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潜艇大单:法国喊痛,澳洲心慌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hxt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8月19日,美国关岛,美国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返回海军基地

  9月15日,澳大利亚宣布废除了5年前与法国签署的价值310亿欧元的潜艇采购计划,转而谋求从美国和英国那里,获得联合打造核潜艇的技术。
  消息一出,法国外交系统作出了逐日升级的强硬反应。法国外长让·伊夫·勒德里昂用“撒谎”和“在背后捅刀”等罕见的强硬字眼,来形容英美澳三国的决定;随后在9月17日,法国宣布召回驻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大使。
  这次法国与其大西洋彼岸之间盟友的外交危机有多严重?法国外长勒德里昂说,在二战结束后,法国外交部召回驻美大使尚属首次。

法国在喊痛


  澳大利亚放弃采购法国潜艇并计划与英美两国联合打造核潜艇的公布日期,选择在一个对多方都比较敏感的时间点。
  9月16日,也就是英美澳三国宣布打造核潜艇之后的第二日,是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计划公布欧盟印太地区战略的日子;再过10天,就是德国国会选举投票的日子;目光再放长远一点的话,明年3月和4月分别将举行澳大利亚大选和法国大选。各方摆出的姿态,既有出于国际关系的需要,也反映了来自国内政治的压力。
  英美和澳大利亚突然公布的防御计划,不仅仅是试图改变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平衡,也对法国和德国等欧盟国家作为传统的盟友,传达了某种不信任的信号。对此,欧盟面对英美两国也会作出相应调整。
  如果从财政损失角度来看,澳大利亚取消的12艘潜艇采购,是个不小的损失。法国作为过去5年海外军售增长迅速的武器出口大国,在2019年最高峰的时候,从对外军售领域就赚到了90亿欧元。拿到手的订单被一笔勾销,对于法国的国际形象来说,无异于一个突如其来的耳光。白纸黑字签好的合同,怎么突然就作废了呢?
  这个5年前就签订的采购计划,一直得到澳大利亚和法国两国的内阁官员的肯定。就在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宣布废除向法国订购12艘潜艇计划之前的三个月,莫里森还在法国访问期间跟总统马克龙一道认可了两国之间的合作。在今年8月,澳大利亚和法国两国的外交部和国防部发表联合声明,指“两国的部长非常重视未来的潜艇计划”。法国最终获知自己的潜艇计划被否决,是在英美澳三国领导人一起透过视频向世界宣布前的一个小时。
  有媒体推测,美国总统拜登是在利用英國举行G7峰会期间,通过主宾国英国邀请到并非是G7成员国的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出席,以图在峰会期间三国领导人秘密商定抛弃订造法国潜艇的计划。法国外长在事后表示,英美澳三国领导人的秘密会议,参与会议的马克龙肯定是不知道的,而且法国和澳大利亚的内阁部长应该也不知道,否则法国情报部门早就能截获一些蛛丝马迹。
  如果按照法国政府方面的说法,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是在拜登和马克龙搂抱秀亲热的时候,就知晓了要放弃法国潜艇采购计划的。
  为了不背上“背信弃义”的骂名,澳大利亚政府先发制人,批评法国国营军火商“SA海军集团”在过去5年的时间内屡次抬高潜艇工程造价,并且屡次被澳大利亚要求修改建造计划。法国国防部则公布了9月15日当天,还收到澳大利亚海军发来的赞扬法国“SA海军集团”施工质量的信件。
  澳大利亚把议题往技术层面拉,其国内舆论场甚至出现了“因为法国制造商是国营企业,所以肯定做不好”的声音,而法国则把争议抬到地缘政治的高度。“当你面对好像法国这样的盟友的时候,你不应该摆出这样的姿态。”勒德里昂连续多日向英美澳开炮。

马克龙的国内压力


  召回驻美大使和驻澳大使,是法国总统马克龙本人的亲自决定。
  对于在G7峰会上跟拜登勾肩搭背的马克龙来说,在2022年大选逼近的时期,遭遇盟友出卖,肯定是连任的减分项。马克龙的主要对手,民调与其非常接近的民粹右翼领导人玛丽娜·勒庞借题发挥,认为法国在马克龙的领导下,在亚太地区的利益被践踏,法国的尊严和体面受损:“马克龙自执政以来,从一个惨败走向另一个惨败。”
为了不背上“背信弃义”的骂名,澳大利亚政府先发制人,批评法国国营军火商“SA海军集团”在过去5年的时间内屡次抬高潜艇工程造价,并且屡次被澳大利亚要求修改建造计划。

  为了取得右翼选民的支持,马克龙刻意把自己定位在“另一个戴高乐”的位置。马克龙自己先保持沉默,并且授意外长连日炮轰澳大利亚和美国,引来英语世界媒体连续数日的关注。用法国地缘政治研究院院长吉勒斯·格里撒尼的话说,“力度前所未有”。而此举也获得了目前在中间温和右翼选民中依然有号召力的前总统萨科齐的赞许:“马克龙总统是应该采取坚定立场的。”
  格里撒尼认为,以什么姿态对美国说不,是自戴高乐以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每任总统的必修课。惹怒法国的后果,也许是让北约付出代价。在1966年,感到被冒犯的法国总统戴高乐退出了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并致力于建造法国独立的防卫体系。法国国家战略基金会主席弗朗斯瓦·海斯伯格对美联社表示,随着法国选举越来越逼近,马克龙也许会倾向于摆出越来越像戴高乐的姿态,以获取选民的好感,甚至试图将这次危机,转化为强化自身形象的机会。
  如果法国政府接下来作出针对美国主导的北约的举动,也不应该让人感到意外。毕竟,在2017年,马克龙就说过“北约已经脑死亡”。不过,马克龙的侧重点不但是建构法国自身的防御体系,他的计划也许更进一步,那就是他一直提倡的“欧洲防卫自主计划”。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欧盟防卫自主”


  法国潜艇计划被澳大利亚搁置,对于整个欧盟来说,也是一个警讯。
  在英国脱欧的背景下,英国有可能在印太地区站在美国的一边,从而把欧盟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二位。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就谴责美国面对盟友“严重缺乏透明度和忠诚度”。欧委会负责外交事务的专员何塞普·博雷利,则呼吁欧盟各国借此机会,迈出打造自主防卫体系的一大步。   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期间,马克龙提倡“欧洲防卫自主计划”多时,但令其感到沮丧的,是德国总理默克尔长期以来的冷淡态度。随着默克尔任期进入尾声,德国舆论场上批评其短视、只求眼前安稳的声音开始增加。在路透社德国分部任职的安德里亚斯·林克曾撰写过默克尔传记,他把默克尔称作“小步女王”。他批评默克尔在16年任期内,对欧盟长远的建设和规划缺乏热情,对欧洲大团结的愿景远不如其前任科尔重视。
2019年7月12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右)出席法国瑟堡海军基地举行的潜艇下水仪式

  在持续到9月26日的德国大选过程中,国会两大党的总理候选人—基民盟的阿明·拉舍特和社民党的奥拉夫·肖尔茨,都异口同声地用到了“欧洲主权”一词,而在过去的选举中,这个表述甚少出现。
  两党候选人在这方面的共识,也可以说是一种思潮的转变。德国外交学会在9月份的专刊中,就专门强调了一个观点:“德国不应盲目地依赖美国。”无独有偶,法国国际和战略研究所也在同一时间发布了调子相似的报告,指出虽然美国政府在拜登主政下,试图修复与盟友的关系,但是美国国内的政治氛围已经让盟友觉得,不能对拜登政府期望过高。“如果下一任美国总统的立场比特朗普更加民粹的话,那么欧洲国家的安全利益该怎么办?”
  鉴于“后默克尔”的德国选情充满悬念,基民盟和社民党的民调数度接近,而且连续半个月以来的民调一直显示,没有一个大党能够获得单独过半数的席位,因此,必须与小党组建执政联盟的德国新政府,在执政理念上依然存在变数。
  不过,马克龙和德国社民党候选人肖尔茨之间的暧昧,已经为各方所知。在9月25日最后一场大选前的电视辩论中,当各党候选人被问及,担任总理后将首访哪个外国首都时,拉舍特说不方便透露,肖尔茨则明确地说,首访的外国首都将会是巴黎。在大选期间,马克龙曾先后会见过肖尔茨和拉舍特,他跟前者谈了两天一夜,而跟后者只谈了一天。
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对法国媒体表示,他自从9月15日以来,一直希望能够与马克龙通电话,然而电话线的另一端始终没人回应。

  有评论认为,目前担任德国财政部长的肖尔茨,在新冠疫情期间处理欧盟财政问题时,既大方又沉稳的做事方式给马克龙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下一个十年,欧盟若想在包括自主防衛领域取得进展,就需要德法引擎一起互动。在理想情况下,马克龙提供宏大的愿景和理想,而德国则以财政实力和实用主义提供支持。
  当然,在德国大选社民党微弱领先之后,各党还要经历一段漫长的谈判过程,执政的事情才会最终尘埃落定,“欧盟自主防卫计划”也还要再等待机会。

有选择地修复关系


  欧盟要建构自主防卫体系,也并非要马上取代北约成为另一支武装力量。实际上,在G7峰会上,美国总统拜登在演说中认为,欧盟自身搭建防御力量,可以加强和补充北约的实力。
  在法国和英美澳出现潜艇争端后,实际上马克龙对三个国家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面对美国,马克龙保持对话机制,在强硬的同时并没有否定和好的可能,拜登和马克龙很快就打通了电话。面对英国,尽管马克龙没有召回驻英国大使,但法国外长用“一直都是机会主义者”来形容对方。马克龙对澳大利亚,则采取了彻底无视的态度。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对法国媒体表示,他自从9月15日以来,一直希望能够与马克龙通电话,然而电话线的另一端始终没人回应。
  随着明年3月澳大利亚大选临近,莫里森的压力也在增加。属于反对党工党的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对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表示,莫里森牺牲法国利益,突然宣布获得美国核潜艇技术,为的是在大选前推高自己的民意支持率,以增加连任筹码。在陆克文看来,莫里森此举不但伤害了与盟友法国之间的信任,依然缺乏细节的核潜艇计划,在毫无核潜艇工业根基的澳大利亚,也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尽管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多次对法国表示理解其怒气,但截至本文发稿时,法国依然保持对其无视的态度。那个被召回的法国驻美大使,在巴黎呆了一个星期之后又回华盛顿返岗了。然而,驻澳大使何时回归依然遥遥无期。而莫里森也许不会那么轻易打通马克龙的电话。
其他文献
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今年8月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2308.0万部;1-8月出货量2.2亿部。8月的5G渗透率达73%,依旧维持较高水平,但因缺少杀手级应用,对销量拉动作用有限。近日,吉利集团也宣布进军手机领域,定位高端智能手机。  在华为从全球、国内双料出货量冠军跌下之后,巨人缺失意味着超大的市场份额被腾出。诸多手机厂商收益颇多。在2021年第二季度的最后一个月,小米的出货量一度超过了三星,登顶全球
期刊
韩国水原市,一名青年生活在6.6平方米的“考试院”内。“考试院”是专门租给家境窘迫的学生临时备考的生活场所  2019年2月1日,《天空之城》第20集在韩国播送,在这一天晚上,创下了韩国非无线电视台的收视新纪录。没有知名演员,也没有曲折的爱情故事,这部韩剧聚焦于教育议题,讲述了一个高档小区里四对父母,为了将子女送入名牌大学就读,不择手段进行斗争的故事。  “看起来夸张,但拍摄的一系列现象在韩国是真
期刊
2019年7月7日,贵州省遵义市,孩童在家长的陪伴下阅读  “双减”以后,一场家庭教育领域的转变正在发生。  真正的改变不会那么快到来。曾经的“宇宙补习班中心”北京海淀黄庄,方圆500米内一度存在超过100家教培机构。“人去楼空”后,家长们干脆起了“自己上”的决心。  8月中旬,不少媒体集中报道新东方在京、杭等地开设“优质父母智慧馆”,其中的课程内容包括育儿方法和时间分配等知识性内容。尽管新东方澄
期刊
2021年5月19日,济南,拍婚纱照的年轻人,旁边一对老年人在小憩聊天  他们未必是令人唾弃的啃老族,相反,他们也可能是这个时代最勤恳的奋斗者。但是,而立之年,他們未立,仍需要父辈持续输血。  他们是“拉了一辈子磨的驴”,为子女付出了一切,原本可以安享晚年,但现实是,连接子女的输血管,还拔不下来。  一边,是未完成的成年;另一边,是迫不及待的老年。  这是当代中国家庭代际关系中的奇特景观,展现了一
期刊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随着中国经济成长,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北京、上海作为连接国际国内的门户枢纽,凭借对世界人口和产业的虹吸效应,在全球城市体系中日益取得较强的竞争力。  详细梳理和回顾北京和上海如何根据自身战略定位和资源禀赋,持续提升自身竞争力的过程,就会发现两座城市经济竞争力形成路径本质上一直是对国家战略的响应。未来,两座世界级城市更充满无限可能。世界级城市  20世纪80年代全球化深化,跨
期刊
英国伦敦展出的钻石戴比尔斯千禧之星,这颗钻石于1990年在非洲刚果被发现。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在现代人的眼里,闪耀的美丽钻石是爱情的象征。但很多人不知道,一颗钻石的背后或许浸润着无数人的鲜血。  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拥有钻石这种天然宝石。其中,作为主产区的非洲有多达15个国家生产钻石,钻石产业也成为当地的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南部的博茨瓦纳还是非洲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钻石生产国。  虽然自然资源
期刊
2021年9月24日,拜登在白宫召集了首次美日印澳四国对话(QUAD)线下峰会  刚刚过去的9月,拜登政府外交最大的动作,是对联盟的重新排序。9月24日,拜登在白宫召集了首次美日印澳四国对话(QUAD)线下峰会。虽然这次峰会所涉及的议题很多,包括新冠疫情、气候变化、基建投资、产业链、网络空间等,但几乎可以归结为一点,即加强在印太地区的政策沟通与协调。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是唯一以“非盟友”身份参会的国
期刊
2020年8月25日,广西桂林,身穿婚纱的男女青年在乘坐竹筏游河  西方有一句法諺,说法律不管的“三件事”:旧往之事,琐碎之事,以及内部之事。其中,不理旧往之事,这比较容易理解,它就是今天的“法不溯及既往”精神。  但另外两件事,于今人来说就很陌生了。  先是“不管内部之事”,在过去,“内部”有内部的规章,比如行会、宗教社团等等。又或者是,内部有权威的自治权代理人,如宗族中的族长等等,所以,法律介
期刊
《赘婿》剧照  婚恋和家庭,是文学永恒的母题。中国悠久的文学传统,更是留下无数两性和家庭关系的叙事范本,在诗三百和汉乐府中,在唐传奇和明清话本中,一直到以白话写作的言情小说中,我们能看到无数饮食男女的悲欢离合:既有才子佳人的风流浪漫,也有苦命鸳鸯的凄凄惨惨,还有千回百转的破镜重圆,以及负心人的背叛最终遭致制裁。  中国人重视家庭,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离不开家庭的认可。周旋于其间的人,又会坠入婆媳翁婿
期刊
2020年11月7日,山东青岛,大学生通过扫码了解企业招工信息  25岁的宋志清,意识到自己的人生陷入某种循环。  四年前,本科毕业时,他没找到工作,果断决定考研。如今,相似的情景再次出现,一段曲折而失败的求职经历之后,摆在他面前的选择,似乎只有一个—读博吧?  宋志清毕业于一个不太好找工作的专业—古典文献学。当然,这还不是最难找工作的专业。  求职,从来只是个人能力的体现。但高等教育背后另一个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