其问题时更加依附于党政手段,也表现在企业管理层对工会更有兴趣。文化体制制约性则与我国国民文化及对于企业社会工作的认同与倡导度相关。
四、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研究将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D企业社会工作理论研究。虽然企业社会工作理论来源于社会工作理论,但毕竟有所不同,它关注的是企业,应该将结合实际情况将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及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与社会工作理论进行融合,发展出特色鲜明的企业社会工作理论。我国学界应在这一领域加强研究,创造出合乎我国实际的企业社会工作理论,以便于更好的指导实践。(2)拓展实务方法。目前对于企业社会工作的研究还主要围绕社会工作几大传统方法进行,如个案、小组等方法,对于其他的工作方法探索较少,积极探索其他工作方法空间较大。(3)加强实务研究。当前我国企业社会工作实务研究还比较少,案例和实务研究资料还显得不足,补充、扩展这一方面有利于在此领域中进行更好的教学,使学生对其有更好的理解。(4)加强定量研究。关于企业社会工作的定量研究目前很少,运用这一方法分析有利于很好的描述我国企业社会功能工作所处的状况,不但能为相关研究及其政策制定提供充分的依据,也保证了研究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许莉亚,贾存福,童敏,个案工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
[2]周慧,企业社会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管理科学文摘,2008(1)
[3]李林风,论工业社会工作方法在我国企业工会工作中的运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
[4]王思斌,熊跃根,社会工作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01
[5]王瑞华,国外的企业社会工作模式[J],中国社会导刊,2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