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活动中能更好地积累经验,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并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数学知识;形成;探究
一、自主探究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尽量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
如,“商不变性质”,我是这样设计的:先出示口算题:10÷5,4÷2,学生口算,得出商是“2”.接着,我让学生编几道商是“2”的口算题.然后,我就请学生进行讨论:“编什么样的题,商总是2,你有什么诀窍吗?”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加活跃起来,纷纷反思自己的编题过程,并试图找出“诀窍”.过了一会儿,他们在小组里进行了讨论,交流了各自的想法.
学生1:我先想出一个除数,如,除数是3,3的2倍是6,得出6÷3=2.
学生2:我再把6与3都扩大2倍,是12与6,12÷6也等于2.
学生3:我想出100,100的一半是50,就是100÷50=2;50的一半是25,50÷25=2.
学生发言非常踊跃.在教师的参与下,整理得下面的板书:
(1)6÷3=2,
(2)12÷6=2,
(3)36÷18=2,
引导学生从上往下看、从下往上看,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的情况.从而抽象出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
这样的教学,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从学生自己动脑探索,自己动手动脚编题,从数之间的变化得出“商不变”的规律,教师“扶”得少,“放”得多,学生获取得多,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一条数学性质,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进行合作,还学会了“像数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创造”.
二、动手操作
我们的教学要从传统的只注重动口的模式中解放出来,把动手活动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数学“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发给每位学生16等份的圆,利用它剪拼成一些图形,以便公式的推导.学生积极性很高,动手把它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梯形、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等.
(1) 学生把16等份圆剪开,拼成两个近似的长方形.教师问:
(A) 拼成的圆形是长方形吗?(是近似的长方形,因为它的上下两条边不是线段.)
(B) 圆和近似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开状变了,但面积相等)
(C) 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哪一部分?怎样用字母表示?(圆周长的一半,
C/2=πr),它的宽是圆的哪一部分?(半径r)
(D) 你能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
S=π×r=πr2
(2)把圆16等份分割后拼插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四分之一(C/4=πr/2),高等于圆半径的2倍(2r),所以S=πr/2×2r=πr2
(3)把圆16等份分割后可拼插成近似的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1/4,高相当于圆半径的4倍,所以S=1/2×2πr/4=πr2
(4)把圆分割后,可拼成近似的等腰梯形.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就是圆周工的一半,高等于圆半径的2倍,所以S=1/2×πr×2r=πr2
通过学生的操作和讲解,及教师的点拨,学生清楚地知识无论把圆拼成什么样的近似图形,都能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S=πr2.
三、体验成功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施以不同的帮助,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并在参与教学过程中亲身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使他们善于参与.
图1
例形状如图1的一块菜地,面积是( )平方米.
(1)49 (2)18 (3)21
学生很快得出图2四种方法算出正确答案.
图2
正当学生都认为不会再有别的解法时,一位学生高高举起手说:“以上四种解法是正确的,但计算起来比较麻烦.我认为用估算的方法便能很快地选择,理由是这块菜地的面积一定小于长6米的正方形的面积36平方米,一定大于长6米,宽3米的长方形的
面积18平方米,从被选答案中小于36而大小18的数只有21,所以,正确答案是21平方米.学生热烈地鼓起掌,表扬他真聪明.在他新奇的解法的影响下,学生表现出极强的创造欲望,纷纷提出不同的思路.
关键词:数学知识;形成;探究
一、自主探究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尽量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
如,“商不变性质”,我是这样设计的:先出示口算题:10÷5,4÷2,学生口算,得出商是“2”.接着,我让学生编几道商是“2”的口算题.然后,我就请学生进行讨论:“编什么样的题,商总是2,你有什么诀窍吗?”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加活跃起来,纷纷反思自己的编题过程,并试图找出“诀窍”.过了一会儿,他们在小组里进行了讨论,交流了各自的想法.
学生1:我先想出一个除数,如,除数是3,3的2倍是6,得出6÷3=2.
学生2:我再把6与3都扩大2倍,是12与6,12÷6也等于2.
学生3:我想出100,100的一半是50,就是100÷50=2;50的一半是25,50÷25=2.
学生发言非常踊跃.在教师的参与下,整理得下面的板书:
(1)6÷3=2,
(2)12÷6=2,
(3)36÷18=2,
引导学生从上往下看、从下往上看,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的情况.从而抽象出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
这样的教学,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从学生自己动脑探索,自己动手动脚编题,从数之间的变化得出“商不变”的规律,教师“扶”得少,“放”得多,学生获取得多,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一条数学性质,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进行合作,还学会了“像数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创造”.
二、动手操作
我们的教学要从传统的只注重动口的模式中解放出来,把动手活动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数学“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发给每位学生16等份的圆,利用它剪拼成一些图形,以便公式的推导.学生积极性很高,动手把它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梯形、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等.
(1) 学生把16等份圆剪开,拼成两个近似的长方形.教师问:
(A) 拼成的圆形是长方形吗?(是近似的长方形,因为它的上下两条边不是线段.)
(B) 圆和近似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开状变了,但面积相等)
(C) 近似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哪一部分?怎样用字母表示?(圆周长的一半,
C/2=πr),它的宽是圆的哪一部分?(半径r)
(D) 你能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
S=π×r=πr2
(2)把圆16等份分割后拼插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四分之一(C/4=πr/2),高等于圆半径的2倍(2r),所以S=πr/2×2r=πr2
(3)把圆16等份分割后可拼插成近似的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1/4,高相当于圆半径的4倍,所以S=1/2×2πr/4=πr2
(4)把圆分割后,可拼成近似的等腰梯形.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就是圆周工的一半,高等于圆半径的2倍,所以S=1/2×πr×2r=πr2
通过学生的操作和讲解,及教师的点拨,学生清楚地知识无论把圆拼成什么样的近似图形,都能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S=πr2.
三、体验成功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施以不同的帮助,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并在参与教学过程中亲身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使他们善于参与.
图1
例形状如图1的一块菜地,面积是( )平方米.
(1)49 (2)18 (3)21
学生很快得出图2四种方法算出正确答案.
图2
正当学生都认为不会再有别的解法时,一位学生高高举起手说:“以上四种解法是正确的,但计算起来比较麻烦.我认为用估算的方法便能很快地选择,理由是这块菜地的面积一定小于长6米的正方形的面积36平方米,一定大于长6米,宽3米的长方形的
面积18平方米,从被选答案中小于36而大小18的数只有21,所以,正确答案是21平方米.学生热烈地鼓起掌,表扬他真聪明.在他新奇的解法的影响下,学生表现出极强的创造欲望,纷纷提出不同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