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是学生心灵和性格的塑造者, 对学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成功雕刻着一颗颗幼小的心灵,使之焕发出闪动耀眼的灵光,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最关注的课题。根据已有的研究,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初步认识过程,又是在课内外和家庭等不同场合综合学习的过程,也是个体各方面素质动态发展的启蒙过程。作为一名教师,既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状况及实际水平,传授给学生“鱼”,更要积极传授给学生怎样“渔”。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两个明确的观点:今天教育的内容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应该是方法,方法比事实更重要。未来的文盲就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事实证明:小学阶段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学习初步的学习方法,在小学阶段就会有力不从心之感。到了中学,就会一败涂地,落在后面。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教会学生“渔”呢?
1学会制订学习计划
如果想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订立学习计划。计划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成败。教师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明白计划对于学习的意义。计划的内容包括目标与任务、完成目标的具体措施、时间安排与力量分配等。在学习上,既要有长期规划,又要有近期安排。长期规划是从整体上根据主客观情况确定阶段学习的目标和重点,一般以一个学期为宜。近期安排要具体到每周每日的学习,这一周要完成什么任务,学习多少小时,以什么为重点,都要有详细明确的安排。每天晚上睡觉前要对当天所做的事情作一个简要的回顾,看是否完成了既定的目标;同时对第二天要做的事作好细致的安排,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复习什么科目、看什么等。
2合理利用时间
时间有限,而学海无涯。如何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去?除了合理制订计划外,还要学会科学运用时间。这是学习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学生认为:每天上课、做作业、睡觉,规定得死死的,无所谓了。其实不然。面对相同的时间,善于运用的人,会有更多的收获。 首先,要指导学生善于抓住学习的最佳时机。也就是说,要把时间和心境、生理变化等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同样的时间,由于心理状态不同,学习效果也不一样。心境平和的时候,学习效率高;情绪波动时,学习效率低。另外,在一天的周期内,人体的生理机制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并相应地影响人的各种能力。我们如果按这种规律合理安排学习生活,就可以高效率地利用时间。如早晨用于背诵外语,下午学习轻松一点的科目,晚上用来攻克难题,都往往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另外,每个人的生物节律不同,要把握自己的生物节律,充分加以利用。 其次,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间隙时间。
3学会阅读
学生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因此,较多时间是与书本打交道。阅读是获得书本知识的基本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特别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制定好阅读计划,明确阅读目的、要求、范围、时间、步骤、方法等。根据阅读计划要求选择阅读书目。学生时间有限,应帮助他们合理选择书目。及时做好阅读批注。在书中批注是爱书的表现,并不是糟蹋书。批注不仅可以使头脑保持清醒,而且有助于思维和记忆。批注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在主要观点和重要内容部分划线;在关键词下圈点;在空白处写上各种评注、疑问、答案、要点的归纳等等。在批注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做读书笔记。同时控制阅读中的心理状态,保持必要的学习内推力,调节自己学习的情绪。
4学会观察
科学的观察方法是人们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它是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官或借助相应的仪器去感知观察对象。学生通过观察,有利于增加感性认识,获得直接经验。
5学会独立思考
抓住知识的精华和内在联系,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抓知识的难点、重点,避免平均使用力量,克服知识理解表面化的倾向。善于多角度、多渠道地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突破常规思维,力图以全新的方案和程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积极展开联想,进行综合归纳,力求融会贯通,举纲张目。
6合理安排学习程序
学习周期中的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环节,需要合理衔接。先预习后听课,这样学习目标明确,思维活动有较好的“准备性”。先复习后作业,实现知识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达到有效地巩固和转化。先思考后发问,使思维进入最佳境界,有利于知识的深化。
我们只有将“渔”的方法教给了学生,学生才会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收获到“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两个明确的观点:今天教育的内容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应该是方法,方法比事实更重要。未来的文盲就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事实证明:小学阶段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学习初步的学习方法,在小学阶段就会有力不从心之感。到了中学,就会一败涂地,落在后面。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教会学生“渔”呢?
1学会制订学习计划
如果想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订立学习计划。计划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成败。教师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明白计划对于学习的意义。计划的内容包括目标与任务、完成目标的具体措施、时间安排与力量分配等。在学习上,既要有长期规划,又要有近期安排。长期规划是从整体上根据主客观情况确定阶段学习的目标和重点,一般以一个学期为宜。近期安排要具体到每周每日的学习,这一周要完成什么任务,学习多少小时,以什么为重点,都要有详细明确的安排。每天晚上睡觉前要对当天所做的事情作一个简要的回顾,看是否完成了既定的目标;同时对第二天要做的事作好细致的安排,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复习什么科目、看什么等。
2合理利用时间
时间有限,而学海无涯。如何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去?除了合理制订计划外,还要学会科学运用时间。这是学习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学生认为:每天上课、做作业、睡觉,规定得死死的,无所谓了。其实不然。面对相同的时间,善于运用的人,会有更多的收获。 首先,要指导学生善于抓住学习的最佳时机。也就是说,要把时间和心境、生理变化等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同样的时间,由于心理状态不同,学习效果也不一样。心境平和的时候,学习效率高;情绪波动时,学习效率低。另外,在一天的周期内,人体的生理机制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并相应地影响人的各种能力。我们如果按这种规律合理安排学习生活,就可以高效率地利用时间。如早晨用于背诵外语,下午学习轻松一点的科目,晚上用来攻克难题,都往往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另外,每个人的生物节律不同,要把握自己的生物节律,充分加以利用。 其次,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间隙时间。
3学会阅读
学生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因此,较多时间是与书本打交道。阅读是获得书本知识的基本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特别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制定好阅读计划,明确阅读目的、要求、范围、时间、步骤、方法等。根据阅读计划要求选择阅读书目。学生时间有限,应帮助他们合理选择书目。及时做好阅读批注。在书中批注是爱书的表现,并不是糟蹋书。批注不仅可以使头脑保持清醒,而且有助于思维和记忆。批注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在主要观点和重要内容部分划线;在关键词下圈点;在空白处写上各种评注、疑问、答案、要点的归纳等等。在批注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做读书笔记。同时控制阅读中的心理状态,保持必要的学习内推力,调节自己学习的情绪。
4学会观察
科学的观察方法是人们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它是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官或借助相应的仪器去感知观察对象。学生通过观察,有利于增加感性认识,获得直接经验。
5学会独立思考
抓住知识的精华和内在联系,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抓知识的难点、重点,避免平均使用力量,克服知识理解表面化的倾向。善于多角度、多渠道地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突破常规思维,力图以全新的方案和程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积极展开联想,进行综合归纳,力求融会贯通,举纲张目。
6合理安排学习程序
学习周期中的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环节,需要合理衔接。先预习后听课,这样学习目标明确,思维活动有较好的“准备性”。先复习后作业,实现知识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达到有效地巩固和转化。先思考后发问,使思维进入最佳境界,有利于知识的深化。
我们只有将“渔”的方法教给了学生,学生才会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收获到“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