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发展过程中凝聚的精华,高中语文教材蕴含非常多的传统文化素材。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通过传统优秀文化的洗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章主要通过史料介绍、挖掘教材内涵、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创设实践平台等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 渗透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1-065-01
语文是一门基础科目,是蕴含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最多的科目,对学生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重要影响。教师要立足中华传统文化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使中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完美融合,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以传统文化为依托促進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一、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沉淀,是炎黄子孙奋斗的精神支柱。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世界产生了变化,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形成一定的冲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使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认同中华传统文化,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人,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
2.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高中语文知识非常丰富,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也非常多。如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是高中语文教师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中华传统文化主要是通过故事或诗句进行表达,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讲授时,可以通过与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故事的融入,引导学生感受文本创作者的创作心理,并深入文本中释放自己的情感。学生通过积极的学习,能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深厚的兴趣,并形成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
3.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中华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精神,是一种能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精神文化。高中语文教学蕴含非常多的传统文化精华,语文教学过程就是传统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国的学生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沉淀,学生会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懂得好与坏、懂得感恩、懂得奉献,最终实现健康成长。
二、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路径
1.通过史料介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是人文学科,语文教材包含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素材。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可以适当地拓展史料内容,通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真实史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将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如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左传》的相关知识,之后给学生提出问题:晋国为什么要和秦国联合攻打郑国?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引入史实:晋文公逃亡时经过郑国,但是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在公元前的632年,在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帮助过楚国攻打晋国。通过相关史料的引入,学生掌握了晋国与郑国结怨的根源,同时也能理解烛之武临危受命、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借助史料,学生对历史事实有了更多了解,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多认知,更利于学生提升语文素养。
2.通过教材内容的挖掘帮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文本内容。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并为学生进行展示,以使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如在讲授《记念刘和珍君》时,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搜集与鲁迅相关的文字或影像资料,以了解鲁迅的生平、鲁迅的不同题材的作品。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资料查阅总结自己对鲁迅的认知,之后教师总结学生的认知,对鲁迅进行总结: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主要是对黑暗的愤恨和对光明的渴望。了解了鲁迅生平及其作品特点,就能了解当时国家的政治现状和经济现状,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通过创设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思维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课堂氛围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氛围的营造,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思维。
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林黛玉进贾府的影视片段,之后通过小视频的形式介绍曹雪芹及其创作的《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在影视资料片段和小视频的辅助下,学生了解了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人物,同时能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特点,进而为古代小说鉴赏奠定基础。
4.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精神
课堂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理论知识必须用实践进行验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精神。
如在讲授《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史记》和司马迁,之后让学生对《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内容进行角色扮演,以强化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学生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进行角色扮演,可以通过情景剧的方式进行角色扮演,不论何种方式,都能让学生理解廉颇知错能改,蔺相如忠勇两全的特点。在实践中,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逐渐形成,学生也更愿意认同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对炎黄子孙的成长,对国家的建设有重要指导作用。高中语文教材蕴含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通过史料介绍、挖掘教材内涵、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创设实践平台等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依托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张晓鸾.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教育,2016(9):00093-00093.
[2]卢阿贯.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5):136-136.
[3]赵艳萍.论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新校园(中旬),2016(8):21-21.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 渗透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1-065-01
语文是一门基础科目,是蕴含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最多的科目,对学生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重要影响。教师要立足中华传统文化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使中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完美融合,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以传统文化为依托促進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一、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沉淀,是炎黄子孙奋斗的精神支柱。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世界产生了变化,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形成一定的冲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使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认同中华传统文化,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人,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
2.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高中语文知识非常丰富,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也非常多。如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是高中语文教师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中华传统文化主要是通过故事或诗句进行表达,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讲授时,可以通过与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故事的融入,引导学生感受文本创作者的创作心理,并深入文本中释放自己的情感。学生通过积极的学习,能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深厚的兴趣,并形成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
3.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中华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精神,是一种能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精神文化。高中语文教学蕴含非常多的传统文化精华,语文教学过程就是传统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国的学生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沉淀,学生会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懂得好与坏、懂得感恩、懂得奉献,最终实现健康成长。
二、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路径
1.通过史料介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是人文学科,语文教材包含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素材。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有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可以适当地拓展史料内容,通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真实史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将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如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左传》的相关知识,之后给学生提出问题:晋国为什么要和秦国联合攻打郑国?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引入史实:晋文公逃亡时经过郑国,但是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在公元前的632年,在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帮助过楚国攻打晋国。通过相关史料的引入,学生掌握了晋国与郑国结怨的根源,同时也能理解烛之武临危受命、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借助史料,学生对历史事实有了更多了解,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多认知,更利于学生提升语文素养。
2.通过教材内容的挖掘帮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文本内容。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并为学生进行展示,以使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如在讲授《记念刘和珍君》时,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搜集与鲁迅相关的文字或影像资料,以了解鲁迅的生平、鲁迅的不同题材的作品。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资料查阅总结自己对鲁迅的认知,之后教师总结学生的认知,对鲁迅进行总结: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主要是对黑暗的愤恨和对光明的渴望。了解了鲁迅生平及其作品特点,就能了解当时国家的政治现状和经济现状,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通过创设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思维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课堂氛围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氛围的营造,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思维。
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林黛玉进贾府的影视片段,之后通过小视频的形式介绍曹雪芹及其创作的《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在影视资料片段和小视频的辅助下,学生了解了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人物,同时能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特点,进而为古代小说鉴赏奠定基础。
4.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精神
课堂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理论知识必须用实践进行验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精神。
如在讲授《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史记》和司马迁,之后让学生对《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内容进行角色扮演,以强化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学生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进行角色扮演,可以通过情景剧的方式进行角色扮演,不论何种方式,都能让学生理解廉颇知错能改,蔺相如忠勇两全的特点。在实践中,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逐渐形成,学生也更愿意认同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对炎黄子孙的成长,对国家的建设有重要指导作用。高中语文教材蕴含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通过史料介绍、挖掘教材内涵、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创设实践平台等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依托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张晓鸾.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教育,2016(9):00093-00093.
[2]卢阿贯.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5):136-136.
[3]赵艳萍.论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新校园(中旬),2016(8):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