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写我心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zi77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一、二年级的写话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看图写话是低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内容,是作文教学的最初始阶段,也是整个小学阶段作文的基础。
  低年级学生的特殊性在于年龄小,无意注意占据绝大优势,注意力很大程度取决于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新鲜感。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学情,采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们乐说,乐写,达到“我手写我心”的目的。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呢?
  一、教会学生看图,培养观察能力
  看图写话的基础是要学会观察,这是进行看图写话的重要条件。只有经过细致的观察,才能对图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写话”。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重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观察能力是十分欠缺的,他们看到一幅图往往毫无头绪,不知从何处起笔,这就需要老师做好引导,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
  1.仔细观察,判定时间
  时间的判定需要学生把图片内容提示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如:图片上的孩子躺在床上睡着了,孩子们自然想到时间是晚上;遍地的青草鲜花,游戏的孩子可以反馈给我们夏天的信息。特殊的时间可以从图片的提示加以具体判断。
  2.地点和人物的观察
  地点的发现一般来讲比较直观甚至一目了然,特殊的地点判断也要求孩子多方考虑,再下定论。在时间地点基本得到明确后就要观察人物了,这是观察重点。人物身份的观察可从年龄、衣着、动作、神态等方面统一考虑,人物的外在表现与周围环境只要结合起来统一考虑,是不难判断的。
  3.事情的观察分析
  图上的人物动作,表情一般能比较直观反映出画面人物在做什么?在怎样做?这对他们表达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在比较准确地全面地观察画面以后,要进一步培养他们有步骤地、按一定顺序来观察画面的能力。就顺序来说:在低年级指的是主次顺序和方位顺序。方位顺序指的就是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或从中间到四周,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注意从画面中人物的形体、相貌、服饰等,从人物的表情、动作,推测人物的思想,以及他在干什么,想什么。
  二、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学会“说”
  单幅图的指导步骤:第一步,观察全图。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一件什么事物(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第二步,细看画面,弄清画面内容,并展开合理想象。
  由于低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观察能力差,掌握词语少,说话时往往词不达意或没有明确的中心。对此,我设计了步步深入的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用词语或几句话完整、连贯地把图的大意讲清楚。
  “三素句”——谁?在哪儿?干什么?
  “四素句”,——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
  “五素句”。——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结果怎样?
  “多素句”。——什么时间?谁?在哪儿?干什么?怎么干?怎么想?怎么说?结果怎样?图上有哪些景物?
  多幅图的指导:如果是多幅图,要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着重观察前一幅中没有出现的事物,如出现了哪些新的人物,地点有什么变化等。即使是相同的画面,也要特别注意画面的细微变化,如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天气的变化等。从而了解事情的发展变化。逐幅看完后,再连贯起来重看一遍,使画面上事物的发生,发展的经过和结果,在自己头脑中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然后按每幅图的主要意思连在一起合成一个完整的情节。
  三、扶放结合,指导学生乐说、乐写
  1.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乐说、乐写
  文中插图是文本内容的浓缩,是语言文字形象直观的反映,能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材料的感悟。对于学生而言,观图比读文更有兴趣。一到二年级的教材中,几乎每篇文章都配有单幅或多幅组合图片,生动形象的图片既诱發了阅读的兴趣,也启迪了思维的火花。此时,我们教师就应抓契机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接着创设语言情景,激发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兴趣。
  2.我们还可以巧用其他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乐说、乐写
  除了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我们也可以从其他学科中选取图文并茂,贴近实际生活的插图对学生进行训练。
  3.结合生活实际,融入联想,引导学生乐说、乐写
  在指导学生看图写话时,我们必须针对画面内容让学生从整体入手,先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四要素,再从画面的意思入手,关注细节,把自己想到的结合平时的生活经历说一说画面的内容。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一句通顺的话,一段优美的文字都是极其珍贵的言语材料,有了说的基础,写的训练自然是水到渠成。
  如在看图写话《摘花》时,先引导孩子整体观察图画由于孩子们有找春天的经历,便会把自己的感受与图相融,感受春天的美好。小女孩的手有点往回缩这一细节,学生就会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妈妈的话语,小女孩的举动,而这也正是这幅图所表达的意思。这样引导之下,一位学生在文中写道:
  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小花、小草都来凑热闹。瞧,它们在公园里绽放着一张张欢畅的笑脸,多讨人喜欢。小红在路过公园也不禁被他们吸引住了,她不知不觉地把手伸向了小花。妈妈看见了,忙阻拦说:“不能摘!不能摘!花是开给大家看的!”小红听了,忙把手缩了回来。这是多么纯真心灵的表白啊!
  观察、生活、说、写有机的结合,就是开启看图写话的一把钥匙,让我们的学生尽情地发现大自然的美,生活中的美,用他们的手描绘出心中的愉悦吧!
其他文献
一、课堂教学公平的概念界定  从辞源上看,公平一词最早出现在《管子·形势》:“天公平而无私,故美善而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小人莫不载。”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上,“公平是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在研究教学公平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其概念,什么是教学公平,怎样界定公平与不公平,什么样的行为算是公平,什么样的行为是教学不公。给课堂教学公平作界定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我们并不能真正了解一名教师在实
期刊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成因  出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有很多,除办园理念、师资水平、应试教育影响等原因外,家长错误的教育观、“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功近利思想和育儿方式都在促进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中起到了不可推卸的推动作用。  很多家长以为早期教育就是让孩子尽早学习读、写、算,大部分家长把教育和读写算之类的学习相提并论,认为学习的成绩就是教育的效果。家长在乎孩子是否学到东西,家
期刊
在我们所使用的北师大版的教材中,从初二开始,阅读的篇目大大增加,并且在中考试卷中阅读量也在逐年增加,因此,英语阅读在英语教学中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逐渐认识到只有更新阅读教学观念,才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关键,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当中,我注重抓住以下几个方面,更好地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一、阅读的主体是学生  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学生在阅读中
期刊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社会生存及进行创造生活必备的心理品质。又称不依赖性,通常是指善于自我决策,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并实施解决问题的行为所反映的个性品质。在我们日常教育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当幼儿在进行穿衣服、解扣纽扣或者拉拉链的时候,总有幼儿会说 “老师我不会穿,老师我不会弄”,当幼儿在做数学操作或者手工活动时候,当我们走进幼儿身边去看一看的时候,我们也总会发现有的幼儿坐
期刊
自以为:习作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媒介。无论是成人的著书立作,还是孩童的篇篇习作,都是内心想法的一种展示。阅读者是吸纳,感知。这其中,“听众”的欣赏往往是表述者想继续“叙说”下去的动力。  以往,对小学生的习作我们常常把教师作为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阅读者,孩子们常常会把老师的评价奉为“圣旨”,这无形中局限了习作的价值。习作的评价可以师评、生评、家长评、专家评,让孩子们的成果广泛得到大家的认可,是
期刊
一、概念的界定  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有效、教学,组合起来就是有效教学。“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有效教学”即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有效教学关注学
期刊
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等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就是口语交际,它具备直接、簡便、迅速的特点,也是人们使用最多最广,也是最基本的语言信息交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现代社会对语文的功能有了新的定位,“口语交际”即成为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而崭新的课型。提高口
期刊
从理论上讲,自主学习应该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教学者及学习者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标。但是,由于受到学生心理与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社会的需求、教师教学风格或者教学水平以及学校的管理等多种因素的限制,真正实现自主性学习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情。建构的本质就是学生在头脑中主动地将原有经验与新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批判、选择并重建知识结构的过程。  我国的叶圣陶老先生尤其讲到:“要把依赖性的‘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
期刊
语文教学中,最让老师和学生头痛的就是作文教学,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越来越成为了考查的重点。写作表达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已经不得不让我们对作文教学进行重新的审视了。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在竭尽全力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指导学生选择材料、谋篇布局、写作技巧等。但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是很难提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学生知识信息占有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他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和语文工具性的综合体现,那么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然而,在现今的小学作文教学却普遍出现大多数小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学生一提到作文就感到“恐惧”,无从下笔,无话可说,无兴趣可言。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内容没有创新,文章千篇一律,大同小异,文章缺乏个性、缺乏情感、缺乏语感、缺乏实际等现象。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