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教学一直是课改形势下的教师们追求的主题,是课改的终极目标。如何构建有效教学,应把握有效教学的意义、探索有效教学的可行策略:从课堂的导入、教学的创新到活动的设计等几个方面谈谈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的构建,
关键词:高中生物;有效教学;导入;创新;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新课改推进了十几个春秋,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有效教学的创建成为教育教学的焦点,情境教学、问题教学、活动法等等的开展,课堂上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得到体现,主体意识得到加强,在课堂上真正动了起来,课堂也动了起来、活了起来。但在学生动起来、课堂火起来的同时,又容易走入另一极端,由教师的“一言堂”转变为学生的“满堂乱”,使有效教学又大打折扣。
为此,新形势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坚持新课改理念,创新教学,精心设计任务、合理安排活动,从激发乐学,到会学,到善学等,真正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真正凸显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的思考
“有效”二字,从学生方面看,是否有收获,是否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学得好不好,以及学习的积极性是否高涨、兴趣是否浓厚;从教师方面说,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活动是否得力、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教学过程是否扎实、教学理念是否先进等。
然而,在新课改轰轰烈烈推进了十几年后,有效课堂的创建也提出了十几个春秋后的今天,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累、收效不大的现象也存在。为此,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力避无效和低效,争取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而收获最多、最好的效果。
二、有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1.情境创设,培养学习兴趣,激发乐学
学习“遗传因子的发现”时,在课之初,以探讨性的问题:红墨水和蓝墨水倒在一起,混合液是另外一种颜色,分不清是红还是蓝。那么,如果红牡丹和白牡丹杂交,后代会是什么颜色,你能想象得出吗?再以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的简介,和《植物杂交试验》等情境知识和背景知识的介绍,让学生明白孟德尔的研究成就是:提出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即现在说的基因,并发现了两大基本遗传规律: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再提出:孟德尔是带着怎样的问题而进行试验的呢等而引入学生走进新课的学习中,使学习具有指向性。
另外,利用热点问题而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如“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生物学”时,结合时事热点问题:三聚氰胺奶粉卷土重来;人类优生与遗传;聚焦低碳生活;转基金产品等都可以吸引学生的专注力,使学生身心愉悦投入到学习中,乐学,方能有效。
2.问题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促其善思
学贵善思、思源于疑,因此,问题教学法可以促使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学习“生物世界欢迎你”时,先给出问题情境:一丝不挂的新生儿、大象向大家问好“Hi,我是大象”的图片,海豚在水中跳跃的情景、以及呈现各种娇艳的花儿开放的画面等,而提出问题:你眼中的生物世界是什么样子的?生物都有哪些特征?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必修三的“免疫系统”时,提出问题:神经系统能感到病原体的存在吗?人体能够靠反应对病原体或者病毒作出反应吗?人体能够靠激素而杀灭病原体吗?病原体而侵入人的身体后,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吗?这些情景化的问题,促使学生对新课的兴趣,最短时间内投入到学习中。
这些问题,直接与所学的知识相关,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同时,问题的提出,也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问题的提出,更使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从而,为教学的有效性推波助澜。
3.活动教学,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促其做中学
(1)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我们为什么学习生物学”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酸奶、酸乳、腐乳、奶酪、醋和酱油等;水稻田地里定期放水;创可贴要通风透气;伤口较深时要打破伤风疫苗;提倡慢跑等有氧呼吸等,通过生物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生物的意识,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强化学习的主动意识。
(2)查阅相关资料,拓展課外知识。
、 学习“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生物”时,要求学生做一个“科学家访谈”的活动,让学生或查阅资料、或上网查询,了解:邹成鲁是谁?他做了什么事,有什么意义或影响?从邹老的科学研究中,你领悟到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对你学生物有什么启发?等,通过查询资料和信息,既拓展了课外知识、丰富了课本的学习,也使学生从资料的查阅中,从中受到感悟,为怎样才能学好生物做了方法的指导和准备。
(3)增加实验环节,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是生物学科的主要特点,生物教材的每一个章节都有实验,教学中,这些实验往往被闲置或者备受冷落,最多也就是教师做一下演示实验,讲讲实验步骤和方法就万事大吉的做法非常普遍,忽视了操作实验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优点,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力等备受约束和制约,使有效教学大打折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增加实验环节势在必行。
如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等,都在教材中占一席之地,且随着高考的改革,实验题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因此,注重生物实验,尤其是增加学生的操作实践实验,除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实验的合作意识,并通过亲自试验,亲身体验和分析实验现象,更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可谓“一石多鸟”。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的主题,教师们应注重教学实践的不断积累、不断探索,在实践中,且行且思、且思且行,探讨和总结有效教学的可行性措施,并付诸于教学实践,打造学生乐学、会学、善思、乐做的高效课堂,使课堂精彩无限。
参考文献:
【1】马天云.浅谈高中生物有效教学[J]. 学周刊A版,2014年5期.
【2】李丽娟.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探讨[J]. 新课程·下旬 ,2014年10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有效教学;导入;创新;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新课改推进了十几个春秋,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有效教学的创建成为教育教学的焦点,情境教学、问题教学、活动法等等的开展,课堂上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得到体现,主体意识得到加强,在课堂上真正动了起来,课堂也动了起来、活了起来。但在学生动起来、课堂火起来的同时,又容易走入另一极端,由教师的“一言堂”转变为学生的“满堂乱”,使有效教学又大打折扣。
为此,新形势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中,坚持新课改理念,创新教学,精心设计任务、合理安排活动,从激发乐学,到会学,到善学等,真正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真正凸显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的思考
“有效”二字,从学生方面看,是否有收获,是否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学得好不好,以及学习的积极性是否高涨、兴趣是否浓厚;从教师方面说,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活动是否得力、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教学过程是否扎实、教学理念是否先进等。
然而,在新课改轰轰烈烈推进了十几年后,有效课堂的创建也提出了十几个春秋后的今天,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累、收效不大的现象也存在。为此,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力避无效和低效,争取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而收获最多、最好的效果。
二、有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1.情境创设,培养学习兴趣,激发乐学
学习“遗传因子的发现”时,在课之初,以探讨性的问题:红墨水和蓝墨水倒在一起,混合液是另外一种颜色,分不清是红还是蓝。那么,如果红牡丹和白牡丹杂交,后代会是什么颜色,你能想象得出吗?再以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的简介,和《植物杂交试验》等情境知识和背景知识的介绍,让学生明白孟德尔的研究成就是:提出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即现在说的基因,并发现了两大基本遗传规律: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再提出:孟德尔是带着怎样的问题而进行试验的呢等而引入学生走进新课的学习中,使学习具有指向性。
另外,利用热点问题而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如“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生物学”时,结合时事热点问题:三聚氰胺奶粉卷土重来;人类优生与遗传;聚焦低碳生活;转基金产品等都可以吸引学生的专注力,使学生身心愉悦投入到学习中,乐学,方能有效。
2.问题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促其善思
学贵善思、思源于疑,因此,问题教学法可以促使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学习“生物世界欢迎你”时,先给出问题情境:一丝不挂的新生儿、大象向大家问好“Hi,我是大象”的图片,海豚在水中跳跃的情景、以及呈现各种娇艳的花儿开放的画面等,而提出问题:你眼中的生物世界是什么样子的?生物都有哪些特征?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必修三的“免疫系统”时,提出问题:神经系统能感到病原体的存在吗?人体能够靠反应对病原体或者病毒作出反应吗?人体能够靠激素而杀灭病原体吗?病原体而侵入人的身体后,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吗?这些情景化的问题,促使学生对新课的兴趣,最短时间内投入到学习中。
这些问题,直接与所学的知识相关,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同时,问题的提出,也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思考,问题的提出,更使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从而,为教学的有效性推波助澜。
3.活动教学,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促其做中学
(1)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我们为什么学习生物学”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酸奶、酸乳、腐乳、奶酪、醋和酱油等;水稻田地里定期放水;创可贴要通风透气;伤口较深时要打破伤风疫苗;提倡慢跑等有氧呼吸等,通过生物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生物的意识,提高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强化学习的主动意识。
(2)查阅相关资料,拓展課外知识。
、 学习“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生物”时,要求学生做一个“科学家访谈”的活动,让学生或查阅资料、或上网查询,了解:邹成鲁是谁?他做了什么事,有什么意义或影响?从邹老的科学研究中,你领悟到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对你学生物有什么启发?等,通过查询资料和信息,既拓展了课外知识、丰富了课本的学习,也使学生从资料的查阅中,从中受到感悟,为怎样才能学好生物做了方法的指导和准备。
(3)增加实验环节,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是生物学科的主要特点,生物教材的每一个章节都有实验,教学中,这些实验往往被闲置或者备受冷落,最多也就是教师做一下演示实验,讲讲实验步骤和方法就万事大吉的做法非常普遍,忽视了操作实验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优点,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力等备受约束和制约,使有效教学大打折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增加实验环节势在必行。
如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等,都在教材中占一席之地,且随着高考的改革,实验题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因此,注重生物实验,尤其是增加学生的操作实践实验,除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实验的合作意识,并通过亲自试验,亲身体验和分析实验现象,更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可谓“一石多鸟”。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的主题,教师们应注重教学实践的不断积累、不断探索,在实践中,且行且思、且思且行,探讨和总结有效教学的可行性措施,并付诸于教学实践,打造学生乐学、会学、善思、乐做的高效课堂,使课堂精彩无限。
参考文献:
【1】马天云.浅谈高中生物有效教学[J]. 学周刊A版,2014年5期.
【2】李丽娟.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探讨[J]. 新课程·下旬 ,2014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