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今的高职会计教学很多时候没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这种教学不利于我们培养在校高职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高职教学所培养的学生应当是具有专业应对能力的职业性学生,因而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也应当从高职学生教学的特点着手进行有关的创新型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有能力有担当的会计人才。
【关键词】 高职教育;会计专业;教学改革;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01
会计学是一门技术应用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学科,会计专业作为一种传统的专业,在高职教育新兴模式下,在信息化时代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新要求下都凸显滞后。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等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以此带来的会计队伍里面的学员就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如何整体化的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与专业水平已成为当下比较急迫的课题之一。
一、高职会计教育的特点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规定,我国应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人才成长“立交桥”。高等职业教育明确成为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显然它与中等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相比,有其固有特点,这也正是该教育层次存在的理由。高职会计教育特点可以归纳为一下几个方面:
1.培养目标特点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应培养既具有大专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工艺型“三型”人才。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作为高等职业会计专业教育来说,所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一定的会计理论基础和较强的会计实务技能。所谓一定的会计理论基础就是要求拥有比较系统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其会计理论水平高于中等职业会计专业的要求,而低于普通本科会计专业的要求。所谓较强的实务技能,就是要求高职会计毕业生在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确切地说就是要有理论结合实际的实务操作能力。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基本特色,那就是理论适度、实际为主。
2.生源特点
高职会计专业生源有两个方面,一部分来自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是,对会计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同时由于接受了三年的职业教育,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一些会计基本技能,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务,系统性不够。另一部分则是通过参加高考的普通高中毕业生,这部分学生可以说对会计专业一无所知。这就要求在高职阶段的会计教育应该区别对待。
3.强调实训的特点
注重实训是其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又一显著特点。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实训课程。强调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了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据统计,我国高职院校中实训课约占总学时的25%左右。另外,大部分院校还通过建立了实验室、实训中心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形成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基地。
二、目前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现状
1.培养方向不明确
传统的高校教育普遍都是以本科为主,高职教育虽一再强调却不入主流。再者,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均将其培养目标更多的定位在中型企业甚至大型企业,与具有更多择业优势的本科学生进行竞争,忽略了高职高专会计毕业生应大量服务于小企业这一现实,在培养方向上不够明确。
2.课程设置不合理
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把所有的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个层次,没有摆脱知识的系统性、学科性、完整性的制约,实施的课程不是中职课程模式的照搬,就是大学本科课程的翻版,没有足够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会计人才的“一专多能”、“一专多用”的多样化需求。
3.教师重理论轻实践
把记忆当作接受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被动,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提高,教师虽教会了学生理论知识,但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去应用这些知识。学生虽学会了书本知识,如怎样编制会计会录、怎样编制报表,但遇到实际会计工作中的业务处理时就不知如何下手。
4.会计实训教学硬件滞后
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可以称为“硬件不硬,软件不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多媒体教学条件落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不够。2.实验室建设与实践基地建设严重滞后。3.缺乏会计信息化模拟。
三、新型高职会计教育模式构建的对策与建议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提倡素质教育,还学生主动思维的空间。把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将信息技术整合到会计教学当中,就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思维意识,是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主旨。另外,建立会计职业界和教育界的联系机制,大力提倡会计教学界人士到企事业单位兼职,同时积极邀请会计职业界的资深人士参与到会计教学工作中。最后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会计实践课程不再只设置过去的一门会计综合实训课,在所有开设的会计核心课程的教授中都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2.与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紧密联系
会计学科可以说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学科职业的教学内容现代化,是对课程体系而言。在本质上来讲,会计专业设置应根据市场需要和学生就业情况来制定。另外,学校还应培训学生正确熟练地财务软件以及办公软件等。同时加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新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并鼓励他们考取电算化证、会计从业证和助理会计师证等。
3.高度重视实训教学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校应该克服“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轻实训”的教育观念。应该针对本门课程所讲述的主要内容为学生开设校内外实训。首先,学校应该建立专门的会计实训室,其次,应该为实训室配备专门的实训人员。同时,还应重视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强化会计电算化应用。最后,还要建立企业实习基地,开展校外实习。通过校外实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可以使企业和学校得到双赢。
四、结语
高职会计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統工程,教育改革必须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本位,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实训实践,有效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努力探索适应社会多元化、多层次会计人才需要的培养模式,突显办学特色,为推动我国会计信息化而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赵筠.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3(22):212-212.
[2]徐红涛.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7):121-122.
[3]朱勤丰.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4(35):142-143.
【关键词】 高职教育;会计专业;教学改革;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01
会计学是一门技术应用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学科,会计专业作为一种传统的专业,在高职教育新兴模式下,在信息化时代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新要求下都凸显滞后。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等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以此带来的会计队伍里面的学员就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如何整体化的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与专业水平已成为当下比较急迫的课题之一。
一、高职会计教育的特点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规定,我国应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人才成长“立交桥”。高等职业教育明确成为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显然它与中等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相比,有其固有特点,这也正是该教育层次存在的理由。高职会计教育特点可以归纳为一下几个方面:
1.培养目标特点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应培养既具有大专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工艺型“三型”人才。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作为高等职业会计专业教育来说,所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一定的会计理论基础和较强的会计实务技能。所谓一定的会计理论基础就是要求拥有比较系统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其会计理论水平高于中等职业会计专业的要求,而低于普通本科会计专业的要求。所谓较强的实务技能,就是要求高职会计毕业生在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确切地说就是要有理论结合实际的实务操作能力。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基本特色,那就是理论适度、实际为主。
2.生源特点
高职会计专业生源有两个方面,一部分来自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是,对会计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同时由于接受了三年的职业教育,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一些会计基本技能,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务,系统性不够。另一部分则是通过参加高考的普通高中毕业生,这部分学生可以说对会计专业一无所知。这就要求在高职阶段的会计教育应该区别对待。
3.强调实训的特点
注重实训是其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又一显著特点。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实训课程。强调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了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据统计,我国高职院校中实训课约占总学时的25%左右。另外,大部分院校还通过建立了实验室、实训中心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形成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基地。
二、目前我国高职会计教育现状
1.培养方向不明确
传统的高校教育普遍都是以本科为主,高职教育虽一再强调却不入主流。再者,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均将其培养目标更多的定位在中型企业甚至大型企业,与具有更多择业优势的本科学生进行竞争,忽略了高职高专会计毕业生应大量服务于小企业这一现实,在培养方向上不够明确。
2.课程设置不合理
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把所有的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个层次,没有摆脱知识的系统性、学科性、完整性的制约,实施的课程不是中职课程模式的照搬,就是大学本科课程的翻版,没有足够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会计人才的“一专多能”、“一专多用”的多样化需求。
3.教师重理论轻实践
把记忆当作接受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被动,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提高,教师虽教会了学生理论知识,但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去应用这些知识。学生虽学会了书本知识,如怎样编制会计会录、怎样编制报表,但遇到实际会计工作中的业务处理时就不知如何下手。
4.会计实训教学硬件滞后
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可以称为“硬件不硬,软件不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多媒体教学条件落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不够。2.实验室建设与实践基地建设严重滞后。3.缺乏会计信息化模拟。
三、新型高职会计教育模式构建的对策与建议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提倡素质教育,还学生主动思维的空间。把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将信息技术整合到会计教学当中,就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思维意识,是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主旨。另外,建立会计职业界和教育界的联系机制,大力提倡会计教学界人士到企事业单位兼职,同时积极邀请会计职业界的资深人士参与到会计教学工作中。最后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会计实践课程不再只设置过去的一门会计综合实训课,在所有开设的会计核心课程的教授中都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2.与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紧密联系
会计学科可以说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学科职业的教学内容现代化,是对课程体系而言。在本质上来讲,会计专业设置应根据市场需要和学生就业情况来制定。另外,学校还应培训学生正确熟练地财务软件以及办公软件等。同时加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新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并鼓励他们考取电算化证、会计从业证和助理会计师证等。
3.高度重视实训教学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校应该克服“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轻实训”的教育观念。应该针对本门课程所讲述的主要内容为学生开设校内外实训。首先,学校应该建立专门的会计实训室,其次,应该为实训室配备专门的实训人员。同时,还应重视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强化会计电算化应用。最后,还要建立企业实习基地,开展校外实习。通过校外实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可以使企业和学校得到双赢。
四、结语
高职会计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統工程,教育改革必须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本位,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实训实践,有效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努力探索适应社会多元化、多层次会计人才需要的培养模式,突显办学特色,为推动我国会计信息化而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赵筠.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3(22):212-212.
[2]徐红涛.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7):121-122.
[3]朱勤丰.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4(35):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