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申遗的呼声响起,世人的目光都在注视着中国隋唐大运河的信息。中国著名文博专家称:“未来若干年隋唐大运河的考古新发现,不但更加吸引世界的目光,还将更加丰富灿烂的中华文明宝典。”
震撼的古码头遗址
沉睡于古睢阳大地千年后的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码头遗址随着商丘考古工作者试发掘,于2009年1月初亮相于商丘古城南3公里处。
这段试挖掘的运河遗址码头在商丘市睢阳区古宋乡武庄村。码头遗址北岸面积约24.5万平方米,南岸面积约24.8万平方米,总面积约49.3万平方米。右上图展现的是正在挖掘的北岸码头一部分,约7800平方米。考古工作者试挖掘了一个南北长30米,东西宽15米的探沟。2006年12月,文化部启动隋唐大运河申请世界历史遗产工作,开始在全国8个省、市对隋唐大运河进行考古发掘。根据商丘史料记载,大运河在商丘古城南五里,因此考古调查队开始在睢阳区古宋乡周边地区进行考古钻探,经过7个多月的努力,最终在古宋乡武庄村附近发现了被掩埋一千多年的大运河古码头遗址。
近日,我们在现场采访了商丘市博物馆馆长、文博研究员王良田。据他介绍,在发掘过程中,从探沟内发现了一枚“熙宁元宝”(熙宁系北宋神宗年号)铜币,从而说明这里就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的遗址码头。同时他还补充说,隋唐大运河遗迹在商丘境内已发现多处,前几午在永城市的河道遗址还发掘出整条大船。
据王良田介绍,这次探沟发掘出土了大量钱币、船板、瓷器、陶器、木器等珍贵文物,随着发掘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还出土了一个陶质卧姿小狗摆件,该摆件长约5厘米,毛发清晰,栩栩如生。经过考古人员清理鉴定,出土的瓷器几乎涵盖了北宋时期的定窑、耀州窑、磁州窑、吉州窑等多个窑口,除此之外,在已挖掘的遗迹、遗物中,还出现了两处让考古人员暂时无法解释的遗物、遗迹,给古码头遗址增添了些许神秘。
隋唐大运河商丘段
考古勘探发现,运河故道下部为隋代和唐代堆积,上部为宋代堆积,宋代以后堆积和遗物基本不见。商丘虞城县以西受黄河泛滥淤积影响较大,运河掩埋较深,保存非常完好,虞城县以东受影响相对较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夏邑、永城境内运河故道还保存有高出地面2米多的河堤,后来沿运河南堤修建商丘至永城公路和永城至宿州公路,挖土修建路基时对部分河堤和河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总的来说,隋唐大运河商丘段保存基本完好。
近年来,隋唐大运河商丘段出土唐宋货船两艘以及大量的隋唐至宋代的瓷器、陶器、三彩器、铜钱等遗物,尤其是瓷器数量众多,来自十几个不同的窑口。这些发现都为研究运河文化、展示运河文明以及探索唐宋时期的造船技术、瓷器制作技术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承载梦想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说,商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商丘市委、市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高度重视,主要体现在对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意识很强,不是分散的、点状的或面状的,而是把纵横交织在商丘大地上的文物古迹作为一个网状的结构立体地展示出来,对地上、地下的文物同时重视,并且加强了基础的考古调查研究和基础的历史文献研究,积攒了非常重要的资料。商丘是中原大地上难得的保留至今的、完整的、天地人和的历史文化名城,对于它的价值我们要给予特别的重视和保护,同时在今后的建设中要逐渐恢复它的历史面貌。
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组长罗哲文说,二十年前他来过商丘,商丘的变化的确惊人,商丘古城保护得很好。商丘的历史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很多东西我们过去没有认识到,今后要进一步调查发掘,把它保护起来。除了物质文化遗产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很重要,很多物质文化遗产里面都包含了精神文化的内容,要在这两方面继续作调查。商丘的文化遗产很多,一定能对大运河申遗作出贡献。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大运河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全国政协文史委筹划组织了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考察活动;同年12月,我国重新设定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各单》将大运河列入其中。
2007年7月,商丘市成立了隋唐大运河商丘段考古勘探调查指挥部,组织6个调查勘探队开展了考古勘探调查,特邀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技术人员参与调查,借助遥感、航拍等现代科技手段为考古调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经过第一阶段的考古勘探调查,基本上掌握了隋唐运河商丘段的位置及走向情况,探明运河商丘段的长度,部分了解了运河河堤的宽度以及河床的宽度、深度和坡度,征集到一大批有价值的文物,收集了一些与运河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不仅为隋唐大运河申遗提供了基础材料,而且为制定运河保护规划提供了依据。
京杭大运河仍在不息地流淌,隋唐大运河遗址不能说只剩干涸的河床,她也在不息地流淌。她流淌的是千年的文化与梦想,将厚重的历史文化演绎成典籍文字,源源不断地注入到中华民族的脉络当中。她承载梦想,承载收获,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永放异彩!
(责编:辛友)
震撼的古码头遗址
沉睡于古睢阳大地千年后的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码头遗址随着商丘考古工作者试发掘,于2009年1月初亮相于商丘古城南3公里处。
这段试挖掘的运河遗址码头在商丘市睢阳区古宋乡武庄村。码头遗址北岸面积约24.5万平方米,南岸面积约24.8万平方米,总面积约49.3万平方米。右上图展现的是正在挖掘的北岸码头一部分,约7800平方米。考古工作者试挖掘了一个南北长30米,东西宽15米的探沟。2006年12月,文化部启动隋唐大运河申请世界历史遗产工作,开始在全国8个省、市对隋唐大运河进行考古发掘。根据商丘史料记载,大运河在商丘古城南五里,因此考古调查队开始在睢阳区古宋乡周边地区进行考古钻探,经过7个多月的努力,最终在古宋乡武庄村附近发现了被掩埋一千多年的大运河古码头遗址。
近日,我们在现场采访了商丘市博物馆馆长、文博研究员王良田。据他介绍,在发掘过程中,从探沟内发现了一枚“熙宁元宝”(熙宁系北宋神宗年号)铜币,从而说明这里就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的遗址码头。同时他还补充说,隋唐大运河遗迹在商丘境内已发现多处,前几午在永城市的河道遗址还发掘出整条大船。
据王良田介绍,这次探沟发掘出土了大量钱币、船板、瓷器、陶器、木器等珍贵文物,随着发掘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还出土了一个陶质卧姿小狗摆件,该摆件长约5厘米,毛发清晰,栩栩如生。经过考古人员清理鉴定,出土的瓷器几乎涵盖了北宋时期的定窑、耀州窑、磁州窑、吉州窑等多个窑口,除此之外,在已挖掘的遗迹、遗物中,还出现了两处让考古人员暂时无法解释的遗物、遗迹,给古码头遗址增添了些许神秘。
隋唐大运河商丘段
考古勘探发现,运河故道下部为隋代和唐代堆积,上部为宋代堆积,宋代以后堆积和遗物基本不见。商丘虞城县以西受黄河泛滥淤积影响较大,运河掩埋较深,保存非常完好,虞城县以东受影响相对较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夏邑、永城境内运河故道还保存有高出地面2米多的河堤,后来沿运河南堤修建商丘至永城公路和永城至宿州公路,挖土修建路基时对部分河堤和河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总的来说,隋唐大运河商丘段保存基本完好。
近年来,隋唐大运河商丘段出土唐宋货船两艘以及大量的隋唐至宋代的瓷器、陶器、三彩器、铜钱等遗物,尤其是瓷器数量众多,来自十几个不同的窑口。这些发现都为研究运河文化、展示运河文明以及探索唐宋时期的造船技术、瓷器制作技术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承载梦想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说,商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商丘市委、市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高度重视,主要体现在对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意识很强,不是分散的、点状的或面状的,而是把纵横交织在商丘大地上的文物古迹作为一个网状的结构立体地展示出来,对地上、地下的文物同时重视,并且加强了基础的考古调查研究和基础的历史文献研究,积攒了非常重要的资料。商丘是中原大地上难得的保留至今的、完整的、天地人和的历史文化名城,对于它的价值我们要给予特别的重视和保护,同时在今后的建设中要逐渐恢复它的历史面貌。
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组长罗哲文说,二十年前他来过商丘,商丘的变化的确惊人,商丘古城保护得很好。商丘的历史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很多东西我们过去没有认识到,今后要进一步调查发掘,把它保护起来。除了物质文化遗产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很重要,很多物质文化遗产里面都包含了精神文化的内容,要在这两方面继续作调查。商丘的文化遗产很多,一定能对大运河申遗作出贡献。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大运河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全国政协文史委筹划组织了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考察活动;同年12月,我国重新设定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各单》将大运河列入其中。
2007年7月,商丘市成立了隋唐大运河商丘段考古勘探调查指挥部,组织6个调查勘探队开展了考古勘探调查,特邀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技术人员参与调查,借助遥感、航拍等现代科技手段为考古调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经过第一阶段的考古勘探调查,基本上掌握了隋唐运河商丘段的位置及走向情况,探明运河商丘段的长度,部分了解了运河河堤的宽度以及河床的宽度、深度和坡度,征集到一大批有价值的文物,收集了一些与运河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不仅为隋唐大运河申遗提供了基础材料,而且为制定运河保护规划提供了依据。
京杭大运河仍在不息地流淌,隋唐大运河遗址不能说只剩干涸的河床,她也在不息地流淌。她流淌的是千年的文化与梦想,将厚重的历史文化演绎成典籍文字,源源不断地注入到中华民族的脉络当中。她承载梦想,承载收获,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永放异彩!
(责编: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