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中央、教育部和黑龙江省委统一部署,2008年9月至2010年2月,黑龙江省教育厅机关和全省高等学校、中职和中小学分三批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共有7 000多个党组织、13万余名党员参加。省委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党组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切实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与指导,精心谋划,周密组织,创设载体,注重质量,扎实推进各阶段、各环节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全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一、抓学习、重调研,形成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广泛共识
把深入学习、加强调研、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先导,贯穿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始终。一是集中学习培训。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和全体党员参加相结合、干部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学习和研讨相结合,切实抓住领导班子和处级干部这个重点,组织广大党员深化理论武装工作。厅直机关学习实践活动中,厅领导带头参加集中封闭学习,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5次,专题辅导 8次,召开座谈会10次,平均组织集中学习时间达70小时以上,厅领导带头作辅导报告,每名干部都认真做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文章。高校学习实践活动中,组织专题辅导报告253场,领导干部建立联系点512个,深入联系点1 827次,主持召开思想发动会531个,撰写调研报告200余篇。中职和中小学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三批联动,加强分类指导,除在学习内容上作出补充外,突出强调“时间服从质量”的要求,对不同类型学校的学习组织形式,不同岗位党员的学习目标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并组成4个巡回检查小组赴各地检查指导。特别是充分利用典型事迹、成功经验和黑龙江特有的精神资源,把学习实践活动目标要求具体化、形象化,使学习收到明显成效。在全系统成功地开展了向舍己救人的好校长韩国祥同志学习的活动,掀起加强师德建设的高潮。韩国祥事迹在《中国教育报》版头条配评论发表,省委和教育部指导小组作出学习决定,并举办多场报告会扩大宣传,韩国祥同志被评为2009年度教育新闻人物。中央领导专门作出批示,要求表彰、宣传和学习。二是系统深入调研。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方法,围绕教育改革发展、转变职能和改进作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厅党组确定10个调研题目,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督促检查重点工作落实,形成了12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其中《关于我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推进情况调研报告》,为14个专题子计划的制订和规划落实起到了重要作用。各级各类学校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广泛开展调研活动,形成一大批对解决学校改革发展难题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调研成果。三是广泛征求意见。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征求到意见建议7万余条,各级党组织在对这些意见建议进行系统梳理和提炼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这两个根本性问题,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上水平这个核心,对办学质量、创新能力、科研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及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党性党风党纪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认真查排和整改,解决了一批影响和制约全省教育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四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展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推动全省教育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紧密结合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教育实践,全面总结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入查找和分析影响教育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确立了“围绕一个核心,坚持一个根本,体现两个服务,实施三大战略,突出四个大力抓好”的发展思路和方向目标。举办了高教强省建设论坛,时任省委常委衣俊卿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69所高校全部提交了论坛报告,17所高校就高水平大学建设、建设高教强省的战略选择与对策、学科建设与高教强省的研究等相关主题发表主题演讲。把高校领导班子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努力建设高教强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上来。
通过系统学习、深入调研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教育战线广大干部、党员教师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有了深入的理解,认识水平有了新的提升,对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和任务以及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形成了重要共识,坚定了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了高昂的创业热情。
二、抓载体、重实践,努力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我们把找准和创设实践载体、狠抓重点战略任务推进落实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任务,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全力破解教育改革发展难题,取得重要进展。厅机关围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提高质量、科学发展,为推动龙江更好更快发展服务”主题,以“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高教强省建设,促进龙江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实践载体。高等学校紧紧围绕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推进高教强省建设、开展“节约型、关爱型、文化型校园”建设活动、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和成功举办第24届世界大冬会等活动创设实践载体。围绕“教师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等职业学校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义务教育学校以 “标准化学校建设”、普通高中以“新课程实施”、幼儿园以“提高保教质量”为实践载体。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结合实际活化实践载体,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哈尔滨市开展“关爱每一名学生、关爱每一位教师,办好每一所学校”活动带动全市教育科学发展;七台河市开展了“感动七台河十大名优教师”评选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广大教师;鸡西市鸡东区抓住“名校长工作室”这个实践载体,对民办、薄弱学校校长进行帮带等。学习实践活动载体的创设,使广大党员教师实践有目标、前进有动力,汇聚了共识,统一了行动,切实解决了一些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影响和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得到了破解,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是以“三大战略”为重点,推进了各级各类教育科学发展。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立的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科教人才强省富省工程、建设高教强省3大战略任务,狠抓落实、稳步推进、跟踪问效。第一,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核心,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截止到2009年,在全省经济发展遇到重大困难情况下,各级政府投入资金19.6亿元,在原有基础上建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643所,60.5万学生受益。对112个县级政府教育工作进行了评估验收,占全省总数的77.78%。鸡西、宁安、哈市南岗区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群众关注的“择校”、“减负”、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等热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出台措施大力加强特殊教育,哈尔滨市燎原学校、齐齐哈尔市特殊教育学校、佳木斯市特殊教育学校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落实民族教育优先发展政策,省教育厅获国务院“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奖。第二,以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快了职业教育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突破20万,总体实现了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的目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3.68%。全省建成实习实训基地近200个,覆盖171所学校和107个专业,专业实训基地拥有率增加到70%左右。培训42%的专业教师4 600名,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占比从2004年的不足8%,提高到18%左右。11所职业院校与服务外包企业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培养服务外包人才1 160名。近几年年均培训企业职工和下岗职工80万人次、农村劳动力100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40万人次、回乡初高中毕业生20万人次。第三,以高教强省建设为牵动,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1.2%,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切实加强高等学校内涵建设,办学条件主要指标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重点学科、特色专业、教学名师、创新团队、精品课程等内涵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居全国前列。全力实施高教强省建设规划,落实“五个一批”和“五个服务计划”任务,制订实施14个专题子计划。启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试点建设,扩大培养应用型人才。继续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截至目前全省共招收村村大学生11 522人,毕业7 288人,同时,选派大学生志愿者2 348人到乡村工作,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推进科技研发和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26个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和6个省属高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哈尔滨理工大学、大庆石油学院科技园被批准为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批准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科技园为省级大学科技园。积极推进哈尔滨师范大学现代文化产业园、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科技园、东北农业大学生物农业科技园的规划建设。加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建设,建成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并开放运行,实现100多个重点实验室对社会开放。3个重点实验室通过教育部的可行性建设论证,省属高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已达9个。装备制造、煤电化、优势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新药、中药制药工程技术研发5个重要工程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开始启动。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立的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三批筛选259项科技成果向社会推荐,一批成果与企业形成合作协议。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科技服务,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各农业院校与20余个县区开展农业科技共建项目,积极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
二是以完善教育改革发展保障机制为重点,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公平。第一,教育宏观规划进一步加强。加强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执行的监测工作,启动了《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和“十二五”规划的先期筹备工作。第二,教育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先后组织《黑龙江省学校环境管理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等修订,积极推进依法治校,涌现出135所依法治校示范校先进典型。第三,教育投入持续增加。各级政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不断加大投入力度,2009年全省教育总投入345亿元,增长2%。省属高校总收入61.29亿元,其中财政拨款26.5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和5.2%。省属高校生均财政拨款两年提高1 061元。启动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投入4.9亿元,开工建设项目学校456所,建设校舍658栋、131万平方米。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全年投入12.7亿元。第四,教育助学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投入8.8亿元,资助贫困学生73万人;累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7.3亿元,受益学生8.3万人;向265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全部特教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义务教育学生免费提供了教科书;保障了16.4万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第五,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得到强化。省政府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积极拓宽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渠道,全省普通高校一次就业率达80.7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六,继续推进高考招生“阳光工程”,实现了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第七,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保持教育持续安全稳定。学校安全管理、应对突发事件和“甲流”等传染病防控工作取得实效。出色完成第24届世界大冬会相关筹办任务,为举办成功、完美、大冬会史上最出色的运动会作出了贡献,省教育厅获省政府特殊贡献单位称号。
三是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了教师队伍水平。坚持以农村教师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广泛开展校本教研、区域共同体学习等培训活动,年培训教师9万余人次。评选特级教师86名,招聘特岗教师1 887名。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加强教师校际交流、城乡交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整体水平。高中、初中和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2.8%、98%和99.5%,比2000年分别提高19.5、23.7和8.1个百分点。职业教育技能型“双师型”教师比例明显提高。领军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批科技创新团队、新世纪优秀人才、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省属高校长江学者评聘实现突破。实施“龙江学者计划”,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22人,评选龙江学者94人。高校新增3名工程院院士,全省高校院士达24名,全国排名靠前。
三、抓制度、重机制,促进机关、战线作风转变和效率提高
创新机制、完善制度是深化学习实践活动和扩大成果的根本保证。我们把能够“管根本、管长远”的制度和机制建设牢牢抓在手上。一是大力推广和落实学习型组织建设。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部署,紧紧抓住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这一关键,大力总结推广哈尔滨市南马路小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经验,辐射带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逐步形成全员学习、自觉学习的风气,努力构建学习型战线。中央领导和省委书记吉炳轩分别对南马路小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经验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总结推广、学习宣传。教育厅党组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贯彻落实意见,紧密结合教育实际,研究制订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方案,在全省教育工作会和高校党建会上作出部署,要求全战线深入扎实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广泛开展创建活动。召开学习型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活动向纵深发展。二是建立和完善科学发展的制度机制。围绕构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以规范权力运行为重点,进一步整章建制。厅机关重新修订、完善了包括议事规则、政务管理、事务管理、依法行政、人事管理和党的建设等6个方面56项规章制度。研究制订规范权力运行制度105项,形成《黑龙江省教育厅规范行政权力制度汇编》。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了依法行政的水平,促进了机关工作作风转变和行政效率提高。下发《关于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组织高校认真清理规范规章制度,废止280项,修订1 035项,新制订505项。这些规章制度涵盖了党政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干部人事管理制度、财务审计制度、监督保障制度以及涉及师生学习生活制度等方面的内容。着眼于“管根本、管长远”,各市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职、中小学校本着“制度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开展“废、立、改”工作,废止2万余项,修订了5万余项,新建了近1万项,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三是进一步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实行“六制”,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树立五种形象,弘扬六种风气,机关和战线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效率和水平不断提升。2009年省教育厅机关被评为“全省十佳和谐机关”,行风政风建设群众最满意单位,政务公开优秀单位。
集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虽已告一段落,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长期的任务。全省教育系统一定要认真总结学习成果和经验,形成有利于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用人导向和体制机制,不断推动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向深度和广度发展。2010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以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进一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增强教育为人民服务、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能力;统筹兼顾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坚持改革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紧紧围绕“八大经济区”建设,坚持不懈,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高教强省建设和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编辑/张铁辉
一、抓学习、重调研,形成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广泛共识
把深入学习、加强调研、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先导,贯穿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始终。一是集中学习培训。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和全体党员参加相结合、干部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学习和研讨相结合,切实抓住领导班子和处级干部这个重点,组织广大党员深化理论武装工作。厅直机关学习实践活动中,厅领导带头参加集中封闭学习,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5次,专题辅导 8次,召开座谈会10次,平均组织集中学习时间达70小时以上,厅领导带头作辅导报告,每名干部都认真做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文章。高校学习实践活动中,组织专题辅导报告253场,领导干部建立联系点512个,深入联系点1 827次,主持召开思想发动会531个,撰写调研报告200余篇。中职和中小学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三批联动,加强分类指导,除在学习内容上作出补充外,突出强调“时间服从质量”的要求,对不同类型学校的学习组织形式,不同岗位党员的学习目标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并组成4个巡回检查小组赴各地检查指导。特别是充分利用典型事迹、成功经验和黑龙江特有的精神资源,把学习实践活动目标要求具体化、形象化,使学习收到明显成效。在全系统成功地开展了向舍己救人的好校长韩国祥同志学习的活动,掀起加强师德建设的高潮。韩国祥事迹在《中国教育报》版头条配评论发表,省委和教育部指导小组作出学习决定,并举办多场报告会扩大宣传,韩国祥同志被评为2009年度教育新闻人物。中央领导专门作出批示,要求表彰、宣传和学习。二是系统深入调研。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方法,围绕教育改革发展、转变职能和改进作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厅党组确定10个调研题目,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督促检查重点工作落实,形成了12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其中《关于我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推进情况调研报告》,为14个专题子计划的制订和规划落实起到了重要作用。各级各类学校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广泛开展调研活动,形成一大批对解决学校改革发展难题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调研成果。三是广泛征求意见。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征求到意见建议7万余条,各级党组织在对这些意见建议进行系统梳理和提炼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这两个根本性问题,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上水平这个核心,对办学质量、创新能力、科研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及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党性党风党纪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认真查排和整改,解决了一批影响和制约全省教育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四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展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推动全省教育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紧密结合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教育实践,全面总结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入查找和分析影响教育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确立了“围绕一个核心,坚持一个根本,体现两个服务,实施三大战略,突出四个大力抓好”的发展思路和方向目标。举办了高教强省建设论坛,时任省委常委衣俊卿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69所高校全部提交了论坛报告,17所高校就高水平大学建设、建设高教强省的战略选择与对策、学科建设与高教强省的研究等相关主题发表主题演讲。把高校领导班子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努力建设高教强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上来。
通过系统学习、深入调研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教育战线广大干部、党员教师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有了深入的理解,认识水平有了新的提升,对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和任务以及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形成了重要共识,坚定了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了高昂的创业热情。
二、抓载体、重实践,努力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我们把找准和创设实践载体、狠抓重点战略任务推进落实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任务,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全力破解教育改革发展难题,取得重要进展。厅机关围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提高质量、科学发展,为推动龙江更好更快发展服务”主题,以“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高教强省建设,促进龙江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实践载体。高等学校紧紧围绕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推进高教强省建设、开展“节约型、关爱型、文化型校园”建设活动、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和成功举办第24届世界大冬会等活动创设实践载体。围绕“教师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等职业学校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义务教育学校以 “标准化学校建设”、普通高中以“新课程实施”、幼儿园以“提高保教质量”为实践载体。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结合实际活化实践载体,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哈尔滨市开展“关爱每一名学生、关爱每一位教师,办好每一所学校”活动带动全市教育科学发展;七台河市开展了“感动七台河十大名优教师”评选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广大教师;鸡西市鸡东区抓住“名校长工作室”这个实践载体,对民办、薄弱学校校长进行帮带等。学习实践活动载体的创设,使广大党员教师实践有目标、前进有动力,汇聚了共识,统一了行动,切实解决了一些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影响和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得到了破解,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是以“三大战略”为重点,推进了各级各类教育科学发展。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立的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科教人才强省富省工程、建设高教强省3大战略任务,狠抓落实、稳步推进、跟踪问效。第一,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核心,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截止到2009年,在全省经济发展遇到重大困难情况下,各级政府投入资金19.6亿元,在原有基础上建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643所,60.5万学生受益。对112个县级政府教育工作进行了评估验收,占全省总数的77.78%。鸡西、宁安、哈市南岗区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群众关注的“择校”、“减负”、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等热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出台措施大力加强特殊教育,哈尔滨市燎原学校、齐齐哈尔市特殊教育学校、佳木斯市特殊教育学校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落实民族教育优先发展政策,省教育厅获国务院“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奖。第二,以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快了职业教育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突破20万,总体实现了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的目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3.68%。全省建成实习实训基地近200个,覆盖171所学校和107个专业,专业实训基地拥有率增加到70%左右。培训42%的专业教师4 600名,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占比从2004年的不足8%,提高到18%左右。11所职业院校与服务外包企业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培养服务外包人才1 160名。近几年年均培训企业职工和下岗职工80万人次、农村劳动力100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40万人次、回乡初高中毕业生20万人次。第三,以高教强省建设为牵动,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1.2%,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切实加强高等学校内涵建设,办学条件主要指标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重点学科、特色专业、教学名师、创新团队、精品课程等内涵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居全国前列。全力实施高教强省建设规划,落实“五个一批”和“五个服务计划”任务,制订实施14个专题子计划。启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试点建设,扩大培养应用型人才。继续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截至目前全省共招收村村大学生11 522人,毕业7 288人,同时,选派大学生志愿者2 348人到乡村工作,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推进科技研发和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26个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和6个省属高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哈尔滨理工大学、大庆石油学院科技园被批准为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批准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科技园为省级大学科技园。积极推进哈尔滨师范大学现代文化产业园、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科技园、东北农业大学生物农业科技园的规划建设。加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建设,建成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并开放运行,实现100多个重点实验室对社会开放。3个重点实验室通过教育部的可行性建设论证,省属高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已达9个。装备制造、煤电化、优势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新药、中药制药工程技术研发5个重要工程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开始启动。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立的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三批筛选259项科技成果向社会推荐,一批成果与企业形成合作协议。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科技服务,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各农业院校与20余个县区开展农业科技共建项目,积极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
二是以完善教育改革发展保障机制为重点,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公平。第一,教育宏观规划进一步加强。加强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执行的监测工作,启动了《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和“十二五”规划的先期筹备工作。第二,教育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先后组织《黑龙江省学校环境管理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等修订,积极推进依法治校,涌现出135所依法治校示范校先进典型。第三,教育投入持续增加。各级政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不断加大投入力度,2009年全省教育总投入345亿元,增长2%。省属高校总收入61.29亿元,其中财政拨款26.5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和5.2%。省属高校生均财政拨款两年提高1 061元。启动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投入4.9亿元,开工建设项目学校456所,建设校舍658栋、131万平方米。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全年投入12.7亿元。第四,教育助学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投入8.8亿元,资助贫困学生73万人;累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7.3亿元,受益学生8.3万人;向265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全部特教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义务教育学生免费提供了教科书;保障了16.4万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第五,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得到强化。省政府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积极拓宽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渠道,全省普通高校一次就业率达80.7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六,继续推进高考招生“阳光工程”,实现了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第七,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保持教育持续安全稳定。学校安全管理、应对突发事件和“甲流”等传染病防控工作取得实效。出色完成第24届世界大冬会相关筹办任务,为举办成功、完美、大冬会史上最出色的运动会作出了贡献,省教育厅获省政府特殊贡献单位称号。
三是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了教师队伍水平。坚持以农村教师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广泛开展校本教研、区域共同体学习等培训活动,年培训教师9万余人次。评选特级教师86名,招聘特岗教师1 887名。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加强教师校际交流、城乡交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整体水平。高中、初中和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2.8%、98%和99.5%,比2000年分别提高19.5、23.7和8.1个百分点。职业教育技能型“双师型”教师比例明显提高。领军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批科技创新团队、新世纪优秀人才、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省属高校长江学者评聘实现突破。实施“龙江学者计划”,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22人,评选龙江学者94人。高校新增3名工程院院士,全省高校院士达24名,全国排名靠前。
三、抓制度、重机制,促进机关、战线作风转变和效率提高
创新机制、完善制度是深化学习实践活动和扩大成果的根本保证。我们把能够“管根本、管长远”的制度和机制建设牢牢抓在手上。一是大力推广和落实学习型组织建设。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部署,紧紧抓住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这一关键,大力总结推广哈尔滨市南马路小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经验,辐射带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逐步形成全员学习、自觉学习的风气,努力构建学习型战线。中央领导和省委书记吉炳轩分别对南马路小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经验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总结推广、学习宣传。教育厅党组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贯彻落实意见,紧密结合教育实际,研究制订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方案,在全省教育工作会和高校党建会上作出部署,要求全战线深入扎实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广泛开展创建活动。召开学习型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活动向纵深发展。二是建立和完善科学发展的制度机制。围绕构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以规范权力运行为重点,进一步整章建制。厅机关重新修订、完善了包括议事规则、政务管理、事务管理、依法行政、人事管理和党的建设等6个方面56项规章制度。研究制订规范权力运行制度105项,形成《黑龙江省教育厅规范行政权力制度汇编》。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了依法行政的水平,促进了机关工作作风转变和行政效率提高。下发《关于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组织高校认真清理规范规章制度,废止280项,修订1 035项,新制订505项。这些规章制度涵盖了党政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干部人事管理制度、财务审计制度、监督保障制度以及涉及师生学习生活制度等方面的内容。着眼于“管根本、管长远”,各市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职、中小学校本着“制度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开展“废、立、改”工作,废止2万余项,修订了5万余项,新建了近1万项,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三是进一步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实行“六制”,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树立五种形象,弘扬六种风气,机关和战线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效率和水平不断提升。2009年省教育厅机关被评为“全省十佳和谐机关”,行风政风建设群众最满意单位,政务公开优秀单位。
集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虽已告一段落,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长期的任务。全省教育系统一定要认真总结学习成果和经验,形成有利于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用人导向和体制机制,不断推动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向深度和广度发展。2010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以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进一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增强教育为人民服务、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能力;统筹兼顾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坚持改革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紧紧围绕“八大经济区”建设,坚持不懈,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高教强省建设和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编辑/张铁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