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性生活,能否提高怀孕概率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p901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姚德鸿#教授
  姚德鸿#频繁性生活
  读者在《大众医学》杂志网站论坛发的帖子
  我和妻子都30岁出头了,结婚二年半,至今未曾生育。多次到医院就诊,但双方均未发现问题,医生说我们生育力都正常。不久前,我们在网上流行的一则“提高怀孕概率指南”中看到,多同房能提高怀孕概率。我们觉得很有道理,就有意识地频繁进行性生活,有时甚至天天“连轴转”。然而,几个月尝试下来,依然毫无结果。父母一直在催促,我们自己也希望尽快生育,但事与愿违,弄得身心疲惫。请教专家,网上“怀孕指南”中说的不靠谱吗?我们这么“卖力”,为什么依然没有结果呢?怎么样才能提高怀孕的概率呢?
  现代医学普遍认为,即使男女双方生育力正常,人的自然生育概率只有25%左右。换一个角度讲,女方每4个月经周期中,只有1次受孕的机会。显然,掌握性交的时间和频率至关重要。那么,网上流行的“频繁性交提高怀孕概率”的方法为什么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呢?
  首先要说明,通过频繁性交增加受孕机会,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欲速则不达”,且会造成相反的后果(可能造成不育)。为什么会这样呢?理由主要有如下几点:①频繁性交不但会使每次射精时的精液量减少,而且更会使精液中的精子数量减少,精液也变稀,于是生育力下降了。②频繁性交的时间,大多数往往会落在女方排卵期之外。从生育角度讲,这完全是一种“无效劳动”,因为女性只有在排卵期才有受孕的可能。③若因频繁房事精液质量“每况愈下”,即使是在排卵期进行性生活,女方也不会怀孕——更何况即使一切正常,也只有25%的自然生育率!
  由此可见,频繁、“卖力”过性生活催孕,是想当然的做法,并不会增加怀孕的机会,反而可能适得其反。那么,如何才能真正科学、合理地增加怀孕的机会呢?根据临床经验,建议按以下两个步骤做:
  1.算准女方排卵期。这里有两个简便的推算方法:①按月经周期推算。凡是月经周期28~30天的妇女,排卵期正好在两次月经之间,也就是上次月经干净后与下次月经来潮前的各14天左右;②测量基础体温。早晨醒来未起床前,用事先放在床旁边的口腔体温计测量体温,每日一次,连续3个月,这样可画出一条基础体温曲线。观察曲线会发现,排卵前的基础体温为36.4~36.6℃,排卵后平均上升0.5℃左右,一直维持到下次月经来潮前才下降。而从基础体温由低升高的那天开始算起,接下来的1~2天即为排卵期。
  2.掌握最佳性交时机。在女方生殖道内,排出的卵子一般可生存12~24小时,至多不超过48小时。精子进入女性生殖道后,健壮的精子也只能存活2~3天。可见,排卵后1~2天是最佳受孕时机。选择最佳性生活时机还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①频繁性交可能影响精液质量;②每次排精后,精液质量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恢复;③排卵期本身比较短暂;④精子和卵子存活时间本身比较短促。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为了避免精子与卵子“失之交臂”,建议在排卵期前禁欲3~5天,等到排卵期时,采取隔日性交一次的办法,这样可显著增加女方受孕的机会,值得一试。
其他文献
跑步简单易行,是深受大众喜爱的健身运动方式之一。然而研究发现,跑步者中运动损伤发生率很高。因此,科学合理跑步,预防跑步损伤非常重要。   近年来,跑步落地方式成为跑步爱好者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   “脚跟落地”方式最常见   一般地说,生活中常见的跑步落地方式主要分为后足落地和前足落地。后足落地是指落地时足跟最先接触地面,是最常见的落地方式,有研究显示,超过85%的跑步者采取后足落地的跑步方
春天,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柳树抽条、草长莺飞。然而,与春天一同到来的,不仅是枝头迎春花绽放,一些与季节密切相关的眼部疾病也爱在这时“出风头”。地域带给人们的差异不仅体现在性格上,也体现在疾病上,比如南方的春天里,过敏性结膜炎高发;北方的春天里,干眼症高发。  南方:过敏性结膜炎“横行”  南方的春天不仅气候宜人,街头、墙角百花齐放,处处弥漫着花香。然而,有些人走在街头却止不住地涕泪横流、望“花”兴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呼吁公众:要提高健康意识,积极面对心理疾病(也称为精神障碍)。最新的全国性精神障碍现状及流行趋势调查显示,抑郁障碍患病率为3.59%,焦虑障碍患病率是4.98%;在65岁及以上人群中,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5.56%;酒精使用障礙患病率为1.84%,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公众要充分认识到,心理疾病和躯体疾病一样都需要尽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例如,一些抑郁情绪较重者,自我感觉明显
公主也患结核病:营养不良有时并非原因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发达,一些经典电影重新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茜茜公主》便是其中之一。这是一部20世纪50年代的奥地利爱情电影,公映后风靡欧洲,后来引进中国后也引起了巨大轰动。  《茜茜公主》电影发行时海报  但是,历史上真实的茜茜公主并非完全像影片中表现的那样。她与皇帝的爱情没有影片中描述的那么完美,而且身体曾遭到重创,得了严重肺病,据推测是“奔马痨”
生活实例  85岁的王奶奶因房颤、肥厚型心肌病,于一个月前开始服用华法林治疗。一周前,王奶奶起床活动后,突发头痛、头晕,在家忍痛坚持1天后被送诊至医院神经外科。头颅CT检查发现,王奶奶发生了小脑出血(约20毫升)。医生说,小脑出血很危险,必须在血肿压迫脑干致呼吸循环衰竭,或者脑脊液循环受阻前进行手术;然而王奶奶高龄,且使用抗凝药物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到6.0,属于手术禁忌证。为了挽救王奶奶
前段时间,青年演员徐婷因患恶性淋巴瘤生命戛然而止,让人倍感痛惜。而真正引发网上讨论的,是她得病后的选择:放弃化疗,进行中医治疗。有人认为徐婷所选中医治疗或有奇招,有人则认为她放弃化疗是致命昏招;有人认为选择化疗会“走”得更快,有人认为“中医治疗”才是“催命符”……  近年来,有一种恶性肿瘤在国内外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发生率持续上升,已经超过白血病,成为最常见的淋巴造血系统恶性疾病,这种疾病被统称为淋巴
味道香美,营养丰富,体积小,能量高……看到这些关键词,你首先想到的食物是什么?没错,它就是大家眼中的健康零食——坚果。然而,你对这种食物了解多少?  坚果益处多,也有软肋   一般地说,坚果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树坚果,常见的有核桃、巴旦木、榛子、开心果等;另一类是植物种子,常见的有葵花籽、花生、黑芝麻等。   如果要在食物里评选“营养宝库”,坚果肯定“榜上有名”。从营养成分分析,坚果脂肪含量为3
市民孙丽娟的故事:我是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的居民,今年69岁,自56岁退休后加入社区的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接触了打莲湘,便一发不可收拾。  长长的莲湘杆两头嵌着铜钱,打起来声音清脆,充满喜庆,寓意赶走霉运、带来福气。十几年来,我平均每天打莲湘半小时,经过日积月累,现在虽已年近七旬,但打莲湘时仍然非常轻松,给人身轻如燕的感觉,而一般人常常打几下就会上气不接下气。欢快的莲湘舞健身又健心,让我越活越年轻,感
作为“健康上海”指定杂志合作媒体,《大众医学》在2018年将继续开设“健康城市知识讲堂”,当好读者的健康生活参谋。《上海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确定了“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健康和道路交通安全出行五个重点专项行动,通过跨部门合作,指导市民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增强健康自我维护能力,提升健康素养水平。您想知道“健
徐建,上海市中医医院院长、失眠科主任,繁忙的行政工作让这位医院管理者四处奔波,患者的需要则令这名医者定时“归巢”。  徐建的患者,多患有失眠症,部分伴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前来看诊的患者大致有两类:一类精神萎靡,眼圈已发黑发青,整个人无精打采,仿佛对一切事物都已失去兴趣;另一类被失眠折磨得心力交瘁,他们的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急于快速摆脱困扰多年的梦魇,渴望回到正轨生活。徐建多年潜心研究,门诊为患者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