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工商学院 )
摘要: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分项所得税制。个人所得税以个人的所得为征税对象,有所得即征税,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简单来说,所得等于收入减费用扣除,而个人所得税当中的费用扣除以法定为主。本人旨在分析,在收入确定的情况下,应确定怎样的费用扣除标准才能更好地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公平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内涵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必要的费用扣除,为取得所得而必须的支出;二是生计费用扣除,所得人维持生活的支出;三是特别费用扣除,一般为国家鼓励的行为支持,比如慈善事业,保险等。
一、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
1、定额扣除:工资薪金所得,我国居民每月3 500元,外籍人士每月4 800元。
2、会计核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财产转让所得。
3、定额和定率扣除: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财产租赁—每月800元或20%。
4、無扣除: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
二、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存在的问题。
1、费用扣除以个人为单位,导致税收负担横向不公平。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以个人为单位,并未考虑到不同纳税个人的家庭成员情况不同,家庭负担不一。如:养育子女情况,是否“二胎”;是否有老人需要赡养以及有几个老人需要赡养;自身健康状况。
(1)人口负担不同:以个人为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及进行费用的扣除,造成收入相同的纳税人,因不同的人口负担而形成不同的纳税负担。比如:甲乙两人,月工资薪金都是5 000元,甲负担2人生活,乙负担3人生活,按现行费用扣除标准两人都扣除 3 500元后纳税,但同样的钱,甲的收入维持2人生活,而乙需要维持3人生活,两人负担情况不同,税收负担能力自然不同。现行的费用扣除设计并没有考虑这个问题,显然有失公平。
(2)收入构成不同:以个人为单位申报和扣除,未充分考虑来自不同家庭的内部收入构成情况,会产生有着相同收入的家庭,由于收入来源构成不同而缴纳不同税额的不公平现象。比如,甲乙两个家庭,收入都是7 000元,若甲家庭夫妻各自工资收入3500元,则他们的7 000元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而若乙家庭收入全部来源于丈夫的工资收入,则乙家庭的7 000元需要缴纳245元的个人所得税。显然,这种以个人为单位的征税模式有失公平,违背了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税收公平的原则,不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2、内外有别的扣除标准,有失税收公平。
现行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对居民与外籍人员是区别对待的,居民实行3 500元的定额扣除,而对外籍人员有1 300元的附加减除费用,共计减除费用4 800元。外籍人员长期居住我国境内某地区,他们与我国同一地区居民的生活开支基本相同,理应与我国居民适用相同的扣除标准。因此,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内外有别的扣除标准有失税收公平。
3、费用扣除的内容与现实脱离,未充分保障民生需求。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范围仅考虑了吃饱和穿暖的生存需求。然而,伴随社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需要诸如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更搞层次的需求。此外,一些特殊人群,比如残疾人、大病患者等,需要一些特殊的支出。现行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忽略了纳税人的实际纳税能力,并没有充分考虑民生需求的保障,这样的费用扣除标准无法与高速发展的社会现状相协调。
4、费用扣除标准固定僵化,造成税收纵向不公平。
目前,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把人们吃饱穿暖的消费因素考虑在内,但这个扣除却是一个定值,而社会现实情况却是物价不断上涨,收入涨速远落后于商品价格的飙升。显然,这样的费用扣除标准与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是脱节的。
5、分类费用扣除,产生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
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征收模式,将個人所得税分为11类,对不同所得分别实施不同的计税方法,费用扣除和税率,分别进行课税。同样的收入金额,由于来源渠道不同,纳税人需要缴纳的税额将不同。比如,现在有甲乙两人,总收入5 800元。甲的5 800元为工资薪金所得,需缴纳125元个人所得税。乙有3 500元的工资薪金,800元稿酬,700元劳务报酬,800元特许权使用费,则乙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显而易见,收入多元化造成高收入但分散的人群少纳税,而收入集中的人群高税负。所以,分类费用扣除并没有充分考虑不同收入来源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平。
此外,我国对财产租赁所得、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没有区别对待,一律采取定额800元或者定律20%的扣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三、对我国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设计的建议。
1、家庭联合申报扣除,综合考虑纳税人税负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将家庭成员收入合并,然后再统一扣除费用,得出家庭应纳税所得额。这样以家庭整体收入征税,能全面考虑家庭整体负担,有利于社会纳税公平的实现,体现税收公平原则。
2、内外统一,提高居民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内外人员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实行不同扣除标准,是为了适应当时的国情,为外籍人员专设附加扣除额,是为了吸引人才和外资,提高国内经济科技发展的水平,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现在的中国早已有能力,而且有必要让全体纳税人享受“国民待遇”,应该将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标准进行内外统一。应该用公平的税收政策对待本国公民和外籍人员,才能更好地稳定社会各阶层,建设健康和谐的公平社会,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所以,将内外费用扣除标准进行统一,更加适合我国当前国情,有利于提高国民劳动积极性。 3、拓宽费用扣除范围,全面保障民生需求。
在现有的吃饭和穿衣扣除范围基础上,还应将家庭赡养、教育、医疗、住房、保险费用等方面的支出,在个人所得税前进行扣除。
家庭赡养,我国大部分家庭都需要赡养老人,加上中国计划生育的实施,421模式结构的家庭比例越来越明显,这将大大加重公民负担。因此,赡养费在费用扣除中列支显得意义深重。
教育支出,大多数家庭日益重视子女教育,教育支出所占比例不断上升。为保障国民素质持续提升,应在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中列支教育支出费用,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近年来,我国家庭费用支出比例中,城乡居民的医疗支出比例不断上涨,已成为我国社会问题。应把医疗费用作为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费用,减轻国民负担。
住房方面,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并且涨幅早已超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许多倍。住房是基本民生保障,住房得不到解决,容易滋生社会问题。因此,应该将住房支出费用按一定比例在个人所得税前列支,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
保险费用的扣除,现行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中,“五险一金”已经纳入扣除范围中,但“五险”只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必要的保险,不包括其他费用的考虑。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命和财产的关注不断增多,应该把人寿保险、财产保险等费用的扣除增加的个人所得税的扣除范围中,并对其设定相应的最高限额。
另外,随着国家的“二胎”政策放开,因为多一个孩子需要抚养和教育,许多家庭的劳动主力发生变化,由夫妻共同劳动转变为由丈夫承担家庭的所有经济负担,而妻子在家养育孩子,守护家庭“后院”安稳。基于这种现实情况,应考虑将未就业配偶基本生活费用允许在个人所得税前列支。这样有利于于实现税收公平,激励一些高收入纳税人的配偶放弃工作,专职打理家庭生活,即能让在职一方安心工作,又能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
4、建立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弹性机制,适应物价上涨的影响。
當前,我国物价上涨速度过快,费用扣除的固定,无法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物价的不断上涨,而费用扣除固定不变,在客观上,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是在加重的。另外,原本不需要纳税的低收入人群,也会因为收入的虚假增长而被迫成为纳税人。因此,需要建立税负扣除弹性机制,将物价上涨指数与费用扣除相挂钩,成为动态调整。
5、建立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税制模式
2017年两会与“个税”专题中,关于个税改革方案中提到:按照“增低、擴中、调高”的总原则,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新税收体制。在新的个税体制下,将实行按综合所得减除标准,而不是继续按工薪所得的费用标准,即将部分收入纳入综合,同时建立基本扣除加专项扣除的机制,适当增加专项扣除。对于个人所得税征收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真正发挥个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谷佩云.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存在的问题及政策调整研究[J] . 中国集体经济,2016,(03):89—91.
[2]陈雯如.基于社会公平视角的个人所得税政策改革路径[J] . 理论观察,2016,(12):88—89.
[3]王志伟.浅析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J].学术论坛,2016,(12):182 .
[4]陈宏宇,杨雨桐.人口维度下我国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建议[J] . 北方经贸,2016,(03):69.
[5]刘鹏.税收公平与个人劳动所得税前扣除设计[J] . 地方财政研究,2017,(01):50.
摘要: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分项所得税制。个人所得税以个人的所得为征税对象,有所得即征税,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简单来说,所得等于收入减费用扣除,而个人所得税当中的费用扣除以法定为主。本人旨在分析,在收入确定的情况下,应确定怎样的费用扣除标准才能更好地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公平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内涵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必要的费用扣除,为取得所得而必须的支出;二是生计费用扣除,所得人维持生活的支出;三是特别费用扣除,一般为国家鼓励的行为支持,比如慈善事业,保险等。
一、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
1、定额扣除:工资薪金所得,我国居民每月3 500元,外籍人士每月4 800元。
2、会计核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财产转让所得。
3、定额和定率扣除: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财产租赁—每月800元或20%。
4、無扣除: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
二、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存在的问题。
1、费用扣除以个人为单位,导致税收负担横向不公平。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以个人为单位,并未考虑到不同纳税个人的家庭成员情况不同,家庭负担不一。如:养育子女情况,是否“二胎”;是否有老人需要赡养以及有几个老人需要赡养;自身健康状况。
(1)人口负担不同:以个人为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及进行费用的扣除,造成收入相同的纳税人,因不同的人口负担而形成不同的纳税负担。比如:甲乙两人,月工资薪金都是5 000元,甲负担2人生活,乙负担3人生活,按现行费用扣除标准两人都扣除 3 500元后纳税,但同样的钱,甲的收入维持2人生活,而乙需要维持3人生活,两人负担情况不同,税收负担能力自然不同。现行的费用扣除设计并没有考虑这个问题,显然有失公平。
(2)收入构成不同:以个人为单位申报和扣除,未充分考虑来自不同家庭的内部收入构成情况,会产生有着相同收入的家庭,由于收入来源构成不同而缴纳不同税额的不公平现象。比如,甲乙两个家庭,收入都是7 000元,若甲家庭夫妻各自工资收入3500元,则他们的7 000元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而若乙家庭收入全部来源于丈夫的工资收入,则乙家庭的7 000元需要缴纳245元的个人所得税。显然,这种以个人为单位的征税模式有失公平,违背了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税收公平的原则,不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2、内外有别的扣除标准,有失税收公平。
现行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对居民与外籍人员是区别对待的,居民实行3 500元的定额扣除,而对外籍人员有1 300元的附加减除费用,共计减除费用4 800元。外籍人员长期居住我国境内某地区,他们与我国同一地区居民的生活开支基本相同,理应与我国居民适用相同的扣除标准。因此,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内外有别的扣除标准有失税收公平。
3、费用扣除的内容与现实脱离,未充分保障民生需求。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范围仅考虑了吃饱和穿暖的生存需求。然而,伴随社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需要诸如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更搞层次的需求。此外,一些特殊人群,比如残疾人、大病患者等,需要一些特殊的支出。现行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忽略了纳税人的实际纳税能力,并没有充分考虑民生需求的保障,这样的费用扣除标准无法与高速发展的社会现状相协调。
4、费用扣除标准固定僵化,造成税收纵向不公平。
目前,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把人们吃饱穿暖的消费因素考虑在内,但这个扣除却是一个定值,而社会现实情况却是物价不断上涨,收入涨速远落后于商品价格的飙升。显然,这样的费用扣除标准与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是脱节的。
5、分类费用扣除,产生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
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征收模式,将個人所得税分为11类,对不同所得分别实施不同的计税方法,费用扣除和税率,分别进行课税。同样的收入金额,由于来源渠道不同,纳税人需要缴纳的税额将不同。比如,现在有甲乙两人,总收入5 800元。甲的5 800元为工资薪金所得,需缴纳125元个人所得税。乙有3 500元的工资薪金,800元稿酬,700元劳务报酬,800元特许权使用费,则乙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显而易见,收入多元化造成高收入但分散的人群少纳税,而收入集中的人群高税负。所以,分类费用扣除并没有充分考虑不同收入来源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平。
此外,我国对财产租赁所得、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没有区别对待,一律采取定额800元或者定律20%的扣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三、对我国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设计的建议。
1、家庭联合申报扣除,综合考虑纳税人税负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将家庭成员收入合并,然后再统一扣除费用,得出家庭应纳税所得额。这样以家庭整体收入征税,能全面考虑家庭整体负担,有利于社会纳税公平的实现,体现税收公平原则。
2、内外统一,提高居民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内外人员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实行不同扣除标准,是为了适应当时的国情,为外籍人员专设附加扣除额,是为了吸引人才和外资,提高国内经济科技发展的水平,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现在的中国早已有能力,而且有必要让全体纳税人享受“国民待遇”,应该将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标准进行内外统一。应该用公平的税收政策对待本国公民和外籍人员,才能更好地稳定社会各阶层,建设健康和谐的公平社会,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所以,将内外费用扣除标准进行统一,更加适合我国当前国情,有利于提高国民劳动积极性。 3、拓宽费用扣除范围,全面保障民生需求。
在现有的吃饭和穿衣扣除范围基础上,还应将家庭赡养、教育、医疗、住房、保险费用等方面的支出,在个人所得税前进行扣除。
家庭赡养,我国大部分家庭都需要赡养老人,加上中国计划生育的实施,421模式结构的家庭比例越来越明显,这将大大加重公民负担。因此,赡养费在费用扣除中列支显得意义深重。
教育支出,大多数家庭日益重视子女教育,教育支出所占比例不断上升。为保障国民素质持续提升,应在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中列支教育支出费用,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近年来,我国家庭费用支出比例中,城乡居民的医疗支出比例不断上涨,已成为我国社会问题。应把医疗费用作为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费用,减轻国民负担。
住房方面,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并且涨幅早已超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许多倍。住房是基本民生保障,住房得不到解决,容易滋生社会问题。因此,应该将住房支出费用按一定比例在个人所得税前列支,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
保险费用的扣除,现行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中,“五险一金”已经纳入扣除范围中,但“五险”只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必要的保险,不包括其他费用的考虑。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命和财产的关注不断增多,应该把人寿保险、财产保险等费用的扣除增加的个人所得税的扣除范围中,并对其设定相应的最高限额。
另外,随着国家的“二胎”政策放开,因为多一个孩子需要抚养和教育,许多家庭的劳动主力发生变化,由夫妻共同劳动转变为由丈夫承担家庭的所有经济负担,而妻子在家养育孩子,守护家庭“后院”安稳。基于这种现实情况,应考虑将未就业配偶基本生活费用允许在个人所得税前列支。这样有利于于实现税收公平,激励一些高收入纳税人的配偶放弃工作,专职打理家庭生活,即能让在职一方安心工作,又能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
4、建立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弹性机制,适应物价上涨的影响。
當前,我国物价上涨速度过快,费用扣除的固定,无法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物价的不断上涨,而费用扣除固定不变,在客观上,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是在加重的。另外,原本不需要纳税的低收入人群,也会因为收入的虚假增长而被迫成为纳税人。因此,需要建立税负扣除弹性机制,将物价上涨指数与费用扣除相挂钩,成为动态调整。
5、建立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税制模式
2017年两会与“个税”专题中,关于个税改革方案中提到:按照“增低、擴中、调高”的总原则,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新税收体制。在新的个税体制下,将实行按综合所得减除标准,而不是继续按工薪所得的费用标准,即将部分收入纳入综合,同时建立基本扣除加专项扣除的机制,适当增加专项扣除。对于个人所得税征收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真正发挥个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谷佩云.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存在的问题及政策调整研究[J] . 中国集体经济,2016,(03):89—91.
[2]陈雯如.基于社会公平视角的个人所得税政策改革路径[J] . 理论观察,2016,(12):88—89.
[3]王志伟.浅析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J].学术论坛,2016,(12):182 .
[4]陈宏宇,杨雨桐.人口维度下我国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建议[J] . 北方经贸,2016,(03):69.
[5]刘鹏.税收公平与个人劳动所得税前扣除设计[J] . 地方财政研究,2017,(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