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分析与探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6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程力学,是高职课程主要内容之一,它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理性思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结合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价值,着重探究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方法,以达到促进高职教学改革实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  工程力学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B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4-0048-02
  引言
  高职教学改革,是提升高职课程教学效率,完善高职教学内容的主要方法。而工程力学课程,作为高职教学内容的主要部分,始终都是教学改革实践的主导方面。推进学科课程改革工作的深入实施,把握学科教学改革的核心点,是保障学科教学改革质量的前提。
  一、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价值
  工程力学课程,主要是以物理力学知识为基础,对土木工程力学相关专业中,所涉及到的技术基础内容进行教学,是高职学科理论知识,与社会发展相互适应的学科内容之一,如,土木工程力学基础等。该学科知识是社会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技术要点整合,它适应了新时期技能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实行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可通过教学方法变迁,加强学生知识能力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同时,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也是促进学科本身知识体系的自我完善过程,它可以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探索中,实现教学内容的梳理与创新,这是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价值所在。
  二、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探索
  (一)教学内容优化
  工程力学的探究内容,是从社会土木工程的实际需求层面入手,寻求土木工程技术中,力学探究的有效方式,教师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自主探究能力,发挥学科知识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作用,就必须要进行教学内容的进一步优化。
  举例来说,某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师教学时,不仅结合力学分析中的相关内容,为学生讲解工程力学中内力,外力等理论内容,也结合实际工程实践中的相关设计标准,帮助学生对土木工程力学课程中,内力、外力的应用进行解析。这样实际教学内容中,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学科知识探究过程,不仅可以为高职学生提供综合、全面的工程力学相关理论知识,也可以讓学生将实际学习到的内容,在课堂案例互动讨论中,学会如何利用专业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由此,该种工程力学课程内容安排上的调整,可以实现学科知识的综合学习,工程力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变革效果较好[1]。
  (二)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方法创新,也是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方面,为彰显高职课程教学内容安排的价值,教师应在学科教学期间,进行教学方法革新。
  如,某高职教师开展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时,教师以初中物理中力学知识为基础,设定土木工程力学探究情景,然后让学生以粉笔、书本、桌子、椅子、甚至是力学模型等教学资源,进行工程力学条件应用的环境设计,然后提出多个关于力学实际应用研究的假设后,分小组让学生讨论假设条件是否成立。学生在课堂小组探究期间,有的先进行公示计算,然后实地进行模型搭建;有的先进行模型设计,然后再利用公式进行验证分析。
  案例中所描绘的,关于高职工程力学课程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工程力学课程相关课题的探究过程,正是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创新的体现。
  (三)教学资源多维化探索
  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改革,需探索多维的教学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即,教学改革时应以发散性思维,探索课程教学过程。如,某高职教师进行《静力学基础》一节教学时,就以书本中“静力学”为主,充分利用高职电子数据资料,实行土木工程技术研发中,如何利用静力学知识进行土木工程建设应用,实现内容延伸教学,并指导学生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进行整合,拓展高职学生的课程学习内容。而该教师进行《平面力偶系》一节教学时,主要以生活中工程建筑的案例为标准,探究平面力实际探究的切入点。此外,教师对学生该学科内容的考察方法,主要采取了理论知识重点识记考察、实践操作运用能力考察两种方法,评价学生的认知,感悟能力。该教师的这种多维实践教学方法,不仅在日常探究中,进行高职力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多视角探索,也是课程内容的考察方式,是较灵活的高职工程力学探究教学过程。
  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分析与探索,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式,实践中变革的理论归纳。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创新、以及教学资源多维化探索,对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过程进行解析。因此,本篇关于高职课程教学实践探索的理论,将为当代高职人才保质保量的输出提供方法借鉴。
  参考文献:
  [1]袁森.高职机电类专业《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04):118-120.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76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6-0244-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享受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近年来,党和政府、社会及学校采取多种形式为残疾儿童创造受教育机会,残疾儿童入学率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重度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仍然存在诸多困难,那么如何保证特殊教育学校对重度残疾儿童能有效开展康
期刊
【摘要】新形势下,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的趋势日益增强;社会企业对于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但与此同时,一些高校的人才培养逐渐产生了理论知识层次高于实践技能水平、教学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轨、对行业发展状态一无所知、脱离校园环境后难以适应社会环境等种种问题。上述问题造成了目前社会企业人才紧缺,而毕业生又能力不足,无法得到社会企业认可的局面。面向企业要求,也为应对新经济的
期刊
【摘要】随着新型经济的蓬勃发展,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具备新特色,也就是要适应“新工科”大环境、大背景。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是物联网工程、信息工程或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提升该课程教学效果是各高校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基于此,重点论述“新工科”背景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的现有教学内容、方式与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再拟出相应解决办法以切实改进教学质量,从而符合“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
期刊
【摘要】中国的民营高等教育从最初的补充型教育机构到现今的民办高校、独立院校已经有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民办教育在增加教育供给、改善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效率、增加教育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为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肯定其贡献的同时也不能回避民营高校在实际的办学过程中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将影响著中国民营高校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民营高校 发展
期刊
【摘要】多媒体教学具有形声化和表现手法多样化的特点,可以将对象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使模糊的、抽象的事物变得清晰、具体,让幼儿亲耳所听,亲眼目睹、亲身所感,充分调动幼儿学习国画的积极性和创作激情,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国画教学 电化教学 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1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6-0233-02  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在线教育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然后对比分析了在线教育与线下培训相比的优劣势,在线教育的优势包括:时间灵活,节省费用,教学资源共享。劣势包括:投资大,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在线授课互动少。之后指出了我国在线教育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缺乏市场准入门槛、课程单一,缺乏创新、效果认定的困难,面对家长和学生的质疑。本文作者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提高行业准入标准,鼓励行业创新。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固有的验证性理论课程已经不满足于新工科的发展需求,因此将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实验项目,并将科学研究、社会应用相结合的实验项目引入相关的实验中非常有必要,这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实践效果明显。本文以Matlab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为例阐述了新工科背景下基于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实践教学,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
期刊
【摘要】在开放大学理念下,电大基层分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受到重视,只有结合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对电大基层分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革新,才能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创新化开展,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综合质量。本文对电大基层分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措施进行了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电大基层分校 全面管理理念 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4
期刊
【摘要】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本文以《移动通信》课程为例,讨论了一种基于OBE培养模式的课程评价方法。在确定课程对专业培养标准的支撑关系后,给出了毕业要求达成度的具体计算方法和对应的详细的教学和考核设计。  【关键词】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 工程专业认证 毕业要求达成度 培养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期刊
【摘要】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传统教育的许多弊病都逐渐展露出来,如教学模式方法落后、课程体系不合理等。在新形势下,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提升教学效果成为广大高职院校采取的主要方法。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理解过于片面,反而出现了忽视理论教学的现象。  【关键词】高职 设计类专业 理论教学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4-002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