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听说民品鉴定行业有一位奇才,不仅仅因为他具有传奇的职业经历和取得了令人啧啧称奇的成就,更在于他是一位全才:珠宝、玉石、有机宝石、瓷器、字画、杂项等无不通晓,堪称业内第一人。他就是宝瑞通民品首席鉴定师于本生先生。
鉴定奇才时代造就
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一直从事珠宝玉器、古玩、字画鉴定以及出口和教学工作的于本生已经年近古稀,但依然精神矍铄,时不时发出的慈祥笑声,让人如沐春风。
旧工艺品出口独此一家
1963年,时年19岁的于本生外贸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北京外贸进出口公司,当时可以出口“旧工艺品”的公司独此一家。“当时出口的东西都是按照国家规定,从1795年也就是乾隆60年到1949年解放以前的工艺品,我们叫旧工艺品。那时候不叫古董,国家用这些旧工艺品出口换取外汇,这些旧工艺品包括珠宝、瓷器、字画、玉器等。”
于本生所在的业务五科负责北京口岸协作区的工作,协作对象包括四川、陕西、新疆、河南等13个省市,各省市负责把本区域内的“旧工艺品”收集起来,提供给北京口岸以出口,而他们则被要求以技术人员的身份到各省去协助工作。“当时的师傅都是行业的佼佼者,每个人都身怀绝技,我们跟着师傅做学徒。做这个行业,师傅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实践。见不到实物,永远也学不来。第一位师傅主要做古玩,第二位师傅擅长玉器。我感受很深的一点儿是行里面的一个说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属于心领神会,只有自己慢慢在实践中领会感悟,对比分析,去鉴别掌握。”
善于学习的于本生进步很快,1964年下半年开始独立工作,1965年就到四川独当一面了。1967年他被派到广州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翠钻出口部,负责外销珠宝翡翠。“那时候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尽讲阶级斗争了,这些东西在国内成为人人唯恐避之不及之物。所以我们从民间收上来就出口,换取大量外汇。当时外贸行业有一个口号:把死宝变活宝,功在国家,利在自己。我感到这个工作很有意义,下了很大的功夫去钻研。”
处理查抄物资见多识广
1968年年底由于机构改革,出口部整个交给广东公司后,于本生随着其他口岸部门撤回北京,正好赶上处理查抄物资,主要是红卫兵破四旧时查抄上来的工艺品和古玩之类。文物部门、外贸部门、银行、信托部门(寄卖行)和废品公司五家联合,珠宝玉器归外贸部门处理。
对此于本生很有感触地说,“这份工作让我深刻认识到,要想掌握鉴定技术,必须要实践,必须要多看多经历。只有什么都经历了,什么都见过了,才有可能掌握这门技术。如果什么都没见过,空讲空听,那是空的呀。东西我看到了,有不清楚的,师傅给你讲,你不就清楚了吗。”
十年培训奠定奇才路
1972年,又一个重大机遇悄然来临。当时云南外贸找到北京外贸寻求人才支援,找到于本生给他们培训讲课。半年之后回来,单位感觉到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形式和方法。因为单靠北京的师傅力量很有限,需要多培养外地各省的专业技术人员。从1973年起,于本生到处奔波,给协作区13个省进行人员培训,一直做到1983年。10年授业解惑,孜孜以求,在讲课的过程中也是学习的过程,使于本生对整个工艺品的认知与掌握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珠宝玉器我全都懂,这倒不是说我有多大的本事,而是由当时的工作经历和工作性质决定的。讲了10多年的课,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既然授业,必然自己要懂。我现在讲课已经完全做到事先不用准备,当时积累的财富,到典当行已经完全用上了。”
经历不可复制,经验可以传承
追溯于本生的职业经历,从跟着师傅学习到独立工作,以及专业做技术培训,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再到实践,不断总结,才造就了业内独此一家的鉴定奇才。于本生笑言,自己的经历是不可复制的。“现在的年轻人,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机会,见到那么多的实物,也难以有机会和精力去钻研珠宝玉石的各个方面。”
但我们也似乎可以发现某些真谛。从1963年参加工作,至今已有49年,在各个不同的工作岗位,于本生一直要求自己不干则已,要干,不管在哪个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把事情做好。“关键是要下功夫。无论你在哪个岗位,都要全身心地投入,兢兢业业把工作做好。踏踏实实,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做到最好。这是我对自己的准则。”
记者还发现,年近古稀的于本生记忆力仍十分惊人,对这么多年发生的事情他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这也是他得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于本生对年轻人提出了殷殷希望,他认为,典当行是融资机构,做的是质押贷款,鉴定师仅能鉴定出真伪还远远不够,需要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最终要落实到放款上。“矿学特征要掌握,对历史要掌握,对质量评价要把握准确,最后还要根据市场情况作出评估,能够借出多少钱。”
据于本生介绍,宝瑞通的瓷器重点只做明清两代官窑,尤其以康雍乾清三代为主。民窑瓷器必须是1911年以前的,还必须是精品。一般民用瓷器,别说100年的历史,800年前的也不要,因为缺少艺术价值。高古出土文物绝对不做,这个严格遵守按照国家规定。西周、秦汉真正传世下来的很少,就是传世的,一般情况下也到不了典当行,所以过来的都是仿的,而且仿得不伦不类,这个时期的瓷器也不做。至于书画项目,宝瑞通主要做近现代名家真迹,像张大千、黄宾虹、李可染等。不是不做古画,跟高古瓷一样,出现在典当市场的古画可以说没有真迹。
当问到融资额一般是评估价的几成时,于本生认为没有一定之规。“珠宝的市场价很难说,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商家,价格相差悬殊。最基本的情况是,以普遍认知的市场二次流通价格为依据定价,给出客户能接受的合理价位,这样既能满足顾客的用款需求,也可以将出现绝当后的资金风险减少到最低。”
鉴定奇才时代造就
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一直从事珠宝玉器、古玩、字画鉴定以及出口和教学工作的于本生已经年近古稀,但依然精神矍铄,时不时发出的慈祥笑声,让人如沐春风。
旧工艺品出口独此一家
1963年,时年19岁的于本生外贸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北京外贸进出口公司,当时可以出口“旧工艺品”的公司独此一家。“当时出口的东西都是按照国家规定,从1795年也就是乾隆60年到1949年解放以前的工艺品,我们叫旧工艺品。那时候不叫古董,国家用这些旧工艺品出口换取外汇,这些旧工艺品包括珠宝、瓷器、字画、玉器等。”
于本生所在的业务五科负责北京口岸协作区的工作,协作对象包括四川、陕西、新疆、河南等13个省市,各省市负责把本区域内的“旧工艺品”收集起来,提供给北京口岸以出口,而他们则被要求以技术人员的身份到各省去协助工作。“当时的师傅都是行业的佼佼者,每个人都身怀绝技,我们跟着师傅做学徒。做这个行业,师傅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实践。见不到实物,永远也学不来。第一位师傅主要做古玩,第二位师傅擅长玉器。我感受很深的一点儿是行里面的一个说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属于心领神会,只有自己慢慢在实践中领会感悟,对比分析,去鉴别掌握。”
善于学习的于本生进步很快,1964年下半年开始独立工作,1965年就到四川独当一面了。1967年他被派到广州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翠钻出口部,负责外销珠宝翡翠。“那时候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尽讲阶级斗争了,这些东西在国内成为人人唯恐避之不及之物。所以我们从民间收上来就出口,换取大量外汇。当时外贸行业有一个口号:把死宝变活宝,功在国家,利在自己。我感到这个工作很有意义,下了很大的功夫去钻研。”
处理查抄物资见多识广
1968年年底由于机构改革,出口部整个交给广东公司后,于本生随着其他口岸部门撤回北京,正好赶上处理查抄物资,主要是红卫兵破四旧时查抄上来的工艺品和古玩之类。文物部门、外贸部门、银行、信托部门(寄卖行)和废品公司五家联合,珠宝玉器归外贸部门处理。
对此于本生很有感触地说,“这份工作让我深刻认识到,要想掌握鉴定技术,必须要实践,必须要多看多经历。只有什么都经历了,什么都见过了,才有可能掌握这门技术。如果什么都没见过,空讲空听,那是空的呀。东西我看到了,有不清楚的,师傅给你讲,你不就清楚了吗。”
十年培训奠定奇才路
1972年,又一个重大机遇悄然来临。当时云南外贸找到北京外贸寻求人才支援,找到于本生给他们培训讲课。半年之后回来,单位感觉到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形式和方法。因为单靠北京的师傅力量很有限,需要多培养外地各省的专业技术人员。从1973年起,于本生到处奔波,给协作区13个省进行人员培训,一直做到1983年。10年授业解惑,孜孜以求,在讲课的过程中也是学习的过程,使于本生对整个工艺品的认知与掌握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珠宝玉器我全都懂,这倒不是说我有多大的本事,而是由当时的工作经历和工作性质决定的。讲了10多年的课,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既然授业,必然自己要懂。我现在讲课已经完全做到事先不用准备,当时积累的财富,到典当行已经完全用上了。”
经历不可复制,经验可以传承
追溯于本生的职业经历,从跟着师傅学习到独立工作,以及专业做技术培训,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再到实践,不断总结,才造就了业内独此一家的鉴定奇才。于本生笑言,自己的经历是不可复制的。“现在的年轻人,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机会,见到那么多的实物,也难以有机会和精力去钻研珠宝玉石的各个方面。”
但我们也似乎可以发现某些真谛。从1963年参加工作,至今已有49年,在各个不同的工作岗位,于本生一直要求自己不干则已,要干,不管在哪个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把事情做好。“关键是要下功夫。无论你在哪个岗位,都要全身心地投入,兢兢业业把工作做好。踏踏实实,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做到最好。这是我对自己的准则。”
记者还发现,年近古稀的于本生记忆力仍十分惊人,对这么多年发生的事情他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这也是他得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于本生对年轻人提出了殷殷希望,他认为,典当行是融资机构,做的是质押贷款,鉴定师仅能鉴定出真伪还远远不够,需要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最终要落实到放款上。“矿学特征要掌握,对历史要掌握,对质量评价要把握准确,最后还要根据市场情况作出评估,能够借出多少钱。”
据于本生介绍,宝瑞通的瓷器重点只做明清两代官窑,尤其以康雍乾清三代为主。民窑瓷器必须是1911年以前的,还必须是精品。一般民用瓷器,别说100年的历史,800年前的也不要,因为缺少艺术价值。高古出土文物绝对不做,这个严格遵守按照国家规定。西周、秦汉真正传世下来的很少,就是传世的,一般情况下也到不了典当行,所以过来的都是仿的,而且仿得不伦不类,这个时期的瓷器也不做。至于书画项目,宝瑞通主要做近现代名家真迹,像张大千、黄宾虹、李可染等。不是不做古画,跟高古瓷一样,出现在典当市场的古画可以说没有真迹。
当问到融资额一般是评估价的几成时,于本生认为没有一定之规。“珠宝的市场价很难说,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商家,价格相差悬殊。最基本的情况是,以普遍认知的市场二次流通价格为依据定价,给出客户能接受的合理价位,这样既能满足顾客的用款需求,也可以将出现绝当后的资金风险减少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