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凝血常规检测在乙肝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对我院收治的280例乙肝患者进行凝血常规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将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凝血常规指标正常范围进行比较,轻度乙肝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中度肝炎、重度乙肝和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全部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凝血常规检测结果与乙肝患者肝脏损害程度有很大的相关性,可以准确客观地反映病情,对乙肝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乙肝;凝血常规;检测
凝血功能异常是乙肝的常见症状之一,我院对2008年6月~2010年8月收治的280例乙肝患者进行临床分型和凝血常规检测,旨在探讨凝血常规检测在乙肝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道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10年8月收治的乙肝患者280例,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45.1±19.4)岁。其中男性156例,女性124例。全部患者按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分会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进行分型,其中轻度乙肝82例,中度乙肝96例,重度乙肝75例.乙肝后肝硬化27例。全部患者经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乙肝,并排除原发血液系统疾病者、妊娠期妇女、有服用损害凝血功能药物史者和合并其他类型肝炎者。
对照组为健康人60例,男女各半,经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指标、抗HAV、抗HCV、抗HEV检测均正常。
1.2 检测方法
采集空腹静脉血2ml,注入枸橼酸钠真空管混匀抗凝,以3000r/min离心lOmin后分离血浆,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及配套试剂进行凝血常规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将检测结果与对照组凝血常规正常值进行对照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双侧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凝血常规正常值进行比较,轻度乙肝患者的PT、FIB、TT无显著差异(p>0.05),中度乙肝、重度乙肝和肝硬化患者的PT、FIB、TT有显著差异(p<0.05);全部患者APTT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l。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
3 讨论
出血是乙肝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注意预防出血现象的发生。肝脏参与多种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酶的合成,在机体凝血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肝脏发生病变时纤维蛋白合成减少,肝细胞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降低,从而导致凝血及抗纤溶系统的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各种凝血指标的异常。目前临床常用的凝血常规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 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四项指标。
APTT是内源性凝血功能指标,凝血因子Ⅷ、Ⅸ、Ⅺ、Ⅻ中的一种或多种缺乏时,乙肝患者APTT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延长。
PT是外源性凝血功能指标,肝细胞损伤导致羧基化酶反应减弱和维生素K吸收发生障碍。凝血因子Ⅱ、V、Ⅶ、X为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当机体内维生素K缺乏或吸收障碍时,此类凝血因子的前体不能转变为有活性的凝血因子,造成凝血因子的缺乏而使乙肝患者PT出现不同程度的延长。中、重度乙肝患者在补充凝血酶原复合物后若仍有PT和APTT延长的现象则提示预后不良。
FIB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的急性反应蛋白,当肝细胞发生损害时,肝脏合成FIB的能力减弱,清除凝血活酶和纤溶因子的能力下降,导致血液中肝素和类肝素等抗凝物质不能及时被灭活而引起凝血功能降低,TT出现不同程度的延长。临床诊疗时可通过检测乙肝患者的.FIB值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本研究结果表明:轻度乙肝患者除APTT外各凝血指标未见明显改变,中度乙肝、重度乙肝和肝硬化患者各凝血指标均有明显改变,PT、APTT、TT测定值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FIB测定值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负相关,凝血功能随着乙肝患者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而有降低的趋势。凝血常规检测结果可以准确客观地反映病情,对乙肝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马丽国,徐兴伟.凝血四项在慢性乙肝检测的临床意义[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24):2992-2993
[2]文美如.凝血常规指标与新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治临床价值的研究
[J],中国实用医药.2009,4(6):112-114.
[3]杨威,李爽.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联合检测凝血活酶、透明质酸的临床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6):1981-1982.
[4]潘秀贤,黎建源,梁娟英.乙肝患者肝功能和凝血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
[J]内科.2008,3(6):845-846.
[5]刘小琦,杜琼,杨明清,等.乙肝患者凝血功能与临床分型的关系[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8,5(1):39-40.
【关键词】 乙肝;凝血常规;检测
凝血功能异常是乙肝的常见症状之一,我院对2008年6月~2010年8月收治的280例乙肝患者进行临床分型和凝血常规检测,旨在探讨凝血常规检测在乙肝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道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10年8月收治的乙肝患者280例,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45.1±19.4)岁。其中男性156例,女性124例。全部患者按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分会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进行分型,其中轻度乙肝82例,中度乙肝96例,重度乙肝75例.乙肝后肝硬化27例。全部患者经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乙肝,并排除原发血液系统疾病者、妊娠期妇女、有服用损害凝血功能药物史者和合并其他类型肝炎者。
对照组为健康人60例,男女各半,经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指标、抗HAV、抗HCV、抗HEV检测均正常。
1.2 检测方法
采集空腹静脉血2ml,注入枸橼酸钠真空管混匀抗凝,以3000r/min离心lOmin后分离血浆,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及配套试剂进行凝血常规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将检测结果与对照组凝血常规正常值进行对照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双侧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凝血常规正常值进行比较,轻度乙肝患者的PT、FIB、TT无显著差异(p>0.05),中度乙肝、重度乙肝和肝硬化患者的PT、FIB、TT有显著差异(p<0.05);全部患者APTT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l。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
3 讨论
出血是乙肝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注意预防出血现象的发生。肝脏参与多种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酶的合成,在机体凝血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肝脏发生病变时纤维蛋白合成减少,肝细胞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降低,从而导致凝血及抗纤溶系统的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各种凝血指标的异常。目前临床常用的凝血常规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 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四项指标。
APTT是内源性凝血功能指标,凝血因子Ⅷ、Ⅸ、Ⅺ、Ⅻ中的一种或多种缺乏时,乙肝患者APTT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延长。
PT是外源性凝血功能指标,肝细胞损伤导致羧基化酶反应减弱和维生素K吸收发生障碍。凝血因子Ⅱ、V、Ⅶ、X为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当机体内维生素K缺乏或吸收障碍时,此类凝血因子的前体不能转变为有活性的凝血因子,造成凝血因子的缺乏而使乙肝患者PT出现不同程度的延长。中、重度乙肝患者在补充凝血酶原复合物后若仍有PT和APTT延长的现象则提示预后不良。
FIB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的急性反应蛋白,当肝细胞发生损害时,肝脏合成FIB的能力减弱,清除凝血活酶和纤溶因子的能力下降,导致血液中肝素和类肝素等抗凝物质不能及时被灭活而引起凝血功能降低,TT出现不同程度的延长。临床诊疗时可通过检测乙肝患者的.FIB值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本研究结果表明:轻度乙肝患者除APTT外各凝血指标未见明显改变,中度乙肝、重度乙肝和肝硬化患者各凝血指标均有明显改变,PT、APTT、TT测定值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FIB测定值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负相关,凝血功能随着乙肝患者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而有降低的趋势。凝血常规检测结果可以准确客观地反映病情,对乙肝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马丽国,徐兴伟.凝血四项在慢性乙肝检测的临床意义[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24):2992-2993
[2]文美如.凝血常规指标与新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治临床价值的研究
[J],中国实用医药.2009,4(6):112-114.
[3]杨威,李爽.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联合检测凝血活酶、透明质酸的临床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6):1981-1982.
[4]潘秀贤,黎建源,梁娟英.乙肝患者肝功能和凝血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
[J]内科.2008,3(6):845-846.
[5]刘小琦,杜琼,杨明清,等.乙肝患者凝血功能与临床分型的关系[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8,5(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