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举国上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读书活动,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的意义的重大不言而喻。然数学阅读的重要作用,但却不为大部分数学教师所重視,或者对此的认识停留在表面,仅是走形式,并没有认真对待这一环节。下面我就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阅读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小学生数学阅读现状与分析
1.个别教师对小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认识模糊、肤浅
大多数教师都认为数学阅读是有用的,但当问及有何作用时,有的说不清楚,有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
2.小学生没有阅读习惯
本人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数学阅读的“三零”现象比较严重;数学阅读观念为“零”现象,学生数学阅读“零行为”,数学阅读“零”能力,更谈不上什么良好的阅读习惯。问其原因大部分同学认为数学只要题目会做就行了,不需要阅读,缺少对数学阅读重要性的认识。虽有少数学生有阅读习惯,但随意性很大,阅读缺少计划性、次序性,懒于或者不善于做读书笔记等等。阅读不得其法,在实际阅读中,认为只要进行了阅读就能收到好的效益,殊不知,这其中有个会不会读,善不善读和怎样读的问题。由于数学阅读有不同于一般语文式阅读的特性,如果学生没有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专门适合数学阅读材料的方法,阅读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而数学教材讲究的是准确性和概括性,有一定的条理性,知识之间联系密切。每一课时的知识编排也有一定的顺序,从准备题、例题、试一试到练习,一成不变。对学生而言,没有多少新鲜感和吸引力。但数学教材是完成小学数学目的、任务的重要基础,是教与学的桥梁和中介,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不容忽视。
3.缺少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数学阅读材料
数学课外阅读材料大多来源于生活,它们的内容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耐人寻味,而引人深省的《趣题妙解》、“名人轶事”等能极大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强烈激发其求知欲,从而引发学生主动自觉学习数学。然而,现行教育由于评价机制的滞后,仍然存在片面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短视行为,致使学生的阅读材料只有数学课本和学校指定的练习册、模拟卷等,内容单一,使得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无从入手。
二、小学数学教材阅读的指导
数学教材是专家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精心编写而成的,因此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1.概念、定义、公式的阅读
数学语言比较抽象,教材中的概念、定义、公式等知识经过教师的“加工处理”学生咀嚼起来比较容易消化,但真正转化储存、与已有知识相融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常被教师安排的练习题所替代,而知识存储的时间长短取决于表象知识停留时间、注意力集中程度等。一般说上课后五分钟至二十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刻,教师讲完后给学生一段看书时间,就是学生咀嚼消化的时候。此时,可以让学生将概念、定义、公式反复咀嚼,准确理解,排疑解难,这样学生便会很快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运用自如、熟能生巧,最终形成能力
2.“读一读”、“你知道吗”等阅读材料的阅读
在教学不同的知识时,由于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课后阅读材料。新教材设计有“读一读”、“你知道吗”、“综合应用”等课后阅读材料。这一部分内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和所学知识联系也很紧密,主要是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内容一般都生动有趣,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拓展性。
3.习题的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的习题更加贴近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呈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增加有多余信息和开放性的问题,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有探索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现在经常发现有的习题孩子解答不出时,只要教师将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他就会叫道“哦,原来如此!”,问题就出在学生在平时读题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教师应注意加强学生读题、审题能力的培养。
三、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
1.搭建平台,让学生能读
阅读需要时间,而学生的时间主要有两部分:课堂、课外,当前课堂全被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所占用,学生很少有机会阅读,课外时间则被大量的试卷、练习所包围,因此教师要留出时间,可以每周开设一节数学阅读课,每天腾出20分钟的时间专门用于数学阅读的教学,给学生阅读的机会,形成学生阅读的大环境。另外教师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开展多途经阅读、大力挖掘数学阅读资源,如收集数学普及读物、报刊、师生自办数学手抄报等,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能真真实实地进行数学阅读。
2.巧妙引导,让学生会读
(1) 以“读”理解
数学语言简练、严谨、抽象。学习定义、性质时,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要指导学生进行圈点划批,正确理解数学语言,掌握数学概念。
(2) 以“读”质疑
以“读”质疑就是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数学语言简练、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不易理解。指导阅读时,设疑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质疑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要主动,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养成爱问、好问、会问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在读题时也会抓住关键,多问个为什么,思维也随之发展和培养。
3.及时反馈,让学生享读
在数学阅读活动中,教师及时地反馈学生的阅读成果,让学生展示自己通过阅读所获得的新信息,并给予其积极的评价。引导学生撰写数学日记,为学生提供了自由表达数学思想和观点的机会,满足了学生想成为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强烈愿望和需要,开启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
一、小学生数学阅读现状与分析
1.个别教师对小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认识模糊、肤浅
大多数教师都认为数学阅读是有用的,但当问及有何作用时,有的说不清楚,有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
2.小学生没有阅读习惯
本人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数学阅读的“三零”现象比较严重;数学阅读观念为“零”现象,学生数学阅读“零行为”,数学阅读“零”能力,更谈不上什么良好的阅读习惯。问其原因大部分同学认为数学只要题目会做就行了,不需要阅读,缺少对数学阅读重要性的认识。虽有少数学生有阅读习惯,但随意性很大,阅读缺少计划性、次序性,懒于或者不善于做读书笔记等等。阅读不得其法,在实际阅读中,认为只要进行了阅读就能收到好的效益,殊不知,这其中有个会不会读,善不善读和怎样读的问题。由于数学阅读有不同于一般语文式阅读的特性,如果学生没有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专门适合数学阅读材料的方法,阅读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而数学教材讲究的是准确性和概括性,有一定的条理性,知识之间联系密切。每一课时的知识编排也有一定的顺序,从准备题、例题、试一试到练习,一成不变。对学生而言,没有多少新鲜感和吸引力。但数学教材是完成小学数学目的、任务的重要基础,是教与学的桥梁和中介,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不容忽视。
3.缺少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数学阅读材料
数学课外阅读材料大多来源于生活,它们的内容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耐人寻味,而引人深省的《趣题妙解》、“名人轶事”等能极大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强烈激发其求知欲,从而引发学生主动自觉学习数学。然而,现行教育由于评价机制的滞后,仍然存在片面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短视行为,致使学生的阅读材料只有数学课本和学校指定的练习册、模拟卷等,内容单一,使得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无从入手。
二、小学数学教材阅读的指导
数学教材是专家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精心编写而成的,因此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1.概念、定义、公式的阅读
数学语言比较抽象,教材中的概念、定义、公式等知识经过教师的“加工处理”学生咀嚼起来比较容易消化,但真正转化储存、与已有知识相融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常被教师安排的练习题所替代,而知识存储的时间长短取决于表象知识停留时间、注意力集中程度等。一般说上课后五分钟至二十分钟,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刻,教师讲完后给学生一段看书时间,就是学生咀嚼消化的时候。此时,可以让学生将概念、定义、公式反复咀嚼,准确理解,排疑解难,这样学生便会很快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运用自如、熟能生巧,最终形成能力
2.“读一读”、“你知道吗”等阅读材料的阅读
在教学不同的知识时,由于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课后阅读材料。新教材设计有“读一读”、“你知道吗”、“综合应用”等课后阅读材料。这一部分内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和所学知识联系也很紧密,主要是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内容一般都生动有趣,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拓展性。
3.习题的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的习题更加贴近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呈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增加有多余信息和开放性的问题,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有探索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现在经常发现有的习题孩子解答不出时,只要教师将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他就会叫道“哦,原来如此!”,问题就出在学生在平时读题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教师应注意加强学生读题、审题能力的培养。
三、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
1.搭建平台,让学生能读
阅读需要时间,而学生的时间主要有两部分:课堂、课外,当前课堂全被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所占用,学生很少有机会阅读,课外时间则被大量的试卷、练习所包围,因此教师要留出时间,可以每周开设一节数学阅读课,每天腾出20分钟的时间专门用于数学阅读的教学,给学生阅读的机会,形成学生阅读的大环境。另外教师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开展多途经阅读、大力挖掘数学阅读资源,如收集数学普及读物、报刊、师生自办数学手抄报等,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能真真实实地进行数学阅读。
2.巧妙引导,让学生会读
(1) 以“读”理解
数学语言简练、严谨、抽象。学习定义、性质时,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要指导学生进行圈点划批,正确理解数学语言,掌握数学概念。
(2) 以“读”质疑
以“读”质疑就是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数学语言简练、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不易理解。指导阅读时,设疑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质疑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要主动,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养成爱问、好问、会问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在读题时也会抓住关键,多问个为什么,思维也随之发展和培养。
3.及时反馈,让学生享读
在数学阅读活动中,教师及时地反馈学生的阅读成果,让学生展示自己通过阅读所获得的新信息,并给予其积极的评价。引导学生撰写数学日记,为学生提供了自由表达数学思想和观点的机会,满足了学生想成为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强烈愿望和需要,开启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成功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