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留宁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不良严重制约着教育的效果。通过对农村“留宁儿童”学习习惯的调研,验证其学习习惯是否良好,从而进行归因分析,得出家庭、学校和“留守儿童”自身对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负面影响,并提出改善“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的建议,以期有利于他们的顺利健康成长。
【关键词】学习习惯不良;农村;留守幼儿;教育困惑
农村旧的家庭成员长期稳定不变的家庭结构已经打破,新的家庭成员经常性缺位的家庭结构逐渐开始形成。但由于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和人口分割状况,流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不能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待遇,不能享有国家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致使人口流出地“驻扎”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一个需要多方关注的特殊群体。
一、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一样,其主要任务是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他们学习效率的重要前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就缺乏效率,也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学习,更不可能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为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现状,笔者将“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分成三个等级,即较差、一般和良好。然后,随机抽取了660名“留守儿童”与426名非“留守儿童”做问卷调查,其中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男生与女生人数各330名。调查结果表明:学习习惯较差的“留守儿童”有146人,占被调查“留守儿童”总数的22.12%,这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为: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计划表,学习过程易受外来干扰的影响;学习新功课前,很少对前面的材料进行复习,对新内容进行预习;上课精力不易集中,听课方式被动,照抄黑板地记笔记;课下不及时复习,复习方法不正确;作业完成情况差,发现错误不及时更正。
二、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不良的成因
(一)家庭缺乏培养“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
调查显示:85.90%的教师和45.35%的“留守儿童”认为学习习惯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父/母或临时监护人不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61.54%的教师和34.88%的“留守儿童”认为另一重要原因是父/母或临时监护人不纠正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这说明在“留守儿童”所处的家庭环境中無论是他们的父/母还是临时监护人都缺乏培养他们良好学习习惯及纠正不良学习习惯的意识。
(二)学校缺乏培养“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环境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校和教师不免还存在着对学生要求过高的现象。学校为了达到某些硬性指标,片面追求升学率,把衡量教师工作成效的指标自觉不自觉地定为学生的考试成绩,迫使教师一味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搞题海战术、频繁进行考试。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同样成了教师操纵的机器人,必须不断地应付各科作业和考试,使得他们随着成熟而生成的和自己在学习实践中获得的那些较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慢慢地被机械性的学习所取代。
(三)“留守儿童”缺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正确态度
“留守儿童”自身缺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正确态度。调查显示:有43,07%的教师和39.53%的学生认为导致“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差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如前所述由于父/母或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的关心不够、新读书无用论思想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这种学习态度的改变,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习惯。
三、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不良的建议
(一)家庭要增强对“留宁儿童”学习管理的责任心
改善“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家庭需要承担起必要的责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必须依托家庭的影响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首先,不要让孩子分担太多的家务劳动,保证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其次,留在家中的父/母要克服身心方面的压力,不要忽视了对孩子学习过程的监督,及时发现孩子学习习惯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再次,定期与学校和教师联系,让教师清楚“留守儿童”在家的学习习惯情况,便于教师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并积极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最后,长期外出的父/母也要在空闲时多打个电话或多写封信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情况,让孩子感到父/母虽身在外地,但对自己的学习仍很关心。
(二)学校要指导“留宁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方面,学校要通过改变“留守儿童”内在条件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要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对良好学习学习习惯重要性的认识,指导“留守儿童”明辨好坏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学校更通过外在条件的改变为“留守儿童”创设一个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环境。因此,学校和教师需正确处理好提高升学率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切实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教师应提倡“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现代教育思想,必须将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要求融入到各科的教学内容中去。同时教师要依靠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依靠智慧型的教学,来吸引“留守儿童”主动学习。
(三)“留守儿童”要发挥主动性改善不良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最高机制,是形成“留守儿童”的自身需求,而不是外在的强制。因此,“留守儿童”要发挥主动性改善不良学习习惯。首先,“留守儿童”在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中,要随着教师和监护人的指导作出积极的自我调整和控制的过程。只有把教师提出的各种要求与建议,“内化”为个体的素质后,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主体性,真正使“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留守儿童”还需提高自控能力,抵制一切外来干扰。“留守儿童”要明白提高自控能力的意义和价值,让自己逐渐承担起监控自身活动的责任,将他控真正转变为自控。
参考文献:
[1]张玉琴.农村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现状研究[J].运城学院学报,2018,36(01):77-81.
[2]张维佳.成长环境对农村留守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D].中原工学院,2016.
[3]崔伊萌.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幼儿与非留守幼儿体格发育及心理健康的现状研究[D].山东大学,2014.
[4]张志霞.浅谈农村留守幼儿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07):151.
[5]蒋平.从学习习惯不良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困惑[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03):15-19.
【关键词】学习习惯不良;农村;留守幼儿;教育困惑
农村旧的家庭成员长期稳定不变的家庭结构已经打破,新的家庭成员经常性缺位的家庭结构逐渐开始形成。但由于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和人口分割状况,流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不能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待遇,不能享有国家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致使人口流出地“驻扎”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一个需要多方关注的特殊群体。
一、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一样,其主要任务是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他们学习效率的重要前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就缺乏效率,也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学习,更不可能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为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现状,笔者将“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分成三个等级,即较差、一般和良好。然后,随机抽取了660名“留守儿童”与426名非“留守儿童”做问卷调查,其中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男生与女生人数各330名。调查结果表明:学习习惯较差的“留守儿童”有146人,占被调查“留守儿童”总数的22.12%,这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为: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计划表,学习过程易受外来干扰的影响;学习新功课前,很少对前面的材料进行复习,对新内容进行预习;上课精力不易集中,听课方式被动,照抄黑板地记笔记;课下不及时复习,复习方法不正确;作业完成情况差,发现错误不及时更正。
二、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不良的成因
(一)家庭缺乏培养“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
调查显示:85.90%的教师和45.35%的“留守儿童”认为学习习惯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父/母或临时监护人不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61.54%的教师和34.88%的“留守儿童”认为另一重要原因是父/母或临时监护人不纠正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这说明在“留守儿童”所处的家庭环境中無论是他们的父/母还是临时监护人都缺乏培养他们良好学习习惯及纠正不良学习习惯的意识。
(二)学校缺乏培养“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环境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校和教师不免还存在着对学生要求过高的现象。学校为了达到某些硬性指标,片面追求升学率,把衡量教师工作成效的指标自觉不自觉地定为学生的考试成绩,迫使教师一味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搞题海战术、频繁进行考试。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同样成了教师操纵的机器人,必须不断地应付各科作业和考试,使得他们随着成熟而生成的和自己在学习实践中获得的那些较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慢慢地被机械性的学习所取代。
(三)“留守儿童”缺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正确态度
“留守儿童”自身缺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正确态度。调查显示:有43,07%的教师和39.53%的学生认为导致“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差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如前所述由于父/母或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的关心不够、新读书无用论思想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这种学习态度的改变,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习惯。
三、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不良的建议
(一)家庭要增强对“留宁儿童”学习管理的责任心
改善“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家庭需要承担起必要的责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必须依托家庭的影响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首先,不要让孩子分担太多的家务劳动,保证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其次,留在家中的父/母要克服身心方面的压力,不要忽视了对孩子学习过程的监督,及时发现孩子学习习惯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再次,定期与学校和教师联系,让教师清楚“留守儿童”在家的学习习惯情况,便于教师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并积极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最后,长期外出的父/母也要在空闲时多打个电话或多写封信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情况,让孩子感到父/母虽身在外地,但对自己的学习仍很关心。
(二)学校要指导“留宁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方面,学校要通过改变“留守儿童”内在条件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要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对良好学习学习习惯重要性的认识,指导“留守儿童”明辨好坏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学校更通过外在条件的改变为“留守儿童”创设一个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环境。因此,学校和教师需正确处理好提高升学率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切实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教师应提倡“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现代教育思想,必须将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要求融入到各科的教学内容中去。同时教师要依靠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依靠智慧型的教学,来吸引“留守儿童”主动学习。
(三)“留守儿童”要发挥主动性改善不良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最高机制,是形成“留守儿童”的自身需求,而不是外在的强制。因此,“留守儿童”要发挥主动性改善不良学习习惯。首先,“留守儿童”在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中,要随着教师和监护人的指导作出积极的自我调整和控制的过程。只有把教师提出的各种要求与建议,“内化”为个体的素质后,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主体性,真正使“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留守儿童”还需提高自控能力,抵制一切外来干扰。“留守儿童”要明白提高自控能力的意义和价值,让自己逐渐承担起监控自身活动的责任,将他控真正转变为自控。
参考文献:
[1]张玉琴.农村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现状研究[J].运城学院学报,2018,36(01):77-81.
[2]张维佳.成长环境对农村留守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D].中原工学院,2016.
[3]崔伊萌.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幼儿与非留守幼儿体格发育及心理健康的现状研究[D].山东大学,2014.
[4]张志霞.浅谈农村留守幼儿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07):151.
[5]蒋平.从学习习惯不良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困惑[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03):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