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之相对,每年十月,在东京举行的两大设计周活动——“东京设计师之周”(Tokyo Designers Week)、“设计潮流东京”(Designtide Tokyo),则更多地放眼于国际,关注并探讨着海外及本国设计行业的最新动态,同时也反映出“设计周”这一体制在日本的存在特征。
与很多国家的设计周、设计节活动不同,在日本的此类活动中几乎看不到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参与。设计周的发起和运营者大多源于民间机构,包括非营利组织、企业、行业协会,甚至个人。事实上这一特征并不仅仅局限于设计周,在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类似于行业协会的民间组织都担当起重要角色。
东京设计周曾举办了一个名为“世界设计赏”的展示主题,将一些国际品牌的生活用品以别具巧思的陈列方式,像用投射灯的灯光范围内,照亮这些台架上的生活物品,来点亮居家的生活品味,还分别清楚标明在商场内的哪间店家可以找到,这是兼具设计与商业的设计展示。比较设计周重视与商业、社会沟通的精神,潮流东京则更多专注于设计行为本身,多了一些“艺术”气质,互补组成了十月的东京设计周。
设计周活动究竟为何存在?单纯的商业目的很难成为满意的答案。就日本近年的实际经验来看,由设计周的成功举办而产生的商业效果微乎其微。另一方面,新设计的发表也不能说明问题。在网络发达、信息泛滥的今天,展览会的信息传递效果毫无优势。对于设计周的存在意义,建筑家藤原彻平提出了这样的假说,正是为了探求其答案,才出现集合了物与人的设计周,在创造、审视、对话、互动的过程中,明晰“当下”,了解自我。
日本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使其在造型、产品等设计美学上与其它国家相比有特别之处,注重细节和深化设计,在材质选择、颜色搭配、功能的细节处理上具有优势,同时,日本设计师在展示空间的精细化、人性化方面能够很好地展现企业形象。
由于日本环境空间的狭小, 同时受禅宗的影响,日本的室内设计表达出对简朴信念的尊崇。由于被减至最基本元素,因此设计元素之间的平衡关系就变成设计中的关键,从无设计中体现出设计感。提出“让建筑消失”的隈研吾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下,“隙间——隈研吾2013中国展”正在上海进行。而坐落于上海闹市中的Z58便是隈研吾的杰作。在Z58的正立面,镜子般的花栏是隈研吾最擅长“使建筑消失”的设计,建筑顶层一间立于水面上的房间更是精妙。其所谓的消失,是将建筑融入于环境中,使用当地的建筑材料,以及利用光线营造建筑的通透感。“即便建筑位于现代化的闹市,我还是希望保留人文元素。”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经济持续大幅下滑,日本的设计也同样经历了一段相对沉寂的时期,开始脱离单纯日本文化造型表象。以原研哉为首的中青年设计师开始崭露头角,不再重复“从获奖到出名”的固定模式,深度考虑设计与人,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当田中一光把无印良品(MUJI)艺术指导的大旗交到原研哉手中的时候,可以说是日本第三代设计师开始正式走到前台。
无印良品的概念设计利用环保材料,采用极简单的印刷,淡化品牌,其实是没有品牌的包装设计理念下尽量节约成本,最后只剩下产品的几乎没有印刷的包装和仅仅可使用的功能,回归自然,回到极简。无印良品在日本风靡,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如今遍布全球,其初衷是淡化品牌,可如今无印良品却成为世界性品牌,这是个令人反思的现象。
目前,以原研哉为代表的这种独特的理性设计思维,逐渐成为日本传统经典文化设计思路。此外,佐藤卓、佐藤可士、深泽直人、吉岗德仁、藤原大担纲等设计师的出现,也体现出对日本传统概念与新材质结合理念的传承。今夏,西雅图艺术博物馆以一场华丽盛大的时装展——“未来之美:日本时装三十年”(Future Beauty : 30 years of Japanese Fashion),来细数日本时装设计从1980年代以来的惊奇与辉煌,呈现三宅一生、川久保玲、山本耀司、渡边淳弥、高桥盾等多位知名日本设计师的作品,从中或能揣摩当下日本设计之流向。
与很多国家的设计周、设计节活动不同,在日本的此类活动中几乎看不到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参与。设计周的发起和运营者大多源于民间机构,包括非营利组织、企业、行业协会,甚至个人。事实上这一特征并不仅仅局限于设计周,在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类似于行业协会的民间组织都担当起重要角色。
东京设计周曾举办了一个名为“世界设计赏”的展示主题,将一些国际品牌的生活用品以别具巧思的陈列方式,像用投射灯的灯光范围内,照亮这些台架上的生活物品,来点亮居家的生活品味,还分别清楚标明在商场内的哪间店家可以找到,这是兼具设计与商业的设计展示。比较设计周重视与商业、社会沟通的精神,潮流东京则更多专注于设计行为本身,多了一些“艺术”气质,互补组成了十月的东京设计周。
设计周活动究竟为何存在?单纯的商业目的很难成为满意的答案。就日本近年的实际经验来看,由设计周的成功举办而产生的商业效果微乎其微。另一方面,新设计的发表也不能说明问题。在网络发达、信息泛滥的今天,展览会的信息传递效果毫无优势。对于设计周的存在意义,建筑家藤原彻平提出了这样的假说,正是为了探求其答案,才出现集合了物与人的设计周,在创造、审视、对话、互动的过程中,明晰“当下”,了解自我。
日本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使其在造型、产品等设计美学上与其它国家相比有特别之处,注重细节和深化设计,在材质选择、颜色搭配、功能的细节处理上具有优势,同时,日本设计师在展示空间的精细化、人性化方面能够很好地展现企业形象。
由于日本环境空间的狭小, 同时受禅宗的影响,日本的室内设计表达出对简朴信念的尊崇。由于被减至最基本元素,因此设计元素之间的平衡关系就变成设计中的关键,从无设计中体现出设计感。提出“让建筑消失”的隈研吾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下,“隙间——隈研吾2013中国展”正在上海进行。而坐落于上海闹市中的Z58便是隈研吾的杰作。在Z58的正立面,镜子般的花栏是隈研吾最擅长“使建筑消失”的设计,建筑顶层一间立于水面上的房间更是精妙。其所谓的消失,是将建筑融入于环境中,使用当地的建筑材料,以及利用光线营造建筑的通透感。“即便建筑位于现代化的闹市,我还是希望保留人文元素。”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经济持续大幅下滑,日本的设计也同样经历了一段相对沉寂的时期,开始脱离单纯日本文化造型表象。以原研哉为首的中青年设计师开始崭露头角,不再重复“从获奖到出名”的固定模式,深度考虑设计与人,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当田中一光把无印良品(MUJI)艺术指导的大旗交到原研哉手中的时候,可以说是日本第三代设计师开始正式走到前台。
无印良品的概念设计利用环保材料,采用极简单的印刷,淡化品牌,其实是没有品牌的包装设计理念下尽量节约成本,最后只剩下产品的几乎没有印刷的包装和仅仅可使用的功能,回归自然,回到极简。无印良品在日本风靡,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如今遍布全球,其初衷是淡化品牌,可如今无印良品却成为世界性品牌,这是个令人反思的现象。
目前,以原研哉为代表的这种独特的理性设计思维,逐渐成为日本传统经典文化设计思路。此外,佐藤卓、佐藤可士、深泽直人、吉岗德仁、藤原大担纲等设计师的出现,也体现出对日本传统概念与新材质结合理念的传承。今夏,西雅图艺术博物馆以一场华丽盛大的时装展——“未来之美:日本时装三十年”(Future Beauty : 30 years of Japanese Fashion),来细数日本时装设计从1980年代以来的惊奇与辉煌,呈现三宅一生、川久保玲、山本耀司、渡边淳弥、高桥盾等多位知名日本设计师的作品,从中或能揣摩当下日本设计之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