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1]是灿烂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但受其时代局限性、发展滞后性的影响,目前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绝种的威胁。本文以台州本土刺绣工艺台绣为例,比较分析其艺术特征与市场竞争优劣势,总结其没落原因并从艺术角度给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台州刺绣; 保護现状;应用发展;策略
中国作为仅存的四大文明古国,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文化长河中,存留下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14年,中国已拥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00余项,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十万项。省、市、县级等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占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绝大部分。但多数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其自身时代局限性、发展滞后性,及政府与民众关注度不足、市场竞争加剧、现代技术冲击等问题影响,目前濒临灭绝。加强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改善、创新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4级: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并通过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予以确认。其中,后三级文化遗产可统称为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地方性非物质遗产因其地域局限性较大、保护价值相对较低、同类文化遗产数量较多等问题,普遍难以获得政府大力度的支持与保护,最终往往因缺乏市场与传承人慢慢衰败,逐步湮没在历史之中。
二、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以台绣为例)
受工业化的冲击与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影响,绝大多数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已不复往日荣光,濒临灭亡。以台绣技艺为例。据陈克调研整理的《台州刺绣现状调查札记》[1]中记载,在椒江工商局登记在案的绣衣企业共有115家,大部分集中在东棣村。而时至今日,仍在经营的却只有5家,不足鼎盛时期的二十分之一。同时,仅存的几家台绣企业普遍存在台绣技艺传承人、尤其是年轻传承人稀少,后备力量不足;台绣产品创新性不强,未能突破传统技艺限制;生产成本高昂、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产品销量与市场份额都有限,无法为台绣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与可持续的物质支持。
三、台绣产业发展中的现存问题
(一)生产成本较高,产品价格高昂
台绣产品以锦、丝、帛作为原料,由经验丰富的手工艺人运用复杂的制造技艺纯手工制作而成。每一件台绣制品的制造,都需耗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因此,台绣产品售价远高于工业化纺织产品。而当下市场上,许多机织产品亦冠以“台绣”名号,竞争该市场份额。因机织产品价格优势极大,目前,其占有市场大半份额。这极大地阻碍了台绣产业的发展。
(二)技艺传人稀少,产品产量不足
由于台绣技艺学习时间长,难度大,且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低,从业人员收入不高,目前,台绣技艺传人较少,且年纪较大,后备力量不足 。这导致台绣产品的产量逐年下降,同时又间接增加了台绣产品的生产成本,抬高了台绣产品的售价,降低了台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造成了台绣产业发展的恶性循环。同时,年轻传承人的缺乏亦使台绣技艺面临灭绝的危险。
(三)宣传力度较弱,缺乏市场基础
台绣的发源地为海门,解放后该技艺逐步推广至黄岩、临海、天台、三门等地。上世纪80年代,受改革开放的影响,台绣产品因其独特的技艺及较高的艺术价值,极受消费者喜爱。产品远销港澳、日本等地,在國际上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近年来,随着台绣产业的衰退,台绣的分布范围与宣传范围都在萎缩,目前台绣仅在椒江等台州本土部分地区尚具有一定知名度。长此以往,台绣将逐步被人遗忘,最终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四)产业不受关注,缺少政策支持
目前,台州绝大部分台绣推广活动都是市民自发组织的,规模较小,参与人数较少,影响力相对较弱。台绣宣传缺乏系统的规划与有影响力的平台这导致台绣宣传效果不佳,台州本地大多数人仍不了解台绣。
另一方面,台州目前仅有一所台绣博物馆,且为私人民办博物馆,没有国家统一划拨的经费,依靠私人赞助维持生计,缺乏稳定行与持续性。其对台绣的传承与保护的作用十分有限。
四、台绣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开展台绣创新,提升产品价值
目前台绣产品技艺与内容仍遵循传统,产品附加值不高。台绣企业应通过举办台绣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比赛、台绣制作工艺技能比赛等台绣相关专业比赛,设立台绣创新基金等方式,鼓励民众加入台绣创新、复兴运动,激励专业人士研发台绣新技艺、新技术,促进台绣的不断创新,以此来提升台绣产品附加值,保证台绣产品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使台绣产品能与时俱进,时刻保持活力,适应社会需求,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不被社会遗忘。
(二)多种产业并存,保障台绣发展
1.旅游产业。通过与当地景区联系,利用台绣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向游客推出一系列以台绣为主要材料的旅游纪念品,在帮助景区提高业绩的同时让大家认识到了台绣,提高了台绣的知名度,并为台绣的发展积累一定的资金,同时让游客有机会了解、感受台绣文化,获得台绣小工艺品,达成景区、游客与台绣的三赢局面。
2.工艺品产业。 与专业设计公司合作,为台绣在原有的历史底蕴中增添一些现代时尚元素,使其在保留其原有特点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现代市场需求,从而提高台绣市场竞争力,促进台绣产业的发展,使台绣回归主流市场。
3.外贸市场。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十分好奇,大部分中国的特色产品都会在其他国家掀起一阵狂潮。台州当地对外商贸商人多、出口业发达,台州商人在国外经商历史较久、商贸渠道较广、商誉较好,台绣具有中国独有文化特点、符合外国民众喜好等优势,专为外国民众推出系列台绣产品,,帮助台绣打开国际市场,促进台绣的全面复兴与发展、壮大,并提高台州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与文化底蕴,达成台州与台绣的双赢局面。 (三)完善台绣传承,建立培养体系
目前,受台绣技艺学习时间长,难度大,且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低,从业人员收入不高的现状影响,台绣从业人员人数少,后备力量不足。同时,台绣技艺传承人缺乏政府的承认与关注,地位不受社会认可。政府应颁发相关证明,确立台绣传承人正统地位;并通过国家补贴、社会捐赠、以商养研等方式来为其提供物质保证。同时,传承人应通过向社会公开招徒、出版台绣技艺书籍、组建台绣发展研究室等方式来推动台绣产业的发展,确保台绣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通过开办台绣文化夏令营、台绣技艺基础班、在小学里开设关于刺绣的有关课程等方式,将非物质文化纳入教育体系,建立系统、科学的教育体制将非物质文化纳入教育体系,建立系统、科学的教育体制[2],来推广台绣基础教育,培养台绣青少年人才,为台绣未来的良好发展与创新培养土壤,奠定基础。
(四)加强宣传力度,培养台绣市场
1.媒体宣传。可以通过联系报社、电视、广播等媒体,邀请其前往椒江等地参观、了解台绣,推出相关报道、纪录片。利用好网络平台的宣传力度,通过在知名网站投放台绣宣传片来扩大台绣知名度,激发民众对台绣的兴趣,从而促进台绣的推广与发展,帮助台绣改善鲜为人知、少人问津的现状。在微信上建立公众号,在微博上发布关于台绣的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台绣。
2.政府宣传。可以与椒江台绣产地政府及台州市、浙江省等上级政府相关部门联系,并通过给政府主管部门投递建议书、调查报告等方式向政府展现台绣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及现存状况,以此激起政府部门對台绣的关注,通过政府行政手段等方式来保护台绣,改善台绣现状,为台绣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一定的政府政策支持。
3.民间力量宣传。 通过民间台绣爱好者及相关组织联系,自发、定期举行台绣公益讲座、自己动手制作台绣的制作活动等公益活动,并与当地或附近的学校、敬老院、社区等单位联系,推出台绣进学校、台绣进社区、台绣大讲堂、走进台绣艺术馆等活动来宣传台绣,推广台绣,提高台绣在各个年龄、各个阶层的知名度,从而引起社会各界对台绣的关注,促进台绣的发展。
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区民间文化的重要代表,在地区文化市场占有重要地位[3]。我们应传承。持续加强对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及其相关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平稳发展与
参考文献:
[1]陈克.台州刺绣现状调查札记
[2]蔡江新.“非遗”在高中校本课程中的开发[J],艺术教育,2013(03):46.
[3]王春雩.地方性非物質文化遗产传承困境与对策——以南京白局为例,现代经济信息,2012(05):130.
【关键词】:台州刺绣; 保護现状;应用发展;策略
中国作为仅存的四大文明古国,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文化长河中,存留下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14年,中国已拥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00余项,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十万项。省、市、县级等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占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绝大部分。但多数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其自身时代局限性、发展滞后性,及政府与民众关注度不足、市场竞争加剧、现代技术冲击等问题影响,目前濒临灭绝。加强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改善、创新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4级: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并通过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予以确认。其中,后三级文化遗产可统称为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地方性非物质遗产因其地域局限性较大、保护价值相对较低、同类文化遗产数量较多等问题,普遍难以获得政府大力度的支持与保护,最终往往因缺乏市场与传承人慢慢衰败,逐步湮没在历史之中。
二、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以台绣为例)
受工业化的冲击与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影响,绝大多数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已不复往日荣光,濒临灭亡。以台绣技艺为例。据陈克调研整理的《台州刺绣现状调查札记》[1]中记载,在椒江工商局登记在案的绣衣企业共有115家,大部分集中在东棣村。而时至今日,仍在经营的却只有5家,不足鼎盛时期的二十分之一。同时,仅存的几家台绣企业普遍存在台绣技艺传承人、尤其是年轻传承人稀少,后备力量不足;台绣产品创新性不强,未能突破传统技艺限制;生产成本高昂、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产品销量与市场份额都有限,无法为台绣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与可持续的物质支持。
三、台绣产业发展中的现存问题
(一)生产成本较高,产品价格高昂
台绣产品以锦、丝、帛作为原料,由经验丰富的手工艺人运用复杂的制造技艺纯手工制作而成。每一件台绣制品的制造,都需耗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因此,台绣产品售价远高于工业化纺织产品。而当下市场上,许多机织产品亦冠以“台绣”名号,竞争该市场份额。因机织产品价格优势极大,目前,其占有市场大半份额。这极大地阻碍了台绣产业的发展。
(二)技艺传人稀少,产品产量不足
由于台绣技艺学习时间长,难度大,且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低,从业人员收入不高,目前,台绣技艺传人较少,且年纪较大,后备力量不足 。这导致台绣产品的产量逐年下降,同时又间接增加了台绣产品的生产成本,抬高了台绣产品的售价,降低了台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造成了台绣产业发展的恶性循环。同时,年轻传承人的缺乏亦使台绣技艺面临灭绝的危险。
(三)宣传力度较弱,缺乏市场基础
台绣的发源地为海门,解放后该技艺逐步推广至黄岩、临海、天台、三门等地。上世纪80年代,受改革开放的影响,台绣产品因其独特的技艺及较高的艺术价值,极受消费者喜爱。产品远销港澳、日本等地,在國际上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近年来,随着台绣产业的衰退,台绣的分布范围与宣传范围都在萎缩,目前台绣仅在椒江等台州本土部分地区尚具有一定知名度。长此以往,台绣将逐步被人遗忘,最终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四)产业不受关注,缺少政策支持
目前,台州绝大部分台绣推广活动都是市民自发组织的,规模较小,参与人数较少,影响力相对较弱。台绣宣传缺乏系统的规划与有影响力的平台这导致台绣宣传效果不佳,台州本地大多数人仍不了解台绣。
另一方面,台州目前仅有一所台绣博物馆,且为私人民办博物馆,没有国家统一划拨的经费,依靠私人赞助维持生计,缺乏稳定行与持续性。其对台绣的传承与保护的作用十分有限。
四、台绣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开展台绣创新,提升产品价值
目前台绣产品技艺与内容仍遵循传统,产品附加值不高。台绣企业应通过举办台绣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比赛、台绣制作工艺技能比赛等台绣相关专业比赛,设立台绣创新基金等方式,鼓励民众加入台绣创新、复兴运动,激励专业人士研发台绣新技艺、新技术,促进台绣的不断创新,以此来提升台绣产品附加值,保证台绣产品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使台绣产品能与时俱进,时刻保持活力,适应社会需求,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不被社会遗忘。
(二)多种产业并存,保障台绣发展
1.旅游产业。通过与当地景区联系,利用台绣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向游客推出一系列以台绣为主要材料的旅游纪念品,在帮助景区提高业绩的同时让大家认识到了台绣,提高了台绣的知名度,并为台绣的发展积累一定的资金,同时让游客有机会了解、感受台绣文化,获得台绣小工艺品,达成景区、游客与台绣的三赢局面。
2.工艺品产业。 与专业设计公司合作,为台绣在原有的历史底蕴中增添一些现代时尚元素,使其在保留其原有特点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现代市场需求,从而提高台绣市场竞争力,促进台绣产业的发展,使台绣回归主流市场。
3.外贸市场。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十分好奇,大部分中国的特色产品都会在其他国家掀起一阵狂潮。台州当地对外商贸商人多、出口业发达,台州商人在国外经商历史较久、商贸渠道较广、商誉较好,台绣具有中国独有文化特点、符合外国民众喜好等优势,专为外国民众推出系列台绣产品,,帮助台绣打开国际市场,促进台绣的全面复兴与发展、壮大,并提高台州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与文化底蕴,达成台州与台绣的双赢局面。 (三)完善台绣传承,建立培养体系
目前,受台绣技艺学习时间长,难度大,且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低,从业人员收入不高的现状影响,台绣从业人员人数少,后备力量不足。同时,台绣技艺传承人缺乏政府的承认与关注,地位不受社会认可。政府应颁发相关证明,确立台绣传承人正统地位;并通过国家补贴、社会捐赠、以商养研等方式来为其提供物质保证。同时,传承人应通过向社会公开招徒、出版台绣技艺书籍、组建台绣发展研究室等方式来推动台绣产业的发展,确保台绣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通过开办台绣文化夏令营、台绣技艺基础班、在小学里开设关于刺绣的有关课程等方式,将非物质文化纳入教育体系,建立系统、科学的教育体制将非物质文化纳入教育体系,建立系统、科学的教育体制[2],来推广台绣基础教育,培养台绣青少年人才,为台绣未来的良好发展与创新培养土壤,奠定基础。
(四)加强宣传力度,培养台绣市场
1.媒体宣传。可以通过联系报社、电视、广播等媒体,邀请其前往椒江等地参观、了解台绣,推出相关报道、纪录片。利用好网络平台的宣传力度,通过在知名网站投放台绣宣传片来扩大台绣知名度,激发民众对台绣的兴趣,从而促进台绣的推广与发展,帮助台绣改善鲜为人知、少人问津的现状。在微信上建立公众号,在微博上发布关于台绣的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台绣。
2.政府宣传。可以与椒江台绣产地政府及台州市、浙江省等上级政府相关部门联系,并通过给政府主管部门投递建议书、调查报告等方式向政府展现台绣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及现存状况,以此激起政府部门對台绣的关注,通过政府行政手段等方式来保护台绣,改善台绣现状,为台绣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一定的政府政策支持。
3.民间力量宣传。 通过民间台绣爱好者及相关组织联系,自发、定期举行台绣公益讲座、自己动手制作台绣的制作活动等公益活动,并与当地或附近的学校、敬老院、社区等单位联系,推出台绣进学校、台绣进社区、台绣大讲堂、走进台绣艺术馆等活动来宣传台绣,推广台绣,提高台绣在各个年龄、各个阶层的知名度,从而引起社会各界对台绣的关注,促进台绣的发展。
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区民间文化的重要代表,在地区文化市场占有重要地位[3]。我们应传承。持续加强对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及其相关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平稳发展与
参考文献:
[1]陈克.台州刺绣现状调查札记
[2]蔡江新.“非遗”在高中校本课程中的开发[J],艺术教育,2013(03):46.
[3]王春雩.地方性非物質文化遗产传承困境与对策——以南京白局为例,现代经济信息,2012(0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