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新授课中实验教学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wei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从而建立物理基本概念和理论及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物理实验包括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和小实验。以往的教学中,多是先进行理论教学结合演示实验,再分课时进行学生分组实验。针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觉得新授课实验教学可以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演义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素质。同时,新授课实验教学又具有直观性,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提高认识能力。下面来具体的谈谈我对新授课实验教学的想法。
  一、新授课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人类有强烈的认知好奇心”,学生对于物理课题特殊的认识倾向,就是学习物理的兴趣。在课外实验活动中,可充分利用学生刚接触物理学科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新授课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课外物理实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演示。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或某些思维障碍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引导、启发,再现作用的课外小实验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帮助学生解决物理问题。
  3、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与学习的方式关系很大。一般来说,学生通过听教师讲授,能够记住10%--20%;学生如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够记住30%;如果学生既能听教师讲,又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记住50%;如果学生看到实物或现象,自己又描述过,便能记往70%;如果学生既动手做过,又描述过,则能记住90%。而新授课实验,既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又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最后自己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显然,这样的学习过程属于上面所说的最后一种情况。可见,新授课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物理的方法。新授课实验的学习探索过程,更接近人类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因此,我们主张将课堂变为教师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主动学习的活动场所。
  5、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分科教学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系统性,难以适应现代科技发展中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而课外小实验活动的内容一般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所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
  二、上好新授课实验教学的三个环节。
  一般包含下列三个环节:“设疑引学,辨疑解难,释疑巩固。”
  1、“设疑引学”是教师通过一些物理现象和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2、“辨疑解难”是要求学生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估计可能的结果是什么,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如何用实验进行研究,拟订实验方案,并在学生实验观察和测定的基础上开展小组或全班讨论分析。学生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看书、观察、实验、思考、讨论、争辩、答问、练习、应用等,做到四动,从而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3、“释疑巩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排除疑问,通过练习、应用和小结等来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上好新授课实验课的关键在于放手让学生去看、去想、去做、去说,尽量让学生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和进行实验。教师做的主要工作是巡视、“集疑”、“布疑”,对个别差生进行适当辅导。对难点、重要的概念、分歧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适当的地方,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
  三、实施新授课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
  恰当地选择学生新授课实验教学的内容教改实践表明,凡是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便于随堂进行并利于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利于发展他们智能的内容,都可选为学生新授课实验教学的内容。
  1.根据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对能力、技能的具体要求,安排新授课实验的内容。例如,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会使用某些基本物理实验仪器,那么就应该采取新授课实验教学的形式,努力增加学生对这些仪器的使用频数,逐步提高学生使用这些仪器技能方面的要求。
  2.对器材的要求不是很高的演示实验,可以改为学生实验。例如,在学习力与运动的关系时,就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文具,如尺子来体会形变是力的作用效果。还可以利用书本和橡皮或修正液来体会惯性
  3.将课本上的小实验和一些实验习题改为新授课实验。例如,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小实验,可以配合“力的测量”进行实验教学。再如,反复弯折铁丝后弯折处会发烫等实验习题,都可以配合新授课教学作为学生实验的内容。
  4.将课本上的部分学生分组实验改为新授课实验。有些基本仪器及其操作方法,在新授课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到学生分组实验时,就可以适当提高教学要求。这样做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例如,初三将“电流表”、“电压表”改为新授课实验后,在新授课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到下一节学生分组实验时,就可以增加“两表”的使用频数,这更有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再如,初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和下一节学生分组实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也同样可以采用新授课实验教学,都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验,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要设计好新授课实验的阶梯,帮助学生步步深入。既不要使学习的跨度过大,使学生无从入手,又不要使学习的跨度太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设计新授课实验的方案时,应注意了解学生实际,对实验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遇到的困难等,都要作充分的估计和准备。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麻醉药物在妇科肿瘤术后静脉镇痛的作用。方法 78例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术后观察组给予地佐辛联合托烷司琼静脉镇痛,对照组给予芬
摘要:现代的社会是以“信息化”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教育更是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而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同样需要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体育课堂将对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起到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本文将这一问题谈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环境;教学质量;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师生活动  信息技术对体育教育的发展将起着巨大的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物理知识的传播和技能培养,而在教学语言上却缺乏文采,让学生听起来感到呆板单调。对于物理教师来说,如果在教学时语言富有文采,让物理教学内容充满诗情画意,定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它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也能促进学科整合,有利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物理课体系。那么,教师如何在自己的课堂上把握并应用一些独特的教学艺术,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规定:“满足了学生美术学习的需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美术鉴赏》课程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可见在高中阶段专门开设美术欣赏课,其目的在于通过欣赏教学,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学生正确的
新能源发电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对新能源发电有更高的要求.当前能源资金存在紧缺的现象,人口密度相对来说比较大,人口的密度持续增加,对新能源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衡量教学效果的最终尺度是学生对英语掌握的程度。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引导者或促进者, 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的过程,把学生看成是被动地接
摘要:“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研读的自主性,让学生从被动到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人。  关键词:初中语文;研究阅读,发展思维  所谓研究性阅读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小组或独自研读文章,从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然后收集、筛选、归纳和整理相关阅读资料,进而总结规律,形成创见,在班上交流学习所得的一种学习活动。研究性阅读教
摘要: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以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出发,有所侧重,既保证体验学习的实效性又保持体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对客观世界意义的领悟,对生命意义的体验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使学生全面、和谐、自由地发展,从而达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学 新课程标准 体验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实现新的蜕
今年一月份,上海《新闻记者》杂志评选出2001年度中国十大假新闻。在新闻学研究、新闻学教学和媒体从业人员中引起强烈反响。广大读者、包括广大媒体从业人员,都有一种被假新闻深深
信息技术是近年新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