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三省,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坐拥我国最大的平原,面积147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22亿,在国家战略全局中举足轻重,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大粮仓。
2015年4月9日至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吉林省考察调研,并主持召开东北三省经济工作座谈会。东北经济再成焦点话题。座谈会上,李克强说:“我在东北工作过,算是半个东北人,讲话也就不客气了:你们的数据的确让我感到‘揪心’啊!”
东北经济怎么了?总理为何“揪心”?总理考察东北释放出哪些信号?
关键时期的关键之行
东北经济怎么了?我们先看一组数据:2014年以来,东北经济承受巨大下行压力,辽宁、吉林、黑龙江的经济增长速度分别降为5.8%、6.5%、5.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引发广泛关注。2015年初,压力尤为突出。
今年1至2月,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4.5%,为全国倒数第一。吉林、黑龙江好一些,但增速也分别位列全国第23、28位。同时,作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投资在东北三地的增速下滑尤其厉害,如1到2月辽宁房地产投资增速甚至为-9.6%。
作为重工业基地的东北,2015年初少了一分热火朝天的景象—大船重工前两个月只接到一个新订单;吉林石化亏损严重,成品油堵库;龙煤集团去年亏损50亿元,只能靠地方“输血”度日;就连全国闻名的大庆油田,也从今年起减产150万吨……
就全国而言,今年一季度投资增速普遍放缓,但东北地区更甚。今年1到2月,辽宁投资增速为-2%,列全国倒数第二;黑龙江为5.1%,排第25位;吉林为9.1%,列第20位。从额度看,黑龙江1至2月投资额只有26.19亿元,全国倒数第二,仅比西藏多。吉林为47.03亿元,为全国倒数第四。
当前,全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东北由于能源原材料产业和重化工业比重大,受国际市场变化和国内需求不足影响更为明显,加上体制机制改革滞后和一些内在因素,经济下行压力更大。
尽管东北三省2015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都只有6%左右,但在经济学家看来,实现起来难度仍然很大,这不仅关乎东北三省,也关系到全国预期目标的实现。
“必须有效顶住下行压力,否则就业、收入等民生问题会受到较大影响,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也难以实现。”李克强总理在座谈会上强调。
他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把稳增长保就业提效益作为紧要之务,推出更多利当前、惠长远的措施,以促改革调结构促进经济稳定运行。
站在中国经济全局考量,李克强总理此次考察,既可视为“打气”“督战”,更是一次关键时期的关键之行。
瞄准四大领域 有效顶住下行压力
党中央、国务院对东北发展高度重视。2014年,国家专门出台《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这些政策在全面准确判断和把握经济走势的基础上,旨在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破解东北发展难题。
“东北近年来经济增速放慢,主要是市场经济发展不足,思维不够开放,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加上东北人口老龄化严重,这更使得经济显得压力大。”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教授杨东亮分析说。
李克强在座谈会上指出,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对东北来说,要下大力气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向纵深推进,推广中关村自主创新有关政策。
他特别指出,要发扬东北人敢闯敢创的精神,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沃土”。要积极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支持总部设在东北的中央企业先行试点,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开展民营经济发展改革试点。要做好开放这篇大文章,利用好沿海经济带,完善边境口岸等开放合作平台,创新合作模式,提升开放水平。
深入了解“病灶”方能“对症下药”。针对东北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李克强指出,要采取有效措施,破解发展难题。促进东北经济平稳运行,当前要突出抓好几件大事:
一是尽快启动一批可以增强发展后劲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大对交通、水利、城市地下管网等公共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投入,一些条件成熟、群众急需的“十三五”规划项目可提前开工。政策性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
二是着力扩大消费。发挥东北特有优势,加快发展旅游、养老、健康等产业和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培育消费新热点。
三是加快棚户区改造等重大民生工程。采煤沉陷区棚改要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全部完成,真正把“忧心房”改造为群众的“暖心房”。
四是发挥东北骨干企业多的优势,推进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研究设立东北振兴产业投资基金,促进东北装备在走向世界中实现转型升级,带动更多配套和就业。
这四大领域,准确判断和把握了经济走势,兼顾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多重目标,可谓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良方”。
“资源”不是“包袱”
2015年4月9日至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吉林省考察调研,并主持召开东北三省经济工作座谈会。东北经济再成焦点话题。座谈会上,李克强说:“我在东北工作过,算是半个东北人,讲话也就不客气了:你们的数据的确让我感到‘揪心’啊!”
东北经济怎么了?总理为何“揪心”?总理考察东北释放出哪些信号?
关键时期的关键之行
东北经济怎么了?我们先看一组数据:2014年以来,东北经济承受巨大下行压力,辽宁、吉林、黑龙江的经济增长速度分别降为5.8%、6.5%、5.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引发广泛关注。2015年初,压力尤为突出。
今年1至2月,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4.5%,为全国倒数第一。吉林、黑龙江好一些,但增速也分别位列全国第23、28位。同时,作为经济增长的“助推器”,投资在东北三地的增速下滑尤其厉害,如1到2月辽宁房地产投资增速甚至为-9.6%。
作为重工业基地的东北,2015年初少了一分热火朝天的景象—大船重工前两个月只接到一个新订单;吉林石化亏损严重,成品油堵库;龙煤集团去年亏损50亿元,只能靠地方“输血”度日;就连全国闻名的大庆油田,也从今年起减产150万吨……
就全国而言,今年一季度投资增速普遍放缓,但东北地区更甚。今年1到2月,辽宁投资增速为-2%,列全国倒数第二;黑龙江为5.1%,排第25位;吉林为9.1%,列第20位。从额度看,黑龙江1至2月投资额只有26.19亿元,全国倒数第二,仅比西藏多。吉林为47.03亿元,为全国倒数第四。
当前,全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东北由于能源原材料产业和重化工业比重大,受国际市场变化和国内需求不足影响更为明显,加上体制机制改革滞后和一些内在因素,经济下行压力更大。
尽管东北三省2015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都只有6%左右,但在经济学家看来,实现起来难度仍然很大,这不仅关乎东北三省,也关系到全国预期目标的实现。
“必须有效顶住下行压力,否则就业、收入等民生问题会受到较大影响,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也难以实现。”李克强总理在座谈会上强调。
他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把稳增长保就业提效益作为紧要之务,推出更多利当前、惠长远的措施,以促改革调结构促进经济稳定运行。
站在中国经济全局考量,李克强总理此次考察,既可视为“打气”“督战”,更是一次关键时期的关键之行。
瞄准四大领域 有效顶住下行压力
党中央、国务院对东北发展高度重视。2014年,国家专门出台《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这些政策在全面准确判断和把握经济走势的基础上,旨在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破解东北发展难题。
“东北近年来经济增速放慢,主要是市场经济发展不足,思维不够开放,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加上东北人口老龄化严重,这更使得经济显得压力大。”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教授杨东亮分析说。
李克强在座谈会上指出,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对东北来说,要下大力气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向纵深推进,推广中关村自主创新有关政策。
他特别指出,要发扬东北人敢闯敢创的精神,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沃土”。要积极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支持总部设在东北的中央企业先行试点,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开展民营经济发展改革试点。要做好开放这篇大文章,利用好沿海经济带,完善边境口岸等开放合作平台,创新合作模式,提升开放水平。
深入了解“病灶”方能“对症下药”。针对东北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李克强指出,要采取有效措施,破解发展难题。促进东北经济平稳运行,当前要突出抓好几件大事:
一是尽快启动一批可以增强发展后劲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大对交通、水利、城市地下管网等公共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投入,一些条件成熟、群众急需的“十三五”规划项目可提前开工。政策性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
二是着力扩大消费。发挥东北特有优势,加快发展旅游、养老、健康等产业和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培育消费新热点。
三是加快棚户区改造等重大民生工程。采煤沉陷区棚改要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全部完成,真正把“忧心房”改造为群众的“暖心房”。
四是发挥东北骨干企业多的优势,推进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研究设立东北振兴产业投资基金,促进东北装备在走向世界中实现转型升级,带动更多配套和就业。
这四大领域,准确判断和把握了经济走势,兼顾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多重目标,可谓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良方”。
“资源”不是“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