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汝民:造就事业大满贯

来源 :大众致富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hua212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天津港集团董事长于汝民推荐给全体员工三本书:《世界是平的》、《蓝海战略》、《〈论语〉心得》,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蓝海战略》,为此还进行了全员大讨论。因为,在于汝民看来,天津港未来的发展道路,应该走在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上。如果把时间倒回20年,于汝民第一次登上世界著名港口鹿特丹港,那种震撼今天依然,鹿特丹港“如巨人一样”矗立在于汝民的面前。20年过去了,天津港已经成为国内第四,世界第六大港口,于汝民再到鹿特丹的感觉也由“仰视”变成了“平起平坐”。从一名普通的装卸工人到天津港董事长,于汝民经历了天津港发展的每一步。
  
  变局:陆地上的“蓝海”
  
  与邻近的韩国港口相比中国政策相对比较封闭,无法与韩国争抢转口贸易。那么天津港未来出路何在?发展方向又在哪里呢?
  读《蓝海战略》的时候,于汝民已经在设想天津港的未来。从港口角度出发,新竣工的25万吨级航道已经是顶级配置,因为船舶吨位再大就无法进入渤海。如果从政策角度出发,与邻近的韩国港口相比我们政策相对封闭,无法与韩国争抢转口贸易。那么天津港未来要发展,出路何在?
  对此,于汝民把天津港未来的着力点放在了“陆地”上。这似乎听起来很奇怪,一个港口,却把未来放在了陆地上?但在于汝民看来,“陆地”正是天津港未来的“蓝海”。
  这里面似乎存在这样一种逻辑。如果要增加一个港口的吞吐量,就必须适应船舶重型化的趋势,当年香港也因此兴起。所以天津港必须首先把航道修建好,这就好比修路。
  随着流量的增加港口的吞吐量也在不断的增加。那么剩下的就是完善一整套配套设施,使之运行得更有效率。而于汝民对天津港未来的重点规划便在于此。
  造“无水港”是于汝民从“红海”里淘出的机遇。2007年12月28日,天津港的包头“无水港”正式揭牌。而所谓“无水港”的概念,就是指具有口岸功能、港口功能和货物集散等功能的现代物流平台。包头“无水港”就实现了包头陆港和天津海港功能的无缝对接和互为延伸,使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有了自己的“出海通道”。而像包头一样的“无水港”国内已经有四家,未来几年,天津港要把内陆“无水港”发展到12家。
  然而要实现内陆港的功能,仅仅依靠天津港是无法做到的,因为“无水港”成功与否最重要的就是需要物流运输系统的支撑。就在包头“无水港”揭牌的一周前,天津港集团与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双方将在内陆无水港和集装箱场站建设、班列通道、陆桥运输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
  这个思路不仅仅拉升了投资者对天津港的认可度和知名度,而且由港口向内陆的辐射概念,一下子就吸引了众多大客户和商家的目光,而宝钢集团正是其中之一。
  2007年12月17日,宝钢集团与天津港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原燃料物流和成品物流及与之相关的服务为主线,推进供应、运输、加工、仓储、配送、服务及相关投资等方面的协同互助和战略合作,并逐步开展两大企业集团之间在战略管理方面的互助与合作。
  据业内人士分析:宝钢与天津港这种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并非立足于上海宝钢本部的发展,宝钢的战略眼光已经拓展至整个华北乃至整个东北区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与天津港的物流合作是为以后在此区域展开进一步并购铺平道路。
  除了宝钢之外,神华集团也与天津港展开深度合作,2007年9月27日,天津港南疆港区神华煤炭码头工程正式投产。这是神华集团继在黄骅港投建专用煤炭码头后的第二条煤炭出海通道,将为天津港新增煤炭通过能力3500万吨。
  
  破局:30平方公里的巨巢
  
  建成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开放度最高的保税港区。这也为中国转口加工贸易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未来空间。
  除了物流系统之外,在于汝民的战略规划中还要有一个筑巢引凤的大工程。正在建设中的天津港东疆港区正是一个30平方公里的巨型凤巢,东疆港将拥有六项全国之最:最优惠的政策支持、最完备的功能配置、最突出的区位优势、最便利的交通条件、最高效的通关流程、最宜居的生态环境。
  


  靠吹填造陆使东疆保税港区逐步浮出水面。
  2007年12月上旬,4平方公里的保税港区一期将实现封关运作。30平方公里的东疆港区的建设为天津港未来10到15年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也为天津港拓展功能提供了机会。
  在一个三面环海、一面与陆地相连的人工岛上建设保税港区,是再理想不过的了。没有东疆港区的建设,也就不会有10平方公里的东疆保税港区的设想。
  未来随着基地的继续大幅度发展,在这东疆港30平方公里港区内,将分为码头作业区、物流加工区、港口综合配套服务区“三大区域”。
  而其中拟建的东疆保税港区包括了物流加工区和码头作业区的一部分,将在面积10平方公里范围内,由海关实行全域封闭化、信息化、集约化的监管,建成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开放度最高的保税港区。
   而这一最大的保税港的建设,就为转口加工贸易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未来空间,可以设想,东疆保税港区的设立,其中物流加工区的企业不仅可以借助中国较为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同样可以获得税收的优惠,这就给天津港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保证。
  在这个未来的大规划中,东疆港将有6万人在此居住,为此天津港从现在就开始着手准备,同时生活综合服务也成为天津港的又一增长点。
  为了保障国际船舶停靠的需要,港口内还将建设涉外医院、饭店、直升机营救等国际化服务设施。
  另外,天津港也在介入港口金融服务,由天津港集团、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出资组建的天津港财务有限公司于2006年的12月9日正式开业,成为全国首家港口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港口金融服务目前还是比较新的概念,只有少数银行与港口参与此项服务,天津港财务有限公司,未来可能涉足这一领域。
  根据于汝民介绍,港口金融服务能够帮助外贸企业降低资金占用成本,使资金周转率迅速提高,货物进港就能办理货物融通手续,使资金快速回笼。
  在人们的印象里,港口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而在于汝民眼中,港口实际上已经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
  虽然目前天津港的主营收入还来源于货物装卸,但未来“由港口运营商向港口开发商转变,从单一的港口装卸供应商向物流供应商转变”,将给天津港提供更多元化的发展空间。
  以港口为中心,工业地产开发、物流供应、金融服务、城市综合配套服务,都将会给天津港带来巨大收益。
  2010年,一个现代化、规模化、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港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一辈子唯一的选择
  
  从装卸工到董事长,于汝民在天津港度过了全部的岁月。“我这一路走下来,没有一个台阶是跃过去的。”于汝民这样形容自己的职业生涯。
  1968年初中毕业之后分配到天津港,从最基层也是最苦的岗位——装卸工人做起。“卸过尿素,卸过化肥,没有手套,一个工作日下来,指纹都磨平了,冒血筋,非常苦。”在一次电视采访中,于汝民回忆起当时的情况。
  做了半年装卸工,他转做了起重机司机,一直干到1972年,于汝民获得了一个机会,到上海海运学院读书。1975年他放弃留校任教的机会,又回到港务局从技术员做起。
  2002年6月起于汝民任天津港务局的局长,2004年6月天津港务局转制后任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2007年任董事长。而在港务局局长之前,1996年,于汝民又放弃一个选择的机会,他本可以担任天津保税区管委会主任。
  然而,最终他还是没有选择“仕途”,而选择了心爱的天津港。在于汝民看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升官发财更重要,更加有意义。
  或许也正是因为从基层一步步干起来,于汝民更能体谅他手下人的想法。有一位天津港的总工去世了,去世之后的一个星期,办公室工作人员到那位总工家中,要求把用过的手机交公。这事一出来,家属有意见,大家也议论纷纷,说是人一走茶就凉。
  于汝民知道了这件事,告诉办公室的人,这件事欠妥当,“这个人过去了,他的手机谁会用?不如把他生前的手机送给家人做一个礼物,说下个月我们话费不能报销了,因为人不在册了。”
  虽然这只是一个细节,但是在于汝民看来,这不仅仅体现了一种对人才的重视,更重要的是在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员工来企业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挣钱?我当时就考虑要改变这一切,要改变这种忽视人的作用,没有人情味的做法,这对提高企业凝聚力是非常重要的。”
  于汝民喜欢提拔员工,但前提是工作中要“三有”,即有思路、有能力、有业绩。曾经有个年轻人,在工作中每天“早上七点来,下班七点走,一周七天顶在工地上”,在天津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工程中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之后,于汝民果断地提拔了他。人们称之为“三七”干部,“他身上体现的是一种负责任、追求卓越的精神”。如今,在天津港仍旧流行着“三七干部”的作风。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许多企业在改革、改制中提出了减员增效。而天津港没有走这条路,当时天津港提出这样一个口号:“无过失不下岗”。
  “一个职工下岗了,对天津港这样一个拥有2万多职工的企业来说,只是两万分之一,但对于下岗职工、对于下岗职工的家庭,那就是百分之百。
  如果下岗,首先要让经营者下岗,因为你没有能力把企业这块‘蛋糕’做大,没有能力解决好企业和员工的生存发展问题,这个责任不应该落到员工身上。”于汝民如此讲道。
其他文献
自本刊2008年04期以《不甘人后——山村里腾出的金蛟龙》为题,报道了北京中科新大通总经理杨陆斌的创富故事后,在社会上引起强列的反响。很多人对其公司的新技术产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更想通过本刊进一步了解已加盟的商家成果如何?为此,记者致电杨总,就广大读者关心的问题做了一次专访。    记者:现在有很多读者对您公司的新型高效节能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及其相关配套建材设备非常感兴趣,希望得到一些详细的介绍。 
期刊
手绘墙,也叫“涂鸦”,它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费城和宾夕法尼亚发展开来的,其随意、迅捷的表现形式为年轻人特别是80后年轻人所喜欢和追捧……    灵感突现:  郁闷大学生要靠手绘墙画赚钱    1999年7月,宋哲平从湖南一所师范学院美术教育系毕业后,被分回家乡某中学做老师。两年后,宋哲平来到深圳市布吉镇—家灯饰厂做了一名美工。  2004年春节后,他在著名的大芬油画村认识了一位姓陈的画商,在了
期刊
本人中学时就梦想以后出人头地当富豪,可现实是真实而残酷的,在后来跨入社会十多年的拼搏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打击和上当受骗,不知流了多少汗洒了多少泪,尝尽了人间的辛酸,真可谓是忍人所不能忍,受人所不能受的地步,最终凭着坚定的信念和成功者的引导今天总算略有所成。    为了回馈社会特向本刊读者提供一项实实在在的事业,这是一项利民富己的事业,此事业方案是本人总结了许多成功者的经验和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首次
期刊
近日,一家新型人力资源公司在上海启动,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其原因是该公司把人力资源行业的新兴产业——人才租赁作为公司主营业务,顿时被喻为业内吃螃蟹者。据一位公司内部人士称,该公司在试营业期间内,业绩就已经翻了一番,并已经启动新一轮的融资,计划在三年内上市,预计人才租赁在中国将拥有650亿左右的巨大商机。     新劳动合同法带热人才租赁    人才租赁又称人才派遣,源于美国,成长于欧美、日本,是
期刊
200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村镇建设中, “改变农村人居环境”就成为了努力改变村容、村貌工作中的重要议题。从而,巨大的财富商机也就此浮出水面!此时,一位基层农村的村委会主任敏锐的认准并抓住了这一宝贵商机,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带领村民走上了
期刊
2008最具市场潜力创业项目——“家家旺”秸秆炉系列报道之三  科技制造奇迹,创新促进发展。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日益增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已让我们应接不暇、屡见不鲜了。但自本报专题报道《吕书奎发明“家家旺”秸秆炉带来新能源的革命》和《吕书奎“家家旺”小炉子赢得大市场》等文后,“家家旺”却以其优良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质优、价低”领先性能,不但得到了用户的广泛好评,还得到了业内专
期刊
这不是神话,而是活生生的事例:深圳的叶先生自去年8月成为“生命灯”的代理商以来至今年初,已轻松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一百万!那么“生命灯”究竟为何物?记者走访了生命灯的厂家武汉宝丰新技术公司负责人,走进陈总的办公室,电话响个不停,有超市要求订货的,有小区物业要求他去演示的,还有大庆、福建、湖南等全国各地来考察的客商……    现场演示像魔术 客商争相签约  陈总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里,放一支燃着的香烟
期刊
近几年来,广州立白以一种润物无声的姿态,完成了从偏安一隅到鼎立全国的转身,开始成为本土日化行业又一股最为生猛的力量。2007年,立白销售额突破80亿元,在税收贡献上,立白更是连续5年在名企如云、GDP财大气粗的广东省排名第二,排在它前面的,是另一个传奇的企业——华为。在被公认跌宕汹涌也最前途黯淡的中国日化行业里,无数的企业曾一夜扬名、光鲜亮丽,不过迎接他们的命运是或倒下或被并购,最终黯然收场。活力
期刊
朋友春日踏青归来,告诉我他的见闻:他们乘中巴车到了一站,等上来的乘客坐稳,售票员提示购票。“坐五角钱的车,五角钱能坐到哪一站?”一位上车的青年问道,满车厢投来了异样的目光。“你到哪里去?”售票员疑惑中带有不满。青年忙解释说,他们要到郊外的麦田里去挖荠菜,因不知道哪里有,所以先坐一段路程下去看看。售票员才恍然大悟,笑说:“呵呵,要坐五角钱的车啊,至多可以坐四站,四站以外都是麦田了,但不知道哪一块田地
期刊
刘先生是杭州某商业银行的高级客户经理,年后上班仅仅5天,他就被一家猎头公司相中,并顺利跳槽到一家外资银行,年薪上涨了50%左右。对于这次飞跃,刘先生并不惊讶,因为即便不跳槽,他原来的单位也要为他加薪。用刘先生的话来说,“很清楚自己的价值,而且目前手上的客户资源对不少相关企业来说都相当有吸引力。”    像刘先生这样的金融业人才,今年绝对是人才市场的香饽饽。据中华英才网猎头在线近日发布的《金融行业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