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一步步深入,我们的语文课堂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变革,各地争先恐后开展的语文教改观摩课也如雨后春笋,接踵而至。那我们到底教给了学生什么?学生学会了什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呢?其实,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新的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立足学生,实现有效。这就是我们应该积极建构的“有效”课堂。
什么是“有效”课堂?我觉得“有效”课堂很简单,就是在实践课堂中灵活摆正师生二者的地位,达成互动,使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让学生在短短40分钟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这样的“有效”课堂,不仅使老师“乐教”;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乐学”。
那么如何建构这样的“有效课堂”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是对话过程的“主持人”,是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是对话过程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文本是“对话过程”的凭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赖以“对话”的桥梁。那三者之间究竟如何对话,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文本对话,创设人境合一
所谓“文本对话”,就是“文本和读者之间对话”。在语文教学中这里的读者就有两个,一是教师,二是学生。所以我们要从“师本对话”和“生本对话”两个方面去阐释。
(一)“师本对话”
就是指“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促进生本、师生、生生对话的基础。在这一对话过程中,教师应用心去感受、理解文本的价值意义,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把握文本的人文精神。
备好课是实现师本有效对话的先决条件。教师一定要先吃透文本,认真仔细地备好课,并在此基础上查找阅读与文本有关的拓展性资料。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就能在学生疑难处、发现不了的精妙处、体会不出的情思和旨趣处做适当的点拨了。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然后再考虑学生的学情,所应采取的教学手段等。
(二)“生本对话”
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灵活地、多角度地与文本对话,感受、体验、品味、想象文本所写,与文本同喜同悲,同忧同乐,达到情感的共鸣,独特的感悟,灵性的放飞,这就是学生与文本的真正的对话。那么,教师怎样引导才能让学生与文本尽情对话呢?
1.尽情朗读,感悟文本内涵
教师要让学生尽情地去读,并慢慢在读中认识文中的世界,感受文中的乐趣,从而引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这便是生本对话教学成功的第一步。熟读精思,领悟话题。“总其言而求作者之意。”引领孩子步步深入,由表及里,感悟作者的思想真谛。
2.尊重个性,珍视独特体验
引导、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多元解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理解,把不同的看法、独到的见解尽情表达出来,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3.角色体验,经历对话过程
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由不会到会;由迷惘到顿悟;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与作品人物对话,引发情感共鸣。在对话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的换位,经历与文本对话的全过程。
4.学会质疑,拓展思维空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需要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积极鼓励、引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质疑问难的氛围,使学生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二、师生对话,搭建互动平台
没有沟通就没有教育。教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要赢得学生的信任,必须与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沟通。需要注意什么呢?
1.俯下身子,实现平等互动
教师在课堂中是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参与者、交流者,要和学生站在同一起点上,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打开心扉,从而与教师与文本真实地对话。
2.善于倾听,鼓励畅所欲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学会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倾听学生话语中的深层含义,边听边思考,并给予适时引导使谈话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真正实现个性化发展,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3.重视提问,善于启发引导
教师要以宽容、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还要“将计就计”,善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启发学生自己去找答案,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尝试。
4.面向全体,促进全面发展
教师要鼓励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对话中来,关注学生的需求,只有这样,对话的民主平等性才得以体现,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让他们懂得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批判地思考,如何创造并通过创造改变自己。
三、生生对话,培养合作意识
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创造对话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对话。学生和学生的对话是一种讨论交流,也是一种合作竞争。如何有效合作呢?
1.科学建组,形成良好学习氛围
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优化组合,给每个小组成员都分配具体的工作,一定时间后,再角色互换,实行轮岗制,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体验、锻炼和提高。
2.强调合作,培养合作学习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让每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和培养学生主动学習的态度和交流合作的能力。实行小组内答疑解惑时,教师进行适度有效监控,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
3.鼓励质疑,掌握学习主动权
“有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合作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大胆假设,充分联想。如果出现观点不一致的情况时,教师要及时地抓住合作的契机,让学生小组研讨,这样做有效地发挥了集体的智慧,获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生生对话”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的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对话中丰富知识、增长见识、体认自我,成长为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富有对话理性和合作精神的现代人。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有机整合,使学生“学得轻松,乐在其中”,使教师“教得自如,苦中参甜”。这样就一定能建构理想的“有效课堂”,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什么是“有效”课堂?我觉得“有效”课堂很简单,就是在实践课堂中灵活摆正师生二者的地位,达成互动,使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让学生在短短40分钟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这样的“有效”课堂,不仅使老师“乐教”;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乐学”。
那么如何建构这样的“有效课堂”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是对话过程的“主持人”,是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是对话过程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文本是“对话过程”的凭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赖以“对话”的桥梁。那三者之间究竟如何对话,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文本对话,创设人境合一
所谓“文本对话”,就是“文本和读者之间对话”。在语文教学中这里的读者就有两个,一是教师,二是学生。所以我们要从“师本对话”和“生本对话”两个方面去阐释。
(一)“师本对话”
就是指“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促进生本、师生、生生对话的基础。在这一对话过程中,教师应用心去感受、理解文本的价值意义,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把握文本的人文精神。
备好课是实现师本有效对话的先决条件。教师一定要先吃透文本,认真仔细地备好课,并在此基础上查找阅读与文本有关的拓展性资料。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就能在学生疑难处、发现不了的精妙处、体会不出的情思和旨趣处做适当的点拨了。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然后再考虑学生的学情,所应采取的教学手段等。
(二)“生本对话”
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灵活地、多角度地与文本对话,感受、体验、品味、想象文本所写,与文本同喜同悲,同忧同乐,达到情感的共鸣,独特的感悟,灵性的放飞,这就是学生与文本的真正的对话。那么,教师怎样引导才能让学生与文本尽情对话呢?
1.尽情朗读,感悟文本内涵
教师要让学生尽情地去读,并慢慢在读中认识文中的世界,感受文中的乐趣,从而引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这便是生本对话教学成功的第一步。熟读精思,领悟话题。“总其言而求作者之意。”引领孩子步步深入,由表及里,感悟作者的思想真谛。
2.尊重个性,珍视独特体验
引导、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多元解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理解,把不同的看法、独到的见解尽情表达出来,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3.角色体验,经历对话过程
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由不会到会;由迷惘到顿悟;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与作品人物对话,引发情感共鸣。在对话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的换位,经历与文本对话的全过程。
4.学会质疑,拓展思维空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需要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积极鼓励、引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质疑问难的氛围,使学生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
二、师生对话,搭建互动平台
没有沟通就没有教育。教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要赢得学生的信任,必须与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沟通。需要注意什么呢?
1.俯下身子,实现平等互动
教师在课堂中是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参与者、交流者,要和学生站在同一起点上,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打开心扉,从而与教师与文本真实地对话。
2.善于倾听,鼓励畅所欲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学会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倾听学生话语中的深层含义,边听边思考,并给予适时引导使谈话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真正实现个性化发展,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3.重视提问,善于启发引导
教师要以宽容、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还要“将计就计”,善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启发学生自己去找答案,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尝试。
4.面向全体,促进全面发展
教师要鼓励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对话中来,关注学生的需求,只有这样,对话的民主平等性才得以体现,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让他们懂得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批判地思考,如何创造并通过创造改变自己。
三、生生对话,培养合作意识
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创造对话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对话。学生和学生的对话是一种讨论交流,也是一种合作竞争。如何有效合作呢?
1.科学建组,形成良好学习氛围
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优化组合,给每个小组成员都分配具体的工作,一定时间后,再角色互换,实行轮岗制,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体验、锻炼和提高。
2.强调合作,培养合作学习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让每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和培养学生主动学習的态度和交流合作的能力。实行小组内答疑解惑时,教师进行适度有效监控,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
3.鼓励质疑,掌握学习主动权
“有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合作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大胆假设,充分联想。如果出现观点不一致的情况时,教师要及时地抓住合作的契机,让学生小组研讨,这样做有效地发挥了集体的智慧,获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生生对话”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的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对话中丰富知识、增长见识、体认自我,成长为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富有对话理性和合作精神的现代人。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有机整合,使学生“学得轻松,乐在其中”,使教师“教得自如,苦中参甜”。这样就一定能建构理想的“有效课堂”,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