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后日本的重新崛起,教育在其中起着不可抹杀的作用,而德育又越来越成为日本教育的重中之重。日本的德育在战后走过一些弯路,但总体上说是向前发展、逐步完善的。下面,笔者就对战后日本德育的各个方面进行浅显的分析,希望对我国的德育建设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战后日本德育的改革
第一次德育改革是开设社会科代替战前的修身科,推出以教育民主化为目标的新中小学教学大纲;第二次德育改革是增开特设道德教育时间即道德课,形成了以道德时间为核心的道德教育体制;第三次德育改革是确立了德育的首要地位,不断增加德育的有关预算;第四次德育改革是强调个性培养和德育方法的改革。
战后日本德育的特点
一是日本的德育思想来源广泛,以东方儒家思想为基础,掺杂了大量西方思想,经过历史变迁,革除了其中消极、保守的内容。
二是日本除学校教育系统外,社会教育系统也很完善。德育课根据《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所规定的精神来保障实施;文部省还通过修订《学习指导纲要》对德育进行指导,制订《日本学校评估基准表》,对学校德育状况进行评估。
三是日本德育的实施方式十分完备,通过课内的德育时间和课外的道德实践、生活指导、特别活动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德育教学的质量。
四是文部省统一编制学校各阶段德育目标,并确定德育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编写。
战后日本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道德教育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
二是道德教育出现失败,“教育荒废”现象严重。首先,社会偏重学历潮和应试教育阻碍了学生身心发展,学生经常为发泄不满而违反道德行为规范;其次,过度考试竞争使学校没成为缓解学生各种压力的场所,有时反而强化学生的压力;最后,由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给学生以自由的思潮影响,富裕起来的日本家庭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对孩子的行为放任不管,从而加速了教育荒废。
三是政府在德育上的国家干预性,严重影响了地方教委和学校的积极性,妨碍了有创造性和自主性的人才培养,不利于实现德育规定的目标及进行与地方实际结合的道德教育。
四是道德教育的内容尚有不妥之处,需要修改。例如篡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说明日本德育还存在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潮。
战后日本德育对我国的启示
德育发展观 一是在对待中国传统道德思想上,要抛弃保守和消极的一面,吸取有利于现代社会进步的一面,如正直、诚信等美德。二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情下,德育总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先导作用,所以要注意保持经济发展和德育发展同步,两者不可偏废。三是德育是长期工程,要常抓不懈,彻底抛弃“德育无用论”。四是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观,使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提高道德教育效果,并注意与地方的德育实际相结合。五是紧跟世界德育潮流,不断更新德育内容,学习新德育理念。如增设生态伦理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将人权教育、社会教育、环境教育等内容充实到当代德育干。
德育途径 一是重视德育说教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即注重道德实践,增加学生社会实践,增加学生道德体验,提高学生道德判断能力。二是采取多种德育施教形式,学习日本学校的“特别活动”,利用课外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道德教育。三是重视师资培训,端正教师对德育的教学态度,让教师在讲授德育内容的同时还身体力行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四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道德教育,通过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但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等传媒。五是以课程设置改革为学校德育改革的切入点,国家加强对德育课程控制和对教材编写的审评,学校要设置隐性德育课程,在讲授各学科时将德育内容渗透进去。六是结合我国传统思想文化基础,与时俱进,反映新变化,建立富有中国特色的学校道德教育体系。
学校要根据我国道德教育的现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改革,以提高全体国民的道德素质,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作者单位:江苏吴江市实验初级中学)
战后日本德育的改革
第一次德育改革是开设社会科代替战前的修身科,推出以教育民主化为目标的新中小学教学大纲;第二次德育改革是增开特设道德教育时间即道德课,形成了以道德时间为核心的道德教育体制;第三次德育改革是确立了德育的首要地位,不断增加德育的有关预算;第四次德育改革是强调个性培养和德育方法的改革。
战后日本德育的特点
一是日本的德育思想来源广泛,以东方儒家思想为基础,掺杂了大量西方思想,经过历史变迁,革除了其中消极、保守的内容。
二是日本除学校教育系统外,社会教育系统也很完善。德育课根据《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所规定的精神来保障实施;文部省还通过修订《学习指导纲要》对德育进行指导,制订《日本学校评估基准表》,对学校德育状况进行评估。
三是日本德育的实施方式十分完备,通过课内的德育时间和课外的道德实践、生活指导、特别活动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德育教学的质量。
四是文部省统一编制学校各阶段德育目标,并确定德育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编写。
战后日本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道德教育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
二是道德教育出现失败,“教育荒废”现象严重。首先,社会偏重学历潮和应试教育阻碍了学生身心发展,学生经常为发泄不满而违反道德行为规范;其次,过度考试竞争使学校没成为缓解学生各种压力的场所,有时反而强化学生的压力;最后,由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给学生以自由的思潮影响,富裕起来的日本家庭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对孩子的行为放任不管,从而加速了教育荒废。
三是政府在德育上的国家干预性,严重影响了地方教委和学校的积极性,妨碍了有创造性和自主性的人才培养,不利于实现德育规定的目标及进行与地方实际结合的道德教育。
四是道德教育的内容尚有不妥之处,需要修改。例如篡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说明日本德育还存在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潮。
战后日本德育对我国的启示
德育发展观 一是在对待中国传统道德思想上,要抛弃保守和消极的一面,吸取有利于现代社会进步的一面,如正直、诚信等美德。二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情下,德育总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先导作用,所以要注意保持经济发展和德育发展同步,两者不可偏废。三是德育是长期工程,要常抓不懈,彻底抛弃“德育无用论”。四是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观,使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提高道德教育效果,并注意与地方的德育实际相结合。五是紧跟世界德育潮流,不断更新德育内容,学习新德育理念。如增设生态伦理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将人权教育、社会教育、环境教育等内容充实到当代德育干。
德育途径 一是重视德育说教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即注重道德实践,增加学生社会实践,增加学生道德体验,提高学生道德判断能力。二是采取多种德育施教形式,学习日本学校的“特别活动”,利用课外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道德教育。三是重视师资培训,端正教师对德育的教学态度,让教师在讲授德育内容的同时还身体力行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四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道德教育,通过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但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等传媒。五是以课程设置改革为学校德育改革的切入点,国家加强对德育课程控制和对教材编写的审评,学校要设置隐性德育课程,在讲授各学科时将德育内容渗透进去。六是结合我国传统思想文化基础,与时俱进,反映新变化,建立富有中国特色的学校道德教育体系。
学校要根据我国道德教育的现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改革,以提高全体国民的道德素质,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作者单位:江苏吴江市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