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引人入胜的化学故事,可以是生动、形象、绝无虚假的实验导入,也可以是我们常常使用的旧的知识的导入,温故知新……种种的新课导入非常之多,但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广大的人民教师要运用自己的知识根据不同的课题,采用不同的新课导入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的探索,学习化学知识。
【关键词】新课导入
一、原电池的新课导入——趣味实验水果电池(苏教版必修2专题二第三单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化学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大量生动、有趣的化学反应现象,从而了解大量物质变化的事实,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著名的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而比普通实验中体现出更美妙、更神奇、更生动的趣味实验更刺激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实验准备:检流计、导线、铜片、废干电池、西红柿等。
新课导入:
【教师】大家知不知道我们平常在吃的有些水果和蔬菜可以发电呢?
【学生】疑惑、沉思
【教师】那我们就让实验来说话,我这里准备了一些实验用品,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疑问。
教师实验:在桌上轻轻按压、滚动一个西红柿,使它里面的组织遭到破坏。从废干电池上取下一条锌片,再找了一片铜片。将锌片与铜片的表面用砂纸打磨干净,插入西红柿。注意不要让它们在西红柿里相碰。用一个检流计的两个引线同时接触锌片与铜线,让我们看是否有电流产生。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检流计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
【学生】偏转了。
【教学过程】将两根干净的锌、铜金属杆插入柠檬,不要让它们互相碰到。请一位同学用舌头轻轻舔金属杆,他感到舌头发麻,可知有电流产生
【过渡】我们吃的很多水果和蔬菜跟我们做的实验一样能产生电流,那为什么水果会“发电”,这与那些实验用品有关,水果里到底含着了什么物质导致会发生这么神奇的事,让我们带着问题学习今天的知识——原电池。
二、氮及其氧化物间转化——多媒体教学、图片展示(苏教版必修一专题四)
化学,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学科。衣、食、住、行、用,化学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正是这样一门学科,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引入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常识作为导入内容,我想不仅能挖掘出学生潜在的学习化学的动力,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去解析生活的能力,让化学能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的一种循环。
教学仪器:多媒体
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
(1)炎热的夏天,农村水稻田的秧苗因缺乏营养长得枯黄矮小
(2)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中伴随着红综色的气体
(3)雨过天晴,还是那块农田,但是秧苗长长势旺盛,好似一片綠色的海洋
学生看过幻灯片后,教师通过分析图片内容,指出疑问,探究雷雨前后秧苗长势差异的原因。
三、燃料燃烧释放出的热量——以小型的辩论会导入(苏教版必修2专题二第二单元)
新课标下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自主的去学习,去探究,从而优化课堂结构——从原来的“要我学”的课堂结构转化到“我要学”的课堂结构,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增强兴趣。
正是建立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进行“燃烧热”这节内容的教学时,老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辩论题目。
新课导入:【教师】同样一个人,他是骑自行车去上班对国家的贡献大还是开小汽车上班对国家做的贡献大?
在化学课堂上出现这么一个辩论题目,学生觉得新奇有趣,而且这个问题还非常贴近生活,一下子整个课堂的气氛就变得非常的活跃!通过学生之间激烈的辩解,让学生知道世界的能源快要枯竭,要学生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节约能源。
四、石油炼制 乙烯——通过与化学有关的新闻背景导入新课(苏教版必修2专题三第一单元)
在大和平下暗藏着竞争,矛盾的世界,是我们老师和学生都深深关注着的,所以能从与化学有关的新闻背景导入新课也是一种新课导入的有效又有益的方法。
新课导入:【教师】请看幻灯片上的两个人,他们分别是谁?
【学生】萨达姆和布什
【教师】看到这两个人同学们马上会想到发生在伊拉克的那场战争,残忍的战争夺取了伊拉克和美国多少人的生命,那大家知道这场战争是因何而起的呢?
【学生】石油
【教师】对,大家都知道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而且优质的能源,石油推动着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把一个国家比做人的话,那么石油就好比是流淌在身上的血液。而且大家都知道,目前人类进入了能源紧张的时代,更凸显了石油战略武器的重要性,油价的不断飙升让人不会再怀疑“石油比黄金”还贵。
【多媒体展示】世界石油资源分布图
【教师】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从图中就可以看出并不是简单的政治纠纷,而是一场争夺能源的战争。作为主要能源的石油在现在,或者更久一点的将来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我们对石油的了解有多少呢?
新课的导入在每节课中虽仅占几分钟,所起的作用却很重要。新课导入得法,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抓住学生的心弦,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努力的研究新课导入,让开始上化学课的那一刻开始就让学生爱上化学吧!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草塔中学)
【关键词】新课导入
一、原电池的新课导入——趣味实验水果电池(苏教版必修2专题二第三单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化学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大量生动、有趣的化学反应现象,从而了解大量物质变化的事实,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著名的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而比普通实验中体现出更美妙、更神奇、更生动的趣味实验更刺激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实验准备:检流计、导线、铜片、废干电池、西红柿等。
新课导入:
【教师】大家知不知道我们平常在吃的有些水果和蔬菜可以发电呢?
【学生】疑惑、沉思
【教师】那我们就让实验来说话,我这里准备了一些实验用品,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疑问。
教师实验:在桌上轻轻按压、滚动一个西红柿,使它里面的组织遭到破坏。从废干电池上取下一条锌片,再找了一片铜片。将锌片与铜片的表面用砂纸打磨干净,插入西红柿。注意不要让它们在西红柿里相碰。用一个检流计的两个引线同时接触锌片与铜线,让我们看是否有电流产生。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检流计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
【学生】偏转了。
【教学过程】将两根干净的锌、铜金属杆插入柠檬,不要让它们互相碰到。请一位同学用舌头轻轻舔金属杆,他感到舌头发麻,可知有电流产生
【过渡】我们吃的很多水果和蔬菜跟我们做的实验一样能产生电流,那为什么水果会“发电”,这与那些实验用品有关,水果里到底含着了什么物质导致会发生这么神奇的事,让我们带着问题学习今天的知识——原电池。
二、氮及其氧化物间转化——多媒体教学、图片展示(苏教版必修一专题四)
化学,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学科。衣、食、住、行、用,化学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正是这样一门学科,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引入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常识作为导入内容,我想不仅能挖掘出学生潜在的学习化学的动力,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去解析生活的能力,让化学能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的一种循环。
教学仪器:多媒体
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
(1)炎热的夏天,农村水稻田的秧苗因缺乏营养长得枯黄矮小
(2)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中伴随着红综色的气体
(3)雨过天晴,还是那块农田,但是秧苗长长势旺盛,好似一片綠色的海洋
学生看过幻灯片后,教师通过分析图片内容,指出疑问,探究雷雨前后秧苗长势差异的原因。
三、燃料燃烧释放出的热量——以小型的辩论会导入(苏教版必修2专题二第二单元)
新课标下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自主的去学习,去探究,从而优化课堂结构——从原来的“要我学”的课堂结构转化到“我要学”的课堂结构,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增强兴趣。
正是建立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进行“燃烧热”这节内容的教学时,老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辩论题目。
新课导入:【教师】同样一个人,他是骑自行车去上班对国家的贡献大还是开小汽车上班对国家做的贡献大?
在化学课堂上出现这么一个辩论题目,学生觉得新奇有趣,而且这个问题还非常贴近生活,一下子整个课堂的气氛就变得非常的活跃!通过学生之间激烈的辩解,让学生知道世界的能源快要枯竭,要学生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节约能源。
四、石油炼制 乙烯——通过与化学有关的新闻背景导入新课(苏教版必修2专题三第一单元)
在大和平下暗藏着竞争,矛盾的世界,是我们老师和学生都深深关注着的,所以能从与化学有关的新闻背景导入新课也是一种新课导入的有效又有益的方法。
新课导入:【教师】请看幻灯片上的两个人,他们分别是谁?
【学生】萨达姆和布什
【教师】看到这两个人同学们马上会想到发生在伊拉克的那场战争,残忍的战争夺取了伊拉克和美国多少人的生命,那大家知道这场战争是因何而起的呢?
【学生】石油
【教师】对,大家都知道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而且优质的能源,石油推动着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把一个国家比做人的话,那么石油就好比是流淌在身上的血液。而且大家都知道,目前人类进入了能源紧张的时代,更凸显了石油战略武器的重要性,油价的不断飙升让人不会再怀疑“石油比黄金”还贵。
【多媒体展示】世界石油资源分布图
【教师】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从图中就可以看出并不是简单的政治纠纷,而是一场争夺能源的战争。作为主要能源的石油在现在,或者更久一点的将来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我们对石油的了解有多少呢?
新课的导入在每节课中虽仅占几分钟,所起的作用却很重要。新课导入得法,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抓住学生的心弦,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努力的研究新课导入,让开始上化学课的那一刻开始就让学生爱上化学吧!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草塔中学)