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报纸困境与发展策略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cu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新媒体的发展,给报纸业以很大影响。为了跟进时代,各报社也积极寻求变革。本文通过分析“三晋都市报”目前的发展,指出了它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报纸业界发展的一些策略,认为提高新媒体意识,进行媒体融合实践,才能在新环境下得到发展。
  关键词:报纸;新媒体;媒体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12-0088-02
  在新媒体纷纷涌现并迅速挤占传媒市场的新形势下,报业的下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此,报业人尽力尝试各种途径和方法。但似乎依然还有不足。本文通过“三晋都市报”这一地方性报纸变革实践的探讨,阐述了当前报业的发展重点。
  一、新媒体时代的“三晋都市报”发展现状
  2010年以来,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快速发展,并受到人们的喜爱。报业发展由此出现“拐点”。2016年,仅广告业务一项,新媒体的收入就超过四家传统媒体之和,而报纸则呈明显的下降趋势[1],甚至于呈负增长。面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报业界积极应对,像“三晋都市报”就不断进行媒介融合实践,先后开通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公众号,力求走出自我发展困境。但规范、系统的新媒体运作在这里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首先,自“三晋都市报”2011年8月23日推出微博以来到2017年5月份,发布3万多条信息,关注量62万。但客观地讲,该报纸的内容涉及面窄,以山西本省时政新闻信息为主,国际国内信息量不多,社会热点话题和评论少,相对单一。发布的大多是文本信息,只有5条视频信息。这在新传媒环境下,已严重影响到它的受关注性。
  其次,从更新频率方面看,内容更新不及时。节假日不更新,且工作日的更新时间不固定,更新数量少,最多为5条。由于发布的话题少,未能引起公众讨论,谈不上影响公众的思维方式。再有,读者评论量、转发量不多,有时甚至为零。这表明其被关注度不高,与读者互动少,沒有形成稳定的关系。
  第三,客户端已很久没有更新。界面打开耗时长,而且难打开。信息时效性差,更新较慢,内容陈旧,不能很好捕捉当下的热点,无法及时呈现人们所需的资讯的明显缺点。这些都给它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以影响和制约。
  总体来看,“三晋都市报”的上述问题,很大程度上受过去观念的影响。尽管报纸有网络运营和开发这方面的机构设置,但相关工作的开展似乎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无法在短期内备受关注,产生良好的效果。这和当前大量信息的快速传播现实形成了强大的反差。
  二、新媒体时代报纸突围的可能性
  虽然新媒体以其明显的众多优点超越了报纸,从而对报业构成了战略合围。但与新媒体相比,报纸传媒也并非一无是处。就像罗杰·菲德勒在其《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一书中指出,“新媒介绝不会自发地和孤立地出现,它们总是从旧媒介的形态变化中逐渐脱胎出来,当比较新的传媒形式出现时,那些旧的形式就会适应并继续进化而不会死亡”[2]。因此,在新媒体情形下,应理性地看待报纸,关注它有那种让新媒体难以比拟的优点。这样,就有必要不以壁垒和对峙的视角来看两者,而是更要注意两者融合发展的更大可能。
  1.报纸的原创性与质量优势
  在报纸的长期发展中,办报人积累了大量经验,形成了专业的采编技能和强烈的责任意识,使报纸的内容有了独特性和深刻性,并最终提供给受众以特定的标准性新闻产品,使之在社会中具有特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就此而言,当前的新媒体虽日益在媒介市场上占据较大的份额,但在内容上不如报纸。时效性要求无法保证它所传播信息的深刻性。而报纸的内容深刻性,让它具有特定的竞争力、公信力。尤其对有重要舆论价值的事件和话题,报纸能很好地通过评论形式,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引导舆论走向。新媒体则因降低了传播的准入性,随时会将无价值的新闻和信息迅速扩散。这在体育、娱乐等浅显性内容的报道上虽有特色,但对思想性内容的报道和传播却有不足。而且,它可能还会让一些假信息在社会上迅速传播,带来不良影响。近年来的年度虚假新闻,就表明了这一点。由于新媒体平台的匿名性、陌生人性,会让人性的伪劣性得到一些显露,使情绪、话语、谩骂、攻击在这里有所呈现。再加上新媒体传播的新兴性以及对所传信息的事实性审核与真实性确定不足,从而会使各种粗制滥造的信息迅速被传播,给受众带来了特定的信息阅读疲劳。因此,这就需要新媒体在内容上受到报纸的支持,与报纸融合。“三晋都市报”要赢得发展,就需跟进这种融合。
  2.报纸是一种健康而有效的阅读和思考方式
  尽管在新媒体领域,高效是明显特征,需快速进行内容更新。然而,这种要求会让各类信息的展现表现出支离破碎的特征,无法给出一个事件的完整性,从而影响真相挖掘。新媒体无法受众给事件以全面的把握。新媒体式的阅读,无法使人对阅读的内容形成持久印象。因此,即使新媒体的使用是今后传媒业的发展方向,但这也要脚踏实际,立足现实。毕竟,生活形式和阅读、思考方式是多样的,新媒体时代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适应和接纳新媒体。即使很多人使用它,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完全靠新媒体来阅读、思考和生活。对于一些人,尤其是老年人群,报纸等可能更受欢迎。因为,在他们看来,阅读报纸是一种良好而健康的生活方式。报纸的有限性避免了信息垃圾的蔓延,报纸的版面设计过程对信息的梳理和分类,提高了人们的阅读效率。另外,报纸在一个栏目中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报道,促进公众认识和判断,是有利于人的深度思考的。
  三、报纸发展的突围策略
  如果报纸在面对新媒体出现时,积极调整自己,不断汲取新媒体的优点,与之共同为大众服务,就会找到自身的发展点。也就是说,报纸融合以新媒体,利用新媒体提供独特、深刻的观点和有效信息,是包括“三晋都市报”在内的各类报纸今后突破困境的重要策略。
  1.确立“报网”融合的发展理念
  报纸这种单一性传播方式无疑会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格局下落伍。报纸尽管有内容,但却缺乏新媒体的那种即时性传播系统。因此,媒体融合势在必行。报纸应正视自身发展,在思想观念上确立接受、运用新媒体技术,学习、借鉴新媒体的运营模式与优点。在提升传播产品内容质量的同时,注重用新媒体拓展传播渠道,积极开展媒体合作。世纪华文的数据显示,74%以上的报纸在新浪微博开通了官方微博,有304家主流报纸有微信公众账号[3],就表明了这样的趋势。   可媒体融合并非易事,它并非是把报纸的内容全然复制到新媒体上,而是有针对性地将报纸的内容公信力与新媒体的优势相结合,打造一条完整而专业的信息生产线,让报纸在新媒体领域拥有发展的主动权。因此,需要明确的是,报纸和新媒体的融合,实际上体现了新媒体在报纸运行中的作用扩展。两者并非简单的超越和取代,而是通过新媒体让报纸以新的形式发挥作用。
  此外,报纸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凸显和重视受众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开发与受众需求相适应的新媒体传播形式,多种形式推出信息,服务各类受众,尽快改变公众单纯的聆听而无反馈状态。当前,报纸融合以新媒体,可用大数据技术来收集、梳理和调查备受关注的话题,进行专门的策划报道,通过新媒体客户端,传给受众,并以小组形式,让受众讨论,畅所欲言,发挥受众的话语权、批评权和建议权,不断激发他们参与媒体运作实践。
  2.坚持质量取胜的发展原则
  如前所述,在传播领域,内容是王道。报纸的内容在竞争中起决定性作用。然而,报纸的这种优势似乎在当前已不复存在。而是看哪家传媒的传播更快,更有效,来看其影响。报纸的发展,应立足于自身的内容优势,用“互联网+”思维来进一步做好内容的快速传播。单纯的新闻信息告知似乎并不是当前读者的兴趣点。像“三晋都市报”这样的报纸传媒,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和自我定位,创新内容与服务供应,完善信息产品服务和结构,坚持以文本内容的“精致”“独特”“有用”“有趣”,打造全新栏目,打动受众,吸引受众。
  “精致”描述了某种理念和态度。它着重涉及报道的内容深刻,文字精炼,形式美观。新闻事件发生后,受众更想知道的是它发生的原因,处理过程和结果。报纸要进行多角度的信息收集,并作出深度的剖析报道,以满足人们的关注。“独特”指报纸自身要有区别于其他媒体的内容表现。新闻信息内容的同质化会让受众厌烦。报纸唯有独特的观点,才会赢得卖点。“有用”指信息的内容有助于人的生活,报纸需将有用的信息從信息堆中剥离出来,赢得人的肯定。“有趣”指报纸的语言表达幽默、风趣。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如果在闲暇时能阅读到一些轻松幽默的内容,那是一种非常快乐的事。因此,报纸必须改变某些内容的文字表达风格,让表达更轻松,但又不失深刻。
  以质取胜由报纸的品牌决定,也是报纸在实践中积累的无形财富。风格和特色鲜明的报纸往往都会注重对新闻事件的挖掘、剖析,来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给报纸得以更好发展提供了可能。“三晋都市报”尽管把服务三晋都市人作为自己的品牌建设目标,但客观地讲,这份报纸却没有在核心内容的建设方面下大力气,从而在一定的意义上使品牌不明显。报纸在做好品牌建设方面,首先要下大力气做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工作,让那些懂业务、会经营,有思想、能开拓的年轻人脱颖而出,大胆创新,通过请进来进行业务培训和走出去进行交流,不断摸索,探讨报纸品牌的确立之路。此外,对于影响力小的本土报纸而言,在做好主业的同时,要多开展一些形象塑造的活动,引起受众广泛关注,扩大自身影响。
  四、结 语
  报纸发展应与时俱进。在新媒体环境下,办报人应恪守传统的专业主义意识、要求,摒弃旧观念,跟随互联网新时代,强化媒体间合作,主动参与媒体融合,积极使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做好信息传播工作,这是报纸业界实现今后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绪军,吴信训,黄楚新.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02.
  [2] (美)罗杰·菲德勒著.明安香译.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07.
  [3] 晋雅芬.报媒网络跨界传播检测数据发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11-04.
  [责任编辑:东方绪]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人民日报》新浪微博“你好,明天”栏目(2012-2016年)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从“文本”的视角来探讨其议题建构特征和话语表达方式。研究发现:四年来,“你好,明天”栏目体现出:关注民生百态,记录社会历史;传达中央政令,担任媒体领袖;发声转型中国,直面敏感批评;引导公民思考,传递积极正能量的议题建构特征和坚持权威的“官方舆论”立场;开放沟通、对话协商的思维方式;观点鲜明,
期刊
摘 要:《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自2011年首次被引进国内并翻译出版以及2014年修订以来,广受国内新闻业界和学界的欢迎,也被评为“自媒体时代公众新闻素养的教科书”。它不仅务实地解答了“新闻业是谁?新闻业从哪里来?新闻业又将往何处去?”这三个新闻业的哲学终极问题,而且在研究水准和文风方面都是一个典范,对于当下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和传媒研究的开展都具有示范意义。  关键词:传媒格局;生存之基;经营之本;发
期刊
摘 要:网络舆情应对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全媒体环境下的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更是日趋复杂,究其原因既包括有社会环境的客观原因,也有高校自身的主观原因。如何系统构建全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在突发事件的爆发扩散期、衰退平缓期相应地搭建舆论应急、善后恢复等体制机制,以消除负面舆论带来的危害,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成了目前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必要环节。本研究以“某高校患癌女教师被开除事件”引发的社
期刊
主持人语:2017年12月25日,网络正能量传播论坛在北京举行。该论坛以“弘扬时代主旋律 传播网络正能量”为主题,在论坛上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指导,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腾讯公司安全管理部、信息安全部联合发布了《网络正能量传播蓝皮书》,该蓝皮书从当前网络舆论正能量的特征、人群、传播规律等角度进行大数据分析,总结了网络正能量传播的经验,为进一步做好新闻舆论引导、激发网络正能量提供了借鉴参考。多位专家在
期刊
摘 要:由胡雪桦执导的电影《上海王》于2017年2月17日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该片根据英籍华人作家虹影的同名小说改编,不仅小说文本在短时间内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多个版本发行,而且电影也凭借极高的上座率、良好的口碑,获得众人热议。本文从影片中女主的传奇人生和华丽蜕变出发,并结合小说的文本分析和“重写上海花”三部曲的其它两部力作来解读虹影笔下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她者”;女性意识;解构;重构  中图
期刊
摘 要:话语主体体现特定的身份和观察角度,显性或隐性的构建交际双方的话语身份和交际关系,进而影响新媒体用户对话语的感知。在新媒体语境中,政府机构、新媒体平台、社会机构和个体等话语主体的传播效果存在差异;政务新媒体话语构建需要从与新媒体语境的契合程度、所建立的交际关系以及所建构的文化关系进行考量,优化话语主体的构成,以政府机构为话语主体彰显话语的权威性,以社会机构为话语主体呈现话语的客观性,以个体为
期刊
摘 要:在网络时代,各种新媒体平台的搭建为公众提供了多元化话语表达渠道,进而提升了公众话语权的地位。然而,由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差距大等原因,导致在“数字鸿沟”环境下公众话语权失衡现象日渐突显。其中,真正发不出声音的是那些未具备信息传播能力的人群。审视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冲突现象,可见这类未具备信息传播能力的人群难以利用新媒体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了解、分析网络时代下公众话语权失衡的表现、成因
期刊
摘 要:新媒体是一种数字化媒体,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新媒体产业在我国兴起比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极大地改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生活内容。本文以2012~2016年相关学者对新媒体产业相关的文献为研究素材,以搜索“新媒体”这个关键词为方法,以新媒体产业相关文献的发表年度、文献类型、研究机构、基金资助为切入点来对新媒体产业的研究文献
期刊
摘 要: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通讯技术的更新换代,信息的传递速度越来越迅捷,人类每天接受的讯息量难以计数。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受众作为译码者,在接受编码者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必然要进行信息筛选的程序,而解说工作者则通过口头上较为客观的解释说明,为受众提供了部分有效信息的选择,节省信息筛选时间,提高受众的信息接收效率。本文对时下最流行的电竞游戏《英雄联盟》的电子竞技解说做了分析,希望能够从电子竞技解說的角
期刊
摘 要:进入快速更新、朝夕有变的“互联网+”时代,地方新闻网站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转型已成为必然。本文通过梳理地方新闻网站当前发展遭遇的瓶颈,指出地方新闻网站转型路径,认为地方新闻网站要困则思变,逆流而上,整合资源,明确定位,发挥“地方”特色和优势,用“互联网+”思维打造综合服务平台,才能扭转目前发展的被动局面。  关键词:地方新闻网站;转型;地方特色;综合服务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