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3月,国家邮政局以唐代画家阎立本所作的《步辇图》为邮票主图发行小型张一枚。
阎立本,唐代著名画家。约生于六百零一年,卒于六百七十三年,雍州万年(今陕西潼临县)人,曾任主爵郎中、工部尚书、右相和中书令,时有"右相驰誉丹青"之誉。其父阎毗,其兄立德,既有画名,又以擅长工艺、建筑工程著称。阎立本绘画师承隋代的杨契丹、郑法士、董伯仁、展子虔与其父,并上溯张僧繇而"变古象今",代表了初唐中原地区的风格。
阎立本在艺术上继承南北朝的优秀传统,认真切磋加以吸收和发展。从传为他的作品所显示的刚劲的失线描,较之前朝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古雅的设色沉着而又变化,人物的精神状态有着细致的刻画,都超过了南北朝和随的水平,因而被誉为"丹青神化"而为"天下取则",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阎立本善画台阁、车马、肖像,尤长于重大题材的历史人物画和风格画。《步辇图》(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是现存阎立本的重要作品。系反映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唐王朝典章制度,派禄东赞到长安通聘,要求通过与唐公主和亲而永结和好,受到唐太宗赞许的重要事件。作品描绘了唐太宗接见禄东赞的场面:一侧画太宗坐步辇上,前后由众宫女抬护拥随,另一侧画禄东赞在典礼官导引下谒见,作品成功地刻车了太宗的睿智与喜悦和禄东赞对太宗的敬仰之情,对不同地位、民族、身份的人物都表现得真实得体。此图无款,卷后有宋·章直(伯益)篆书题记一段,另有米芾等人的观款。作者以细劲的线条塑造人物形象,具有早期肖像画的特征,线条流畅,色彩艳丽而沉着,较成功地描绘了人物的神态与神情。其中人物的发式与服饰都具有初唐时的特点,透露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气息,其所容纳的历史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全图不画背景,手法简洁,生动地记录了历史上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盛举,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关链接
吐蕃使者"过关迎亲"
"和亲"是古代社会因为政治斗争引发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渊源流传日久,早在汉代时史学家就有"昭君出塞"的记载。到了唐代,"和亲"已成为一种稳定边疆、发展经济、促进文化交流的基本国策。
但要促成"和亲"局面也并非易事,皇上是不会轻易地将宗室女儿随意远嫁的。因此,求亲使者的智慧就显得特别重要。
据传,松赞干布的求亲使者禄东赞是在过了"四关"后,才将文成公主迎娶入藏的。第一关是分辨一百匹马驹和一百匹母马的母子关系,禄东赞先命随从把这些母马与马驹分别关了一天,而后将母马和马驹赶到广场上,饥渴的小马驹们很快找到了自己的母亲。
第二关是辨认一百根两头同样粗的檀香木的根和梢,禄东赞命随从把木头全部放进水中,因为根部紧密沉重,必然会慢慢下沉,禄东赞凭此断定沉入水中的一端是根,浮在水面上的一端是梢。
第三关是将一根丝线穿过一颗宝珠上的九曲小孔。禄东赞将丝线拴在蚂蚁的腰间放入九曲小孔的一侧,不一会儿,蚂蚁带着丝线从九曲小孔的另一侧爬出。
最后一关是从众多宫女中辨认出哪位是文成公主,禄东赞依照从公主奶娘处得到的情况,从众多丽人中,认出了面带羞怯,但不失皇家丰仪的文成公主。
阎立本代表作品简介
据史料记载,阎立本的画作见之于《历代名画记》、《唐朝名画录》、《宣和画谱》中的有六七十件,其代表作除《步辇图》外,还有《凌烟阁功臣图》、《秦府十八学士图》、《历代帝王图》、《职贡图》、《萧翼赚兰亭图》等。
《凌烟阁功臣图》是阎立本奉诏画长孙无忌、李孝恭、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24功臣像于凌烟阁。唐代凌烟阁画像早已不存,北宋元祐五年(1090)游师雄曾据流传粉本摹勒上石,现尚有少部分石刻画像流存于陕西省麟游县;《秦府十八学士图》系表现秦王李世民属下的房玄龄、杜如晦等18位文人,画中所绘人物的身材、相貌、服饰、年龄及神情等特征都生动而具体;《历代帝王图》描绘的是汉至隋代13个不同帝王的形象;《职贡图》描绘的是当时"万国来朝、百蛮朝贡"的情景,人物"尽该毫末,备得人情",有宋代摹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萧翼赚兰亭图》描绘的是唐太宗派遣监察御史萧翼到会稽赚取辨才和尚所藏王羲之所书《兰亭序》真迹的故事,存世有二本,一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一藏辽宁省博物馆。
阎立本,唐代著名画家。约生于六百零一年,卒于六百七十三年,雍州万年(今陕西潼临县)人,曾任主爵郎中、工部尚书、右相和中书令,时有"右相驰誉丹青"之誉。其父阎毗,其兄立德,既有画名,又以擅长工艺、建筑工程著称。阎立本绘画师承隋代的杨契丹、郑法士、董伯仁、展子虔与其父,并上溯张僧繇而"变古象今",代表了初唐中原地区的风格。
阎立本在艺术上继承南北朝的优秀传统,认真切磋加以吸收和发展。从传为他的作品所显示的刚劲的失线描,较之前朝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古雅的设色沉着而又变化,人物的精神状态有着细致的刻画,都超过了南北朝和随的水平,因而被誉为"丹青神化"而为"天下取则",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阎立本善画台阁、车马、肖像,尤长于重大题材的历史人物画和风格画。《步辇图》(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是现存阎立本的重要作品。系反映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唐王朝典章制度,派禄东赞到长安通聘,要求通过与唐公主和亲而永结和好,受到唐太宗赞许的重要事件。作品描绘了唐太宗接见禄东赞的场面:一侧画太宗坐步辇上,前后由众宫女抬护拥随,另一侧画禄东赞在典礼官导引下谒见,作品成功地刻车了太宗的睿智与喜悦和禄东赞对太宗的敬仰之情,对不同地位、民族、身份的人物都表现得真实得体。此图无款,卷后有宋·章直(伯益)篆书题记一段,另有米芾等人的观款。作者以细劲的线条塑造人物形象,具有早期肖像画的特征,线条流畅,色彩艳丽而沉着,较成功地描绘了人物的神态与神情。其中人物的发式与服饰都具有初唐时的特点,透露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气息,其所容纳的历史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全图不画背景,手法简洁,生动地记录了历史上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盛举,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关链接
吐蕃使者"过关迎亲"
"和亲"是古代社会因为政治斗争引发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渊源流传日久,早在汉代时史学家就有"昭君出塞"的记载。到了唐代,"和亲"已成为一种稳定边疆、发展经济、促进文化交流的基本国策。
但要促成"和亲"局面也并非易事,皇上是不会轻易地将宗室女儿随意远嫁的。因此,求亲使者的智慧就显得特别重要。
据传,松赞干布的求亲使者禄东赞是在过了"四关"后,才将文成公主迎娶入藏的。第一关是分辨一百匹马驹和一百匹母马的母子关系,禄东赞先命随从把这些母马与马驹分别关了一天,而后将母马和马驹赶到广场上,饥渴的小马驹们很快找到了自己的母亲。
第二关是辨认一百根两头同样粗的檀香木的根和梢,禄东赞命随从把木头全部放进水中,因为根部紧密沉重,必然会慢慢下沉,禄东赞凭此断定沉入水中的一端是根,浮在水面上的一端是梢。
第三关是将一根丝线穿过一颗宝珠上的九曲小孔。禄东赞将丝线拴在蚂蚁的腰间放入九曲小孔的一侧,不一会儿,蚂蚁带着丝线从九曲小孔的另一侧爬出。
最后一关是从众多宫女中辨认出哪位是文成公主,禄东赞依照从公主奶娘处得到的情况,从众多丽人中,认出了面带羞怯,但不失皇家丰仪的文成公主。
阎立本代表作品简介
据史料记载,阎立本的画作见之于《历代名画记》、《唐朝名画录》、《宣和画谱》中的有六七十件,其代表作除《步辇图》外,还有《凌烟阁功臣图》、《秦府十八学士图》、《历代帝王图》、《职贡图》、《萧翼赚兰亭图》等。
《凌烟阁功臣图》是阎立本奉诏画长孙无忌、李孝恭、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24功臣像于凌烟阁。唐代凌烟阁画像早已不存,北宋元祐五年(1090)游师雄曾据流传粉本摹勒上石,现尚有少部分石刻画像流存于陕西省麟游县;《秦府十八学士图》系表现秦王李世民属下的房玄龄、杜如晦等18位文人,画中所绘人物的身材、相貌、服饰、年龄及神情等特征都生动而具体;《历代帝王图》描绘的是汉至隋代13个不同帝王的形象;《职贡图》描绘的是当时"万国来朝、百蛮朝贡"的情景,人物"尽该毫末,备得人情",有宋代摹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萧翼赚兰亭图》描绘的是唐太宗派遣监察御史萧翼到会稽赚取辨才和尚所藏王羲之所书《兰亭序》真迹的故事,存世有二本,一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一藏辽宁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