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变革。广大化学教师需要主动迎接变革带来的挑战,并且还要深入地贯彻新课标教学理念,用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们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从而让课堂教学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关键词:课堂气氛;构建知识;触类旁通
“有效的教学”,就是指真正能够让学生们实现提高的手段。课改后,广大教师也在不断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尝试在高中化学课堂上融入更多的元素。但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未易事,很多教师在探索教学方法时缺乏一个明确的引导和思路,导致教学形式看似“华丽”,却无法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需要从培养学生基础能力入手,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形式,从而让高中化学教学更高效。
一、 创设情境,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科学地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快速地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让他们快速地融入教学情境中,积极地思考、探索、回答。而创设有效的情境,也是需要掌握技巧的,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以教學目标为导向,创设情境,设计问题,从而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比如在讲解“碱金属”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引发学生思考,快速地吸引他们的兴趣,教师为学生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著名化学家戴维利用电解法电解氯化钾,随后他将电解后得到的物质倒入了盛有清水的玻璃缸中。然后,教师略作停顿并说道:“你们猜发生了什么?”学生们想了下,摇了摇头并渴望继续听下去。教师继续说到:“突然,玻璃钢发生了爆炸,这次爆炸是如此的突然,以至于戴维根本没来得及反应就被炸去了双眼。
但即使如此,戴维也没有停止探索科学真谛的步伐,在他不懈的追求和努力下,终于发现了钾和钠,为人类化学事业的进步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此时,学生们都被戴维那种勇于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所折服。接下来,教师话锋一转继续提问:“那么,引起爆炸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呢?”教师引出了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带领学生们对碱金属展开深入的探究。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利用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将学生们的思绪带入到课堂中,让他们主动思考、提问,并顺理成章地引出了新的教学内容。由此不难看出,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 以生为本,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
追求知识原理需要一个过程,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都会直接将结论灌输给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失去主动思考的欲望,学习的动力大幅度下降。因此,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效地设计引导活动,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让学生在探究中收获乐趣。
比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并没有单纯地向学生们灌输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而是更为注重过程和方法,通过让学生们学习验证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设计思路,体会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形成有序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下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分为两条线索同时开展教学活动:明线是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即猜想实验→设计实验→验证实验→总结反思,对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展开探究;暗线是组织学生们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开展探究活动,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真正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基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合理地设计了教学思路,依据这样的教学思路,不仅帮助学生们掌握了知识,而且还让他们的主体性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促进了他们的全面提高。
三、 以点带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以点带面,触类旁通”是一种较高的教学境界。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活动时,需要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化零为整”,有效地引导学生多维度、多角度地对问题思考,从而让他们掌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技巧。
比如在实验课上,教师为学生们拓展了启普发生器相关的内容。首先,教师让学生们回忆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的相同点。学生们进行了简单的交流讨论后,回答:“这两种气体的制作原理都可以视为固体与液体的反应,并且它们的实验室制法都不需要加热。”然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在制作二氧化碳和氢气时,都可以使用启普发生器,那么这种实验装置的使用条件是什么呢?”教师让学生们结合气体的制法来推断该装置的使用条件。学生们结合已有的认知基础进行了总结:1. 固体与液体的反应;2. 不加热且反应时不放出大量的热;3. 生成气体难溶于水。同时,教师让学生们回忆H2S、CO2、乙炔等气体的性质,他们表示H2S、CO2应该也可以利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但是由于乙炔在反应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制取乙炔时不能利用这种装置。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将问题进行类化,以一个知识点为基点将很多同类的知识进行衔接。这样一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放大了教学的价值,有效地帮助学生们完善了知识结构,拓展了他们的思维。
总而言之,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需要一个过程,广大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灵活地整合教学方法,从而打造更具魅力的化学课堂,让学生们享受学习过程的同时,实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世娟.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浅析[J].学周刊,2015(35).
[2]陈二雷.高中化学有效教学实践与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4).
作者简介:李顺,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湖西中学。
关键词:课堂气氛;构建知识;触类旁通
“有效的教学”,就是指真正能够让学生们实现提高的手段。课改后,广大教师也在不断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尝试在高中化学课堂上融入更多的元素。但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未易事,很多教师在探索教学方法时缺乏一个明确的引导和思路,导致教学形式看似“华丽”,却无法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需要从培养学生基础能力入手,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形式,从而让高中化学教学更高效。
一、 创设情境,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科学地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快速地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让他们快速地融入教学情境中,积极地思考、探索、回答。而创设有效的情境,也是需要掌握技巧的,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以教學目标为导向,创设情境,设计问题,从而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比如在讲解“碱金属”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引发学生思考,快速地吸引他们的兴趣,教师为学生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著名化学家戴维利用电解法电解氯化钾,随后他将电解后得到的物质倒入了盛有清水的玻璃缸中。然后,教师略作停顿并说道:“你们猜发生了什么?”学生们想了下,摇了摇头并渴望继续听下去。教师继续说到:“突然,玻璃钢发生了爆炸,这次爆炸是如此的突然,以至于戴维根本没来得及反应就被炸去了双眼。
但即使如此,戴维也没有停止探索科学真谛的步伐,在他不懈的追求和努力下,终于发现了钾和钠,为人类化学事业的进步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此时,学生们都被戴维那种勇于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所折服。接下来,教师话锋一转继续提问:“那么,引起爆炸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呢?”教师引出了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带领学生们对碱金属展开深入的探究。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利用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将学生们的思绪带入到课堂中,让他们主动思考、提问,并顺理成章地引出了新的教学内容。由此不难看出,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 以生为本,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
追求知识原理需要一个过程,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都会直接将结论灌输给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失去主动思考的欲望,学习的动力大幅度下降。因此,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效地设计引导活动,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让学生在探究中收获乐趣。
比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并没有单纯地向学生们灌输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而是更为注重过程和方法,通过让学生们学习验证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设计思路,体会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形成有序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下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分为两条线索同时开展教学活动:明线是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即猜想实验→设计实验→验证实验→总结反思,对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展开探究;暗线是组织学生们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开展探究活动,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真正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基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合理地设计了教学思路,依据这样的教学思路,不仅帮助学生们掌握了知识,而且还让他们的主体性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促进了他们的全面提高。
三、 以点带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以点带面,触类旁通”是一种较高的教学境界。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活动时,需要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化零为整”,有效地引导学生多维度、多角度地对问题思考,从而让他们掌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技巧。
比如在实验课上,教师为学生们拓展了启普发生器相关的内容。首先,教师让学生们回忆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的相同点。学生们进行了简单的交流讨论后,回答:“这两种气体的制作原理都可以视为固体与液体的反应,并且它们的实验室制法都不需要加热。”然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在制作二氧化碳和氢气时,都可以使用启普发生器,那么这种实验装置的使用条件是什么呢?”教师让学生们结合气体的制法来推断该装置的使用条件。学生们结合已有的认知基础进行了总结:1. 固体与液体的反应;2. 不加热且反应时不放出大量的热;3. 生成气体难溶于水。同时,教师让学生们回忆H2S、CO2、乙炔等气体的性质,他们表示H2S、CO2应该也可以利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但是由于乙炔在反应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制取乙炔时不能利用这种装置。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将问题进行类化,以一个知识点为基点将很多同类的知识进行衔接。这样一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放大了教学的价值,有效地帮助学生们完善了知识结构,拓展了他们的思维。
总而言之,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需要一个过程,广大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灵活地整合教学方法,从而打造更具魅力的化学课堂,让学生们享受学习过程的同时,实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世娟.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浅析[J].学周刊,2015(35).
[2]陈二雷.高中化学有效教学实践与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4).
作者简介:李顺,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湖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