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仍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严重影响了小型水利工程的整体效益,并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现状,笔者结合多年经验,初步阐述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问题及对策;建设探讨
1引言
中小型水利工程尤其是中小型排灌区工程往往是制约农业生产的关键性基础设施,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维修的投入比重,切实扭转“只重枢纽而轻视灌区”的投资观念,切实帮助农民解决最应该解决的问题,通过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真正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新增预算内财政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国有土地出让金、逐步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等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增加政府对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投入。但是,无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力度、建设速度,还是管理体制改革之进展,都与实际需要相差太远。
2当前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工程设计
2.1.1前期工作欠缺
我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成年代久远,坝为土坝,渠为土渠,建设及管理比较粗放,资料档案缺乏有效的管护,基本上都没有进行专业设计,更谈不上资料的保存。另一方面,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基本没有相关建设档案资料。需要投入一定的经费与大量的时间,而这两方面都满足不了实际要求,因此,前期工作不足显而易见。
2.1.2设计标准不一
目前,水利工程实施部门多,各部门在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改造中普遍都存在设计标准不一致的问题,设计流量、断面面积、衬砌厚度、衬砌超高、垫层厚度等取值没有按照规范规定值,凭设计人员经验及常规进行设计,如渠道过水断面采用原有土渠过水断面而不经计算,水池墙体单薄,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或者是经济较浪费等情况。
2.1.3缺乏方案比较
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设计,目前有的设计方案缺乏比较,有的设计比较方案存在明显问题甚至不可行。根据规范要求,在初步设计阶段必须进行多方案比较,选择多种技术上可行和经济上合理的方案进行比较,计算各比较方案的工程量及投资,从满足工程功能要求如设计流量、水位,以及施工、管理、投资等方面评价各方案的优缺点,为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2.2工程施工
2.2.1技术力量薄弱,管理难度大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加之水利工程实施部门多,普遍存在技术人员少,专业技术力量薄弱,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改造工期要求又紧(秋收后才能开始建设,必须在次年春灌前完工),致使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困难较多,管理难度大。
2.2.2质量意识淡薄,监管体系不全
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改造的主要内容为渠系整治,一般不存在安全问题,因此很多施工单位的质量意识淡薄,认为只要任务完成即可,不太重视工程质量,质量意识较为淡薄。加之近年来工程建设任务重,管理经验欠缺,没有形成完整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系,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管理责任没有落到实处。由此导致在工程建设中缺乏必要的质量监督,无工程监理人员等情况,致使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影响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2.3产权管理与工程养护
2.3.1工程产权不明确,管理体制不顺
小型水利工程大都是由国家投资与群众投劳相结合建成的。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实行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土地分产到户经营,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已不相适应,普遍存在工程管理主体缺位,工程产权不明,管护责任不清,建管互相脱节,管理上出现“无人问津”的现象。
2.3.2养护经费不足
因小型水利工程量大、面广、线长,国家投人少,受益农户及管理单位也无力投入,致使工程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养护,工程老化失修、破损严重,效益不能充分发挥。
3解决对策
3.1加大工作力度,做好前期工作
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土地生产效率的主要措施,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措施。要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3.1.1增加资金投入,做好前期工作
各级财政,尤其是设区市、县(市、区'两级财政,应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可研等前期工作(中央、省级投入主要用在主体工程上)。要安排足够的人力、财力,尽早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调查、勘测、可研等工作,确保工程现状数据、资料的可靠性,为以后编制科学、合理、高效的改造设计方案打下良好的基础。
3.1.2加强技术人员培训
基层水利部门可以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实行短期培訓等方法,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3.2规范设计,提高设计水平
3.2.1严格方案审查制度
小型农田灌溉工程分布广,工程技术种类繁多,为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工作高效、科学、合理地进行,使得工程设计在经济、技术以及在资源利用方面充分可行的优化,必须严格实行方案审查制度。通过相关专业的、有经验的专家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在工程规划布局、建设程序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依据各种不同的工程条件提出各种小型建筑物定型设计,如渠墙、渡槽及滑坡地段的处理等。
3.2.2主要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多方案比较
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渠道衬砌是工程改造的主要内容,因此,工程方案比较也主要是衬砌方式的比较,包括渠道衬砌形式、厚度及超高等。
3.3加强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3.3.1严格执行工程招标制度
所有审批的工程,必须经行政主管部门招标办批准后,按照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按招标规定与招标程序进行工程施工招投标。
3.3.2实行工程监理制度
工程建设业主要委托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理。主要项目施工必须严格执行相应的施工规范,监理人员要运用质量论证与否决权对施工单位进行检查并指导,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并使之正常运转,以确保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质量合格。
3.4加强建后管理,确保工程发挥效益
采取多种方式,深化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才能确保工程发挥应有的效益。深人开展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分类管理原则,落实管理权、明确管理责任、提高管理效益,明析所有权,搞活经营权,加强对农村水利设施的管理,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用水合作组织,推行竞价承包、竞价租赁、竞价拍卖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保障农村水利持续健康发展。使得权、责、利相结合,搞活工程管理,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挥效益,保证农业、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
总结
改革和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体系、投入方式、组织形式,进一步适应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要求,尽快建立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发展的方略,切实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问题及对策;建设探讨
1引言
中小型水利工程尤其是中小型排灌区工程往往是制约农业生产的关键性基础设施,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维修的投入比重,切实扭转“只重枢纽而轻视灌区”的投资观念,切实帮助农民解决最应该解决的问题,通过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真正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新增预算内财政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国有土地出让金、逐步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等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增加政府对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投入。但是,无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力度、建设速度,还是管理体制改革之进展,都与实际需要相差太远。
2当前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工程设计
2.1.1前期工作欠缺
我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成年代久远,坝为土坝,渠为土渠,建设及管理比较粗放,资料档案缺乏有效的管护,基本上都没有进行专业设计,更谈不上资料的保存。另一方面,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基本没有相关建设档案资料。需要投入一定的经费与大量的时间,而这两方面都满足不了实际要求,因此,前期工作不足显而易见。
2.1.2设计标准不一
目前,水利工程实施部门多,各部门在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改造中普遍都存在设计标准不一致的问题,设计流量、断面面积、衬砌厚度、衬砌超高、垫层厚度等取值没有按照规范规定值,凭设计人员经验及常规进行设计,如渠道过水断面采用原有土渠过水断面而不经计算,水池墙体单薄,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或者是经济较浪费等情况。
2.1.3缺乏方案比较
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设计,目前有的设计方案缺乏比较,有的设计比较方案存在明显问题甚至不可行。根据规范要求,在初步设计阶段必须进行多方案比较,选择多种技术上可行和经济上合理的方案进行比较,计算各比较方案的工程量及投资,从满足工程功能要求如设计流量、水位,以及施工、管理、投资等方面评价各方案的优缺点,为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2.2工程施工
2.2.1技术力量薄弱,管理难度大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加之水利工程实施部门多,普遍存在技术人员少,专业技术力量薄弱,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改造工期要求又紧(秋收后才能开始建设,必须在次年春灌前完工),致使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困难较多,管理难度大。
2.2.2质量意识淡薄,监管体系不全
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改造的主要内容为渠系整治,一般不存在安全问题,因此很多施工单位的质量意识淡薄,认为只要任务完成即可,不太重视工程质量,质量意识较为淡薄。加之近年来工程建设任务重,管理经验欠缺,没有形成完整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系,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管理责任没有落到实处。由此导致在工程建设中缺乏必要的质量监督,无工程监理人员等情况,致使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影响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2.3产权管理与工程养护
2.3.1工程产权不明确,管理体制不顺
小型水利工程大都是由国家投资与群众投劳相结合建成的。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实行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土地分产到户经营,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已不相适应,普遍存在工程管理主体缺位,工程产权不明,管护责任不清,建管互相脱节,管理上出现“无人问津”的现象。
2.3.2养护经费不足
因小型水利工程量大、面广、线长,国家投人少,受益农户及管理单位也无力投入,致使工程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养护,工程老化失修、破损严重,效益不能充分发挥。
3解决对策
3.1加大工作力度,做好前期工作
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土地生产效率的主要措施,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措施。要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3.1.1增加资金投入,做好前期工作
各级财政,尤其是设区市、县(市、区'两级财政,应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可研等前期工作(中央、省级投入主要用在主体工程上)。要安排足够的人力、财力,尽早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调查、勘测、可研等工作,确保工程现状数据、资料的可靠性,为以后编制科学、合理、高效的改造设计方案打下良好的基础。
3.1.2加强技术人员培训
基层水利部门可以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实行短期培訓等方法,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3.2规范设计,提高设计水平
3.2.1严格方案审查制度
小型农田灌溉工程分布广,工程技术种类繁多,为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工作高效、科学、合理地进行,使得工程设计在经济、技术以及在资源利用方面充分可行的优化,必须严格实行方案审查制度。通过相关专业的、有经验的专家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在工程规划布局、建设程序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依据各种不同的工程条件提出各种小型建筑物定型设计,如渠墙、渡槽及滑坡地段的处理等。
3.2.2主要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多方案比较
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渠道衬砌是工程改造的主要内容,因此,工程方案比较也主要是衬砌方式的比较,包括渠道衬砌形式、厚度及超高等。
3.3加强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3.3.1严格执行工程招标制度
所有审批的工程,必须经行政主管部门招标办批准后,按照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按招标规定与招标程序进行工程施工招投标。
3.3.2实行工程监理制度
工程建设业主要委托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理。主要项目施工必须严格执行相应的施工规范,监理人员要运用质量论证与否决权对施工单位进行检查并指导,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并使之正常运转,以确保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质量合格。
3.4加强建后管理,确保工程发挥效益
采取多种方式,深化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才能确保工程发挥应有的效益。深人开展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分类管理原则,落实管理权、明确管理责任、提高管理效益,明析所有权,搞活经营权,加强对农村水利设施的管理,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用水合作组织,推行竞价承包、竞价租赁、竞价拍卖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保障农村水利持续健康发展。使得权、责、利相结合,搞活工程管理,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挥效益,保证农业、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
总结
改革和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体系、投入方式、组织形式,进一步适应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要求,尽快建立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发展的方略,切实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