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ba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实施新课标教改的浪潮中,要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多方面的扩展,必须注重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而应变则应立足教材、面向学生。在发展思维的教学中,既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又可从中掌握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应变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谈谈本人的浅见:
  一、通过操作实践,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操作、实践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能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同时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教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我特意拿了一张摇晃的凳子让学生修,有个学生很快找了一块木板给凳子钉上,凳子就稳固了。学生们从而认识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又如,在教学长方形时,我让学生准备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让学生数一数:每个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正方形呢?再让他们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对折,想想哪两条边的长度相等。最后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学生从而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加深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在教学生相遇的问题时,我让一高一矮两位同学面对面站在讲台两侧,然后喊:“走!”两人就开始走,当两人相遇时我喊:“停!”然后启发学生回忆这一情景,从而直观地体现“两地”、“同时”、“相向”、“相遇”这些特征,进而探索出解题途径。
  二、通过对比解题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学生开始学习除法应用题时,容易把除法和乘法、加法混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除法应用题,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先让学生做三道题:(1)同学们分两组参加劳动,每组10人,一共有多少人?(2)同学们分两组参加劳动,第一组有10人,第二组有11人,一共有多少人?(3)有20人参加劳动,每10人为一组,能分几组?然后我把这三道题的解法列表:
  已知条件 问题 解题方法
  两组,每组10人 一共有多少人? 10×2=20(人)
  第一组有10人,
  第二组有11人。 一共有多少人? 10+11=21(人)
  有20人,每10人为一组。 能分几组? 20÷10=2(组)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同学们很快就弄清各题的特点,思维的灵活性得到提高。
  三、通过一题多解,提高学生思维的靈活性
  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常常只用例题所教的方法解答,限制了思维能力的发展。一题多解的练习,能使学生从固有的单一思维过渡到多向思维,更好地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例如,我在教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共240棵,苹果树是梨树的5倍,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然后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有的学生只会一种解法。有的学生用了三、四种解法,最多的有五种解法:
  (1)用方程解:设梨树有X棵,5X+X=240;设苹果树有X棵,X+X=240。
  (2)用比例方法解:设梨树有X棵,。
  (3)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5+1=6,240×=40(棵)。
  (4)用分数方法解:240÷(1+)
  (5)用和倍方法解:240÷(1+5)
  这一例题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还能起到复习巩固旧知识的作用,使学生对解答“和倍问题”的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明确, 同时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一种钻研精神,使学生在思考问题上具有灵活性、多变性。
  四、通过非常规解法,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后,我设计了两道题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1)4.5÷2.5;(2)7.5÷1.25。同学们很快就用将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10倍、100倍……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1)4.5÷2.5=(4.5×10)÷(2.5×10)=45÷25=1.8,(2)7.5÷1.25=(7.5×100)÷(1.25×100)=750÷125=6。然后我问:“能不能不采用把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10倍、100倍……的方法,而又能使计算变得较为简便呢?”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学很快找到了新的解法:(1)4.5÷2.5=(4.5×4)÷(2.5×4)=18÷10=1.8,(2)7.5÷1.25=(7.5×8)÷(1.25×8)=60÷10=6
  最后,我让学生共同说一说第一题为什么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4倍,而第二题为什么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8倍。通过这样的非常规解法训练,同学们能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五、通过一题多变,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学中适当的一题多变,可以激发学生去发现和去创造的强烈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训练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娴熟运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总而言之,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训练,使学生不仅学得好,而且学得活。
其他文献
作为一个中学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常规管理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层出不穷的问题,而频率最高的,可能就是孩子们在面对问题、错误、学习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绪,有的缄默不语,有的满不在乎,有冷漠敷衍、有的暴跳如雷……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无论出现什么情绪,都似乎可以解释为青春期障碍,但思考看来,他们的情绪大多数是受到了外来因素的影响。我们怎么引导孩子们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积极、乐观的度过青春期呢?  一、
期刊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立德树人工作,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为人师表,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立师先立德”,“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足以看出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这是我在聆听全国优秀教师、北京
期刊
“何老师,你说,我这节课咋超了这么长时间呢?”“我在这之前试讲了两三遍呢,结果时间还是超了5分钟。”  “你在课前备课时,对教学方案作弹性预设了吗?”“如果在课前的教学方案中作了弹性预设,把教案分成‘主案’和‘副案’就不会出现、或很少出现这种情况了。”  这是我听完一位年轻老师的一节示范课后的一段对话。  她听我这么一说,她的眼神告诉我,她似乎有所顿悟。我也索性有了将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写成一篇文章与
期刊
兴趣在心理学中的定义为“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中外教育很早就不约而同地看到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对兴趣产生影响。”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性格、爱好,天资禀赋,不同的家庭与成长环境,这一切都影响制约着兴趣的形成与发展,兴趣具有先天性然而同样可以培养,对于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重要
期刊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准则,选择了做教师就要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为了这个职业就要全力以赴地去追求去奋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为了更好地担负自己的责任,不辜负家长,学校的期望,相信教师以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威信,一定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与敬佩,传递师德正能量。  一、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力量  首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为人师表,垂范师德的基础。在学生的眼里,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日常铣削加工中几种典型配件,通过研究图纸相关技术要求,选择合理的刀具与加工工艺,制作二类工装夹具,改变加工方式,在保证加工质量的条件下,寻找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工艺改进方法。  关键字:铣削,工装,质量,成本,工艺改进  前 言  在铣床工作中,要想把产品加工好,首先是工件的装夹要合理牢固,切削参数选择的正确,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来。铣床加工的工件,形状复杂多样,装夹不合理、不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一步步深入,我们的语文课堂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变革,各地争先恐后开展的语文教改观摩课也如雨后春笋,接踵而至。那我们到底教给了学生什么?学生学会了什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呢?其实,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新的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立足学生,实现有效。这就是我们应该积极建构的“有效”课堂。 
期刊
摘要: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如果一个孩子在课堂中感受不到兴趣,从内心就拒绝接受你所讲授的知识,那么任你讲得有多精彩,讲得有多细致,他这一节课将没有任何收获,你精心设计的这堂课也是无效的。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学习效率低的原因。但一个孩子要是对某个事物感兴趣了,就会全身心的投入,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阳光“345” 疑 合作
期刊
当前,社会上悄然刮起了一股“国学热”,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了坚持文化自信的治国新理念,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值此各种文化思潮泛滥的当今社会,鉴于我国目前正处于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也鉴于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应该说“国学热”的出现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响应党的号召,适应时代的潮流,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地把中国传统文化传
期刊
我们发现喜欢科学课的学生很多,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喜欢观察和实验。的确,科学课的新奇在于能跟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面对面,能一边联系现象,一边用观察或实验说明一些不可思议的原因。  尽管学生喜欢,但这探究过程中的观察和实验是不是真的改变了学生的看法和观点?如果没有改变的话,真正可以解决问题的观察和实验又会是怎样的呢?  这里,想以创设学生新的看法和观点的自然观为基础,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满足的真实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