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法语溶栓法治疗出血性脑梗死临床比较研究

来源 :保健事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rc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对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病机制进行分析,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抗凝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溶栓法治疗,观察患者病情,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 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糖及血压越高,梗死面积越大,发生出血性脑梗死可能性越高。采用抗凝法进行治疗的25例患者与采用溶栓法治疗的25例患者相比,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血糖、溶栓治疗以及脑梗死的面积大与出血性脑梗死的预后存在密切关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出血性脑梗死;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出血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疾病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是局部脑组织坏死后梗死区的血液重新灌注而引发的继发性出血,出血性脑梗死对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造成影响,因此,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对导致其病发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1]。
  2.资料与方法
  2.1临床资料
  选取自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头颅 CT检验后证实有50例患有出血性脑梗死症状,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均在30岁至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岁。在这5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15例患有风湿性心脏病,糖尿病10例, 高血压 20 例,冠心病 5例。将5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抗凝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溶栓法治疗,两组病患的年龄、性别、发病原因、梗死面积、部位、出血量等均有显著的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2.2治疗方法
  首先,在所有患者住院后的第二天早晨进行空腹抽血,抽取4 m L的静脉血送到检验科检查,对患者的血脂值及血糖值进行测定,按照血脂的种类进行分组。其次,对这50例患者在住院后的第二天起,连续3天的早晨袖带血压测量,以选取患者血压的平均值。其中对照组采用胞二磷胆碱、低分子的右旋糖配外加20%廿露醇进行静脉滴注,而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外加尿激酶so一goo万U以及110ml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相隔9个小时后,采用一定量的低分子肝素5000 U 进行皮下注射,1天2次,连续注射9天。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比较其的治疗效果。
  2.3疗效评定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病情,若患者的神经功能有所修复,表明治疗有效,若患者的神经功能无明显修复,则说明治疗无效。
  2.4统计分析:利用t检验的统计方法进行计算。
  3.结果
  通过对这50例患者进行治疗后,发现患者的血糖及血压越高,其患有出血性脑梗死的几率就越高。与此同时,脑梗死患者的梗死面积越大,其发生出血性脑梗死的几率越大(P<0.01)。采用抗凝法治疗的25例患者与采用溶栓法治疗的相比较,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抗凝组的治疗效果相对优于溶栓组(P<0.01)。
  4.讨论
  出血性脑梗死,即为脑部细胞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从而导致脑部内继发性出血。近些年来,出血性脑梗死的并发率不断增高 。相关临床报道出血性脑梗死的并发率18%至42%,而在病理报道中出血性脑梗死的并发率为80%。溶栓治疗法,是指采用尿激酶加以激活纤维蛋白的溶解酶原,促使其转变成纤维蛋白的溶酶,以增强纤溶活性,加快纤维蛋白的溶解,从而实现溶栓供应血液的目标。在本次治疗中,采用尿激酶给予溶栓治疗,实行静脉滴注,能有效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的受损程度,正好证实了以上学说。但溶栓法仅能溶解血栓,短暂性的疏通血管,并未能完全根治其的病因,
  疏通的血管有可能再次梗死,进而复发脑梗死。因此,唯有溶栓法的基础上,采用持久性的抗凝法治疗,才能彻底清除余下的血栓,有效修复血管壁的损坏,从而预防血管的二次堵塞。
  本文就2008年至2010年在我院接受治療的50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血糖及血压测定后,采取抗凝法及溶栓法进行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反映情况,比较其治疗效果,发现出血性脑梗死与血糖呈正比关系,血糖越高,其发生出血性脑梗死的几率就越大。这一结果也证实了上述观点是正确的。与此同时,在本次研究中,脑梗死患者的梗死面积越大,其发生出血性脑梗死的几率越大(P<0.01),因此,脑梗死的面积增大是导致出血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于抗凝及溶栓和出血性脑梗死的关系,从理论上看,抗凝与溶栓均能导致出血性脑梗死发生,但在本次研究中,采用抗凝法与溶栓法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抗凝组的治疗效果优于溶栓组(P>0.01)。因此,溶栓治疗与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其是导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总而言之,出血性脑梗死的形成和血糖、血压、溶栓治疗及梗死面积等影响因素存在密切关系,是导致出血性脑梗死病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总之,在治疗血性脑梗死患者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影响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关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慎重选择抗凝、溶栓等方法进行治疗,促使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尽快恢复健康的生活。
  5.结束语
  根据上述结果表明,血糖、溶栓治疗以及梗死面积大等,均能影响出血性脑梗死的预后,是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治疗血性脑梗死患者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慎重选择抗凝、溶栓等方法进行治疗,对出现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在治疗2周内谨慎选用脑血管扩张剂。密切观察患者的反映情况,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治疗,以有效缓解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使其尽快摆脱病魔困扰,恢复健康生活。
  【参考文献】
  [1]崔超巍.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1,(04).
  [2]谭文刚.对我院39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0,(24).
  [3]刘高奇.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3).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中毒的临床特征、好发年龄、中毒原因、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将2004年2月1日至2006年1月31日所有中毒住院的患儿和门诊治疗患儿,从病案科提取相关资料,对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药物中毒占34.1%,居首位,灭鼠药和有机磷中毒占15.9%,居次位。3岁~7岁儿童占68.2%,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儿童,主要是误服中毒。结论:小儿急性中毒主要是误服,以3岁~7岁为好发年龄。病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加之患者对护理工作及自身疾病缺乏了解,护患纠纷也越发频繁。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护患纠纷,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至关重要。  【关键词】纠纷隐患 ; 对策  静脉输液是门诊常见的治疗方法,也是临床治疗、急救和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对于治疗一些常规轻症疾病其具有方便、快捷及不需住院等优点,因此较多患者优先选择在门诊输液治疗①。今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律意
期刊
摘要:针对急诊科护理情况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总结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以及防范措施和注意事项。将所有急诊科医护人员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一组为对照组,治疗组主要组成人员为经验丰富的老医师以及具有多年医护经历的护士组成。而对照组,主要人员为较为年轻的医师以及刚刚参加工作的医护人员,在调查期间接收急诊案例共168例。结果治疗组84例急诊患者中产生安全隐患纠纷的有18例。对照组84例产生安全隐患纠纷
期刊
摘要:为提高护生健康教育的能力,在传染病护理学教学中,采取增强护生健康教育意识,改革教学学时与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制定教学目标,提高护生专业理论和健康教育理论知识,掌握健康教育方法等措施。  关键词:传染病护理学; 健康教育; 能力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专业的指导思想正在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转变。21世纪,自我护理已成为一个发展趋势,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
期刊
医学是人们身体健康的护航者,作为医学中的临床药学,由于是药学与临床的具体结合,在实践中直接针对患者,以患者实际情况和切身利益为中心,这些特点决定了临床药学在医学中的特殊地位,属于研究与实践的具体结合范畴。本文指出了基层医院临床药学面临的工作困境,并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针对性策略。  一、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面临的困境  1.对临床药学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医院领导的重视程度影响对临床药学的投入和发展。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理意外的原因和解决措施。方法: 将 32例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与研究护理组各16例,将124 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各31 例,分别为普通1、2 组和宣教1、2 组; 研究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增加 4 项护理措施; 对宣教组患者增加临床的医疗知识及注意事项的宣教。结果: 常规护理组护理意外明显高于研究护理组,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甲硝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4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8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甲硝唑及多潘立酮治疗,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联合甲硝唑及多潘立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8周后,反酸、烧灼感及胸骨后灼痛的症状计分均较治
期刊
【摘要】目的 减少儿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儿、家长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减少和消除护理风险对患儿的危害,同时能保证医务人员安全和医院的声誉,持续性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 儿科护理 护理风险 防范措施  由于儿童体弱,无法言语以及病情的多变,决定了儿科护理的风险性大大高于其它成人科室,新护士不了解儿科护理的特殊性更是加大了护理风险性。加上患
期刊
【摘要】 医患间人际冲突和管理策略是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它不仅能够产生消极的结果,还能够产生建设性的结果。本文通过分析医患间人际冲突的来源、性质和影响以及冲突管理策略,旨在促使人们透彻理解冲突产生的原因,实行有效的冲突管理方式,促使冲突得到建设性解决,从而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  【关键词】 人际冲突;医患关系;冲突管理策略  冲突(conflict)是两方或多方彼此感觉对立的情况,是人们之
期刊
摘要:医学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双语复合型人才,双语教学为中国医科类大学和世界高等教育的竞争、交流和合作,提供了最重要的保障。目前的医学独立院校由于差距大、起步晚、生源基础差等一系列问题实施双语教学还存在巨大困难,就此在双语教学的目前现状、教学模式、师资、教材等方面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医学独立院校 双语教学 英语 教学改革  1 双语教学的本质含义和现状。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