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了十几年的语文教师,天天打着带领学生阅读的旗号。在此期间,发现了一些问题,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目前,学生在阅读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习惯欠佳,由于电脑、电视的普及,一些学生很少自觉地捧着课外书孜孜阅读;二是方法不明,由于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关注不够,学生未掌握阅读方法,也就不能领略到阅读的快乐;三是内容不适,有些高年级学生还在阅读低年级的童话故事,甚至热衷于看漫画、动画等无文字或极少文字的书籍或不健康读物。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家庭缺少浓厚的文化氛围。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趋向宽裕,但多数家长的白天忙于工作,晚上最有文化气息的活动仅限于看电视或上网。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养成阅读的习惯。其次,由于升学指挥棒在起作用,许多教师和家长着眼于考试分数,加大训练力度,无形中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他们无暇看书。第三,学生阅读的心理年龄不成熟。经调查,阅读过四大古典名著的六年级学生为数不多,阅读过外国文学作品、著名作家作品的更是少之又少。加之教师不注重引导、放任阅读,因此幼稚的书籍就会成为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的“正餐”。
指导学生读书,我认为要做到四个“相结合”。
一、推荐与自选相结合
这是解决学生读什么书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问卷调查、查阅资料、亲临书店等方式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这些书目可分必读和选读两种,必读书最好选一些优秀散文、诗歌、小说等作品,开学初将书目印发给学生,鼓励他们认真阅读。
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推荐课外读物。如学了课文《三借芭蕉扇》,可推荐《西游记》;学了《林冲棒打洪教头》,可推荐《水浒传》等。与此同时,还可以发动家长、学生互相推荐好的作品。
阅读更多的是一种放松和自由,教师或家长要时常关注孩子课外阅读的内容,引导他们自主选择积极、健康、合适的读书材料,让他们去享受无拘无束的阅读乐趣。如有如些学生好想象,愿意读一读情节跌宕的科幻读物;有此学生喜欢了解历史,人物传记,名胜古迹;有些学生喜欢读一些节奏明快的、富有刺激性的故事或幽默、笑话、武侠小说,适合他们的就是最好的。
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经说过: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因此,教师不应把学生局限在课堂的书本里自我封闭起来,而应大胆地引领学生拓宽学习的范围,既不抛开“芝麻”,又去摸一摸更吸引人的“西瓜”。
加强课外阅读,不是单纯地做做“加法”就能奏效的,它涉及语文教学的全面改革,特别是阅读教学法的改革。如果阅读教学法的指导思想不变,只是死死盯住几篇课文不放,那么课外阅读就没有地位;如果阅读教学的过程不变,老是繁琐分析,繁琐练习,那么,课外阅读就没有时间;如果阅读教学的方法不变,不能举一反三,那么课外阅读也就难以提高效率。
因此,改革阅读教学是加强课外阅读的前提。以我所见,可向三个方面拓展:
一是相同体裁的拓展。教师按照教材特点和单元阅读训练要求,选择与单元教材同一体裁的范文佳作,作为课堂教学延伸的辅助读物。如《黄山奇松》是一篇游记,可补充相同体裁的文章《台湾风光》《黄山云海》等,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美妙的景色。
二是相关内容的拓展。小学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引导其追根溯源,阅读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如《特殊的葬礼》是有关环保内容的课文,教完后,我便补充《只有一个地球》《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等环保类文章,激發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我家园的思想感情。
三是名家名篇的拓展。优秀的文学作品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教师应引领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心灵染着墨韵书香,这会使学生昂扬起率真灵动的生命激情。《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冰心的作品,可补充冰心赞美儿童的诗歌、散文等作为阅读的内容。
三、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精读”是指认真细致地阅读语文章,对文中的精华部分细细咀嚼,慢慢品味,汲取营养。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几乎每篇文章都要精读。精读的方式通常有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等。朗读是一种借助口头言语的阅读方式;默读是一种不出声的阅读,速度快且便于沉思默想;复述能训练阅读记忆力、理解力、联想力和想象力,有利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背诵不仅能培养阅读记忆力,而且又能提高阅读感知,便于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精读的方法,并引导他们在课外阅读中去尝试运用,感悟内容;鼓励学生运用诵记词语、摘抄好词佳句、自编词语手册等方式积累词汇和语汇。
“泛读”是种广泛的、粗略的阅读,也是课外阅读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方法。泛读的方式有两种:快速阅读和浏览阅读。快速阅读是指用较短的时间和较快的速度把文章通读一遍,敏锐地抓住文字中的重点、要点和脉络。在阅读过程中,往往省略了语言中枢和听觉中枢两个中间环节,采用“眼脑直映”的方式,使文字信号直接映入大脑记忆中枢进行理解和记忆。它要求读者注意力要高度集中,采用无声视读的方法,根据文章主题,把握文章中心。课外读物、课内自读课文都需要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浏览阅读就是大略地看,对文章做鸟瞰式感知,从中了解、评价、选择读物,了解新成就、新动态,搜索需要的资料,获取大量有用的信息。学生在阅读大量的图书资料和报刊杂志,以及网上丰富多彩的信息时,浏览阅读是很有效的方法。
在课外阅读中,快速阅读和浏览阅读往往是交替进行的,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要,精读和泛读也被不断地交替运用。教师要利用自主阅读课加强精读、泛读的指导,使学生灵活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更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和功效。
四、教学与活动相结合
教师除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读书的内容和方法以外,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把所读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为学生搭设展示才能的舞台,充分表现自我。
——每天课前采取一分钟演讲的方式,交流在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要闻、奇事怪事、民情风俗、自然风光、历史故事;也可介绍一本好书,简述主要内容、写作特点、读后感受;还可以补充谚语、歇后语,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每同学一首古诗,安排一次形式多样的自主阅读活动。如佳作欣赏、名著导读、人物评论、读书心得交流、优秀诗文朗诵等,让学生在精彩纷呈的系列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
——每学期一次“读书节”,把学生个体的读书行为变成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如图书义卖活动、读书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评、速读赛、辩论赛等。
让学生与书为侣,就是要让书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与书进行心灵的沟通,零距离的感悟,使之与书中人物同喜、共悲、相忧,以达到以外促内,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从书中不断汲取营养,增进知识,提高修养。要达到这一点不能一蹴而就,加强课外阅读是一个长效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耐心的积累,但我们坚信:辛勤耕耘,精心护理,终有花期。
参考文献:
[1] 郑杰编著.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2] 肖川主编.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责编 张敬亚)
目前,学生在阅读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习惯欠佳,由于电脑、电视的普及,一些学生很少自觉地捧着课外书孜孜阅读;二是方法不明,由于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关注不够,学生未掌握阅读方法,也就不能领略到阅读的快乐;三是内容不适,有些高年级学生还在阅读低年级的童话故事,甚至热衷于看漫画、动画等无文字或极少文字的书籍或不健康读物。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家庭缺少浓厚的文化氛围。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趋向宽裕,但多数家长的白天忙于工作,晚上最有文化气息的活动仅限于看电视或上网。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养成阅读的习惯。其次,由于升学指挥棒在起作用,许多教师和家长着眼于考试分数,加大训练力度,无形中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他们无暇看书。第三,学生阅读的心理年龄不成熟。经调查,阅读过四大古典名著的六年级学生为数不多,阅读过外国文学作品、著名作家作品的更是少之又少。加之教师不注重引导、放任阅读,因此幼稚的书籍就会成为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的“正餐”。
指导学生读书,我认为要做到四个“相结合”。
一、推荐与自选相结合
这是解决学生读什么书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问卷调查、查阅资料、亲临书店等方式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这些书目可分必读和选读两种,必读书最好选一些优秀散文、诗歌、小说等作品,开学初将书目印发给学生,鼓励他们认真阅读。
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推荐课外读物。如学了课文《三借芭蕉扇》,可推荐《西游记》;学了《林冲棒打洪教头》,可推荐《水浒传》等。与此同时,还可以发动家长、学生互相推荐好的作品。
阅读更多的是一种放松和自由,教师或家长要时常关注孩子课外阅读的内容,引导他们自主选择积极、健康、合适的读书材料,让他们去享受无拘无束的阅读乐趣。如有如些学生好想象,愿意读一读情节跌宕的科幻读物;有此学生喜欢了解历史,人物传记,名胜古迹;有些学生喜欢读一些节奏明快的、富有刺激性的故事或幽默、笑话、武侠小说,适合他们的就是最好的。
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经说过: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因此,教师不应把学生局限在课堂的书本里自我封闭起来,而应大胆地引领学生拓宽学习的范围,既不抛开“芝麻”,又去摸一摸更吸引人的“西瓜”。
加强课外阅读,不是单纯地做做“加法”就能奏效的,它涉及语文教学的全面改革,特别是阅读教学法的改革。如果阅读教学法的指导思想不变,只是死死盯住几篇课文不放,那么课外阅读就没有地位;如果阅读教学的过程不变,老是繁琐分析,繁琐练习,那么,课外阅读就没有时间;如果阅读教学的方法不变,不能举一反三,那么课外阅读也就难以提高效率。
因此,改革阅读教学是加强课外阅读的前提。以我所见,可向三个方面拓展:
一是相同体裁的拓展。教师按照教材特点和单元阅读训练要求,选择与单元教材同一体裁的范文佳作,作为课堂教学延伸的辅助读物。如《黄山奇松》是一篇游记,可补充相同体裁的文章《台湾风光》《黄山云海》等,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美妙的景色。
二是相关内容的拓展。小学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引导其追根溯源,阅读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如《特殊的葬礼》是有关环保内容的课文,教完后,我便补充《只有一个地球》《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等环保类文章,激發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我家园的思想感情。
三是名家名篇的拓展。优秀的文学作品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教师应引领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心灵染着墨韵书香,这会使学生昂扬起率真灵动的生命激情。《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冰心的作品,可补充冰心赞美儿童的诗歌、散文等作为阅读的内容。
三、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精读”是指认真细致地阅读语文章,对文中的精华部分细细咀嚼,慢慢品味,汲取营养。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几乎每篇文章都要精读。精读的方式通常有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等。朗读是一种借助口头言语的阅读方式;默读是一种不出声的阅读,速度快且便于沉思默想;复述能训练阅读记忆力、理解力、联想力和想象力,有利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背诵不仅能培养阅读记忆力,而且又能提高阅读感知,便于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精读的方法,并引导他们在课外阅读中去尝试运用,感悟内容;鼓励学生运用诵记词语、摘抄好词佳句、自编词语手册等方式积累词汇和语汇。
“泛读”是种广泛的、粗略的阅读,也是课外阅读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方法。泛读的方式有两种:快速阅读和浏览阅读。快速阅读是指用较短的时间和较快的速度把文章通读一遍,敏锐地抓住文字中的重点、要点和脉络。在阅读过程中,往往省略了语言中枢和听觉中枢两个中间环节,采用“眼脑直映”的方式,使文字信号直接映入大脑记忆中枢进行理解和记忆。它要求读者注意力要高度集中,采用无声视读的方法,根据文章主题,把握文章中心。课外读物、课内自读课文都需要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浏览阅读就是大略地看,对文章做鸟瞰式感知,从中了解、评价、选择读物,了解新成就、新动态,搜索需要的资料,获取大量有用的信息。学生在阅读大量的图书资料和报刊杂志,以及网上丰富多彩的信息时,浏览阅读是很有效的方法。
在课外阅读中,快速阅读和浏览阅读往往是交替进行的,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要,精读和泛读也被不断地交替运用。教师要利用自主阅读课加强精读、泛读的指导,使学生灵活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更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和功效。
四、教学与活动相结合
教师除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读书的内容和方法以外,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把所读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为学生搭设展示才能的舞台,充分表现自我。
——每天课前采取一分钟演讲的方式,交流在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要闻、奇事怪事、民情风俗、自然风光、历史故事;也可介绍一本好书,简述主要内容、写作特点、读后感受;还可以补充谚语、歇后语,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每同学一首古诗,安排一次形式多样的自主阅读活动。如佳作欣赏、名著导读、人物评论、读书心得交流、优秀诗文朗诵等,让学生在精彩纷呈的系列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
——每学期一次“读书节”,把学生个体的读书行为变成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如图书义卖活动、读书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评、速读赛、辩论赛等。
让学生与书为侣,就是要让书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与书进行心灵的沟通,零距离的感悟,使之与书中人物同喜、共悲、相忧,以达到以外促内,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从书中不断汲取营养,增进知识,提高修养。要达到这一点不能一蹴而就,加强课外阅读是一个长效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耐心的积累,但我们坚信:辛勤耕耘,精心护理,终有花期。
参考文献:
[1] 郑杰编著.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2] 肖川主编.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责编 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