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及发展趋势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e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观念的变化,在电力市场自由化的环境下,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经济性要求将会更高,配电自动化各种功能之间的协调性要求增强,对信息的需求加大,新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从而对配电自动化功能的集成及综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本文介绍了配电自动化发展概况,在电力市场环境下配电系统综合自动化的要求,以及配电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配电网 , 自动化系统, 发展趋势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social economy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change of the idea, in the electric power market liberalization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power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 economy of the request will be higher, the power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function of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request enhancement, the demand of information to increase, new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the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function integration and comprehensive proposed a more strict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development survey, in the electric power market environment comprehensive automation distribution system of the requirements, and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Keywords: distribution network, automation system, the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U665.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配电网自动化的特点和要求
  1.1 终端设备工作环境
  对于输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终端设备,一般安装在变电站里,运行环境温度在0℃至55℃范围,但是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有大量的终端设备是安装在室外的,满足设备运行性能指标要求的环境温度在-25℃至65℃范围,湿度要求为95%。此外,还要满足防风雨、散热、防雷电等技术要求。
  1.2可靠性
  对于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终端设备进行远方控制非常频繁,因此对其可靠性要求很高。
  1.3 组网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测控对象为进线变电站、配电变电所、10kV开闭所、分段开关、并联补偿电容器用户电能表和重要负荷等,因此站点一般会有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个之多。在这种条件下,不仅对系统的组织带来较大的困难,而且在配电网自动化中心的计算机上处理的信息量也十分庞大。
  1.4配套
  需要与配电网的改造配套进行,例如配电网环网化、配电线分段化等。没有配电网的科学拓扑结构,配电网自动化的系统、组织方式也难以确定。
  2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配电自动化是指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通信及网络技术,将配电网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配电网数据和用户数据、电网结构和地理图形进行信息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实现配电网及其设备正常运行及事故状态下的监测、保护、控制、用电和配电管理的现代化。配电自动化系统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指应用自动控制技术和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通过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或自动装置代替人工对变电站进行监控、测量和运行操作的一种自动化系统。
  10kV馈线自动化系统:完成10kV馈电线路的监测、控制、故障诊断、故障隔离和网络重构。
  配电管理系统:是指用现代计算机、信息处理及通信等技术,并在GIS平台支持下对配电网的运行进行监视、管理和控制。主要功能有:数据采集和监控(SCADA)、配电网运行管理、用户管理和控制、自动绘图设备管理地理信息系统(AM/FM/GIS)。
  用户自动化系统:用户自动化即需求侧管理,主要包括负荷管理、用电管理、需方发电管理等。
  3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需注意的问题
  3.1规划和建设好配电网架:规划和建设好配电网架,是实现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基本条件。常用的配网接线有树状、放射状、网状、环网状等形式,其中环网接线是配网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将配电网环网化,并将10kV馈线进行适当合理的分段;保证在事故情况下,110kV变电容量、10kV主干线和10kV馈线有足够转移负荷的能力。
  3.2解决好实时系统与管理系统的一体化问题:由于配电自动化(DA)涉及的一次設备成本较大,目前一般仅限于重要区域的配网使用,而AM/FM/GIS则可在全部配网使用。若使用一体化可通过AM/FM/GIS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DA的不足,故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实时SCADA和AM/FM/GIS的一体化颇为重要。所谓一体化,是指GIS作为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和数据(包括图形数据)的一致性得以保证,使得SCADA和AM/FM/GIS通过一个图形用户界面(GUI)集成在一起,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效益。
  3.3配置合理的通信通道:通信系统信道的选用,应根据通信规划、现有通信条件和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需求,按分层配置、资源共享的原则予以确定。信道种类有光纤、微波、无线、载波、有线。主干线推荐使用高中速信道,试点项目建议使用光纤。
  3.4选择可靠的一次设备:对一次开关设备除满足相应标准外,还应满足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要求:第一三遥接口。模拟量接口:电流互感器或电流传感器,电压互感器或电压传感器;状态接口:开关分、合状态,开关储能状态,SF0压力状态;控制接口:分闸控制,合闸控制。第二操作电源。满足开关操作时的电源供应:交流失电后,与控制设备配合能满足数据通信和故障隔离、恢复供电对动作次数的要求。
  4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展望
  4.1现代配电自动化系统
  采用分层集结策略大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一般分四个层,第一层为现场设备层。主要由馈线终端单元(FTU)、配变终端单元(TYU)、远动终端单元(RTU)和电量集抄器等构成,统称为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第二层为区域集结层。以110kV变电站或重要配电开闭所为中心,将配电网划分成若干区域,在各区域中心设置配电子站,又称“区域工作站”,用于集结所在区域内大量分散的配电终端设备,如馈线终端单元(Fru)、配变终端单元(TI’U)和电量采集器。第三层为配电自动化子控制中心层。建设在城市的区域供电分局,一般配备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中档配电自动化后台系统。往往还包括配电地理信息系统、需方管理和客户呼叫服务系统等功能。用于管理供电分局范围内的配电网。第四层为配电自动化总控制中心层。建设在城市的供电局,一般配备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高档配电自动化后台系统和大型数据库,用于管理整个城市范围内的配电网。中小型城市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一般只有前三层设备,不需要第四层。
  4.2集成化、智能化和综合化是发展趋势
  配电自动化系统作为一个庞大复杂的、综合性很高的系统性工程,包含众多的设备和子系统,各功能、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联,其本身及其所用技术又处于不断发展之中,这就要求配电自动化系统采用全面解决的方案,走系统集成之路,使得各种应用之间可共享投资和运行费用,最大限度保护用户原有的投资。
  在馈线自动化方面,现有馈线终端设备不仅具有常规的遥测、遥信和遥控功能,且还集成了自动重合闸、馈线故障检测和电能质量的一些参数的检测功能,甚至集成了断路器的监视功能,且有进一步与断路器相结合,机电一体化,发展成为智能化开关的趋势。显著地降低了建设、运行和维护的综合成本,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电压无功控制方面,国内已经提出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的无功预测和优化决策相结合的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策略,该策略以无功变化趋势为指导,充分发挥了电容器的经济技术效益,能在无功基本平衡和保证电压合格的前提下,使变压器分接头的调节次数降至最小,消除了盲目调节,降低了变压器故障几率和减少了维护量。
  4.3 配电自动化新技术
  配电线路载波通信技术。对低压配电网,由于终端设备数量非常多,采用光纤通信无论从成本或可行性看均不现实,为实现配电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实时电价信息发布及远程读表功能,研究具有较高可靠性和通信速率的配电线路载波通信技术,不仅可作为实现上述功能的通信手段,还可以为客户提供其他的综合通信月盼。
  用户电力技术。用户电力技术是将电力电子技术、微处理机技术、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运用于中、低压配、用电系统,以减少谐波畸变,消除电压波动和闪变、各相电压的不对称和供电的短时中断,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的新型综合技术。用户电力技术独立工作时可满足特殊负荷对供电量的严格要求,与配网自动化技术相结合时,将实现无瞬时停电、实时控制的柔性化配电、满足用户对电能质量更高层次的要求。
  5结语
  总之,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具有实时性好、自动化水平高、管理功能强之特点,能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改善对用户的服务,具有显著的经济优越性和良好的社会综合效益,因此开发出技术先进、功能实用的配网自动化系统是大家共同的目标。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其他文献
张程杰(1985-03-19),男,1985年生,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人, 临沂苍山县供电公司,学士,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配网线路设计工作。    请保留作者简介:  宫丽艳(1984-01-06),女,1984年生,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人, 临沂苍山县供电公司,学士,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变电站二次设备维护工作。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日益增加的用电量为电力系统提出了新挑战与新机遇。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扩大了农村水资源的供需缺口。不仅体现在用水量上,而且用水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仅就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规划中给水排水系统规划及其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旨在加快污水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关键词】农村;给排水系统;现状;设计  【 abstract 】 with China's rural economi
期刊
摘要:笔者根据多年以来工作经验在工作中发现许多安全隐患,提出电力安全管理的重点是找出不安全行为,对不安全的行为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确定重大危险源(不可承受的风险),针对重大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可以预防或降低事故风险。  关键词:调度安全;风险管理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years work experience in the work found that
期刊
摘要:当前校园广场是组成学校校园空间环境的一个重要部分。当前中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大学校园建设,根据学校校园广场建设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本文由校园广场规划建设的几个方面对校园广场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做了浅显探讨。  关键词:学校广场;人性化;空间;探究  Abstract: the current campus square is comprised of the school campus spac
期刊
摘要:比较了几种常用于电力系统高压装置中的传统过电压保护设备在保护间隙、阀型避雷器和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等方面的过电压保护特点,从电力装置本身的过电压保护技术、电力技术对其他设备进行过电压保护两个方面,论述了当今电力装置过电压保护的一些措施及其分类,并就电力装置过电压保护技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电力电子装置;晶闸管;无间隙避雷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Abstract: compare se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的高速发展同时也为城市的配网建设规划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与挑战。本文通过对现今配网情况的掌握与分析,给出了与城市规划相适应的电源点选址工作与线路规划建设、变电站出线的方向等方面的基本原则。以期通过这些方面的分析讨论,对城市的实际配网规划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城市配网规划;配电自动化;配电网络结构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
期刊
摘要:随着电网每年下达保证供电任务的增多, 保障重要负荷安全所带来的电网损耗将急剧增加。作者在实践工作中总结电网线损运行的突出问题,从两个角度分别分析了降低线损的措施,采用降损技术措施时,必须同时采用强有力的管理手段加以保障。  关键词: 线损,技术线损,管理线损  Abstract: with the power grid issued each year that the task of in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电气工程系统演变成其重要的标志,没有电气自动化的支持,就没有完整的现代工业。然而,现代化工业工程系统又是一个复杂的统一系统,要想掌握其发展的精髓,必须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研发。本文主要论述了系统里的开放性设备,比如装置以及所接的电力设备等。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自动控制;环境监控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
期刊
摘要:水体中氨氮的污染是世界性的问题,氨氮污染的直接后果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渔业生产,严重影响了人、畜饮用水安全,恶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因而准确定量水体中氨氮含量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文章主要阐述了影响氨氮的的测定主要因素,从而针对固体纳氏试剂测定饮用水中氨氮的方法进行分析,实验的结果表明:本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和线性关系较好,与标准方法测定结果基本相符。从中可以看出,对氨氮的测定方法作了改进,
期刊
摘要:  我国是一个有高原、多山的国家,我国高原主要有黄土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由于各高原地理纬度不同、地面性质不一样,气候也有差别。在我国的高原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对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具备很好的自然条件。因此,近年来,随着一批风电项目、光伏项目、风-光-储项目进军高原,可再生新能源项目在高原的建设加快,在未来将在我国的高原地区形成“高原风谷”、“高原光谷”的独特风景。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