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不息之河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haojie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申遗的呼声响起,世人的目光都在注视着中国隋唐大运河的信息。中国著名文博专家称:“未来若干年隋唐大运河的考古新发现,不但更加吸引世界的目光,还将更加丰富灿烂的中华文明宝典。”
  
  震撼的古码头遗址
  
  沉睡于古睢阳大地千年后的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码头遗址随着商丘考古工作者试发掘,于2009年1月初亮相于商丘古城南3公里处。
  这段试挖掘的运河遗址码头在商丘市睢阳区古宋乡武庄村。码头遗址北岸面积约24.5万平方米,南岸面积约24.8万平方米,总面积约49.3万平方米。右上图展现的是正在挖掘的北岸码头一部分,约7800平方米。考古工作者试挖掘了一个南北长30米,东西宽15米的探沟。2006年12月,文化部启动隋唐大运河申请世界历史遗产工作,开始在全国8个省、市对隋唐大运河进行考古发掘。根据商丘史料记载,大运河在商丘古城南五里,因此考古调查队开始在睢阳区古宋乡周边地区进行考古钻探,经过7个多月的努力,最终在古宋乡武庄村附近发现了被掩埋一千多年的大运河古码头遗址。
  近日,我们在现场采访了商丘市博物馆馆长、文博研究员王良田。据他介绍,在发掘过程中,从探沟内发现了一枚“熙宁元宝”(熙宁系北宋神宗年号)铜币,从而说明这里就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的遗址码头。同时他还补充说,隋唐大运河遗迹在商丘境内已发现多处,前几午在永城市的河道遗址还发掘出整条大船。
  据王良田介绍,这次探沟发掘出土了大量钱币、船板、瓷器、陶器、木器等珍贵文物,随着发掘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还出土了一个陶质卧姿小狗摆件,该摆件长约5厘米,毛发清晰,栩栩如生。经过考古人员清理鉴定,出土的瓷器几乎涵盖了北宋时期的定窑、耀州窑、磁州窑、吉州窑等多个窑口,除此之外,在已挖掘的遗迹、遗物中,还出现了两处让考古人员暂时无法解释的遗物、遗迹,给古码头遗址增添了些许神秘。
  
  隋唐大运河商丘段
  
  考古勘探发现,运河故道下部为隋代和唐代堆积,上部为宋代堆积,宋代以后堆积和遗物基本不见。商丘虞城县以西受黄河泛滥淤积影响较大,运河掩埋较深,保存非常完好,虞城县以东受影响相对较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夏邑、永城境内运河故道还保存有高出地面2米多的河堤,后来沿运河南堤修建商丘至永城公路和永城至宿州公路,挖土修建路基时对部分河堤和河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总的来说,隋唐大运河商丘段保存基本完好。
  近年来,隋唐大运河商丘段出土唐宋货船两艘以及大量的隋唐至宋代的瓷器、陶器、三彩器、铜钱等遗物,尤其是瓷器数量众多,来自十几个不同的窑口。这些发现都为研究运河文化、展示运河文明以及探索唐宋时期的造船技术、瓷器制作技术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承载梦想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说,商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商丘市委、市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高度重视,主要体现在对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意识很强,不是分散的、点状的或面状的,而是把纵横交织在商丘大地上的文物古迹作为一个网状的结构立体地展示出来,对地上、地下的文物同时重视,并且加强了基础的考古调查研究和基础的历史文献研究,积攒了非常重要的资料。商丘是中原大地上难得的保留至今的、完整的、天地人和的历史文化名城,对于它的价值我们要给予特别的重视和保护,同时在今后的建设中要逐渐恢复它的历史面貌。
  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组长罗哲文说,二十年前他来过商丘,商丘的变化的确惊人,商丘古城保护得很好。商丘的历史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很多东西我们过去没有认识到,今后要进一步调查发掘,把它保护起来。除了物质文化遗产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很重要,很多物质文化遗产里面都包含了精神文化的内容,要在这两方面继续作调查。商丘的文化遗产很多,一定能对大运河申遗作出贡献。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大运河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全国政协文史委筹划组织了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考察活动;同年12月,我国重新设定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各单》将大运河列入其中。
  2007年7月,商丘市成立了隋唐大运河商丘段考古勘探调查指挥部,组织6个调查勘探队开展了考古勘探调查,特邀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技术人员参与调查,借助遥感、航拍等现代科技手段为考古调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经过第一阶段的考古勘探调查,基本上掌握了隋唐运河商丘段的位置及走向情况,探明运河商丘段的长度,部分了解了运河河堤的宽度以及河床的宽度、深度和坡度,征集到一大批有价值的文物,收集了一些与运河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不仅为隋唐大运河申遗提供了基础材料,而且为制定运河保护规划提供了依据。
  京杭大运河仍在不息地流淌,隋唐大运河遗址不能说只剩干涸的河床,她也在不息地流淌。她流淌的是千年的文化与梦想,将厚重的历史文化演绎成典籍文字,源源不断地注入到中华民族的脉络当中。她承载梦想,承载收获,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永放异彩!
  
  (责编:辛友)
其他文献
刊登在《收藏界》2007年12期的浙江袁华惠先生的《日本“铜山至宝”钱庄钱》一文,其观点基本正确。笔者想借贵刊一角,作些重要的补充,以便读者理解。  “铜山至宝”中的“铜山”二字含义没有说明清楚。“铜山”二字,其实是指日本著名的铜矿——足尾铜山铜矿,位于枥山县足尾町,始于江户时代的公元1600年开产。也就是说用铜山当地铜矿产的铜来铸造。  余榴梁、王臻合著的《钱币投资技巧》一书中有《日本、朝鲜和越
期刊
自古有“平民宰相”、“平民督府”之说。曾任江西省副省长,省人大副主任,现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执行会长的蒋仲平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平民督府”。  与蒋先生初次见面便颇具戏剧色彩,那是我们去景德镇的第三天,因下午飞机返京,一上午紧张忙碌,错过了时间,待我们赶到宾馆餐厅,硕大的圆桌旁早已坐满了人,我们四个在靠门的下手坐了下来。蒋先生和诸多大师等了许久,我们难免有些不安。谁料蒋先生毫无怪罪之意。反而怕我们坐
期刊
在五四运动90周年,建国60周年之际,近日,在福州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街区三坊七巷举行的“中国近现代名人历史文献手迹珍品展”倍受藏界瞩目。此次展览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港澳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办,展出了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蒋介石、周恩来、胡适等二百多位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的手迹和照片三百多件。吸引了众多港澳台侨胞、文化界人士和收藏家品评观赏,历史名人的手迹和影像的独特收
期刊
编者按:此钱以照片看,锈色自然,包浆牢固,有层次感。唯品相较差,然其直径及重量,均为旧谱脱载,故有相当研究价值,今后,如有机会见到实物,则更可确知。    笔者近日从钱币市场购得一枚“永乐通宝”大钱。从此钱外径看,比钱谱所刊之钱径大,应是“出谱品”。此钱直径6厘米,重为55.3克。笔者观察此钱为青铜质,钱面包浆熟旧,正面、背面均有绿色锈,深层有枣红色锈,部分可见因时间久远而形成的受侵蚀之铜锈,钱身
期刊
笔者常说平面媒体刊登的古钱彩照是纸上谈兵。所谓纸上谈兵,比起实物鉴定要缺少好几个重要环节。中医所谓望、闻、问、切四种办法,彩照只具备了“望”,也就目测一种手段,少了闻、问、切三种手段。所谓“闻”就是闻气息,赝品多有一种刺鼻的酸腐异味,真品经数千年有种青铜的馨香;所谓“问”就是当面向持币者提出有关实物的各种细节问题,也就是了解各种出土与流传的信息。虽然此中常有编故事以欺世者,但也不排除会了解真正有价
期刊
写过长安画派创始人赵望云,就开始搜索下一个“大家”。一个名字跳到我的面前:舒同。中国第一任书法家协会会长,毛泽东钦点的“红军书法家”,墨盖神州,名扬四海,我和他的小儿子舒安还是朋友。就是他了,但是舒安常住北京,不知道能否找到他,拨通了舒安的电话,真巧,刚刚回到西安。  这是一次比较轻松的采访,不仅因为我们是老朋友,还因为材料都齐了,2005年是舒同诞辰100周年,中国文联、书协和全国各地举办了一系
期刊
最近看了《收藏界》2008年第8期《金银锭走俏拍卖场》后,想起本人藏品中有一枚祖上传下来的“赣关银锭”,铭文是“赣关衡聚”。该银锭长4.6厘米,宽3.5厘米,厚2厘米,净重202克,呈枕头状。  清代征收关税的机构分为海关和常关,海关也称新关,洋关,是征收国境关税,也称海关税。常关是清代在国内水陆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所设立的税关,即征收内陆关税,由户部和工部管辖。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辛丑条
期刊
北宋徽宗宣和年号的钱币,分通宝和元宝两大类,其中通宝钱铸量大,版别多,至今仍不少见。“宣和通宝”小平钱,折二钱,常见版别现时市价才1-10元左右一枚。但是,“宣和元宝”钱虽然版别也不算少,至今所见不下20余种,但各种版别的存世量都不多,而且书刊上发表过的,仅见小平铜钱,没有大钱。“宣和元宝”大钱,笔者仅在钱币商李明先生处见过一枚,为折十型行书体“宣和元宝”大钱,生坑品,该钱字体与“宣和元宝”行书小
期刊
在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中,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耕地1000元特殊券。这张特殊的耕地1000元券纸币,是“华北财政经济办事处”主任董必武同志委托东北局代印的。本文对这张特殊券的表现与不同及发行背景进行探讨。    一、耕地1000元券的表现与不同    1.行名、金额等中文字的不同。东北银行印钞厂代印的耕地1000元券上的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及金额等中文正楷字,均为东北银行印钞厂设计人员所写;而第
期刊
蔡襄(1012-1067年),北宋书法家,书学晋唐,书法熔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为一炉,出入规矩,温淳和美,颇受后人推崇。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  梁同书(1723-1 815年),字元颖,号山舟,晚自署不翁、新吾长。浙江杭州人,大学士梁诗正之子。优越的家庭条件和得天独厚的学习环境,使他有机会接触了大量历代名人名作。加上天资聪慧,苦心钻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与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