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加菲读本》一本影响数代美国人的启蒙书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iang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利,你能到楼上把我的针线垫拿来吗?”
  “我怕。”威利说。
  “你怕什么?”妈妈问。
  “我怕黑。”
  “黑是什么呀,它只是一个影子而已,看,我把手移开,就亮了。你看,你在墙上的影子会伤害你吗?”
  “妈妈,我相信它不会伤害我的。”
  “对啊,黑暗只是笼罩世界万物的大影子,当你再大点,我就会告诉你制造阴影的原因,我希望你成为一个不害怕影子的勇敢的男孩子,你现在敢去替我拿针线了吧?”
  “我敢,妈妈,我这就去。”
  “谢谢,我勇敢的小男子汉,你看,黑暗没有伤害你。”
  这则只有200余字、名为《黑暗并不可怕》的小故事,可能会被很多人当做一篇心灵鸡汤类的寓言。很少有人知道,这篇短小的文章,选自美国一本启蒙读本:《麦加菲读本》(也称《美国语文》)。
  这个读本的作者——威廉·霍姆斯·麦加菲(William Holmes McGuffey)是一位教育家和哲学家。因为编的这套启蒙读本,他至今被美国人视作精神导师,在“几代美国人心中播撒心灵的种子”。
  麦加菲1800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华盛顿县的克莱斯维尔,距彼茨堡东南约45公里。其家庭于1774年从苏格兰移民至美国。1802年,全家搬迁至俄亥俄州塔斯卡拉沃斯县。
  麦加菲在当地一所学校上学,接受教育。之后他来到宾夕法尼亚的格林斯伯格学院上学,最后毕业于华盛顿学院,并留校任教。麦加菲与华盛顿学院院长安德鲁·威利成为好友,他在院长家居住过一段时间,两人经常一起步行三公里到校上班。1826年,麦加菲离开华盛顿学院,成为迈阿密大学语言学教授。一年后成婚,共养育了5个孩子。1829年,他成为一名牧师。
  现在,已经没人能说出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他要编一套读本送给孩子们。在迈阿密大学的这段时期,他萌生一个念头,为美国孩子编写教材,即著名的《麦加菲读本》。他选取的故事,既有浩瀚的西方经典,也有各种各样的民间故事,其中不乏马斯·休斯、维萨尼尔·霍桑、夏洛特·伊丽莎白、查理斯·麦基等英语作家的名篇。
  读本打上了鲜明的麦加菲烙印:翻看整本书,发现他的选材的主题虽显单一却又温暖感人,几乎都在褒扬正直、诚实、善良、勇敢、助人、友爱、热爱自然等这些良好的品质。内容则涉及文学、个人修养、伦理道德和爱国主义等多方面。每一篇文章不管是内容,还是叙述方式,都是将道德教育倾注于文学作品之中,从简单、生动而富有深刻寓意的故事开始,把孩子们带入一片真善美的世界,让孩子在欣赏优美的文字之时,得到美德的熏陶。
  这个系列读物最初发行于1836年~1857年。它的内容除了英美文学选读外,还有一些简单易懂的、引导孩子去辨别美德和罪恶的小故事,在其中,美德得到褒奖,而罪恶会受到最迅速的惩罚。全书彰显关爱生命、家庭亲情、悲悯仁慈、探索自然、自由正义等等现代文明诸多观念,体现了美国这个当时尚很年轻的国家所崇尚的道德观念与教育理念。
  培养儿童从小具有勇敢和独立精神也是其中的重点。有一篇叫做《小证人》的文章,写的是一个9岁的小姑娘在法庭上勇敢指认罪犯的故事。在中国人看来,一个9岁的孩子,居然就要被带上法庭指证罪犯,这难道不是太残酷了吗?但仔细想想,这就是美国人法治精神的体现。“作证”是公民的义务和权利,应当让孩子们从小就熟悉这些概念,并认同这些理念:相信国家的法律;不逃避责任、不畏惧恶。
  此外,关于“成功”的观念,书中也有所涉及。有一篇叫做《劳动》的文章这样写道:“每个孩子都应该熟练掌握一些生产行业的技能,这并不是要他一定从事这个行业的工作,而是为了让他在更为钟爱的职业中万一失败的时候,无论何时何地都有用得着的一份技能。千万别让他把所有的赌注都压在成功上。”
  它还告诉了孩子们一定要学会“坚持”:“孩子们,我希望你们懂得坚持的价值。不管任何时候,当你没能做到你想要做的事情(前提是一定是正当的事情),你要记住,再试一次。”
  《麦加菲读本》很快风靡全美。根据出版社的统计,迄今为止总销量已上亿册,被超过上万个美国学校使用。到了21世纪,西方一些私立学校和家庭学校(Home school,即父母在家自行教育孩子,而不送去学校。美国有50个州认可这是一种合法的教育方式)仍用它作为教材,足见这套书的价值与影响力。
  作为美国有史以来最畅销的语文课本,它也被《时代周刊》评为“人类出版史上第三大畅销书”。《大美百科全书》评价说,本书不仅影响了美国的教育事业,也影响了美国的伦理道德,如历史学家孔玛格所言:“它们(指《麦加菲读本》)为美国儿童提供了当今明显缺乏的东西,即普遍的引喻知识、普遍的经验和自制意识。”
  更大的赞誉是说它与一本《韦氏词典》携手为正规英语拼写奠定了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打造了美语语法,也塑造了几代美国人的精神世界,对美国青少年产生了深远影响。
  时至今日,这套读本也在中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成为许多家庭教育孩子、帮助他们学习英语的优秀课外读本。许多网友留言说,从这套读物中读到了“爱、诚实和奉献”。
  美国前总统林肯将麦加菲誉为“国家的校长”,而麦加菲的一生确实都致力于美国的教育工作。1836年,麦加菲担任辛辛那提学院校长,并担任教学工作。1839年,他成为俄亥俄大学第四任校长。1843年,他来到位于辛辛那提的伍德沃德学院,担任院长。1845年,麦加菲来到弗吉尼亚夏洛特斯维尔,担任弗吉尼亚大学哲学教授。
  1873年,麦加菲去世,安葬于弗吉尼亚大学墓地。在他以前工作过的迈阿密大学和俄亥俄大学,均有以其命名的校园建筑,以纪念这位影响了数代美国人的“国家校长”。
其他文献
今天,我们来讲讲圣人之“聖”。《中庸》多次提到圣及圣人。在古代圣王、圣君常常并称。如《左传》:“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主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是在讲圣王没,诸子才蜂起的。《管子》:“圣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数而不任说,任公而不任私,任大道而不任小物,然后身佚而天下治。”《荀子·臣道》:“事圣君者,有听从,无谏争。”圣王合一,有
期刊
在他從北大退休后,65岁生日那天,思旭、凤珠、阿忆、孔庆东等83级的北大本科生,到他家里给他庆祝。晚餐桌上,他说:  “一下子到了65岁,做了些什么?都快一生了。我出过不少书,做过不少事,但最让我自豪的是当过83级的班主任。我是小地方来的,基督教家庭出身。祖父是牧师。外祖父也是牧师,在广东偏远的比利时教堂当了一辈子牧师。‘文革’时候,外祖父去世,当地人用当地的风俗,光着脚去给他送葬。我的智力一般,
期刊
时间:2014年3月16日  地点:北京今日美术馆  人物:刘苏里、许纪霖、刘柠、野夫、毛喻原  现代政治的最高协议书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你活我也活”,是一种妥协的最高艺术。在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过程中,许纪霖觉得20世纪20年代李大钊与胡适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就是很典范的君子论战。他们坚持己见不让步,但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  3月16日,北京今日美术馆,著名学者许纪霖、研究中日问题的评论者刘柠
期刊
《清朝十大名人家书》,是由一位名叫襟霞阁(主)的人编纂的,最早的版本是1925年由上海共和书局出版的《十大名家家书》。1935年上海中央书店再版时以《清朝十大名人家书》为名。20世纪90年代后还有一些类似版本在出版。上述版本的内容完全相同。这十大名人绝对是清朝政治史和文化史上的重量级人物:郑板桥、纪晓岚、林则徐、左宗棠、张之洞、胡林翼、彭玉麟、曾国藩、李鸿章和袁世凯。自1925年初版开始,《清朝十
期刊
十年前(该文写于2005年——编者注),时逢《马关条约》签订一百年,忽生怀古之心,从东京直奔下关(旧俗称马关),却未得入住春帆楼。岁月荏苒,依然有心怀古,这次提早预约,如愿一泊春帆楼。《马关条约》就是在这楼里签订的。  春帆楼是日本式旅馆,只有几个房间。虽然又到了吃河豚时节,但新年刚过,旅客寥寥,我住的是“环之间”。此间在三楼北端,是套房:一洋式,有床有桌椅;一和式,铺满草垫子。和式用餐,洋式就寝
期刊
上海滩的堂子  民国年间,您若是去了十里洋场上海滩,一定要到风月场见识一番。彼时上海的烟花柳巷,基本等同于现在的各种“会所”,谈生意、干革命、讲斤头(黑社会讲和),主角们大多都是边吃花酒边听曲,谈笑间把事情办了。  蒋介石的结拜大哥、上海沪军府都督陈其美,在青帮中的辈分是黄金荣的师叔、杜月笙的师爷,性喜交游,成日花天酒地。同盟会成员张奚若回忆,辛亥革命前,他在上海“清和坊怡情别墅”拜访陈其美:“第
期刊
第一次知道春帆楼是看一篇原新华社驻东京分社社长的文章,在他离开日本回国前,特意去下关的春帆楼参观,我才知道,这个如今已被开发为饭店的地方,竟是当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地。  2014年,又一个甲午年,人们以各种形式纪念、反思两甲子之前的那场战争。但是在这一年即将结束的时候,统计数据告诉我们,中国赴日旅游的人数,较上一年有很大的增长。看各种赴日旅游的攻略,富士山、银座、温泉等是最常见的关键词。很少
期刊
自从人类社会告别了物质生产自给自足的时代,分工不断细密,交流更加频繁,“交通”就成为了生产、流通和消费的重要基础。  上个世纪初以来,汽车工业飞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激增,公路运输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便捷。但随之而来的拥堵也成为了一种典型的城市病症。  在新中国建立的几十年间,公路交通飞速发展。北京市内的公路交通,从最初起步到目前“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蓝图的制定和逐步实施,
期刊
日前,为了给学生“减负”,上海市教育局推出了新版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将旧版教材中“古诗诵读”板块下的8首古诗全部删除,引发了各界的关注和热议。  9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随后,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任翔表示,她非常赞同习主席的观点。
期刊
时间:2014年3月16日  地点:北大中关新园一八九八咖啡馆  人物:李零 杨念群 黄纪苏 唐晓峰 邵燕君 高秀芹 等  主题:李零《鸟儿歌唱——20世纪猛回头》新书座谈  黄纪苏:老李曾经翻译过书,后来写有关中国方术、《易经》、孔子等的书。老李给我一种感觉,在学人里头,他是一个充满世俗智慧的人,他的所有书,无论是随笔,还是比较艰深的学问话题,字里行间都布满世俗智慧。我们读书界不要错过他的作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