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用“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来揭示教育的使命与价值,不仅凝聚了教育共识,而且将学校文化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诚然,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通过基于社情、校情、学情的校园文化构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人,从而夯实学校发展的根基,推动学校走向内涵发展的道路。
一、创设校园环境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环境育人是学校办学的重要理念和指导思想,更被广大中小学校办学者认可并付诸于实践中。好的校园环境能够为师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生活场所,甚至能激发师生学习与生活的热情和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校园环境既包括了校园硬环境创设,也包括学校软环境创设。校园硬环境创设是指学校建筑的布局、校园绿化、文化走廊、文化墙、教室内外、宿舍、食堂、卫生间、各功能场室等布置或装饰。软环境创设是指学校构建的平等、和谐、开放的师生关系、师师关系、家校关系等。环境创设不是随意而为,无论是硬环境创设,或者是软环境创设,所确定环境创设的风格、内容或主题都必须与学校文化建设目标具有一致性,必须以学校办学理念为设计指导依据,须上下贯通,整体部署与设计。
我校创办以来,传承北师大的血脉,特别注重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在办学实践探索中提出了“生命教育、成就品格”办学理念,构建了以“励耘”为核心的学校精神文化概念体系,形成了以“励志耕耘、立德树人”为校训,以“让优秀成为习惯”为校风,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教风,以“励精图治、勤奋耕耘”为学风,力求打造“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办学特色,并在办学行为中把学校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贯彻落实,创设了“励耘”为核心主题的校园硬环境(如,文化石、文化走廊、文化宣传等和励耘、金声、木铎等楼宇),形成以“励耘”为纽带的和谐、团结、合作、尊重的师生关系、师师关系和家校关系。
二、培育社团组织加强学校组织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需要加强已有社团组织建设,培育和发展新社团组织,以社团组织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理念与思想的贯彻落实,通过学校社团组织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在具有发展历史且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往往存在传统的社团组织,这些社团组织发挥着文化隔代传递的功能,并在社团活动中使学校文化不断积淀和传承,深刻影响着一代代师生观念和行为。继续加强与发展已有的社团组织,尤其是具有较长发展历史的社团组织,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在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框架出台并被广大中小学校知晓和认同下,我校十分重视体育、文艺、综合实践、科学、劳动等拓展课程,通过整合北师大与顺德资源,开发了“学工、学农、学商,科技、智造”等社会实践课程,架构了“小学空中农场、中学鲸狮农场”为核心的劳动实践课程体系,组建足球、篮球、陶艺、茶艺等能发展学生兴趣的社团或者兴趣小组,以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和兴趣发展的需要。学校新建的各类社团组织或者兴趣小组,是现代教育价值观念的现实反映,更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思想的具体呈现。学校文化建设要充分运用好这个文化传递的载体,把學校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尤其是把能够体现校长办学个性和风格的特质文化的东西,融合到学校社团组织建设中,通过社团组织不断深入传播到师生群体中,内化到师生观念之中,形成与学校发展具有共识的观念。进而围绕学校办学核心理念与思想,围绕学校文化核心元素整体规划、设计和引领,促进学生社团组织、教师社团组织、家长社团组织与社会或社区联合社团组织高度融合、联动发展。
三、丰富校园活动加强学校行为文化建设
学校师生所具有的善良、高雅、有修养、有学识、积极进取、追求真理等优秀品质在其群体行为中表现出来,成为学校行为文化的外显。师生行为与学校文化息息相关,可以说学校师生某类行为背后折射的就是学校的文化观。而师生行为的发展与形成,不是靠校长和教师们的说教就能产生,或者学校制定几个制度就会产生,而是与学校师生活动密切相关。学校活动是孕育师生行为产生于发展的土壤。因此,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在探索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中,重视和关注学校活动尤为关键。校长需要通过开展丰富的师生活动去不断培养和发展师生良好的行为,并让好行为形成习惯,成为群体行为,凝练成为学校行为文化。
学校活动有两大类,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教和学是学校师生间的基础活动,课堂教学也就成为学校最为重要的活动。课堂教学活动实践中,课程是核心。学校文化建设要关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实施,要基于课堂教学,创设和开发出能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思想的课程体系,以课程引领师生教与学活动的实施开展,以课堂活动促进师生教与学行为发展。但是,许多学校活动中过多关注师生间教与学的活动,把课堂教学活动当作学校教育活动的全部,忽略了课外活动。而课外活动在影响师生行为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包括了学生社团活动,也包括了师生互动活动、教职工活动和家校活动等。学生社团活动是目前学校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高质量的学生社团活动能发挥出巨大的正向激励作用,深刻地影响学生行为发展。学校社团活动开展不能毫无目的,学校要有引导、按主题、分序列开展,要始终围绕学校文化建设核心思想,推进社团组织活动的持续性、发展性、系统性,能产生迭代效应。
师生互动活动、教职工活动和家校活动也是学校活动的重要组成,是影响学校师生行为的重要因素,但长期处于边缘位置。师生互动活动停留在课堂上的互动,课外互动活动少,师生间缺乏活动平台凝聚共同的观念意识,形成群体行为。教职工活动停留在节庆日或传统的教职工运动会、文艺晚会等。家校活动停留在传统形式上的家校活动,每学年或每学期召开家长会,且家长会成为学校与家长间仅有的活动。在家长会上,家长也只是听听、看看,关注点仅仅在自己小孩的表现和成绩。如何发挥学校课外活动育人的功能,通过创新活动主题和形式推进师生行为转变与发展,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
四、建立健全制度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本身就是由师生共同构成的组织,组织管理与运作需要制度,当学校制度被师生广泛认可并遵照执行,并成为约束师生行为的自觉意识,那么就形成了学校制度文化。学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相应的制度建设也是系统工作,学校制度文化形成是建立在学校教学管理、德育管理、后勤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社团管理等全方面制度建设基础上产生的。学校社团组织运作有自身的规则或约定,通过这些规则或约定达到约束成员的行为,确保各项活动的实施开展目的。当这些规则与约定被社团成员广泛认可并遵照执行,成为约束社团成员行为的自觉意识,也就形成了社团组织的制度文化。前者是学校制定的刚性制度,后者是自发产生的柔性制度。当学校刚性制度和社团组织的柔性制度共同发挥出规范与指引师生行为的作用,并成为师生自觉遵守和维护的内容,那么这些制度与规约在长期实践运作中就会形成学校的制度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实践中,要把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以及学校各社团组织的管理规约等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定制度是学校办学的常规工作,但是定符合学校发展实情和能满足师生发展需要的制度,需要办学者的全盘思考和深入研究。定制度不难,制度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如何把制度落实到办学行为实践中,仅停留在文本上的制度是不能规范和约束师生行为,更不能形成学校制度文化。因此,在办学实践中,要加强制度的宣讲、执行和监督,尤其要把制度让师生深入了解、知晓和理解,并能应用于指引师生行为改善与发展,促进师生对学校制度产生自觉认同。
学校文化建设是引领学校发展,实现学校文化育人,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依据学校办学历史条件,选择合适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可行路径,从学校阶段发展规律出发,从学校文化建设实情出发,确定学校文化建设目标,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从环境创设、制度文化、组织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着手,分阶段、有重点推进并逐步完善,形成学校特色文化和品牌文化,真正实现文化育人,从而带动学校办学质量水平整体提升及其全面发展。
一、创设校园环境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环境育人是学校办学的重要理念和指导思想,更被广大中小学校办学者认可并付诸于实践中。好的校园环境能够为师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生活场所,甚至能激发师生学习与生活的热情和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校园环境既包括了校园硬环境创设,也包括学校软环境创设。校园硬环境创设是指学校建筑的布局、校园绿化、文化走廊、文化墙、教室内外、宿舍、食堂、卫生间、各功能场室等布置或装饰。软环境创设是指学校构建的平等、和谐、开放的师生关系、师师关系、家校关系等。环境创设不是随意而为,无论是硬环境创设,或者是软环境创设,所确定环境创设的风格、内容或主题都必须与学校文化建设目标具有一致性,必须以学校办学理念为设计指导依据,须上下贯通,整体部署与设计。
我校创办以来,传承北师大的血脉,特别注重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在办学实践探索中提出了“生命教育、成就品格”办学理念,构建了以“励耘”为核心的学校精神文化概念体系,形成了以“励志耕耘、立德树人”为校训,以“让优秀成为习惯”为校风,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教风,以“励精图治、勤奋耕耘”为学风,力求打造“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办学特色,并在办学行为中把学校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贯彻落实,创设了“励耘”为核心主题的校园硬环境(如,文化石、文化走廊、文化宣传等和励耘、金声、木铎等楼宇),形成以“励耘”为纽带的和谐、团结、合作、尊重的师生关系、师师关系和家校关系。
二、培育社团组织加强学校组织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需要加强已有社团组织建设,培育和发展新社团组织,以社团组织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理念与思想的贯彻落实,通过学校社团组织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在具有发展历史且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往往存在传统的社团组织,这些社团组织发挥着文化隔代传递的功能,并在社团活动中使学校文化不断积淀和传承,深刻影响着一代代师生观念和行为。继续加强与发展已有的社团组织,尤其是具有较长发展历史的社团组织,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在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框架出台并被广大中小学校知晓和认同下,我校十分重视体育、文艺、综合实践、科学、劳动等拓展课程,通过整合北师大与顺德资源,开发了“学工、学农、学商,科技、智造”等社会实践课程,架构了“小学空中农场、中学鲸狮农场”为核心的劳动实践课程体系,组建足球、篮球、陶艺、茶艺等能发展学生兴趣的社团或者兴趣小组,以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和兴趣发展的需要。学校新建的各类社团组织或者兴趣小组,是现代教育价值观念的现实反映,更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思想的具体呈现。学校文化建设要充分运用好这个文化传递的载体,把學校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尤其是把能够体现校长办学个性和风格的特质文化的东西,融合到学校社团组织建设中,通过社团组织不断深入传播到师生群体中,内化到师生观念之中,形成与学校发展具有共识的观念。进而围绕学校办学核心理念与思想,围绕学校文化核心元素整体规划、设计和引领,促进学生社团组织、教师社团组织、家长社团组织与社会或社区联合社团组织高度融合、联动发展。
三、丰富校园活动加强学校行为文化建设
学校师生所具有的善良、高雅、有修养、有学识、积极进取、追求真理等优秀品质在其群体行为中表现出来,成为学校行为文化的外显。师生行为与学校文化息息相关,可以说学校师生某类行为背后折射的就是学校的文化观。而师生行为的发展与形成,不是靠校长和教师们的说教就能产生,或者学校制定几个制度就会产生,而是与学校师生活动密切相关。学校活动是孕育师生行为产生于发展的土壤。因此,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在探索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中,重视和关注学校活动尤为关键。校长需要通过开展丰富的师生活动去不断培养和发展师生良好的行为,并让好行为形成习惯,成为群体行为,凝练成为学校行为文化。
学校活动有两大类,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教和学是学校师生间的基础活动,课堂教学也就成为学校最为重要的活动。课堂教学活动实践中,课程是核心。学校文化建设要关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实施,要基于课堂教学,创设和开发出能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思想的课程体系,以课程引领师生教与学活动的实施开展,以课堂活动促进师生教与学行为发展。但是,许多学校活动中过多关注师生间教与学的活动,把课堂教学活动当作学校教育活动的全部,忽略了课外活动。而课外活动在影响师生行为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既包括了学生社团活动,也包括了师生互动活动、教职工活动和家校活动等。学生社团活动是目前学校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高质量的学生社团活动能发挥出巨大的正向激励作用,深刻地影响学生行为发展。学校社团活动开展不能毫无目的,学校要有引导、按主题、分序列开展,要始终围绕学校文化建设核心思想,推进社团组织活动的持续性、发展性、系统性,能产生迭代效应。
师生互动活动、教职工活动和家校活动也是学校活动的重要组成,是影响学校师生行为的重要因素,但长期处于边缘位置。师生互动活动停留在课堂上的互动,课外互动活动少,师生间缺乏活动平台凝聚共同的观念意识,形成群体行为。教职工活动停留在节庆日或传统的教职工运动会、文艺晚会等。家校活动停留在传统形式上的家校活动,每学年或每学期召开家长会,且家长会成为学校与家长间仅有的活动。在家长会上,家长也只是听听、看看,关注点仅仅在自己小孩的表现和成绩。如何发挥学校课外活动育人的功能,通过创新活动主题和形式推进师生行为转变与发展,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
四、建立健全制度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本身就是由师生共同构成的组织,组织管理与运作需要制度,当学校制度被师生广泛认可并遵照执行,并成为约束师生行为的自觉意识,那么就形成了学校制度文化。学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相应的制度建设也是系统工作,学校制度文化形成是建立在学校教学管理、德育管理、后勤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社团管理等全方面制度建设基础上产生的。学校社团组织运作有自身的规则或约定,通过这些规则或约定达到约束成员的行为,确保各项活动的实施开展目的。当这些规则与约定被社团成员广泛认可并遵照执行,成为约束社团成员行为的自觉意识,也就形成了社团组织的制度文化。前者是学校制定的刚性制度,后者是自发产生的柔性制度。当学校刚性制度和社团组织的柔性制度共同发挥出规范与指引师生行为的作用,并成为师生自觉遵守和维护的内容,那么这些制度与规约在长期实践运作中就会形成学校的制度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实践中,要把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以及学校各社团组织的管理规约等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定制度是学校办学的常规工作,但是定符合学校发展实情和能满足师生发展需要的制度,需要办学者的全盘思考和深入研究。定制度不难,制度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如何把制度落实到办学行为实践中,仅停留在文本上的制度是不能规范和约束师生行为,更不能形成学校制度文化。因此,在办学实践中,要加强制度的宣讲、执行和监督,尤其要把制度让师生深入了解、知晓和理解,并能应用于指引师生行为改善与发展,促进师生对学校制度产生自觉认同。
学校文化建设是引领学校发展,实现学校文化育人,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依据学校办学历史条件,选择合适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可行路径,从学校阶段发展规律出发,从学校文化建设实情出发,确定学校文化建设目标,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从环境创设、制度文化、组织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着手,分阶段、有重点推进并逐步完善,形成学校特色文化和品牌文化,真正实现文化育人,从而带动学校办学质量水平整体提升及其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