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素养是人们生活生产必备的基本能力和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根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这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不论哪个部分的内容教学,都离不开计算。由此可见计算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小学生计算素养的培养,须把握好以下内容:
1.20以内的加减法
20以内的加减法是学生学习进退位加减法的起始阶段,是学生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关键,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根基。学生这个阶段的知识掌握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后续的学习情况。可见,20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在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奠基作用及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教师要有充分的认识,把好计算素养培养第一关。教学时,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教材主题图的作用,数形结合,借助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学具说想法,理解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和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作十的算理。练习时要形式多样,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
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孩子们都能借助学具准确算出结果,基本上能清楚表达算理的意思,只是用时比较多。怎样让学生摆脱学具,正确熟练地掌握20以内加减法,是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教学中我采用对口令,如:练习9加几,学生固定说9,老师说1至9的任何一个数,然后学生口头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以9 5为例,学生说:我出9,同时伸出9个手指,老师说:我出5,同时伸出5个手指,学生集体说:9 5=14,5 9=14,14-9=5,
14-5=9。这种对口令的方法,朗朗上口,
巩固了学生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培养了学生的计算素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箭三雕,效果颇佳。
2.乘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
乘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在小学计算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表内乘除数的延续,也是学生后续学习更大数及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乘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时,教师要善于抓住知识承上启下的关节点展开教学,使学生能轻松自如地学习新知,掌握新知。
我在教学乘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时,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通过变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知。以46×24为例,谈谈我的做法。我是先出示46×4,让学生说说这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再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汇报时,让学生着重说说每步所表示的意义和数位怎么对齐,在学生明确了这些知识后,在竖式4的前面即十位上添上2,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让学生说说现在有几个46,剩下的20个怎么在竖式中体现,积的末位怎么对齐,为什么这样对?弄明白这些问题后,引导学生说算理。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分层计算,第一层求4个46是多少?第二层求20个46是多少?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与6相乘得12个十,因此,积的末位2要与十位的2对齐。第三层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就是求24个46是多少。在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明明白白后,再在46前面添上1,自然过渡到两位数乘三位数,知识迁移顺理成章,知识整合天衣无缝,学生计算轻车熟路,素养培养水到渠成。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也一样,从除数是一位数着手,逐渐过渡到除数是两位的除法。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回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然后猜想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为什么?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学生会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得到启发,联想到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动笔验证,最后归纳出两位数除多位数的计算法则,完成整数除法的计算教学。
3.简便运算
简便运算是学生计算素养的体现,
它是加、减、乘、除法计算的灵活运用,是小学计算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在小学阶段,简便运算的主要依据是五大运算定律和两个性质。自四年级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五大运算定律和两个性质后,简便运算在学生数学学习中占的比重逐渐加大,不论是口算、计算,还是解决问题,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的题目比比皆是。可见,简便运算在小学阶段的地位不可小觑,作用不容忽视。教学时,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建生活模型,帮助学生领悟、提炼算理,让学生自主建构起一系列的运算定律和性质。下面是我教学乘法分配律的一个例子:学校准备给管乐队35名同学每人配备一套服装,上衣每件52元,裤子每件48元,学校一共要付多少钱?先让学生独立解题,然后集体反馈。反馈时让学生分别说一说35×52 35×48=3500(元)和35×(52 48)=3500(元)每一步表示什么?这样,学生就能理解35×52 35×48与35×(52 48)的相等关系,因为35×52 35×48=3500(元)是把衣服和裤子分开买,而35×(52 48)=3500(元)是由于衣服和裤子买的数量相同,可以把衣服和裤子合起来凑成套一起买,即买的数量相同,总价自然相同,不同的只是购买方式。这种化抽象为具体,置学生于实例中理解、领悟运算定律和性质内涵而建立起来的模型,必定根深蒂固。
小学计算教学只有抓住统领知识,才能促成学生计算素养的形成。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东新小学)
1.20以内的加减法
20以内的加减法是学生学习进退位加减法的起始阶段,是学生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关键,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根基。学生这个阶段的知识掌握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后续的学习情况。可见,20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在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奠基作用及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教师要有充分的认识,把好计算素养培养第一关。教学时,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教材主题图的作用,数形结合,借助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学具说想法,理解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和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作十的算理。练习时要形式多样,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
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孩子们都能借助学具准确算出结果,基本上能清楚表达算理的意思,只是用时比较多。怎样让学生摆脱学具,正确熟练地掌握20以内加减法,是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教学中我采用对口令,如:练习9加几,学生固定说9,老师说1至9的任何一个数,然后学生口头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以9 5为例,学生说:我出9,同时伸出9个手指,老师说:我出5,同时伸出5个手指,学生集体说:9 5=14,5 9=14,14-9=5,
14-5=9。这种对口令的方法,朗朗上口,
巩固了学生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培养了学生的计算素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箭三雕,效果颇佳。
2.乘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
乘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在小学计算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表内乘除数的延续,也是学生后续学习更大数及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乘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时,教师要善于抓住知识承上启下的关节点展开教学,使学生能轻松自如地学习新知,掌握新知。
我在教学乘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时,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通过变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知。以46×24为例,谈谈我的做法。我是先出示46×4,让学生说说这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再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汇报时,让学生着重说说每步所表示的意义和数位怎么对齐,在学生明确了这些知识后,在竖式4的前面即十位上添上2,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让学生说说现在有几个46,剩下的20个怎么在竖式中体现,积的末位怎么对齐,为什么这样对?弄明白这些问题后,引导学生说算理。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分层计算,第一层求4个46是多少?第二层求20个46是多少?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与6相乘得12个十,因此,积的末位2要与十位的2对齐。第三层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就是求24个46是多少。在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明明白白后,再在46前面添上1,自然过渡到两位数乘三位数,知识迁移顺理成章,知识整合天衣无缝,学生计算轻车熟路,素养培养水到渠成。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也一样,从除数是一位数着手,逐渐过渡到除数是两位的除法。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回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然后猜想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为什么?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学生会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得到启发,联想到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动笔验证,最后归纳出两位数除多位数的计算法则,完成整数除法的计算教学。
3.简便运算
简便运算是学生计算素养的体现,
它是加、减、乘、除法计算的灵活运用,是小学计算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在小学阶段,简便运算的主要依据是五大运算定律和两个性质。自四年级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五大运算定律和两个性质后,简便运算在学生数学学习中占的比重逐渐加大,不论是口算、计算,还是解决问题,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的题目比比皆是。可见,简便运算在小学阶段的地位不可小觑,作用不容忽视。教学时,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建生活模型,帮助学生领悟、提炼算理,让学生自主建构起一系列的运算定律和性质。下面是我教学乘法分配律的一个例子:学校准备给管乐队35名同学每人配备一套服装,上衣每件52元,裤子每件48元,学校一共要付多少钱?先让学生独立解题,然后集体反馈。反馈时让学生分别说一说35×52 35×48=3500(元)和35×(52 48)=3500(元)每一步表示什么?这样,学生就能理解35×52 35×48与35×(52 48)的相等关系,因为35×52 35×48=3500(元)是把衣服和裤子分开买,而35×(52 48)=3500(元)是由于衣服和裤子买的数量相同,可以把衣服和裤子合起来凑成套一起买,即买的数量相同,总价自然相同,不同的只是购买方式。这种化抽象为具体,置学生于实例中理解、领悟运算定律和性质内涵而建立起来的模型,必定根深蒂固。
小学计算教学只有抓住统领知识,才能促成学生计算素养的形成。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东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