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那么缤纷复杂的内心情感借助于怎样的表达,才能深深地打动读者呢?对于纯粹描写景色的文章来说,自然显得有些困难。但是,古今中外文学殿堂中的那些经典、名篇往往能把写景和抒情完美地融为一体,达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最佳境界。
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之所以感人至深,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文章真正实现了情景交融。在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真美,那山、那水、那雪、那阳光……那是一幅幅如诗如歌的暖暖的画,那暖暖的画中辉映着作品美美的神,那美美的神中折射着语言表达的精美,那精美的表达中洋溢着先生浓浓的情。恰如庄子所言“不精不诚,不能感人”。唯有情真,方能动人。老舍先生是一个曾在异国他乡漂泊多年的知识分子,当他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后,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强烈的爱国之情自然是在常理之中,而这种真情实感通过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来表露,就更显得亲切而深沉。
直抒胸臆,表白真情。先生曾在北京居住,又旅居于伦敦、新加坡等,最后定居济南。相比而言,济南令他一往情深,所以就有“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真情表白。从“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中,我们可以明朗地读到先生喜爱的深情。文末“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说的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里尽情地抒发了“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拳拳情意。显然,在这些娓娓道来的叙述和精雕细刻的描述中,自然涌流着作者的真情。
创设意境,流露真情。先生用精彩的描写创设了一个个优美的意境,饱含着先生对济南、对祖国由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且看:“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何等恬静,静到压根儿就“没有风声”;何等明媚,全在天底下,真正是“响晴”。真难以想象北中国的冬景会是这样,但济南真实的冬令正是如此,这就是“宝地”的“出奇”之处。济南是沐浴着母亲慈爱的婴儿,躺在摇篮里该是多么暖和,况且“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呢。这一幅小山摇篮图蕴含着多么感人的脉脉温情。再看:“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就因为济南的冬天是暖冬,才能见着这“最妙的”雪霁晴峦图:雪一点儿也没有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越发显露出济南冬天的“温晴”;雪还给大自然增添了迷人的色彩,花衣黄白相间,全白的山尖,镶上银边的蓝天,微黄的阳光,露出点粉色的薄雪,真是美不胜收,多姿多彩。“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这张小水墨画上,雪后的济南是多么秀美,作者的情意也自不用说了。还有:“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蓝水晶”里,还“包着红屋顶,黄草山”,这是一幅鲜艳明丽的水晶图,令人耳目一新,心驰神往,济南的暖冬真是慈善若亲娘,可爱似少女。想想,多美的画面,多美的意境,就在这优美的画面和意境中,作者内心深处的欣赏与喜爱之情便跃然纸上。
虚实相生,饱含真情。先生在景物描写中总是紧扣“美好”,又总是把写实和写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由可爱的“这一圈小山”联想到温馨的“小摇篮”,而济南自然成了“婴儿”。矮松上落了一层雪,“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百花”,便是亭亭的“日本看护妇”。全白的山尖儿,是“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便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阳光斜射在山腰,微微露出的粉色成了“害了羞”的标志。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自上而下”的“清亮、蓝汪汪”联想到“空灵的蓝水晶”,可谓“不尽之意在言外”。这里,不仅有优美的画一般的写实,更有诗意的让人浮想联翩的虚写。含蓄蕴藉,深情所在,令人陶醉。
巧用修辞,渗透真情。一是对比。与北平相比,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与伦敦相比,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与热带相比,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在这种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差中,济南冬天的特征巧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老舍先生对济南的一见钟情也表露无疑。二是比喻、拟人。比如,济南冬天的“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还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不禁让人想起婴儿在摇篮里的情景,试想,世界上除了母亲的怀抱以外,还有什么比得上摇篮的舒适呢?那是何等的温暖啊!又如,小雪覆盖下的小山们穿着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的带水纹的花衣,那花衣还“好像被风儿吹动了”。如此动人的风韵怎么不惹人遐想?怎么不希望看见那可人的肌肤、嫩嫩的小草、点点的野花、暖暖的春色?
先生总是以商量的口吻来绘景言情,即使是直接赞美也是行云流水般的亲切自然,这足见先生宽厚的胸怀和从容的心态。苏轼说:“求万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事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口与手者乎?”有幸的济南山水在老舍先生的妙笔之下获得熠熠生辉的灵性,而这空明灵动的山山水水又深深感染着无数的先生的仰慕者。
冯建华,李永翠,语文教师,现居湖北建始。本文编校:老 猛
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之所以感人至深,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文章真正实现了情景交融。在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真美,那山、那水、那雪、那阳光……那是一幅幅如诗如歌的暖暖的画,那暖暖的画中辉映着作品美美的神,那美美的神中折射着语言表达的精美,那精美的表达中洋溢着先生浓浓的情。恰如庄子所言“不精不诚,不能感人”。唯有情真,方能动人。老舍先生是一个曾在异国他乡漂泊多年的知识分子,当他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后,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强烈的爱国之情自然是在常理之中,而这种真情实感通过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来表露,就更显得亲切而深沉。
直抒胸臆,表白真情。先生曾在北京居住,又旅居于伦敦、新加坡等,最后定居济南。相比而言,济南令他一往情深,所以就有“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真情表白。从“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中,我们可以明朗地读到先生喜爱的深情。文末“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说的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里尽情地抒发了“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拳拳情意。显然,在这些娓娓道来的叙述和精雕细刻的描述中,自然涌流着作者的真情。
创设意境,流露真情。先生用精彩的描写创设了一个个优美的意境,饱含着先生对济南、对祖国由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且看:“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何等恬静,静到压根儿就“没有风声”;何等明媚,全在天底下,真正是“响晴”。真难以想象北中国的冬景会是这样,但济南真实的冬令正是如此,这就是“宝地”的“出奇”之处。济南是沐浴着母亲慈爱的婴儿,躺在摇篮里该是多么暖和,况且“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呢。这一幅小山摇篮图蕴含着多么感人的脉脉温情。再看:“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就因为济南的冬天是暖冬,才能见着这“最妙的”雪霁晴峦图:雪一点儿也没有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越发显露出济南冬天的“温晴”;雪还给大自然增添了迷人的色彩,花衣黄白相间,全白的山尖,镶上银边的蓝天,微黄的阳光,露出点粉色的薄雪,真是美不胜收,多姿多彩。“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这张小水墨画上,雪后的济南是多么秀美,作者的情意也自不用说了。还有:“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蓝水晶”里,还“包着红屋顶,黄草山”,这是一幅鲜艳明丽的水晶图,令人耳目一新,心驰神往,济南的暖冬真是慈善若亲娘,可爱似少女。想想,多美的画面,多美的意境,就在这优美的画面和意境中,作者内心深处的欣赏与喜爱之情便跃然纸上。
虚实相生,饱含真情。先生在景物描写中总是紧扣“美好”,又总是把写实和写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由可爱的“这一圈小山”联想到温馨的“小摇篮”,而济南自然成了“婴儿”。矮松上落了一层雪,“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百花”,便是亭亭的“日本看护妇”。全白的山尖儿,是“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便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阳光斜射在山腰,微微露出的粉色成了“害了羞”的标志。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自上而下”的“清亮、蓝汪汪”联想到“空灵的蓝水晶”,可谓“不尽之意在言外”。这里,不仅有优美的画一般的写实,更有诗意的让人浮想联翩的虚写。含蓄蕴藉,深情所在,令人陶醉。
巧用修辞,渗透真情。一是对比。与北平相比,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与伦敦相比,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与热带相比,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在这种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差中,济南冬天的特征巧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老舍先生对济南的一见钟情也表露无疑。二是比喻、拟人。比如,济南冬天的“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还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不禁让人想起婴儿在摇篮里的情景,试想,世界上除了母亲的怀抱以外,还有什么比得上摇篮的舒适呢?那是何等的温暖啊!又如,小雪覆盖下的小山们穿着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的带水纹的花衣,那花衣还“好像被风儿吹动了”。如此动人的风韵怎么不惹人遐想?怎么不希望看见那可人的肌肤、嫩嫩的小草、点点的野花、暖暖的春色?
先生总是以商量的口吻来绘景言情,即使是直接赞美也是行云流水般的亲切自然,这足见先生宽厚的胸怀和从容的心态。苏轼说:“求万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事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口与手者乎?”有幸的济南山水在老舍先生的妙笔之下获得熠熠生辉的灵性,而这空明灵动的山山水水又深深感染着无数的先生的仰慕者。
冯建华,李永翠,语文教师,现居湖北建始。本文编校:老 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