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前就琢磨要给儿子南瓜换个学校读学前班,于是借着在家的闲暇,对阿根廷的学校好好做了做功课。
阿根廷的公立学校因为只上半天课,基本是放羊式教育,所以我们没有考虑。而私立学校里面,又分传统私校和新兴双语学校等。
跟所有望子成龙的家长一样,我直接瞄准了那些双语学校,谁让英语所向披靡呢。无奈,那些口碑不错的好学校都在城外,路途遥远让接送成了主要问题。不过我还是粗略了解了几家。
在网上看到一家美制私立学校,也就是英语教学、美国承认学分的学校。这所学校针对的主要是在阿根廷工作的美国外交官、高管、商人等家庭的孩子。当然本地人要进入也可以,需缴纳高昂的费用,相当于贵族学校吧。当时听说幼儿园费用就是现在南瓜学费的两倍多,我们不由望囊兴叹。另一所双语学校,费用倒能承受,但学业负担重,路途又远,也让我们犹豫。
左右为难时,老公建议,找一个离家近又相对不错的传统私校先上着,中学再好好找。幸好我家附近学校众多,又是一遍细细排查:男校不去,怕对孩子的心理及以后的发展不利;宗教气氛太浓的也不去,我不想强加给孩子信仰;没有小学的学前班不去,进去一年又得重新找小学。找来找去看了七八家,结果我满意的没位置,有位置的我不甚满意。
有一所学校,口碑不错,人家先问我:“你是前学生吗?”不是。“那孩子有兄姊在学校就读吗?”没有。“是这样,我们学校名额有限,只优先前学生的子女,以及在校生的兄弟姊妹。”
接下来,又是一所传统意义上的好学校——历史久、规模大、完校等等。一询问,明年学前班的报名期已经过了,名额肯定满了,但欢迎我们去参观。于是我们腆着脸,带着必败的心态走了一遭,很是相中。可是,学校摆明了满员,表示我们没有机会。我们只好使出杀手锏——如果哥哥南瓜实在进不去也没关系,我们家还有弟弟,从两岁班就打入“敌人”内部总行吧。可学校不出两天就给了回复——兄弟俩都没有名额。当然,工作人员态度不错地劝我:两个孩子还是上同一个学校方便些,我再给你推荐几个跟我们差不多的学校吧。
我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又去了一家传统私校。校长问我:“我们是教会学校你们知道吗?”“知道的。”“你们是天主教徒吗?”“啊,不是,但我们不反对儿子成为天主教徒。”这可是真心话,虽然之前不愿去宗教气氛较浓的学校,但在阿根廷,基本上不错的学校都是教会学校,入教是迟早的事。更何况南瓜姥姥这边都是天主教徒呢。但校长迟疑了,说:“我们希望学生在家里受到的教育和学校的一致……”
其实,宗教问题在几乎所有教会学校都会碰到,校方一般都会婉转地提出,“我们这里孩子都是要受过洗的”或“孩子们到了四年级都要参加宗教仪式”。我们也确实因为这个原因PASS了几个学校。到后来,我们已经释然,如果孩子在学校里接触了天主教并接受,那我们也没意见。
我宽慰自己,幸好咱好歹有个保底的现在的学校,也是不错的宽容的传统学校,如果不是万不得已的心动,我们也不会轻易转学。
没孩子的时候偶尔听同事说起,在北京要提前两年找幼儿园,我心里直乐。提前两年,意味着从孩子一岁起就要为学校的事情奔忙,做个家长可真累。没想到今天,已经在幼儿园上了三年的南瓜也让我在阿根廷初次体会到上学难了。
以我这一圈总结下来的经验:要想进好学校,就得进它的幼儿园,要进它的幼儿园,就必须送得早,送得准——两岁半就送进去,竞争不会很激烈,一旦选准了就别换,像我们这样中途想换,就难于上青天了。如果进不了这个幼儿园的学前班,想直接进小学,就得考试了。
在阿根廷,校方很重视推荐这个环节,如果有熟人推荐,是最有用的了。但我们没有那么多亲朋,也没有干爹干妈来当“前学生”啊。看来,在阿根廷上个好学校,也是讲究“拼爹”的。
编辑 吴忞忞 [email protected]
阿根廷的公立学校因为只上半天课,基本是放羊式教育,所以我们没有考虑。而私立学校里面,又分传统私校和新兴双语学校等。
跟所有望子成龙的家长一样,我直接瞄准了那些双语学校,谁让英语所向披靡呢。无奈,那些口碑不错的好学校都在城外,路途遥远让接送成了主要问题。不过我还是粗略了解了几家。
在网上看到一家美制私立学校,也就是英语教学、美国承认学分的学校。这所学校针对的主要是在阿根廷工作的美国外交官、高管、商人等家庭的孩子。当然本地人要进入也可以,需缴纳高昂的费用,相当于贵族学校吧。当时听说幼儿园费用就是现在南瓜学费的两倍多,我们不由望囊兴叹。另一所双语学校,费用倒能承受,但学业负担重,路途又远,也让我们犹豫。
左右为难时,老公建议,找一个离家近又相对不错的传统私校先上着,中学再好好找。幸好我家附近学校众多,又是一遍细细排查:男校不去,怕对孩子的心理及以后的发展不利;宗教气氛太浓的也不去,我不想强加给孩子信仰;没有小学的学前班不去,进去一年又得重新找小学。找来找去看了七八家,结果我满意的没位置,有位置的我不甚满意。
有一所学校,口碑不错,人家先问我:“你是前学生吗?”不是。“那孩子有兄姊在学校就读吗?”没有。“是这样,我们学校名额有限,只优先前学生的子女,以及在校生的兄弟姊妹。”
接下来,又是一所传统意义上的好学校——历史久、规模大、完校等等。一询问,明年学前班的报名期已经过了,名额肯定满了,但欢迎我们去参观。于是我们腆着脸,带着必败的心态走了一遭,很是相中。可是,学校摆明了满员,表示我们没有机会。我们只好使出杀手锏——如果哥哥南瓜实在进不去也没关系,我们家还有弟弟,从两岁班就打入“敌人”内部总行吧。可学校不出两天就给了回复——兄弟俩都没有名额。当然,工作人员态度不错地劝我:两个孩子还是上同一个学校方便些,我再给你推荐几个跟我们差不多的学校吧。
我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又去了一家传统私校。校长问我:“我们是教会学校你们知道吗?”“知道的。”“你们是天主教徒吗?”“啊,不是,但我们不反对儿子成为天主教徒。”这可是真心话,虽然之前不愿去宗教气氛较浓的学校,但在阿根廷,基本上不错的学校都是教会学校,入教是迟早的事。更何况南瓜姥姥这边都是天主教徒呢。但校长迟疑了,说:“我们希望学生在家里受到的教育和学校的一致……”
其实,宗教问题在几乎所有教会学校都会碰到,校方一般都会婉转地提出,“我们这里孩子都是要受过洗的”或“孩子们到了四年级都要参加宗教仪式”。我们也确实因为这个原因PASS了几个学校。到后来,我们已经释然,如果孩子在学校里接触了天主教并接受,那我们也没意见。
我宽慰自己,幸好咱好歹有个保底的现在的学校,也是不错的宽容的传统学校,如果不是万不得已的心动,我们也不会轻易转学。
没孩子的时候偶尔听同事说起,在北京要提前两年找幼儿园,我心里直乐。提前两年,意味着从孩子一岁起就要为学校的事情奔忙,做个家长可真累。没想到今天,已经在幼儿园上了三年的南瓜也让我在阿根廷初次体会到上学难了。
以我这一圈总结下来的经验:要想进好学校,就得进它的幼儿园,要进它的幼儿园,就必须送得早,送得准——两岁半就送进去,竞争不会很激烈,一旦选准了就别换,像我们这样中途想换,就难于上青天了。如果进不了这个幼儿园的学前班,想直接进小学,就得考试了。
在阿根廷,校方很重视推荐这个环节,如果有熟人推荐,是最有用的了。但我们没有那么多亲朋,也没有干爹干妈来当“前学生”啊。看来,在阿根廷上个好学校,也是讲究“拼爹”的。
编辑 吴忞忞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